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课堂:实现“用教材教”的华丽转身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my8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新时代的劳动者”为例,结合北大才子创业故事,重点介绍主题式课堂设计的三部曲,即“围绕主题,精选话题”“巧问妙答,彰显主题”和“精彩小结,点亮主题”,具体阐明了主题式课堂教学是实现“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主题式课堂;教材研读;主题确立;课堂设计
  新课改倡导“用教材教”的新理念。笔者以为,主题式课堂教学是实现“教教材”向“用教材”华丽转身的有效策略。现以“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体会与感悟。
  一、教材研读是基础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主要材料,无论“教教材”还是“用教材”,都要研读教材。“教教材”主要研读知识点,而主题式课堂下的“用教材”则重在更准确地提炼主题。所以,研读教材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研读教材在全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把握关键点;二是研读教材中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形成知识面;三是研读教材主干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掌握线索链。
  以“新时代的劳动者”为例,它属于《经济生活》第二单元,该单元的核心内容是生产,生产是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中的基础,而本框是从微观角度分析生产的主体——人。可见,本课教学的关键点应该是劳动者,所涉及的知识点包括劳动的含义和地位、就业的作用和意义、政府推动高质量就业的举措、当代劳动者应该树立的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政府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巨大作用和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与方式。剖析知识点间的关系,可以发现教材是围绕“劳动与就业”这条主线展开的,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劳动的作用与意义,为学生今后以劳动者和经营者的身份参与经济生活提供一定的指导。
  作为教师,只有在充分地研读教材后,才能准确地领会教材的内涵,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设计出内容充实、生动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二、主题确立是关键
  现行教材每一框的知识点是相对固定的,“教教材”只要按部就班即可,但“用教材”就不同了,因为这些知识里可能蕴含着众多学科核心素养,解读的角度不同、立意不同,完全可以设计出风格迥异的课堂,给学生以不同层面的教育。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出正确的选择,确立课堂教学的主题。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确立主题是非常关键的。
  仔细研读教材中“新时代的劳动者”的相关内容,学习了新课标和学科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笔者发现如果单纯地“教教材”,学生的头脑中只有诸多散乱的知识片断,甚至考试结束后连这些片断也会荡然无存。其实,在知识的背后蕴含着多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比如,从政治认同角度看,可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劳动者是光荣的”,从而认同劳动平等、劳动光荣的观念;从理性精神的培养看,让学生明白“新时代”下,作为未来劳动者的他们应该如何理性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科学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从树立法治精神层面看,通过劳动者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等等。依据对教材的分析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笔者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劳动者应有的素质,因此,确立了本框的主题“青年人要做时代的弄潮儿”,同时在这一主题的授课中渗透政治认同、理性精神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课堂设计是载体
  “教教材”与“用教材”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教学设计上。“教教材”不用顾及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只要选取恰当的素材证明教材观点即可,再通过多种方式巩固知识点,以达到应试要求;而“用教材”则不能仅仅停留于此,按照主题式课堂的教学理念,当主题确立以后,就要围绕主题,通过选择素材、有效设问和合作探究等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三部曲:
  (一)围绕主题,精选话题
  互联网时代,信息多到应接不暇,符合主题的话题自然不胜其数。面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话题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到学情,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这会使主题的突破事半功倍。
  围绕“青年人要做时代的弄潮儿”这一主题,笔者选用了北大才子陈生放弃公务员的优厚待遇自主创业卖猪肉获得成功的故事作为话题,通过师生对话,达成以下三点共识:第一,面对新形势,要树立职业平等的价值理念;第二,面对新挑战,要练就扎实过硬的职业技能;第三,面对新问题,要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这一话题本身就有很强的看点,特别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当笔者把陈生卖猪肉的图片和创业成功后企业家的照片同时呈现出来后,学生带着好奇心瞬间就进入所设置的情境,通过对话,很自然会从他的身上悟出新时代的劳动者应有的素质了。主人公的创业故事非常符合这一主题,又发生在当下,事例鲜活,容易引起学生情感和行动上的共鸣,从而有效地服务于主题。
  (二)巧问妙答,彰显主题
  好的话题离不开巧妙的设问。“教教材”也需要设问,而问题的答案多半出自教材;主题式课堂则不同,通过巧问要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最终实现把思想政治课的价值追求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自身素养。在这节课中,围绕陈生的创业故事,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
  1.从公务员到屠夫,你怎样看待他的职业选择?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回答节选如下。
  生1:他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职业,敢于做自己,不为别人而活,挺好。
  生2:他抛开世俗的眼光,在他心里真正认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生3: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做好了也不错……
  2.同样卖猪肉,陈生为什么会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发展出地区最大的品牌连锁店?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时代的弄潮儿?
  学生回答节选如下。
  生4:他说“卖猪肉都要卖出北大水平”,霸气!“卖猪肉比卖电脑科技含量高”,说明竞争力强!
  生5:起码会熟练地用电脑,能抓住时代发展的契机,有创业的勇气与魄力……
  3.你愿意在这样待遇优厚的企业工作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节选如下。
  生6:当然愿意了,工作稳定,待遇好,舒心,放心!
  生7:我们的权利得到了这么好的保证,肯定愿意!
  学生精彩的回答着实让笔者欣喜,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回答,他们对“时代的弄潮儿”有了具体形象的理解,真正认同劳动光荣的观念,深刻体会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并且开始理性地看待就业形势,甚至有些同学直言从现在开始就要为自主创业做准备了。在这个过程中,诸如提升自身素质、好好学习之类的道理已不言而喻了。如果每节课都可以这样做,最终内化为学生的一种基本素质还难吗?
  (三)精彩小结,点亮主题
  课堂小结作为完整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它或者可以帮助学生厘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或者概括出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或者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总之,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主题式课堂也需要课堂小结,精彩的主题式小结应该是一节课最终的落脚点,起着点亮主题的作用。
  围绕“青年人要做时代的弄潮儿”这一主题,学生通过思考陈生创业的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经过多次思维的碰撞,劳动平等、自主创业的热情被激发了出来,笔者在学生情绪高涨时,趁热打铁,呈现了下面的课堂小结(见图1):
  学生马上一目了然,明白了接下来自己的任务和努力的方向,有效地点亮了主题。与传统的知识型课堂小结相比(见图2),主题式课堂小结不再拘泥于书本知识,而是形成了学生切实可行的行动目标,无论对他们今天的学习还是明天的工作都有指导意义。
  课改在深化,到2017年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又要更新了,但是,无论怎样变,“用好教材”都应该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不懈的追求!■
其他文献
如何上好思政课,做一名学生喜爱的思政课教师,是我组教师一直以来努力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初心。我组教师始终立足课堂,不断创新,增强思政课的学科魅力,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了思政课,学校政治教研组也成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优秀团队。  一、立足课堂阵地,提升课程魅力  1.构建课堂模式,提高课堂实效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组建构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思想政治课“四有”课堂模型,即“有形——设计课
摘 要:情境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而教学情境设计能力是教师重要的专业素养。通过典型课例情境设计的比较,情境设计的进阶路徑可以是:定位目标―定向素材―建构情境―定点问题―价值引领。情境创设从“知识―素材”向“素养―情境”的进阶,其实质是教师从“知识本位―育人本位”教学理念的转变。  关键词:情境设计;进阶路径;育人本位 ;道德与法治  教学情境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而情境设
【摘 要】 本文主要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重点介绍黑龙江省农业院校是如何推广TRIZ创新方法的并总结该校推广经验做法。  【关键词】 创新;创业;人才培训  [Abstract] Taking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aims at introducing how the TRIZ innovation
从近几年高考单选题来看,熟记3500个词汇,弄清英语所有语法结构,是巧解单项选择的关键。因为单项填空题考查的重点是语言的基础知识。词汇里考得最多的是形容词、名词、动词、动词短语、介詞短语等;而常考的语法有时态语态语气,三种从句,非谓语动词,倒装,主谓一致等,另外就是口语和谚语等,语境灵活,题干新颖,迷惑性较大,不容易做。那么如何在单选题中拿高分呢?  第一,排除干扰法。  就是在分析句子时将起干扰
2018年河北省中考文综试题思想品德部分,紧紧依据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突出学科本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服务学生成长、引领教学改进为目标,在命题内容和形式上继承创新,不少试题理念先进、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启示深刻。其中,第24题作为非选择题的第一道试题,是整张试卷的突出亮点所在。  【真题再现】  (2018·河北·24)回应诉求,感受文明。  材料一: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开展的“机动车不礼让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传承原“思想品德”的基础上,无论体系编排还是内容设置上,更注重了传统文化、生活实际、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等方面教育。因而在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从“治学”“修身”“济世”三个方面探析该课程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治学;修身;济世;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  道德与法治课程把“立德树人”作为课程的最终价值追求。那么,怎么“立德”?怎么“树人”?事实上,中国学
总体来看,近几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稳中有变,呈现出江苏卷自身的亮色:紧扣考试说明,体现出重视诗词积累,重视文本的细读的鉴赏要求,试题难度不大,但有区分度,有效地起到指导一线教学、发挥选拔的功能。  一、2014年试题回顾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摘 要:运用联系生活情景、再现历史场景和转换时空背景等策略创设情景课堂,将抽象的历史形象化、具体化,以引起学生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在开拓思维空间的基础上加深其对历史的理解,是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情景教学;历史情景;教学情景创设;策略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人类获取知识需要经历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等信息交换的过程,而“感知注意”行为的获得需要借助情
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必须首先准确把握试题中所给材料的主旨,否則就会出现“离题”、“跑题”等现象。那么,怎样才能准确把握所给“材料”的主旨呢?  一、抓标题  有些“材料”是有标题的,而这些标题,有的是对“材料”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有的则是对“材料”主旨的直接揭示,抓住了标题,就等于把握住了“材料”的主旨。请看下面这道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作文。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
“有文采”,这是对文章语言的要求。文采不是什么神秘之物,是凭直觉就可以感知的。例如我们读名家的文章,常有词清、句丽、出语如连珠之感,这就是“有文采”的表现。需要指出的是,记叙文词句漂亮,行文华丽,固然是“有文采”,但更多的情况下,文采指内含的一种韵味,一种气派,一种光泽,它以自然流露为上。如作家萧红《回忆鲁迅先生》一文结尾处写道: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七日,鲁迅先生病又发了,又是气喘。  十七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