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社会都在企业化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_boy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倬云是近年来在大陆非常流行的台湾历史学家,他的大部分历史专业著作和普及著作都陆陆续续在大陆出版。这样的待遇,是台湾地区其他历史学家可望而不可及的。在他的诸多作品中,他的“从历史看xx”系列最有意思,这一系列先后出过《从历史看组织》、《从历史看管理》、《从历史看领导》、《从历史看时代转移》、《从历史看人物》。
  单从书名看,在这样一个风雨苍黄的历史关口,《从历史看时代转移》无疑最有现实感,它关注的是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时代转移”话题。“时代转移”无疑是整本书的关键词。作者以“时代转移的诸种因素”开篇点题,中间就“明清中国之转变”、“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台湾近百年来的变化”、“近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演变”等四个主题分别作具体论述,以“重建人文价值与社会伦理”归宗结尾。既然书名叫《从历史看时代转移》,那么对探询“现时代如何转移”应是应有之义,对那些怀有这种阅读期待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难免令他们失望。
  其实,许倬云在这本书里面讲了什么并不重要。他的“从历史看XX”系列本身已经构成了现时代转移中的重要现象,我们从这一现象不难摸索出“时代转移”的一些答案。在这一系列著作中,最为核心的书莫过于《从历史看管理》。在这本书里,许倬云形成了他这一系列论述的基点:在人类历史上,只有中国很难得地记录了两千多年来的管理历程。在历史专业的科班看来这一观点充满硬伤,但我更情愿相信,许倬云意在用今天的经管思维梳理历史,从而道出现在时代转移的秘密。
  许倬云在《从历史看领导》的开篇就指出,上个世纪下半段以来,企业自身的影响力已经足够壮大,甚至难以匹敌,它甚至已经影响了政府机关、医院和大学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形态。换句话,与其说许倬云在从历史看经济管理,不如说他在从经济管理看历史。这种视角的颠倒无意透露了现时时代转移的一个趋势:整个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企业化。
  这种看法并非耸人听闻,秉持这种观点的并非许氏一人。西方影响甚大的管理学家,如国人熟悉的吉姆·柯林斯和汤姆·彼得斯,他们都已开始力推自己管理著作的社会机构版,将卓越的管理理念推广到商业机构之外的社会组织。如果说管理学家的这种努力很难排除自身利益的驱动,我们不妨看看英美法学家对社会趋势的敏锐观察。早在1996年,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学家们清醒地观察到,企业组织开始毫不客气地在履行那些传统上专属政府职能,他们在加拿大召开学术会议商讨法律的未来。不但法律的未来面临变革,就连国家都难以逃出厄运,英国的经济学家诺瑞娜·赫兹早在2002年就迫不及待地推出名为《当企业收购国家》的著作。
  依此看来,许倬云极富远见。因此,不管21世纪是否将成为中国世纪,21世纪是企业世纪已是大势所趋。在“企业世纪”正在运行的当下,许氏著作面临着被划入“中国式管理”那种潮流的危险。“中国式管理”的贩卖者更像一厢情愿的江湖郎中,这些郎中大都来自台湾地区,在每个机场你能听到他们的高谈阔论,他们把“中国文化中的管理因素”当作包治百病的绝代良药,在从政治化到企业化转型的中国招摇撞骗。许氏以一个历史学家的谨慎避免着这种被误解的危险,《从历史看时代转移》尝试着为动荡时代无所归依的人们提供更多的心理慰藉。
  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中,许倬云提出以“儒家学说”为基础重建价值基础,进而探索人类普世价值的可能。这里流露出一位中国历史学家特有的书生气,许之言论完全是新儒家陈词滥调的翻版。处在大转折时代的寻常百姓,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听你这种空洞的废话,不管你是不是知名历史学家。这是我对许倬云的失望之处。
其他文献
《故宫日历》 曾出版于1933至1937年的北京故宫,尽管那时正值战乱,但仍能在日历下方刷印的商号、报馆、办事处等代理发售的信息中,看出它一时间的洛阳纸贵。时至今日,经过近八十年的岁月沉淀,这个的飞速向前世界较之八十年前已是沧海桑田了,而这本日历带给我们的依然是焕发着浓郁醇香的智慧与风韵。  《故宫日历》缘何与众不同呢?    一.百年日历  这本日历是穿越近百年的时空与我们相遇的。那时,社会动荡
期刊
1949年大批大陆女作家抵台,作品题材多元。她们不只写心里思念的故乡、眼里看到的台湾,也写各人走南闯北特殊经历。其中一位文笔极好的主妇作家,来台前曾随丈夫在新疆短暂停留。初来物资匮乏的台湾,料理家务之余她埋头写作,以稿费贴补家用。抗战时期她是重庆中央大学文科高材生,遍读中外名著。此番厨台边写作,小说频获大奖。以后数十年担任儿童丛书主编,成果优异扬名书市,大家却淡忘她早期小说的亮丽成绩──看官一定好
期刊
有一本书叫做《他们其实没那么伟大》,副标“26个历史人物现形记”,它前阵子上市了。这件事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嗯哼,它是我的译作来着。  作者威尔·柯皮在这本书中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历史是一门瞎猜的学问。”做史学研究最讲究的不就是严谨的考据吗?既然一本人物史传的作者会说出这种话,你就知道他有多皮。既然作者很皮,这本书就无法正经八百地谈历史,比方,向来被视为人类伟大建筑工程的金字塔,它是这么说的: 
期刊
两岸书业界的交流已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来两岸书业界你来我往,进行了无数次的交流,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但仍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交流仍局限于民间和业内人士,许多交流活动只是流于形式或是应付差事,并没有做一些深层次的探讨。有些交流组织不错,内容也很充实,但因为没有官方参与,会议结束了,交流也就完事了。许多问题业界有共识,但无法转化为成果。所以问题是年年谈,但年年都没进展。这其中根本原因是两岸长期处于敌
期刊
2009年的海峡论坛上,我有幸认识了丽文文化事业机构的执行长苏清足女士,不由感动于丽文文化三十数载专注于校园图书出版与经营的精神。当喊她“苏执行长”的时候,苏清足女士只是微笑地说,喊她“苏阿姨”即可,这种亲切感也顿时拉近了一个出版初涉者和出版资深业者之间的距离,于是更产生了走进丽文文化的念头。    丽文文化的前身是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由杨丽源、苏清足夫妇共同创办,创办的初衷是引进大陆文学大师的作
期刊
冯雪峰、巴人、严文井、楼适夷、韦君宜、聂绀弩……这些耳熟能详的大编辑家,透过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网络,穿过几十年的风尘,朝我们看过来,他们目光如炬,无时无刻不关注着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家文学出版社,他们,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领路人。在他们的带领下,在今人的努力下,人民文学出版社迎来了巴金、王蒙、李国文、宗璞、铁凝、阿来、王树增、毕淑敏、海岩等著名作家,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光环属于他们,而他们又属于人民
期刊
2003年7月25日,微风徐徐的夏日黄昏,我横穿过信义路新光三越广场,走向新舞台剧院。今天剧院演出的戏目是由一群慈济志工所演出的音乐手语剧《药师如来十二大愿》。  天色将暗前的商圈广场,是一块吸力强劲的吸铁,这里开始聚集许多下班的青年男女、放学的学生,他们欢悦地在这具时尚感的生活圈约会、聊天,或准备去看一场电影。而我,却犹如那几棵悠然伫立在广场边上的树,只影穿风而行,走入刚刚亮起的灯火里。  走进
期刊
我们都是瘦金体  个个仙风道骨    有时  我们像一片云  有时  我们像一片雪  也有时  我们像一群  插秧的农夫农妇    我们没有固定住所  过的是吉普赛的生活    舒兰  本名戴书训,1931年生。美国东北密大艺术硕士。曾任军职、编辑、记者、中小学教师,《路》文艺月刊、《布谷鸟》儿童诗学季刊主编。创作以诗为主,对搜集新诗史料不遗余力。著有论述《中国新诗史话》;诗集《抒情集》、《乡色酒
期刊
那么,我们不得不来谈谈青春文学的现状。以下是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台湾诚品的两份销售排行表:    从以上的表格,再结合当今青春文学的出版现状,我们不难发现,青春文学大体出现以下五种类型(谨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第一:网络文学型  网络文学从一开始,就带着流行的色彩,它依附于网络,快速便捷地传播,聚集了大量的网络写手和读者,而这些写手和读者又大多来自于伴随网络而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大量
期刊
以下好书推荐由  博客来网路书店(www.books.com.tw)  诚品书店(http://www.eslite.com/)  金石堂书店《出版情报》(http://www.kingstone.com.tw)    世界真的变了  作者:刘必荣  出版社:先觉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21世纪伊始,历经“911”恐怖攻击、美伊战争、全球金融风暴……回过头一看,国际情势已发生巨大而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