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及评析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andre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感受作者的语言
  特点。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金蛇狂舞》。(可根据各地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音乐,如《恭喜》《步步高》等。)
  2.谈话引入。
  听到这首音乐,你会想到什么画面?(喜庆、过年……)春节刚刚过去不久,现在如果要你画一幅春节的图景,你会画些什么?(焰火、鞭炮、春联、灯笼……)
  这是我们脑海中春节的画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走进北京的春节,去看看老北京人是如何过年的。(出示课文插图,板书课题。)
  【评析: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是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欢快的音乐、喜庆的画面,迅速将学生带入春节的欢乐氛围之中。开课伊始,引导学生回味春节、描述春节,并实现了由“现实的春节”到“文本的春节”的自然过渡,简洁自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关于课文生字词,有什么不懂的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指名交流,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容易读错的字词:掺和(huo)、铺(pù)户、榛(zhēn)子、栗(lì)子、风筝(zheng)。
  容易写错的字:醋、栗、熬、麦。注意“醋”的左边不要少一横;“栗”的下面是“木”而不是“米”;“熬”和“麦”,上方的一竖不能与下面的一撇连成
  一笔。
  可能不懂的词:腊月、初旬、腊八粥、腊八蒜、杂拌儿、空竹、麦芽糖、江米糖、逛天桥、逛庙会。其中“腊八粥”“腊八蒜”“杂拌儿”和“庙会”,可直接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语言来解释。
  3.快速瀏览课文,找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和怎样的活动。同桌合作,将你的发现填在表格里。
  (汇报填表情况,教师相机出示答案。)
  4.从这个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顺序、详略。)
  5.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能用一两个词语说说吗?(热闹、开心、喜庆、团圆、悠闲……)
  【评析:周老师撰写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不是为了观摩与展示,而是为了指导年轻教师如何备课。日常教学设计最讲究的便是实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学生基础,用简捷的方法达成目标。这些,在本教学环节中有较为清晰的体现。
  如学习字词,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选取字词,不作简单重复;利用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不教而能自悟;对于少数因为时间和地域差异难以弄懂的、课文中没有作解释的词语,直接告知也并非不可。】
  三、感情朗读,感受春节
  对于北京春节的这些印象,主要是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
  【评析:在了解内容、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再指导朗读,这是周老师有意为之的安排,为的是让情感指导有着力的土壤,让朗读教学不流于形式。】
  四、作业布置,延伸学习
  1.熟读北京春节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2.设计一个表格,按时间顺序填写家乡春节的习俗和有关活动。
  【评析:上述两项作业紧密联
  系,在注重趣味性的同时,共同指向于“习俗”,共同体现着“结构”,也共同服务于第二课时之后的习作。】
  第二课时
  一、感受节日之味
  1.有一个词语,就是专门用来形容过年的感觉的,叫作年味儿。你觉得,在北京的春节中,最有年味儿的是哪几个日子?
  (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
  2.感受除夕的年味儿。
  (1)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3)你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了除夕的热闹?
  (可引导学生从年的味道、年的色彩、年的声音、年的情感等方面感受“年味儿”。)
  3.感受元宵节的年味儿。
  (1)朗读第11、12自然段。
  (2)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形容元宵节的年味儿吗?(红火、美丽)
  (3)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来写元宵节的?(灯)
  (4)作者是如何通过写灯来体现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的?
  数量多:引导学生抓住“处处”“几百盏灯”“街上有灯”“家中也有灯”体会。
  种类多:引导学生抓住“有的一律是——”“有的清一色是——”“有的都是——”“有的通通——”以及各种灯的名称来体会。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1、
  12自然段。
  4.概括年味儿。
  (1)师示范描述年味儿。
  年味儿就是通宵达旦的欢笑,年味儿就是全家团圆的幸福,年味儿就是各形各色的灯笼,年味儿就是有声有光的玩耍。从除夕和元宵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到了浓浓的年味儿。   (2)引导学生概括年味儿。
  其實,全文处处都在写年味儿。年味儿到底是什么?借用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再加上适当的修饰,用“年味儿就是……”的句式,把年味儿的感觉写出来。
  (3)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完成
  句式。
  举例:
  年味儿就是家家户户的腊八粥,年味儿就是色如翡翠的腊八蒜;
  年味儿就是又香又脆的杂拌儿,年味儿就是又甜又黏的麦芽糖;
  年味儿就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年味儿就是恭喜恭喜的祝福声;
  年味儿就是家家做年菜、处处酒肉香,年味儿就是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
  (4)朗读,小结。
  【评析: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如何在教学中抓好一个“点”,来牵动对整篇课文内容的理解呢?
  本课是一篇散文,典型的“形散而神聚”。面对课文中众多的日子和习俗,关键要抓住“形”背后的“神”。那么,本课文字背后的“神”是什么呢?周老师抓住了“年味儿”一词。年味儿是中国人在过春节时最讲究、最留恋的感觉,也是本课从头到尾都在表现的内容。可以说,读懂了年味儿,也就读懂了《北京的春节》。】
  二、体会人情之味
  1.浓浓的年味儿背后传递的是浓浓的人情味和对传统节日深深的热爱。课文写春节习俗的同时,也在写老北京人的情感。请找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2.通过以下句子,引导学生体会老北京人的亲情、友情、闲情和热情。
  (1)在外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抓住“除非”“万不得已”“必定”,重点体会中国人“回家过年”的情结,而且,这一习俗是全国各地均有的,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加以体会。)
  (2)男人们在中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全国人民在同一个日子里走亲串户,相互祝福。“拜年”这一习俗,包蕴着最真挚朴素的亲情、友情。)
  (3)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放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引导学生从“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等词句体会过年时的悠闲。)
  (4)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元宵节是老北京人同庆的“狂欢节”。可通过品读文字以及借用各种资源,让学生体会老北京人在春节里的纵情欢乐。)
  【评析:作者描写北京的春节,绝不只是要告诉读者节日的习俗,更有深厚的情感包蕴其中。感受淳朴民风、体会丰富人情、濡染传统文化,是本课教学在情感方面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就本课而言,情感体验的着力点在哪里呢?在关键词句的品析中,如“除非”“万不得已”;在联系实际的感受中,如“拜年”“观花灯”。】
  三、品悟语言之味
  1.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读者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2.老舍先生的语言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通俗易懂、幽默、朴实自然、就像老北京人在聊天一样……)
  出示老舍先生的一段话:“我不论写什么,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
  3.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这种“俗”与“白”?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显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春节的‘彩排’”“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等。)
  4.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
  (什么才是“读出感情”?叶老说,“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激昂出还他个激昂”。本处的朗读训练中,就有必要让学生体会到朗读中的“有感情”并不等于时时处处激情澎湃,只要设身处地,读出了作者真实的情感和语气,便是好的朗读。)
  【评析:语文教学应特别注重感悟语言、品味语言、发展语言。因为, “工具”也好,“人文”也罢,如果离开了语言文字,一切都无所依附。
  本课结构严谨、详略得当,语言更是堪称典范,教学时的确很有必要在“语言之味”上下功夫。当然,周老师也考虑到了老舍作品的“京味儿”,学生难以理解,不必强求,能有诸如“朴实自然”之类的感悟便可。】
  四、拓展习俗之味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汇报前一天的作业,按时间顺序说说家乡春节的习俗和有关活动。
  3.布置作业:写一写本地区春节的习俗。注意按一定顺序写,把重点的习俗和活动写详细。
  (可安排讨论,帮助学生确定好习作中的详略安排。)
  【评析:由北京的春节到家乡的春节,实现内容的迁移,加深理解和感悟;由学习表达到练习表达,实现方法的迁移,促进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广东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巴西著名学者弗莱雷曾说过:“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他指出,只有在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的“对话式教学中”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提问又是教学对话的关键,只有能激励学生思考、激励学生自我反思的提问,才能推动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因此,提问对教师组织有效教学、发展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的途径有很多种,但效果最好的还是阅读。而语
一、单元整体设计的思路与任务分解  (一)单元整体设计思路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编排了《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3篇课文。其中,《寓言二则》一课选编了《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两则寓言在讲故事的同时,也告诉学生出现问题要设法解决以及想办法的时候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画杨桃》讲“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形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老师启发同学们站在“我”的角度观察杨桃之后再下
21世纪科技高速发展,经济日益提升,而作为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支柱之一,能源在其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传统能源相比,核能具有高能效、低污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点。随着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国家和社会对于核能技术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如今,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发展核能事业是大势所趋。  从科学的角度讲,地球上可控的核能发展,大体上将经历由利用核裂变能走向利用核聚变能两大阶
01  门一开,蓝思淼就闻见了饭菜的香味。丁尚萍今天发给他的菜单是清蒸鲈鱼、宫保鸡丁、虾肉包子和什锦汤。自从做了全职太太,丁尚萍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厨房里,她在网上搜集菜谱,打印出来坐在餐桌前研究,再如科学家一般,在厨房里试验,竟也越来越得心应手,让蓝思淼刮目相看。  从屋外的寒冷走进充溢着食物气息的温暖中,蓝思淼这才意识到,自己是真的饿了。为了和马天娇的约会不迟到,他中午离开公司前,只吃了一个玛
对殷郡伟老师留下深刻印象,应该是在2017年。我受武进区教育局委托,到清英外国语学校进行督导评估。陪同我参观和听课的,就是这个白白净净、敦敦厚厚的小伙子。听着他对学校办学整体架构娓娓道来,我就对他产生了好奇。在随后的汇报答辩中,殷郡伟老师代表学校做了简短汇报。应该说,在我接触到的学校管理者中,我还很少有这样的“惊艳”感。因为眼前的这个小伙子对教育的认识和表达,让我顿时对他有了进一步了解的迫切愿望。
[摘要]残酷与美丽是《似水年华》这部电视剧的主要特色,讲述了男女主人公一段情感经历与成长经历,体现了导演黄磊对新人文剧的态度与评价。《似水年华》不是喜剧,但也不是悲剧,它保留了人们对浪漫爱情的最后一丝幻想。放弃也是一种爱,而且是被铭记一生,停留在它最美的时间,被永远回忆。  [关键词]《似水年华》 新人文剧 片头曲    一、简介    这部电视剧是黄磊自编自导的一部新人文剧,加上名演员刘若英、朱
摘 要: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综合性强、时效性强等特点,专业课程教学应该本着其特点探索有别于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本文以湖南女子学院“旅游学概论”教学为例,探索从教师群体与学生群体两个诉求点出发,研究团队合作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应用,促使师、生两方群体共同关注课堂教学质量,探求更适合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詞: 团队合作 “旅游学概论” 教学实践  一、引言  旅游行业具有实践性
如果一定要推荐一本童书给孩子们,我首选《骑鹅旅行记》。  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用她手中的笔和对孩子无与伦比的爱完成了这本巨著。这本书充满深情,它丰富无比,完美地印证了关于儿童文学的最高美学标准:杰出的作品总是具有向着童年生命和成年生命的不同层面同时敞开的丰富肌理。  一、神奇的鸟瞰视角  这本书缘起于瑞典国家教师联盟的委托。他们希望塞尔玛写一部给儿童看的,以故事的形式介绍瑞典地理、生物和民俗
在涵泳语文教学实践探索中,我们隐隐觉察到直面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和鉴赏。以生为本的儿童立场,让我们始终把研究目光聚焦于儿童文化审美。  一、把握儿童文化审美的特征  爱美,是人的天性。也许,正是在对美的追求、理解、欣赏和创造中,人类文化得以孕育繁衍,生生不息,辉煌灿烂。然而,应当与语文教学相伴共生的文化审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干扰,多年来似有若无,或被混同,或被替代,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新
低年级语文教学如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呢?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如何进行思维的有效训练呢?对此,笔者借助思维导图,并将其加以教学改造和丰富,使其为学生的思维、语言服务,并渗透审美文化。  一、从经验出发,引导个性化的思路生成  低年级学生的言语建构有其自身的特点,最为显著的一点是“情境性建构”,即他们无法仅仅凭借符号性的抽象文字建构起自己的语言。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创设情境常常被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