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广西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在参与建设中必须抓住产业这个核心,瞄准产业创新、智能、绿色、循环四个基本方向,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完善产业合作平臺建设,创新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一带一路”;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1 广西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广西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现状
2013年以来,广西全面开展“工业强桂”战略,持续实施工业跨越发展“1131工程”。经过多年努力,新型工业化取得长足进步,工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为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1.2 广西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困难
总体来看,我区推进产业尤其是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内在的长期存在的问题,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等[1]。
发展水平亟待提升。工业带动“一产”和“三产”发展的能力不够强。传统优势产业的装备技术水平和管理信息化水平偏低,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链较短,产业配套较弱。受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的制约,全区工业产品质量总体发展不平衡,部分产品质量差、档次低。
工业结构亟待改善。全区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产业层次相对不高,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高耗能产业占比明显偏高。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任务艰巨,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为转型升级带来一定压力。
资源要素日趋紧缺。各市产业园区普遍存在土地收储难的问题,新增工业建设用地和可调控存量土地不能满足园区建设需要,具体项目用地指标安排与入园项目实际需要和重点技改项目等存在脱节,能源、土地问题较为突出。
2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广西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路径
2.1 走符合广西实际的转型升级道路
按照“创新、智慧、绿色、循环”的转型升级要求,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产业技术创新为根本途径,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与引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重点,以产业政策系统集成为基本保障,推进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环境短板,努力推进供需协同,降低企业成本,优化要素配置,加快以人为本的转型升级,加快产业发展由数量追赶向质量追赶的转变,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2.2 转型升级方向
创新发展。技术创新是转型发展的核心所在,加强对创新主体投入,促进新技术和新企业的增长技术创新是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2],鼓励企业进行产业前瞻性与共性關键技术攻关,强化制造业关键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的科技创新项目给予支持。
智能发展。大力推进“互联网+”制造业,布局、形成由中心向外扩散的智能制造网络,在重点行业推进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网络协调制造和个性化定制,组织建立制造业领域创新联盟中心,建设一批“互联网+”制造创新中心、实验验证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形成制造业网络化产业发展格局。
绿色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加强钢铁、石化、建材、造纸等重点行业技术升级,加快可循环流程工艺技术研发和更新,大力开发推广具备能源高效利用、污染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功能的工艺技术[3]。
循环发展。坚持以项目落地投产为基础,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速度。通过实施引进补链项目,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医药化工和食品饮料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实施工业区搬迁升级改造工程、化工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工程。
3 转型升级路径
紧紧围绕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补一降”,大力推进园区升级、主体壮大、协同创新、技术改造和两化融合,重点加快以下六大板块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一是推动糖业、铝业二次创业。重点在产业链延伸、产品链塑造等方面狠下功夫,着力提升糖业和铝业发展附加值[4]。糖业方面,要在“双高”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铝业方面,要加快推进铝电结合,着力延伸铝精深加工系列产品,重点发展高端航空铝板材等,尽早形成铝加工业全产业链条。
二是改造提升原材料工业。以石化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建材工业等为重点,立足国内市场需求,严格控制总量扩张,加快过剩产能调整,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改造,提高原材料综合利用水平,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扩展和延伸产业链,鼓励与东盟国家开展产能合作,推动原材料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三是培育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业。以机械工业、汽车工业、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工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数控机床、机器人等为重点。努力提高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制造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形成市场竞争优势显著、专业化程度高、产业链条完整、创新能力较强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格局。
四是加快消费品工业增效提质。以品牌建设、品种质量、诚信发展为重点,着力提升食品工业、造纸与林木加工、医药制造等产业产品设计和研发能力,加强广告营销策划,显著增强有效供给能力,健全品牌价值体系,引导消费升级,促进产业有序转移,形成一批综合实力强的消费品工业自主品牌。
五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结合起来,促进二者之间相互渗透、共同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进全区工业转型升级发展,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六是优化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面向市场的工业设计及研发、电子商务、工业物联网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现服务业与工业在更高水平的融合发展。
4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加快广西产业转型升级对策 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积极顺应危机后世界经济大调整、大变革、大创新的新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產业转型升级。
4.1 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必须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一项中长期发展战略予以推进。重点在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降成本和补短板上下功夫。要加大力度淘汰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企业、设备、产品和工艺。协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产能优化、加强环境治理、控制污染源。着力降低企业发展成本,增强产业发展活力,降低产业发展用地成本,降低税费负担,降低用工成本和用能成本。
4.2 着力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
要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相互协调、持续发力,统筹推进科技、经济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要把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树立创新理念。积极深化与珠三角和周边地区在产业发展、产品创新等领域合作,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共同组建创新战略联盟,推动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将珠三角科研机构优势和广西企业技术需要结合起来,以协同创新力促产业转型。
4.3 依托开放开发力促转型升级
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耕东盟市场,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共享合作、产能合作,带动多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鼓励企业服务当地建设和发展。加强自治区层面的顶层设计,创造优势产能优先走出去的发展态势,努力实现我区产业发展和东盟国家加快工业化双赢的局面。重点加快中印尼、中柬、中老等境外园区合作项目建设,全面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深入落实省际合作协议,打造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
4.4 建设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
以南宁为中心,以柳州、桂林为重点,加快创建一批创业创新交流合作平台,营造创新发展氛围。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提高创新成果产业化转化率。争取在汽车、发动机、工程机械、食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冶金、有色金属等领域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数据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支持企业开展产业化创新,围绕新兴产业、新业态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加强产业、企业与科技、高校对接,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化的示范项目。
4.5 加强技改提速步伐,加快精品创造行动
依托现有工业体系发展新兴产业,为新兴产业提供技术、装备、人才、市场、品牌等要素。要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为先、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大力实施“增加品种、提升品质、创造品牌”的三品工程专项行动,大力实施制造业标准化提升工程,实施产品质量技术攻关。
参考文献:
[1]刘丽.产业互动视角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5),95-98.
[2]吕珊.基于创新体系的产业集群创新政策研究——以河南省回郭镇铝加工产业集群为例[D].河南大学区域经济学.2012.
[3]钢铁行业应持续绿色发展[J].礦业装备.2015(11),23-23.
[4]罗辉.“一带一路”背景下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研究——以广西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6(12),8-9.
作者简介:
尚毛毛,男,汉族,1988年4月,山西永济人,广西经济信息中心工作,中级经济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工业经济,产业经济;
张鹏飞,男,汉族,1987年6月,河南洛阳人,广西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中心工作,中级经济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文成业,男,汉族,1995年8月,河南信阳人,广西师范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关键词]“一带一路”;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1 广西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广西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现状
2013年以来,广西全面开展“工业强桂”战略,持续实施工业跨越发展“1131工程”。经过多年努力,新型工业化取得长足进步,工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为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1.2 广西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困难
总体来看,我区推进产业尤其是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内在的长期存在的问题,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等[1]。
发展水平亟待提升。工业带动“一产”和“三产”发展的能力不够强。传统优势产业的装备技术水平和管理信息化水平偏低,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链较短,产业配套较弱。受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的制约,全区工业产品质量总体发展不平衡,部分产品质量差、档次低。
工业结构亟待改善。全区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产业层次相对不高,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高耗能产业占比明显偏高。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任务艰巨,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为转型升级带来一定压力。
资源要素日趋紧缺。各市产业园区普遍存在土地收储难的问题,新增工业建设用地和可调控存量土地不能满足园区建设需要,具体项目用地指标安排与入园项目实际需要和重点技改项目等存在脱节,能源、土地问题较为突出。
2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广西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路径
2.1 走符合广西实际的转型升级道路
按照“创新、智慧、绿色、循环”的转型升级要求,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产业技术创新为根本途径,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与引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重点,以产业政策系统集成为基本保障,推进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环境短板,努力推进供需协同,降低企业成本,优化要素配置,加快以人为本的转型升级,加快产业发展由数量追赶向质量追赶的转变,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2.2 转型升级方向
创新发展。技术创新是转型发展的核心所在,加强对创新主体投入,促进新技术和新企业的增长技术创新是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2],鼓励企业进行产业前瞻性与共性關键技术攻关,强化制造业关键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的科技创新项目给予支持。
智能发展。大力推进“互联网+”制造业,布局、形成由中心向外扩散的智能制造网络,在重点行业推进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网络协调制造和个性化定制,组织建立制造业领域创新联盟中心,建设一批“互联网+”制造创新中心、实验验证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形成制造业网络化产业发展格局。
绿色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加强钢铁、石化、建材、造纸等重点行业技术升级,加快可循环流程工艺技术研发和更新,大力开发推广具备能源高效利用、污染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功能的工艺技术[3]。
循环发展。坚持以项目落地投产为基础,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速度。通过实施引进补链项目,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医药化工和食品饮料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实施工业区搬迁升级改造工程、化工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工程。
3 转型升级路径
紧紧围绕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补一降”,大力推进园区升级、主体壮大、协同创新、技术改造和两化融合,重点加快以下六大板块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一是推动糖业、铝业二次创业。重点在产业链延伸、产品链塑造等方面狠下功夫,着力提升糖业和铝业发展附加值[4]。糖业方面,要在“双高”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铝业方面,要加快推进铝电结合,着力延伸铝精深加工系列产品,重点发展高端航空铝板材等,尽早形成铝加工业全产业链条。
二是改造提升原材料工业。以石化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建材工业等为重点,立足国内市场需求,严格控制总量扩张,加快过剩产能调整,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改造,提高原材料综合利用水平,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扩展和延伸产业链,鼓励与东盟国家开展产能合作,推动原材料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三是培育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业。以机械工业、汽车工业、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工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数控机床、机器人等为重点。努力提高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制造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形成市场竞争优势显著、专业化程度高、产业链条完整、创新能力较强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格局。
四是加快消费品工业增效提质。以品牌建设、品种质量、诚信发展为重点,着力提升食品工业、造纸与林木加工、医药制造等产业产品设计和研发能力,加强广告营销策划,显著增强有效供给能力,健全品牌价值体系,引导消费升级,促进产业有序转移,形成一批综合实力强的消费品工业自主品牌。
五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结合起来,促进二者之间相互渗透、共同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进全区工业转型升级发展,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六是优化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面向市场的工业设计及研发、电子商务、工业物联网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现服务业与工业在更高水平的融合发展。
4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加快广西产业转型升级对策 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积极顺应危机后世界经济大调整、大变革、大创新的新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產业转型升级。
4.1 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必须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一项中长期发展战略予以推进。重点在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降成本和补短板上下功夫。要加大力度淘汰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企业、设备、产品和工艺。协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产能优化、加强环境治理、控制污染源。着力降低企业发展成本,增强产业发展活力,降低产业发展用地成本,降低税费负担,降低用工成本和用能成本。
4.2 着力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
要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相互协调、持续发力,统筹推进科技、经济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要把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树立创新理念。积极深化与珠三角和周边地区在产业发展、产品创新等领域合作,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共同组建创新战略联盟,推动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将珠三角科研机构优势和广西企业技术需要结合起来,以协同创新力促产业转型。
4.3 依托开放开发力促转型升级
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耕东盟市场,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共享合作、产能合作,带动多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鼓励企业服务当地建设和发展。加强自治区层面的顶层设计,创造优势产能优先走出去的发展态势,努力实现我区产业发展和东盟国家加快工业化双赢的局面。重点加快中印尼、中柬、中老等境外园区合作项目建设,全面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深入落实省际合作协议,打造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
4.4 建设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
以南宁为中心,以柳州、桂林为重点,加快创建一批创业创新交流合作平台,营造创新发展氛围。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提高创新成果产业化转化率。争取在汽车、发动机、工程机械、食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冶金、有色金属等领域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数据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支持企业开展产业化创新,围绕新兴产业、新业态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加强产业、企业与科技、高校对接,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化的示范项目。
4.5 加强技改提速步伐,加快精品创造行动
依托现有工业体系发展新兴产业,为新兴产业提供技术、装备、人才、市场、品牌等要素。要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为先、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大力实施“增加品种、提升品质、创造品牌”的三品工程专项行动,大力实施制造业标准化提升工程,实施产品质量技术攻关。
参考文献:
[1]刘丽.产业互动视角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5),95-98.
[2]吕珊.基于创新体系的产业集群创新政策研究——以河南省回郭镇铝加工产业集群为例[D].河南大学区域经济学.2012.
[3]钢铁行业应持续绿色发展[J].礦业装备.2015(11),23-23.
[4]罗辉.“一带一路”背景下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研究——以广西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6(12),8-9.
作者简介:
尚毛毛,男,汉族,1988年4月,山西永济人,广西经济信息中心工作,中级经济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工业经济,产业经济;
张鹏飞,男,汉族,1987年6月,河南洛阳人,广西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中心工作,中级经济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文成业,男,汉族,1995年8月,河南信阳人,广西师范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