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而教构建学导课堂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epseaxi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求“一切为了学生的
  发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但许多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教学中,只是打着“以生为本”的旗帜,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在课堂中实行的是满堂灌或满堂问的学习方式,即“以教定学”。这种学习方式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师的“教”决定学生的“学”,从而严重制约着学生的自由个性发展。笔者认为“学”是“教”的目的,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和“会学”,这就是“为学而教”。正是为了实现这样理想的课堂而构建“学导课堂”。如何构建“学导课堂”?笔者从“学导课堂”的理解到“学导课堂”应该做到让学于生、还学于生,以及“学导课堂”中如何去“导”等方面谈了一些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以教定学;为学而教;学导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自古以来,就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说,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师注重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地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大量而重复的倾听、练习、模仿、背诵学到知识。“以教为中心、以教为基础、以教定学”,这是传统课堂中教师的主要表现。
  其实不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教育的本质与终级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与终身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是“教”的目的,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 “学会”和“会学”,这就是“为学而教”。显然,教师是因为学生的存在而存在,教学是因为学生的学习而变得异彩纷呈,学大于教。没有学生的学,教就变得毫无意义。但同时,学生的学,没有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就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所以教师又是课堂不可或缺的组织者、引领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与“教”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正是为了实现这样理想的课堂而构建“学导课堂”。如何构建“学导课堂”,下面我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何谓“学导课堂”
  “学导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先学后导,顺学而导。从“语文可以无师自通”一说看,语文学习是可以由学习者的个体实践来实现的。为什么语文的学习可以无师自通?为什么实践表明语文是一门最方便自学的课程?科学研究表明,人生来就具有学习言语的天赋。儿童不仅具有语言的本能,还有着文法的本能,语言表意的本能。这些就意味着语文主要不依赖教,而是可以依靠学的。诚然,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要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二、构建“学导课堂”的要点
  (一)首先是让学于生
  传统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角,他们往往采取的是“满堂灌”或“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单一的教师牵着学生走的学习方式,学生学得很被动,能力不会得到持续性发展。而“学导课堂”特别注重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在學习的过程中,学生才是自己目的的制定者,学习策略的选择者、执行者、监控者。在课堂上,我们要心甘情愿的“让学”,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不能让教师的“教”挤占学生的“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真实的发展。
  (二)其次要还学于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可是我们当下许多语文课上,教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阅读,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个性感悟,教师的思考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这样的课堂使得更多学生的“学”成了“被学”。学,本来就是每个学生自己个体的事情。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养的课。语文课就应该还学于生,让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感悟。
  三、构建“学导课堂”的策略
  (一)预习课文,为学设导
  “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食;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授予学习方法。教师的“导”只是一种帮助,是为“学”而设的。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可以先引导学生去自主预习课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模式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
  二思: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了解每一自然段的大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疑:自己读懂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问题不知道。
  正是教师“为学设导”,才使“导”带动了学生全程的“学”。
  (二)交流反馈,先学后导
  “导”是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到底学得怎样?作为教师先要充分的了解,所以课前的预习交流反馈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否则,预习就会形同虚设,导学也会变得毫无方向。
  《九色鹿》片段一:
  师:喜欢一个人,可以喜欢他的多方面。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个人:九色鹿(师板书:九色鹿)
  (学生齐读)
  师:你喜欢九色鹿吗?
  生1:我喜欢它的美丽。因为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红毛,漂亮极了。
  生2:我喜欢它的聪明。
  生3:我喜欢它的善良。它见到有人落水了,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
  生4:它在国王面前揭露了调达的阴谋,它有正义感。
  师:它是善良与正义的化身,所以许多人颂扬它。(板书:正义与善良的化身)
  (学生齐读)
  师:课文中还有一个人,调达。喜欢他吗?为什么?
  生1:不喜欢他,因为他忘恩负义。(生上黑板板书“忘恩负义”一词)   生2:不喜欢,因为他恩将仇报。(生板书词语)
  师:我们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他?
  生3:背信弃义。(生板书词语)
  生4:灵魂肮脏。(生板书词语)
  生5:如果九色鹿是正义与善良的化身,那么调达是“邪恶”的化身。
  师:说得真好。(板书:卑劣与贪婪的象征)
  (对照板书学生齐读)
  师:调达是一个( )的人。
  ……
  这个教学环节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基本上可以不依靠“教”,而是可以依靠“学”的。“学”在先,学而有疑,教师再“导”。这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又可以使教师的“导”更有针对性。
  (三)根据学情,顺学而导
  “顺学而导”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松开手中牵着学生的绳索,解脱教学预设对学生的束缚,将学生送到课堂的主体位置上,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进而循着学生的学习和个性体验,来进行指导点拨,完成教学活动。
  《九色鹿》片段二:
  (当读到灵魂肮脏一词时)
  师:“灵魂肮脏”是什么意思呢?老师举一个例子:今天下雨,老师的皮鞋肮脏了。这句话中的“肮脏”与“灵魂肮脏”一样吗?
  生1:不一样,皮鞋肮脏是不干净,灵魂肮脏指心坏。
  生2:皮鞋肮脏是表面的,灵魂肮脏是内在的。
  通过比较,学生对“肮脏”的理解就到位了。从以上片段可以看出,老师在教学“肮脏”一词时,巧用天气作为课程资源,顺着学生的“学”进行“导”。
  (四)突破难点,疑难处导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当学生碰到疑难时,教师要充当导的角色。教学缺少教师的指导是不完整的。
  《尊严》片段三:
  师: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例外”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与别人不一样。
  生2:就是与众不同。
  生3:就是超出常例之外,即在一般的规律、规定之外的情况。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是词语的本意。你能联系课文来谈谈“例外”的意思吗?
  生1:一群逃难的人,他们很久没有吃到食物了,当沃尔逊人款待他们时,这些人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而只有一个年轻人不是这样的。
  生2:这个年轻人没有先吃东西,而是先问杰克逊大叔有没有活儿干,没有活儿干他就不吃东西。
  师:补充得真好!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年轻人不会不劳而获。还有没有同学对“例外”这个词语有更深刻的理解?会读书的孩子不仅会注意到年轻人的行为举止,他更会注意年轻人的内心世界。
  生1:哦!老师,我知道了,年轻人与别人不一样的是他有尊严,他要靠自己的劳动获取食物。
  师:真聪明!
  生2:我还知道了,因为年轻人有尊严,他赢得了杰克逊大叔的尊重和赞赏。杰克逊大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
  生3:我也知道了,因为年轻人的例外,二十年后,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了石油大王,百万富豪。
  ……
  任何课堂,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有些是课文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教师的“导”必不可少,它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综上所述,“学导课堂”是教育的本真的回归。但我常常又在想,教育不是追时尚,赶时髦。我们沐浴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下,更要沉下心来,俯下身子,研读教材,了解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探索。我们的“学”要给孩子充分的读书时间,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于生,还学于生;我们的“导”要符合年段特点,文体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規律,“导”在必要处。只有这样,“学导课堂”才会充满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汪潮.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郑金洲.自主学习[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3]徐学福,房慧.名师讲述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编辑:张晓婧)
其他文献
【摘要】在2001年新课改之后,国家教育部和学校都越来越重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提升学生对经典文学的阅读量,提高学生对于事物的审美能力。审美是一个人必备的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审美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着重研究在高中语文中经典文学作品的审美教育内涵。  【关键词】经典文学作品;高中语文;素质教育;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审美教育是素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除了需要掌握基本的知识外,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期的学习和成长做好准备。其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学习文化知识更加重要。本文主要是从当前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两个方面做出了详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基础教育教学中,写
【摘要】《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是写提坦神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神话故事这种文体特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中外故事的对比,体会神话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想象大胆丰富、故事情节离奇的特点及语言表达意境。  【关键词】情
【摘要】无米之炊和无水之源是作文写作最大的障碍。写作内容和写作技巧是写作最不能缺失的根本,需要长期的积累。对于高考备考状态下的学生,有没有相对合理的途径,来弥补这一不足呢?本文探讨高考写作应对的方法,即利用日常所能接触的语文试卷积累写作的素材和技巧。  【关键词】写作素材;语文试卷;整合使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与完善,“民主”“生本”已然成为课堂教学的趋向。尤其是语文这样的充满主观感性认知的学科,更是需要如此。要想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要想让学生主动、乐于思考,要想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教师一定要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师;积极;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凭借大量的古诗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与文明,古诗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古诗词作为学校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手段,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诗词的意境美,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现代教育与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最佳组合,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以小学一年级所学古诗为例,让学生通过诵读诗词,了解其大意,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走近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们最重要的启蒙期,“作文先导式”模式重在以“学生体验”为教学资源,以语境为主线整合一种新型的教学板块。根据学生实际需求灵活安排教学进度与内容,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而语文课程却是了解语言文化的必修之路。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听说读写是学习
【摘要】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初期一门重要课程,小学语文课程中许多文学作品都蕴含有丰富情感,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教育,同时还对学生道德、素养及情感发育有一定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将德育教育融入课程教育,合理运用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开展;德育教育;以生為本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小学阶段是一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進和深入开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应用于小学语文习作课堂的教学。教师借助习作教学微课能有效地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进行素材的积累与选择,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掌握写作方法,让学生轻松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关键词】微课;小学习作;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现状分析及思考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
【摘要】现代小学语文教学极为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而思维能力作为重要能力之一,自然也是语文教学重点进行培养的对象。本文将以人教版四年级《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的教学为例,对语文思维教学培养方式展开全面论述,旨在提高学生思维水平,保证学生语文科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教材分析;语文思维;教学重难点;教学目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小学教师在实施语文教学过程中,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