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徽熠熠照姑苏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l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市党建电视栏目《七月阳光》(原名《党的生活》),创办于1994年10月,是苏州市第一个党建特色电视专栏。栏目每月1期,每期20分钟,主要围绕全市党建主题,追踪党建热点话题,传递党建最新动态,宣传基层先锋风采,至今已播出近300期,成为苏州党建工作的重要窗口和宣传主阵地。
  犹记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样隽永的诗意,难忘却“凤泊鸾飘别有愁,三生花草梦苏州”那样细腻的情思,苏州的美景投射在人们心波里的魅力令人如此着迷。汲取古城的灵韵,苏州市党建电视栏目《七月阳光》也异军突起,用二十二年的精彩实践留下了风格独特的红色记忆。二十二年间,《七月阳光》围绕先锋党建红色主题,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曾两次荣获中组部党建电视栏目评比一等奖,走出了一条坚持党建特色和追求艺术质量相融合的发展之路。
  不忘初心 坚持传播正能量


  二十二年的坚守看似漫长,但栏目的宗旨却始终如一——“让党员干部受教育,使人民群众得实惠。”不忘初心,党建电视栏目《七月阳光》严格要求自己,牢记栏目制播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树立起一面优化党建服务的红色旗帜。
  靶向选题,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党建栏目的生命价值重点体现在其选题指向性上。《七月阳光》栏目在选题上紧紧围绕党建工作的中心大局,关注党员群众的身边人和身边事,通过走基层、看变化、说细节,讲好苏州党建故事,推广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先锋人物的感人事迹。近年来,栏目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历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中,都发挥了重要的宣传阵地作用。围绕先锋典型确立选题,栏目先后挖掘出常德盛、陆仁华、陈惠芬、沈文荣、李成春、崔根良等一大批广受党员群众认可的先进典型,打造出一系列党员教育电视片精品力作。
  政治把关,认真执行“三审制度”。党建电视栏目的质量要过关,首先要过政治关。在二十二年的精心制播中,《七月阳光》栏目形成了固定而严格的“三审制度”。一审是在栏目文稿确定之前,先交由部机关相关处室审核,经审核无误后,文稿才能作为栏目编辑制作的基础;二审是在栏目编辑制作初步完成后,由栏目组所有人员集中审看,讨论和完善每一个细节;三审是在每期栏目送交电视台正式播出前,由部机关所有处室参与集中审片,当场提出对栏目内容的建议或意见,确保栏目内容不出现丝毫偏差。
  集结能量,打造“大党建”格局。为体现栏目“全市党建一大家”的“大党建”格局,《七月阳光》注重整合全市党建资源,积极汇聚多方能量。一方面,充分调动各县级市(区)组织部和有关单位推荐题材的积极性,择优采用基层素材,丰富节目内容;另一方面,将苏州全市各县级市(区)的党建电视栏目统一命名为《七月阳光》,栏目组加强对县级市(区)栏目的全方位指导,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构建联动协作的工作格局,进一步营造出重视党建宣传、传播正能量的良好氛围。
  全神贯注 打造党建好品牌
  专注于打造独具魅力的党建品牌,是《七月阳光》始终不渝的品质追求。栏目在坚持党建特色的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质量,力求通过高品质的节目和良好的传播效果打造“七月阳光”党建品牌。
  打好“创新牌”。创新体现着栏目自我革新的勇气,更能为栏目持久发展提供源源动力。为不断满足受众的学习教育需求,2003年6月,栏目进行了第一次改版,由之前的不定时播出改为每月定时滚动播出,从原来的单一播放专题片转向开放式设置子栏目,每期时长确定为20分钟。2005年6月,栏目又进行了第二次改版,在原有“党建要闻”“聚焦前沿”“观察思考”“先锋扫描”四个子栏目的基础上,新增“人物”“故事”“视窗”“点击”“观点”“动态”六个子栏目,每期根据具体内容从中选择四个以上子栏目组合编排,丰富了栏目的板块形态。多年来,栏目通过广泛听取受众意见,不断重新定位包装,最大限度满足了党员群众的收视需求。
  打好“人才牌”。党建电视栏目是组工业务和电视业务的交汇点,对制作人员能力素质的要求较一般电视栏目更为全面。多年来,苏州市委组织部对人员素质进行严格把关,择优组成了政治好、业务熟的栏目组,并经常派送制作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力求使其开阔视野、提高技能,确保栏目的高水平制作。栏目的整体运转和具体环节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组工业务方面,虚心向部机关各处室请教,务求准确严谨,不容一丝差错;在电视业务方面,要求以电视台的播出标准为工作的起点,坚持精细美观,不放过一帧瑕疵。
  打好“原创牌”。经过多年打磨,栏目已有了自己的底气与自信。凭借扎实沉稳的摄制功底,苏州市委组织部先后组织拍摄了《虎命》《一支永不撤走的支援力量》《太湖渔民的守望者》《第一书记》等一大批党建特色鲜明、艺术感染力较强、制作水平较高的党员教育电视片,深受观众喜爱。其中,有多部节目课件都在江苏省历次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中斩获奖项,成绩斐然。
  打好“亲民牌”。“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为扩大栏目的认知度,进一步打响“七月阳光”党建品牌,自2005年至今,栏目组举办了十余场“《七月阳光》走进基层”活动,通过与社区、企业、部队等单位联合举办大型文艺演出的形式,有效增强了与广大党员群众的沟通交流,使栏目逐步成为一档让群众喜闻乐见的亲民栏目。
  开拓思路 踏上发展新征程
  党建电视栏目的诞生得益于时代的孕育,它的发展壮大也同样离不开时代的滋养。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不断丰富和受众审美需求的日益多元,《七月阳光》栏目顺势而行,积极开拓思路,努力保持党建电视栏目的旺盛生命力和持久吸引力。
  在运作模式上“集思广益”。根据栏目发展的客观需要,苏州市委组织部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决定于2016年对栏目的运作模式进行优化调整,深化与市广电总台的合作。欄目由原先的组织部电教中心全程独立完成,调整为电教中心负责选题策划、协调联系、审核把关,市广电总台新闻中心负责摄制成片,再经部机关集体审片后,由市广电总台播出。电视台专业力量的加入使栏目有了更为稳定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升级为全高清播出模式。对于栏目制作,组织部实行“放手不甩手”的政策,在把握党建大方向的同时,选派专人到电视台全流程介入制播,从整体到细节全面为节目“保驾护航”。
  在媒体形式上“兼收并蓄”。在完成好栏目主体平台建设的同时,栏目还主动拥抱网络,适应传播环境的革新与变化。2009年,《七月阳光》栏目的姊妹篇——《阳光周刊》正式在互联网上线,每周一期,灵活、生动、及时地传递党建工作精神、播报党建最新动态、服务党员群众学习生活。2011年,整合后的“七月阳光”苏州先锋网作为苏州市委组织部的官方网站正式开始运行。从那时起,栏目组便把每期节目同步上传到这个网络平台,观众既可以在线点播,也可以下载观看,互动方式也变得更加灵活便捷。目前,全媒体传播形式已成为栏目策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栏目正在创新思维的驱动下走向更为灿烂的明天。
其他文献
一说起党教制片来,给人的印象似乎总是“自主独立拍摄、远教平台播出、宣传典型意义”的老一套。伴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这“老三招”显然已满足不了当今党教制片工作的要求。如何创新制片工作机制,让党教片满足新时代、新形势和新需求,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展开探索。位于长白山脚下的吉林省延边州党员教育中心立足本地实际,自2015年起实施了独具本地特色的“三拓”(拓宽片源、拓展阵地、拓实选题)工程,把握住了党教制片工作
期刊
刚过完春节,正是一年里最闲散的时日。此时的北方农村正值天寒地冻,但在河北省滦平县西沟乡槐树村,村支书张树却带着村民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忙啥?张树笑着说:“趁着有闲工夫,让大家学学远程教育。”  要说张树,那在滦平县的十里八乡可是个有名的人物;讲起他带领村民致富的故事,那更是从早到黑都讲不完。而这些故事里最有意思的,无疑要数“张树种梨”了。下面就跟你们好好唠唠这一段。  话说当年,张树肩负着组织上的重
期刊
在陕西省彬县的元朝村,曾有一句民谣传播已久:“元朝村中山地多,广种薄收难致富。”这形象地道明了元朝村的困境。然而在今天,这个小山村可是大变样了,当地又有了新民谣:“一亩三分小杂粮,年年收入上万元。”这又道出了今日元朝村生活的滋润。前后变化怎么会这么大?致富带头人、村支书车永林总结得好:“全靠有远程教育,让小杂粮种出了我们村的新天地!”  元朝村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再加上从前人心涣散、不思进取,因此
期刊
“价格是多少?我们街道有个销售中心,可以帮你问问。”“勾庄批发中心最兴旺了,不妨到那儿去。”面对纷至沓来的信息,江苏省泗阳县陈石村远教管理员唐飞喜上眉梢——这下村里滞销的黄秋葵和包菜有救了!  唐飞任职的陈石村位于江苏省泗阳县裴圩镇,是省定经济薄弱村。2016年,陈石村流转了村主干道两侧的低产田,并通过远程教育信息平台学习附加值较高的黄秋葵、包菜等经济作物种植技术,旨在带动周边低收入户就业,壮大村
期刊
在制片手段和观众审美日益丰富多元的今天,对于党建專题片尤其是典型工作片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也在日趋稳定和成熟。首先,党建工作片必须姓“党”,展现出先锋党性是它应有的底色。其次,作为面向党员干部群众的光影作品,应尽可能地提高其观赏性,让观者在接受正能量感染之余也能产生赏心悦目的审美愉悦。这两方面基本要求看似设置了条框和门槛,但各地的制片人员在具体工作中都力求发掘新意,为创作出异彩纷呈的党建工作片而孜孜求
期刊
2014年,浙江省委组织部率先在全国组织系统建设“时代先锋慕课平台”,把“慕课”这种教育模式运用到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台州市椒江区直接参与了课件的开发、试点及学用考核评价机制探索。本文结合椒江区“先锋慕课”学用工作的探索实践,对加强“先锋慕课”建设的对策和措施试做分析。  一、“先锋慕课”学用工作开展情况  (一)突出青春属性,抓好课件开发。一是配强开发团队。选择熟悉两新
期刊
扛起摄像机拍片,一直以来都是电教干部的看家本领之一,但眼下这种情况却有弱化倾向。有些基层同志认为,电教片制作完全可以交给市场去做,既然可以外包出去,花钱就能做好,自己会不会制片就没那么重要了。更有功利的人认为,干几年电教总是要調走的,到了别的岗位上制片的本事也未必用得着,所以掌不掌握这个本领影响不大。这种思想认识,对电教工作来说危害不容小觑。  一部分基层电教干部产生这样的想法,原因并不复杂,概括
期刊
南宁市武鸣区是历史悠久的“中国壮乡”。这里群山叠翠、风光秀丽,山歌缭绕、民风质朴,自古为邕州首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武鸣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区远教机构在精准扶贫的大环境下率先发力,向电商抛出橄榄枝,进行了一次跨边界、跨思维的携手。从此,远教电商在壮乡生根发芽。  整合网络资源,  搭建远教电商平台  武鸣区以精准扶贫为目标,整合远教平台资源,积极与成熟电商平台展开合作,打造了“党旗引
期刊
在新疆乌苏市头台乡,85后的乡远教专干高强凭着埋头苦干的钻研劲和一心为民的热心劲,收获了领导、同事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自从当上了乡远程专干,高强每次接到村遠程教育操作员的报修电话,总是二话不说就骑着摩托车、背着工具包来到现场,风雨无阻。2012年3月的一场大风吹偏了三个村远教站点的卫星锅,接收信号一度中断。当时全乡各站点正在组织党员群众学习春耕生产技能,为了不耽误培训,高强立即前往维修。每到一个
期刊
沟通是门生活艺术。对于专题片创作活动来说,沟通更是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采访艺术。只有深入恰当的沟通才能迅速消除隔阂,让采访对象敞开心胸,从尘封的记忆里拾起岁月的华彩,从最深的心灵中涌出真挚的诉说。从事党员电教工作八年来,我面对过无数采访对象,他们各自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表达能力和倾诉愿望也有差异。最开始,面对采访对象我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烦恼,感到无法掏到对方的心窝子。如今才明白,所谓采访技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