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刺杀陶成章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yu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成章(1878—1912),民主革命家,光复会创立者之一。少有志向,以排满反清为已任,积极参与革命活动。民国创立后,他力辞接任浙督,积极准备北伐。因与陈其美有矛盾,1912年被暗杀于上海广慈医院。
  1912年1月14日凌晨两点左右,上海法租界金神甫路的广慈医院一片死静。两条黑影悄悄地来到医院,避开警卫,快速进入楼道。他们对道路非常熟悉,左转右拐,很快就来到了楼上陶成章的病房前。
  两人推开房门,闪身进去,影子一样地来到了病床前。其中一人小声叫道:“陶先生!”陶成章似乎醒了过来,哼了一声。另一个人听到声音,迅速用手枪对准陶成章的头部,几声沉闷的枪声,陶成章未来得及喊叫,头便歪到了一边。两个黑影迅速逃走。等值班护士发现陶被枪杀,医院里顿时大乱。
  第二天,这个惊人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
  谁也没有想到,民国初建尚14天,革命功臣、光复会领袖陶成章居然被人暗杀在病房中。消息传出,全国震动。在南京的孙中山当日致电上海都督陈其美,要求“严速究缉,务令凶徒就获,明正其罪,以慰陶君之灵,泄天下之愤。”浙江都督府悬赏三千元缉拿凶手,沪军都督陈其美也悬赏一千元缉拿凶手。
  其实幕后黑手并不是别人,正是陈其美安排,蒋介石执行的。
  蒋介石是陈其美的结拜义弟,也是其忠实打手。陈其美将刺陶一事相托时,蒋介石慨然应诺。蒋介石联系到光复会叛徒王竹卿。王本是太湖强盗,枪法精湛,虽是光复会员,却行为不端,经常被陶成章呵斥。蒋介石恐吓王竹卿,声言王挪用经费之事被陶所知,陶要清理门户。王信以为真,决定杀陶自保。
  其实陶成章当时已风闻暗杀一事,秘密更换了几次住所,最后才转移到了法租界的广慈医院。
  蒋介石几经辗转,终于找到陶的病房。1月13日下午4点,蒋介石通过两个光复会朋友引荐拜见了陶成章,对其执弟子礼,和顺谦恭。陶成章向来坦率,不疑其他,与蒋谈得十分投机。谁知蒋此行是为了勘察陶成章的病房环境及进出路径。
  陶成章之死,在光复会掀起惊天波澜,声言是同盟会所为,沪浙群豪扬言要报仇!当时,同盟会某些人争权夺利也引起社会各界的不满,上海舆论借此契机开始抨击同盟会,《新闻报》批评其会员借革命升官发财。对此,孙中山多次公开向报界宣称,这是一起“挟私复怨”、“擅行仇杀”的血案,孙中山说陶成章生前虽然反对过他,和他有过意见分歧,但是他并不计较,仍当陶成章和光复会是盟友,也肯定光复会的贡献:“光复会有徐锡麟之杀恩铭,熊成基之袭安庆,近者攻上海,复浙江,下金陵,则光复会新旧部人皆与有力,其功表见于天下。”
  在陶成章的灵堂上,数千人前来祭拜。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蔡元培等都是伏柩痛哭,李燮和、朱瑞、尹氏姐妹等光复会成员几乎喊出“凶手乃陈”之类的话了——但苦无证据。章太炎则拒绝到场,送去一副挽联:“群盗鼠窃狗偷,死者不瞑目;此地龙蟠虎踞,古人之虚言。”讽刺同盟会一干人。
  迫于形势及舆论的压力,陈其美检讨了自己的失职,表示将“严饬谍报科缉凶”。光复会也大举出动,从王竹卿的失踪开始查起,经过努力,终于在嘉兴找到了王竹卿的下落——可等他们赶到,王竹卿已经被陈其美派的人击毙!同时,陈其美安排蒋介石去日本学习,离开了上海。刺陶一案,居然不了了之。
  多年后,研究者从蒋介石日记中找出蛛丝马迹。蒋介石有记日记的习惯,无疑也为历史留下了证据:“余因此自承其罪,不愿牵连英士(陈其美字英士),乃辞职东游,以减少反对党之攻击本党与英士也。”
  也就承认“除陶”是陈其美指示、自己执行了。
  无法确定孙中山怎么想,但蒋介石实际上帮孙除了一个政敌,通过陈其美,孙中山也逐渐器重蒋介石。蒋介石在日记中对孙中山的态度有一段描述:“余之诛陶,乃出于为革命为本党之大义,由余一人自任其责,毫无求功、求知之意,然而总理最后信我与重我者,亦未始非由此事而起,但余与总理终未提及此事也。”也就是说,蒋介石不止承认下手的就是他,甚至认定孙中山知情,只是两个人心照不宣!
  蒋介石逃到日本,孙中山在一年半后倒袁失败,也去了日本,据《孙中山在日活动密录》记载,孙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召见蒋介石达29次之多——蒋那时候不过一晚辈,得到孙如此重视,真是蹊跷。
  (摘自中国工人出版社《民国权力场——辛亥元老的台前幕后》 )
其他文献
跟麻醉师陈菡一起吃饭,我俩点好菜下单,陈菡这才松口气:“我都急死了!今天最后一台手术差点下不来!”  陈菡在手术室,啥惊心动魄没见过,遇上什么幺蛾子居然让她乱了方寸?  其实也就是一例常见的脊柱手术,病人是一位年届八十的老太太,手术顺顺利利,可是最后缝皮时,血压不升反降。  术中低血压是大忌。手术结束,如果血压还升不上来,首先怀疑出血。但台上外科医生反复检查,没发现出血灶。  陈菡轮番用上各种升压
期刊
柳德米拉·伊格纳坚科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牺牲的消防员瓦西里·伊格纳坚科之妻,她回忆了事故发生之后,她奋不顾身坚持陪伴遭受辐射的爱人直到生命终点的往事。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说死亡还是说爱情?或者这是一码事,应该说什么呢?  我们结婚时间不长,就住在他服役的消防队宿舍,住在2层。那里还住着3个新婚之家,大家共用一个厨房。一层停放着消防车,红色的消防车。这是他的工作。我对他了如指掌:他在哪里,他情
期刊
左芷津,中国第一位博士警察,2000年至2003年被派驻法国里昂国际刑警组织秘书处。  向各成员国发布国际通报,是国际刑警组织总秘书处的重要职责之一。电影和小说中常说的“红色通缉令”,准确地说应该是“红色通报”。红色通报用于请求逮捕、羁押并递交犯罪嫌疑人,成员国接到红色通报后,如在其境内发现应予以逮捕,并递交给通报的请求国。但是红色通报也不是威力无边,能不能起作用全看这个国家买不买账,如果不认这个
期刊
曾经听过个笑话:一位中国人到德国留学,与一位德国人做邻居。几天后,中国人厨房里香气四溢的味道馋坏了德国人。于是德国人拿着小本子过来讨教。中国人大显身手了一番后,德国人还是摸不着头脑,追问着:“盐放多少克?油放多少克?水要放多少毫升……”中国人瞠目结舌,无以作答。后来他到德国人的厨房去指点,发现厨房里量杯、量筒一应俱全,还有厨具刀具森然排列……最后中国人发现自己不会做菜了。  我的德国女友家的厨房就
期刊
1999年9月,我读到一篇有关古巴教育质量的报道文章。该文刊登于8月18日智利《世纪》周刊,作者是海因茨·迪特里希。这篇文章引起了我的兴趣和关注,也使我想起在古巴了解的有关教育方面的一些情况。  教育质量雄居地区榜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办公室新近完成的研究报告证实,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古巴的教育质量最高,名列第一位;居第二位的是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其他国家均属第三位。  拉
期刊
20世纪90年代东北三省大型国有企业改革当中,有大量国企职工只给2万元人民币就买断工龄下岗了。现在如果让一个公务员退出来,要给多少钱呢?有人说给20万元都不走。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改革越往后拖,所付出的代价越高。因为时间拖得越久,财政的窟窿越大。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已经有贫困地区连公务员的薪水都发不出来。养这么多人需要多少钱?他们要办公楼吧?他们要坐公车吧?他们要出差吧?他们要出国吧?这都是明的,
期刊
一个车牌号,让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的刘天荣寻找了7年,这是她寻找恩人的唯一线索。3月31日,刘天荣终于如愿以偿,含泪向恩人王家启道谢。  陌生人的5000元,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59岁的刘天荣,多年前和丈夫离婚后,一个人带两个孩子过活,日子过得很艰辛。  刘天荣告诉《现代快报》记者,2008年自己下岗后,拖欠未缴的养老保险金让她犯了难。为了筹措补缴养老金的钱,她几乎愁白了头。“一共要补缴3万多元。”刘
期刊
有一天我和一位朋友上街。前面走着一对夫妇,领着一个小孩子。从外表上看,他们一家人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突然,小孩子打了个喷嚏。我低声对朋友说,他们是回国探亲的华人。朋友知道我对国外的生活比较了解,可是他看不出,前面这一家人有什么明显的特征可以让我下此结论。他礼貌地去问那对夫妇。结果我是对的。朋友忙问我猜测的根据是什么。我告诉他,就凭小孩子打喷嚏。美国的小朋友打喷嚏用胳膊肘遮住鼻子,就这么简单!朋友不
期刊
我们为什么会说闲话?这是一种不安。不是吗?就像担心,这是内心不安的表现。为什么好管闲事,想要知道他人在做什么、说什么?说闲话的心非常肤浅,不是吗?——好奇走错了方向。提问者似乎认为,通过对他人的关注,关注他们在做什么、想什么、表达什么,就会暴露他人的真相。但如果不了解自己,我们能了解他人吗?如果不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做事方式,我们能判断他人吗?为什么这么关注他人?想打探别人的想法、感觉,
期刊
“防御性医疗”指医生为防止医疗纠纷而采取的可以避免风险但效果未必最好的医疗方案。  《医学界》杂志2014年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84.7%的医生最近一年都没有过带薪休假,93.0%的医生感觉每天下班后状态不佳,44.8%的医生感觉“有点累”,高达48.1%的医生感觉“非常累”,而且92.7%的医生都认为自己工资偏低。  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带来暴力伤医事件不断发生,更是极大地影响了医务人员的职业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