夏天的雨(外两篇)

来源 :翠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wer_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我是不喜欢雨天的,可是对夏天的雨却情有独钟。
  因为,夏天的雨别有一番情趣,也有它独特的性格,它坦诚、热烈而又张狂。在酷热的夏天,能下一场透心的凉雨,真叫人舒坦惬意呢!
  夏天的雨有时一点预兆都没有,当你还没觉察它时,豆大的雨点说来就来了,犹如从高山上倾泻下来的瀑布。这时,你身体的毛孔都张开了,期望着那清凉的甘露。
  聆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倘若你撑一把黑底白花伞,走出家门,嗅嗅闻闻,有一点清香味,浑身感到神清气爽。凝望着天空落下的如珍珠般的雨点,在地面上溅起无数朵水花,仿佛遍地盛开着水晶般的花朵,简直是美不胜收!这时,伸出手去触摸那雨,清清凉凉,感觉舒舒服服。空气中弥漫的丝丝凉意滋润着心田,回忆童年时,光着脚丫,踏在雨地里甚感惬意的情景,恍如就在眼前。
  雨中,马路上有许多五颜六色,花花绿绿的雨伞在高举晃动、穿梭;还有骑车的人穿着红、黄、绿、蓝的雨披,疾驰而过;屋檐下不断流淌着的丝线般的雨水,犹如透明的珠帘。这一切在雨中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独特风景。
  雨中,花草树木也在拼命地吮吸着上天降下的雨露,那雨点落在树叶上,成了颗颗晶莹的水珠,在绿叶上颤动着,仿佛是美丽的玲珑剔透的小天使在跳着舞。水珠子从花朵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明媚。庄稼地,因为有了夏天的雨,它们的生命力更加旺盛,似雨后春笋般地生长着。远处的蟬唱声,近处的蛙鸣声,合奏着一曲动人心弦的夏雨交响乐。
  雨天,倘若你坐在公园的凉亭里,手拿书卷专心致志地读着书,耳边传来沙沙的雨声,仿佛在向你倾诉心语,我们的灵魂也融合其中了。也许是因为这夏天的雨带来了灵感,若有所思,外面的风雨似乎已经消失,创作的激情喷涌而出,一气呵成,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句。
  黄昏躺在床上,倾听着夏天的雨,敲打在玻璃窗的啪啪声,落在地面的沙沙声和雨点变小时的嘀嗒声,远远近近,轻轻重重,夹杂着细流从屋檐潺潺而下,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真有小楼一夜听风雨的感觉。“雨天使”用她那纤纤的玉手拨弄着无数的音符键盘,把黑夜慢慢奏成了黎明。
  如果说,春雨给大地万物披上了美丽的衣裳,那么,夏天的几场透雨的浇灌,使大地更加丰满而充满诱惑。
  我喜欢夏天蒙蒙的和风细雨,也爱浩浩荡荡的急风暴雨。有时“雨天使”因为寂寞,她会挥挥手,请来电闪雷鸣一并来到人间和她做伴,为她增光添彩。风姑娘有时也来凑凑热闹,为“雨天使”助阵。在雨中伫立窗前,观看这纷纷扬扬的雨,呼吸着湿漉漉的空气,纷至沓来的雨,把大地和空气中的燥热过滤般地送来一番清凉。雨成了我眼中美丽的降温送凉的天使。
  我喜欢在夏天的雨中行走,感受着“雨天使”送来的礼物——舒适和凉爽……
  夏天的雨,洗涤着一切尘埃,清澈了空气,明媚了花草树木,荡涤了灵魂!
  咏  荷
  荷花,大概是受人宠爱最多的花了!从古至今,荷花是无数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绘画刻竹之经久不衰的作品题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这是李商隐的《赠荷花》诗,这首诗从正反两面表现出: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高贵品质。
  荷花被人们称为“活化石”,她有多种别名:莲花、芙蕖、菡萏、芙蓉、泽芝等等。据古植物学家研究化石证实,早在1.35亿年前,北半球的许多水域地方就有莲属植物的分布。我国1973年在“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荷花花粉化石,这证明,至少在七千年前,荷花已被作为食用了。
  荷花是多年水生植物,横生于水底淤泥中,出淤泥而不染。她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传播范围极广,西至天山北麓,东接宝岛台湾,北达黑龙江,南抵海南三亚。中国真可谓是荷花的世界栽培中心。
  荷花品种很多,有单瓣类、复瓣类、重瓣类、千瓣类。荷花以其实用性和观赏性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同时凭借她的清新艳丽,优雅高洁的独特魅力深入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中就有荷花的描述“山有扶苏,隰于荷花。”“彼泽之陂,有蒲有荷。”
  据说,吴王夫差在他的离宫,为博得爱妃西施的欢心,方便西施赏荷而修筑了“玩花池”,玩花池中移植了许多荷花,每当荷花盛开时期,吴王便与西施观赏池中盛开的荷花。吴王此举真可谓是人工砌池栽荷的最早实录。
  荷花除了观赏性,更具食用和药用价值。早在汉朝《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莲藕药用保健功能的描述“藕,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病,久服轻身耐老。”
  《本草纲目》也有关于荷的记载“荷叶生发阳气,去脂瘦身,散瘀血,荷花镇心益色,驻颜轻身。”
  荷花通身是宝,莲子、莲衣、莲房、莲心、莲须、莲藕、莲叶、莲梗都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荷花还是友谊的象征,和平的使者。由于“荷”与“和”“合”谐音,“莲”与“联”“连”谐音,中华传统文化中,经常以荷花(即“莲花”)作为和平、和谐、合作、团结等象征,荷花虽然品种丰富多彩,“荷(和)”而不同,但共同具有高洁的品格。从某种意义上说,荷花也是对中华“和”文化的一种弘扬。
  在中华文化中,荷花是最有情趣的咏花诗词及花卉题材,也是最优美多姿的舞蹈素材,更是各种建筑装饰、雕塑工艺及生活器皿上最常用,最美妙的图案纹饰和造型。隋唐以后,荷花的栽培技艺进一步提高,有关荷花的诗词、绘画、雕塑、工艺等荷文化内容更加多姿多彩。隋唐时期的瓷器、铜镜等装饰多采用莲花花纹,金银器上多饰以富丽的莲瓣纹。明清的木版画多采用“莲(连)贵子”,“莲年有余(鱼)”等荷花吉祥图案,来表达人们内心的美好愿望。
  荷花还被作为夏季花卉的代表。在三伏盛夏,被骄阳烤得唇干舌燥,心烦意乱时,若移步荷花池畔,观赏一池荷花,亭亭玉立,青翠欲滴,粉荷艳美,白荷清心,含苞者娇羞欲语,怒放者潇洒舒展。一阵微风拂过,荷叶上晶莹的水珠纷纷颤动,好似少女明媚的珠泪在绿盘中变成颗颗玉珠。飘来的阵阵幽香,沁人心脾,心旷神怡。这时候的心情会豁然开朗,暑乏皆消,还会有“一念一清净,心似莲花开”的感觉。若是在风清月朗的夜晚赏荷,荷池绿叶覆盖,在众多荷花入睡闭合之时,“夜舒荷”悄然开放,四溢的香气,加上荷塘边的蛙鸣伴奏,使人如入仙境,舒心惬意,如痴如醉,真是:清心云影闲相照,荷塘月色花开俏。   荷花的美,历来受到人们的青睐,她高雅脱俗,纯洁娴静,立地顶天,独挡骄阳而不惧,灈清莲而不妖,洁身尘然,独享高洁。因而《诗经》之后,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诗人皆有咏荷诗作。苏轼有“霞包霓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清香深处住,看伊颜色。”李白有“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艳。秋花冒绿水,碧叶罗轻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因为荷花的高洁和妩媚,所以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诗词、音乐、绘画、竹刻,人们都会用她作为题材,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关于荷花的佳作极品,荷花真不愧为中国的传统名花!
  颂  竹
  竹,没有牡丹之富丽,没有松柏之伟岸,没有桃李之娇艳。竹,高雅,有节而无疆,亭亭玉立,袅娜多姿。她四季常青,枝杆挺拔清秀,凌霜傲雪,坚贞不屈。竹,高风亮节,虚心自持,从不炫耀自己,默默无闻地把绿荫奉献给大地,把财富贡献给人类。竹叶潇洒多姿,千奇百态,情趣盎然,独具韵味。竹,因其美德而深受世人的喜爱和称颂。
  无论是“岁寒三友”还是“四君子”,竹子始终并列其中,可见竹子在我国人民心中的敬佩之意甚深。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有诗曰“瘦竹如幽人,幽人如处女”。
  中国是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我国在商代就使用竹子了,主要用途是把字写在竹片上,再用绳子串成书,成为竹简。早在九世纪我国已开始用竹造纸。从竹简开始到竹纸出现,竹子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始终占有重要地位。竹还是工艺美术品的重要材料,中国人用竹编织和雕刻出各种赏心悦目的工艺美术作品。唐代以后竹刻名家辈出。
  青青翠竹引得许多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为其抒怀。古人有“奇花照眼一时红,修竹虚心万年绿”“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能毁其节”等佳句。现代国画大师李苦禅曾经这样写道:“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这是古今文人对竹品格的最好写照,是我国劳动人民把竹子的生物特征总结升华为一种做人的美德。
  竹子的高尚精神风貌和特殊的审美价值,不但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而且也称为艺术及推崇的楷模。北宋画家文同开创了“湖州竹派”,被后世人尊为墨竹绘画的鼻祖。时至今日,中国的画竹艺术仍然保持长盛不衰的势头。
  竹文化内涵丰富独特,竹也是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从《诗经》时代开始,历代皆有咏竹赋竹的诗文佳作,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竹文学。苏东坡这样评价竹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苏东坡不但喜欢竹,还是画竹的艺术大师,苏东坡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他关于“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为千古墨竹画家所趋尚,传统绘画创作所遵循。
  竹子也是我国古典风格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南宋时期,竹子的栽种在皇家宫苑、私家园林之盛不言而喻,为后来发展的江南园林起了推动作用。竹子与水体、山石、院墙建筑结合及竹林景观,是江南园林、岭南园林的最大特色之一。随着书、诗、画及造园艺术、技术的发展,随后产生了竹子盆景。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座用翡翠制作的竹子盆景,这是乾隆皇帝弘历八旬寿节上群臣贡献的一件珍宝。竹盆景的清美无疑可以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 同时,竹对中国的宗教文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古代先民奉竹为图腾,把竹作为祭祀的工具和祭品。
  竹子从观赏和审美而言,有声、影、意、形四趣。只有静下心来时,才能体会到其意蕴内涵。当你漫步于青幽竹林时,静心倾听随风起舞的阵阵竹涛,窸窸窣窣的竹之浪漫密语,欣赏着竹子窈窕清秀的倩影,会有一种无限舒适的感受和美好的遐想,能让你神清气爽,一切疲劳和烦恼都会被抛到九霄云外,竹林的清静,能陶冶情操,净化人的心灵。
  竹子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竹子的利用涉及衣、食、住、行、用各方面。从服饰方面看,竹对中国人的衣饰起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秦汉时期就有人用竹制布,取竹制冠,用竹做防雨用品的竹鞋、竹笠、竹伞,一直沿用至今。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发现竹子含有一种“醌”的化合物,这种物质具有极强的抗菌抑菌性。因此,当今已经用竹纤维制作成衣服和床上用品。
  从食用方面看,竹笋和竹蓀可算是美味山珍,药、食作用兼具。竹林还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防止风害等作用。
  竹子的功能非但如此,而且还有极强的生命力。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放了原子弹,原子弹的威力众所周知,当时原子弹爆炸后,方圆百公里内的生物、植物基本灭绝,但只有银杏和竹子神奇、坚强地生长着。后经科学家研究证明,这两种植物具有极强的抗辐射、抗自由基、抗紫外线的功能。
  由此可见,竹,确实是人类的宝贝,正如苏东坡所说:“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爨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其他文献
十年前的那场雪灾夺取了爹的双腿,从此爹只剩下半个爹了。  之前的爹英俊,魁梧,嵌在安全帽下的那双黑眸炯炯有神,眨巴几下就能在繁枝茂叶的山林中排查出故障点,然后猴子一样灵活地噌噌窜到十几米高的电杆上,利索地排除了故障。最洒脱的还是骑着那辆载重永久自行车上下班的情境,将电工工具包往车后载一扣,双手紧攥车把子,双臂使劲一撑,然后像一名动作娴熟的体操运动员,整个身子凌空而起,屁股却稳稳地坐在了车座上,一阵
期刊
1  大年初一的下午,小丁同学正坐在沙发上补看央视春晚,突然收到了“老妈1号令”。  1号令  内容:去卫生间“作诗”。  时间:每天18:30开始,18:45分结束。  老妈  “我,我,我……没感觉啊!”  听了小丁同学的辩白,在沙发上陪小丁同学看电视的老爸别过身子偷笑。鹅鹅鹅。鹅鹅鹅。  有什么好笑的呢?完全是幸灾乐祸!  “什么没感觉?没感觉也给我好好蹲着!”  厨房里的外婆和外公忙得叮叮
期刊
【辞书人物志】  摘 要 大槻文彦是日本近代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语文词典《言海》的编纂者。他还完成了修订版《大言海》的大部分,被奉为日本近代辞书第一人。《言海》的问世一方面是明治初期日本政府国家意志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大槻身上所具有的和、西、汉三种学术背景以及其个人境遇的体现。  关键词 大槻文彦 言海 大言海    大槻文彦是日本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语文词典《言海》的编纂者。他倾注了17年心血,
期刊
摘 要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是该词典编纂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文章指出此次修订的巨大成就:标注词类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精当地增删词语,进一步完善义例,使词典更为规范实用。也指出了此次修订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 《现汉》第5版 标注词类 增删词语 完善义例 规范实用    《现代汉语词典》在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丁声树主持下,经历了22年的精雕细琢后于1978年出了第1版。1983年,经过小幅修
期刊
大运河怀古  大江天设,运河工凿,南北千里波同。邗沟筑就,人造颂其宗。炀帝寻琼溯梦,竭民力、一水接通。却从此,江河相见,九川共裕隆。  浪涌,京杭近,漕運稻菽,仓廪俱丰。又桑田兴利,泽被农功。江南春意乍现,中原知、柳翠涿东。抬远望,何啻斯水,更腾文脉龙!  秋游长荡湖湿地  霞映中,湖上更见光晕红。光晕红,鱼翔水阔,雀掠芦丛。  湿地浅入湖荡中,廊桥长迎湖荡风。湖荡风,漾起秋意,不往寒冬!
期刊
中 秋  中秋  我捧不住 你圆月般地惆怅  抽空的世事 清辉袭身  天地间 孤单了无声息  从 此岸达彼岸  草木征用了全部的秋风  我则盗用了 明月这首诗  黄昏留给我的回忆 逐渐衰竭  对于每夜习惯 远眺远方的人来说  今晚  你神秘地降临 几乎让我崩溃  故 乡  故乡是一节列车,一闪多年。  唯一的一次追赶,是在一场大雨中。  如今,在同一场大雨中  请回故乡的滋味  由同学小梁打包。 
期刊
近二十年来,编纂出版新词语词典一直是语言学界、辞书学界以及出版界的一大热点。自1987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闵家骥等编纂的《汉语新词词典》到200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亢世勇、刘海润主编的《新词语大词典》,短短十七年间,就有53部新词语词典相继问世。这种空前繁荣的景象,一方面说明处于社会巨变时代的语言尤其是词汇变化之大、变化之快,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界对新词语的积极关注和高度重视。  新词语词典的特色和
期刊
黄宾虹:大境晚成  石涛说:“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黄宾虹在前贤基础上,更进一步,认为世界万有的最基本单位,是“一点”。线由点成,“即古书法中秘传之屋漏痕”,一点雨珠的运动,最终成为线痕。墨也可由点成,“唐宋人画山石树木之积阴处,不拘用色用墨,皆以积点而成,故古人作画曰点染”。黄宾虹七旬入蜀而大悟点法:“沿皴作点三千点,点到山头气韵来”。因为以点为基,为画之全息,所以人称黄宾虹无废画,数个
期刊
【双语词典研究】  摘 要 本文通过对12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作文中的错误进行统计和分类,归纳出了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常犯的12种错误,并试将分析结果运用于对英汉学习词典“中国化”问题的论述。  关键词 错误分析 英汉学习词典 “中国化”问题    为母语非英语的英语学习者编写的五大英语学习词典久享盛名,许多非英语区的国家将它们翻译成双解本,供本国学习者使用,我国也不例外。目前,在我国词典市场上最
期刊
我现在的地方,叫半塔,皖东来安县一个很有些来历的古镇。让我从皖南,一路驱车三个半小时,赶来与这块素昧平生的土地,完成小小一段时空交叠的,是应邀参加一个谓之“知名作家看来安”的采风活动。更准确说,是知名散文家看来安,因为应邀前往的,都是各路散文高手,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还有江苏、安徽等地知名散文作家,都千里迢迢,或风尘仆仆,赶来了。  我是在活动的第二天上午,按照道琼发的微信位置,精准导航过来的。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