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六人举报组:3年漫漫打假路

来源 :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jj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名老教授,岁数加在一起超过400岁,最大的今年已83岁。他们硬是凭着自己的一股“牛劲”,把一名在校内叱咤风云的“长江学者”拉下了马——不为别的,就因为跟学术造假“过不去”。
  科技部网站近日发布消息,因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实,撤销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李连生“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所获的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这是我国首次因为学术造假撤销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实际上,早在3年前,李连生就已遭到该校6名教授实名举报。“这是一场迟到的胜利。今后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夹着尾巴做人了。”得知该消息后,“举报六人组”成员、今年已经83岁的西安交通大学退休副教授陈永江激动得泪流满面。
  艰难举报:校方有领导劝告退出
  陈永江年逾八旬,但性如姜桂,老而弥辣。回忆举报之路,老人记忆犹新。
  2007年12月2日,退休在家的他收听广播,听到西安交大能动学院教授李连生申报的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正在进行公示,项目是“往复式压缩机理论及其系统的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李连生根本没学过这个啊”,他的第一感觉是“其中有鬼”。
  随后,陈永江和郁永章、杨绍侃、冯全科、屈宗长等6人碰头,他们都是我国压缩机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当时其中4人已退休,冯全科和屈宗长在职。6人从此踏上漫漫的举报路。
  他们从学校科研处获得了该奖项的申报材料后,发现问题不少。“如把上海压缩机厂1965年的大型机身整体铸造技术,说成是他开发的;沈阳气体压缩机厂研究者申报的‘4M50型压缩机研制’项目在1998年就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却被说成其研究成果。”
  2008年1月2日,几位教授向校方递交了书面举报材料,却石沉大海。2008年2月底,苦盼回复的6人接到通知,校方将与他们交换意见。2月26日,分管科研的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科研处副处长前来商谈。会谈最终却不欢而散。
  陈永江回忆说,校方有领导当时传达了几个意思:一是当前高校弄虚作假成风,这件事要是被捅出去,不仅西安交大丢脸,整个中国学术界都会丢脸;二是西安交大地处西部,科技排名在全国能排到16名,很不容易,不要因为内讧坏了招牌;三是学术之争,校方希望能从中调停。
  “当时说,如果你们愿意退出,马上举手,回头说明也行,还为时未晚。如果是为了钱,我们可以转达李连生,让他把教育部一等奖匀给你们一些。”
  “我觉得这对我们是一种羞辱。”陈永江说。
  2008年3月17日,6位教授联名递交第一封公开举报信。几天后,他们接到通知,由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投票决定是否取消李连生的奖项。3月27日,会议在学校行政楼举行。陈永江说:“我后来了解到,20个委员,9票弃权,6票支持举报者,5票支持李连生。” 随后,校方致函教育部,申请撤销授奖,但理由并非该项目造假,而是“因部分教师对申报人提出了异议”。
  “校方与其说是撤奖,不如说是在保奖。将剽窃别人学术成果的学术不端行为,轻描淡写地说成有人提出异议。”
  惊人内幕:一经使用企业连年亏损
  事情远没有结束。这个造假奖项让6人不免猜疑李连生之前的奖项。他们顺藤摸瓜调查发现,早在2003年和2005年,李连生所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也存在造假嫌疑。2008年7月13日,“六人小组”向学校呈递第二封举报信,将矛头指向李连生所获的这两个重量级奖项。
  2003年,李连生凭借《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推荐书中,应用证明一栏注明:“2001年度新增产值(产量)599万元,2002年度新增产值(产量)1250万元,2003年度新增产值(产量)4092万元。” 李连生获得该奖的经济效益证明来自泰德公司。
  据陈永江调查得知,李连生的涡轮压缩机技术在投入使用后并未取得经济效益,相反给企业带来巨额亏损。2001年,泰德公司亏损148万元;2002年亏损307.28万元;2003年亏损384万元;2004年由于经营不善,被迫停产。是年,相关部门又注资1700万元。这样,泰德公司累计投入的资金达到4500万元。然而,追注资金并未能改变颓势,陷入困境的泰德公司2005年被转让给一家私营企业。
  “过关”玄机:鉴定走过场,效益没人查
  “李连生的技术明明没有给企业带来任何经济效益,反令企业严重亏损,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但就是这一年却以此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真是个天大的笑话。”
  能得知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则有几分“运气”成分。陈永江说,在6名老教授中,73岁的杨绍侃曾任陕西省科委(现为科技厅)副主任,因此跟相关部门比较熟。在其帮助下,3人的委托律师在工商部门取得了一份资产评估报告书,李连生的谎言因此被揭穿。
  一项仓促上马的技术,缘何能一路畅通,顺利斩获两个奖项?郁永章表示,当时李连生请来的两名院士跟他比较熟,“专家鉴定基本上是走过场,再加上当时公司效益情况并未对外披露,也没有人去调查。所以就一路绿灯了。”
  看到相关部门对李连生的处理“不痛不痒”,2009年3月9日,陈永江在科学网开博客,陆续将举报材料在网上发布。短短1个月内,点击率便超过7万次。双方矛盾公开化。该年5月,李连生和束鹏程将陈永江、郁永章和杨绍侃诉至西安碑林区法院,称他们污蔑原告“剽窃”和侵犯原告名誉权。
  7月21日开庭,三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了被告席上。耐人寻味的是他们之间的关系——李连生是西安交大教授、博导,是3位被告的后辈。用陈永江的话说,李连生是他的“孙子辈”——他是李连生的老师郁永章的老师。
  3个多月后,李、束二人主动撤诉。陈永江说,这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李连生谎报泰德公司经济效益的证据。
  是谁在纵容学术造假?
  2011年2月10日,科技部发文撤销李连生、束鹏程等人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对于这样的处理结果,老教授们不是很满意。
  他们表示,相对于这些年所遭受的威胁和压力,处理明显畸轻。李连生和束鹏程曾多次威胁他们,有领导曾多次警告他们“不要在外面乱说,把学校搞臭了对你们谁都不好。”
  “李连生是否涉嫌诈骗?不仅要撤销行政职务,而且要没收违法所得,追究其刑事责任。”陈永江说。
  “同时,只处理李连生一个人明显不公正。”郁永章说:“一个刚毕业博士的能量能有多大,我们都很清楚。如果没有束鹏程支持,李连生从哪里找到课题,从哪里能找到合作的单子?”
  李连生1995年获得博士学位,1998年破格晋升教授,1999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直接从讲师被提升为教授,跨越了副教授环节,如无束鹏程的举荐,不会这么顺利。”郁永章认为,举报长达3年才解决,根本原因是校方有领导袒护李连生的造假行为。
  “只要拿到国家级奖项,就能申请国家课题,获得相应经费晋升职称,这种体制也纵容了学术造假。”陈永江说。
  李连生成为中国第一个被取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学者,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但他肯定不是唯一一个,如果高校的学术体制问题不改革,肯定还会诞生下一个李连生。
  “我们现在高校,学术和行政不分家。学术带头人肯定有行政职务,某个教授发了两篇论文,就给他弄个副处长或科长当当。又要当官,又要搞业务,两者不可能都搞好。有了行政权力,监督又不充分,肯定胡来。现在高校里的这些奖,哪些不是‘双肩挑’的人得的?他既掌握资源的分配,又在业务领域充当了‘带头大哥’,他不得奖谁得奖?现在国内不少高校在改革,把学术和行政分开,就是为了避免学术霸权和行政权力的媾和。”
  郁永章还指出,当前一些学校的学术调查委员会并没有发挥到监督、调查学者学术腐败的作用,某种程度上反而成了学术腐败的保护伞。“大家都是这个圈子里的人,不少成员就是由学校的学术带头人和教授、专家组成的,一旦出了问题,就成了自己监督自己。”
  “打假斗士”方舟子表示,此次对李连生的处理虽较轻,但相对于之前对于学术造假的处理,已经是一个很大进步了。国外因为学术造假而受到刑事处罚早就不是先例了,只有加大造假成本,才能对学术造假形成震慑。
  
  
  摘自《广州日报》
其他文献
10多年来,北大校友中诞生了79名亿万富豪。近日,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在北大企业家俱乐部成立仪式上说,北大校友中的亿万富豪数量,从1999年到2010年已连续三年居内地高校首位。消息一出引采争议,网友说北大在“炫富”。  在我看来,大学既可以培养大师,也可以培养企业家,而且企业家在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等方面立下汗马功劳,因此,不宜戴有色眼镜看企业家富豪。一提到他们就想到为富不仁。但是,作为久负盛名的知
期刊
英国BBC网站6月7日有篇报道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什么驱动中国追逐财富?  从前,富人遭到迫害,如今他们受到尊敬。而且富人数量不断增加。目前,中国有超过100万个富翁家庭的财产在100万美元以上,他们的后面还有好几百万名希望赶超他们的人。  BBC的记者跑到了北京南城的旧车市场。采访了一位买豪华车的人。这位来自山东的李阳(音)目光落在一辆售价340万元人民币、几乎全新的宾利车上。他说:“我希
期刊
“牺牲小我保家卫国”的道理都宣传几千年了,无数人在嘴上把它实践了一万遍,真正付诸行动的却寥寥无几,以至于终于出现这么一个人的时候。都能写到历史书里。  这个人叫做卜式,是西汉时候的一个普通农民,别看打小牧羊为生。但很关心国家大事。他勤劳又聪明,放羊赚了很多钱。到汉朝和匈奴打仗的时候,国库空虚,财力匮乏,政府不得不卖官集资来维持军费开销。这时。爱国愤青卜式奋勇当先。虽没上战场,但拿出了家产的一半支援
期刊
那是我九岁时候发生的一件事。  那时,人们很穷,尤其我家,更是穷得要命。当时,我们一家六口人,父母和我们兄妹四个,算得人多劳力少的人家。父母整日不分白天黑夜地在生产队累死累活地干,可无论怎么努力,怎么挣,也不够吃,家里的境况很糟,简直要揭不开锅了。  没办法,父亲和母亲商量,还是把小妹送人。  当时。我隔村的姑父没有孩子,和姑姑十分希望有一个孩子,就和我父母商量,想在我们兄妹中间引一个去。父亲和母
期刊
我们生活在一个渴望成功的时代,我也想成功,我也想证明自己。我跑遍了世界各地去寻找那些成功的人,然后去询问他们有没有什么成功的秘诀。我采访了500多位精英人士后,对成功的定义有了质疑。到底什么算成功?更成功又怎样?我们的社会是不是患了“成功综合征”?为了“成功”,我们常常忘记自己的初衷和内心真正的渴望;为了“成功”,我们急急忙忙地赶路。经常撞着这个碰到那个,我们是不是想过把他们扶起来,说声对不起?为
期刊
玛雅人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民族,大约10000年前,即刚刚结束上一个冰河时代时,第一批人迁移到这片土地上,也就是现在的拉丁美洲。他们从北方迁移到这里,构成了后来的玛雅领地,现在的整个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和伯利兹全境以及洪都拉斯、墨西哥和沙尔瓦多的部分地区在那时都属于这片土地。前古典时期约在公元前1500年开始,那时,有大量的村落开始形成,玛雅文明开始生根发芽。在公元七八世纪的时候,玛雅文明发展到了巅峰
期刊
为什么新加坡对自己政治模式有信心?  问:刚才会议主持人介绍您属于成功人士。成功人士好像生活在真空里,所以您看不到社会真实的情况。您不认为中国今天的腐败问题十分严重吗?您不认为民主是世界上已经被反复证明了的解决腐败问题唯一有效的方式吗?如此,一些人对投票的事痴迷一点,盼着通过投票把贪官投下去,把好官投上来,这有什么不对的呢?  司马南:中国今天的腐败问题“相当严重”的说法,我同意。通过投票把好官投
期刊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俄罗斯北部的一个小镇,时间是2007年8月5日。  傍晚时分,沙波瓦洛夫与妻子到夏令营探望女儿后准备回家,然而长途汽车要一个小时以后才能到站,于是他们来到河边散步。微风轻吹,波光荡漾,妻子依偎在丈夫胸前。两个人似乎回到了情侣时代,时间就在这满满的幸福中悄悄流逝。  一片乌云悄悄向这里逼近,天色越来越暗。河岸上休闲的人们开始三三两两地离开,而沉醉在绵绵柔情中的他们却没有察觉
期刊
积极唤醒大众的保健意识很重要,在丰衣足食的现代社会,健康风暴、养生热潮风起云涌,从几十年前愚昧的打鸡血,到稍有营养含量的红茶茵,再到玄妙神奇的气功热。到如今理论上“鱼龙混杂”的养生热:从红薯到绿豆,从买保健品的摇身一变的口若悬河的食疗第一人:从民间迷信算命的“街头艺术”。经过神奇策划就敢乱侃医学的“半仙”。养生迷们越来越信奉那些横空出世的、半路出家的“神医”了。养生也逐步成为食疗的天下。  关注健
期刊
大四时,宋英梅到某电视台实习。她跟随摄制组来到大巴山深处的盖尔坝。当宋英梅看到衣着破旧的孩子。半边土坯半边厚油布遮挡的房屋,再看到屋子里漏汤缺口的铁锅。她被震撼了。他们甚至没有一口完好的烧饭的锅!这里的山民祖祖辈辈蜗居于此,没有几个人走出过大山,他们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为了安全起见。拍摄现场被围了起来。隔着木栏杆,一群孩子好奇地看着他们。他们不过六七岁,有的背着柴,有的背着草筐,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