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恋爱谁做主?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lolo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惊闻福州大学某学院在部分学生中搞“恋爱实名制”调查,要求学生做到“谁恋爱,谁登记;谁表白,谁负责”,“当情侣发生争吵时必须上报,由领导出面进行调解” 。一名网友上传了一张“恋爱调查表格”的照片,表格上要求填写的内容包括“学号”、“班级”、“是否恋爱”、“恋爱对象是否为本省”等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里,竟然能发生这样一起赤裸裸的隐私权利侵犯事件,着实令人“雷”得够呛。此荒诞事件一出,媒体、网络炸成了一锅乱粥,福州大学连忙解释,称这只是管理学院某一班长为贯彻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查而自己想出的办法。笔者且把这个葫芦按下,暂且不表,先来研究一下由这个葫芦闯祸而浮起的另外几个瓢。
  首先,看一下福州大学学生们的反应。按照笔者的设想,所有的学生应该嘴角挂着一丝若隐若现的嘲笑,轻轻地放下表格,对调查者说一句“对不起,谢谢你的关心,我想你越界了”而后潇洒地飘然离去。没曾想,有很多同学的风度着实比笔者想象的要好得多。他们中的部分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有人表示,“这不太合适,我们填写时不可能完全填写真实情况”;还有人表示,“虽然登记的真实性有些困难,但是这也是学校为我们好”……听来听去,我就是没有听见哪个学生说:“这样的调查是违反法理的行为,它侵犯了我的隐私权。”最关键的是,无论内容真实与否,他们竟然乖乖地填了!我究竟是应该为同学们可爱而大度的风度感到欣慰,还是应该为已经身为现代社会的成年人的无知而感到悲哀呢?若要有风度,不妨学学印度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风度,只可惜看起来,读高中时甘老师都白教你们了。
  其次,若此事件真如福州大学所言,是某班长为落实工作而好心为之,那么,班长,你真该好好睁开眼睛,带上那颗善良的心,重新认识一下所谓的“对与错、是与非”了。古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必这话你听过,但是还有一句话可以送给你,那就是“己所欲,亦勿施于人”。不能你认为这样是对别人好,就硬往别人的口袋里塞。正所谓“甲之熊掌,乙之砒霜”。也许,你可以接受这样的方式,而你的同学们却不能认同。毕竟,作为一个现代公民,你起码应当知道何为“隐私”、“权利”和“自由的界限”。
  一个常识不明者往往会犯这样的错误,即以自己在道德上的自以为是和感觉上的天然优越性来行事,而忽略了其他应该考虑的因素。事实上,道德上的自以为是通常并不能代表合理,更不能等同于正确。人们总是愿意幸福,好心的你希望自己幸福,也希望同学们的恋爱不致痛苦、危险,可你却看不清幸福究竟是什么。美好之事往往都是尊重和自由的变体,脱离了这两者,往往就演变为侵犯和粗暴干涉。恋爱自由是常识,自由就是不侵犯,也不被侵犯。而你为了防患于未然,却在新世纪的第十一个年头试图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同学们恋爱包办,这样的思维方式不得不令人吃惊。帮助同学的方法有很多种,而你偏偏选择了最愚昧的那一种。也许,这并不是你的错,而是我们的教育没有给你上好这一课。我们的教育,既培养了造表的班长,也培养了乖乖填表的同学。
  这便是笔者要分析的第三个瓢了——学校、教育,该往何处去?此次事件的最初起因是学校为防止学生恋爱不顺导致过激行为,为防止学生心理不健康而进行调查研究引发的。诚然,当学生处于恋爱痛苦、无助脆弱之时,学校、老师可以予以心理辅导与治疗,施以援手,这是应当的和正常的。但是,一种好的机制也应该能够鼓励学生们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用正确、坦然的方法去解决。然而,不能因为怕学生受伤害而用另一种方式去伤害学生的个体自主性、独立性,甚至用侵犯学生隐私的代价来换取相对的安全。这何尝不是另一种的不安全?当学生不能充分意识到自身的自主性、独立性和自我负责的必要性,他们何时才能真正地成长、让人放心呢?一种好的教育应当从源头上尽量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态度,并指导他们掌握解决自身各种问题的能力,教会他们对自己负责,并懂得在恰当的时候坚决而不妥协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大学生们已不是婴儿,他们应该学会说:“我的恋爱我做主,我的失恋我承受,若需要,我会寻求您的帮助和安慰。您可以在远处静静地站立,等待我的倾诉,但是,在我允许之前,请不要以好心之名擅自为之。”
其他文献
2011年3月日本地震海啸后,有人说,日本人的自律和中国人抢盐的慌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两国不同的国民性,一褒一贬,溢于言表。笔者想,这些现象中反映出了一些国民性的东西,然而,也不全然如此。来分析一下日本人“震定”和中国人慌张背后的原因,或许能让我们的反思更有意义,改进的思路更为清晰。     “不给人添麻烦”的国民教育  有一种说法,与世隔绝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的匮乏,加上频繁的灾害,在漫
期刊
在古龙小说中,高手过招胜负只在毫厘。所以,利不虚发的小李飞刀成了江湖传奇。  在这崇尚细节决定成败的社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成为了社会常识。所以,“魔鬼都在细节里”成了职场玉律。  夫子说: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网友说:你OUT了,这是微时代,时间以分秒计。  博客被微博取代,不再搅脑汁酝酿文章,灵光一闪,微博一片;  手机阅读成时尚,不再长夜孤灯夜读书,拇指一按,段子一篇;  思念时QQ留言,不再鸿
期刊
出镜人物:丁祥峰 职业:江苏金方圆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钳工 毕业院校:江苏省邗江中等专科学校  和很多人一样,上职校对于丁祥峰是情非得已:那时的中国,还实行的是精英教育,上大学,甚至上高中都只是少部分人的专利。中考结束后,因为分数不够,他没能继续上高中,而是走进中专,开始了职业技能训练。  虽然国家“职业不分贵贱”的口号叫得很响,但是民众“人以职分”的意识非常强。所以当他走进中专的那一刻,似乎就被“
期刊
民生无小事,两会的召开,越来越多的民生问题被提上议程,无论是与会委员还是关注两会的群众,都畅快淋漓地各抒己见。有一个议题触动了人们敏感的神经,全国政协委员王平语出惊人,一句“不要鼓励农村娃上大学”,立即让她遭众多网友拍砖,使她成为众矢之的。这句话所折射出来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是值得整个社会去反思的——村里娃,到底是谁动了你们的大学?  站在王平的角度来考虑,这句话也许并非出自恶意,而是她针对目前大学
期刊
一  “通俗点说,我就是可以PS你声音的手艺人。”作词、作曲、制作、演唱都行,长相酷似古天乐的刘子华在自己的录音棚里这样介绍自己。  2005年夏天,热爱音乐创作的刘子华大学毕业。他带着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带着梦想和激情,到全国各地寻找能够让自己施展音乐才华的天地。他先后到北京、上海、苏州、南京等地寻找机会,与人商谈,最终选择留在南京。他一心一意地想做音乐原创,所以放弃了一些商业气息太过浓厚的工作
期刊
蓝翼也没想到有一天他会爱上昆曲,成为一个“昆虫”。他一直是个美剧控、动漫控。生活原本简单,下班回家、节假日里的休闲时光,要么是美剧,要么是动漫,很少出门晃悠。可是自从迷上昆曲之后,他每周六晚必出门,去南京朝天宫的兰苑剧场和他的虫友们碰头,一起听戏、说戏、拍剧照,其他时间里,只要有他喜爱的折子戏,他也要出门。  南京的“昆虫”很幸运,因为江苏省昆剧院每周都要在兰苑剧场上演好几出戏,票价还不贵。除了折
期刊
罗永浩小时候就是个叛逆、淘气、不走寻常路的小子,后来干过筛沙子、卖书、卖羊肉串等苦工,成功打入新东方英语学校后,成为知名“牛”讲师,后创办“牛博网”,搅得互联网天翻地覆……2008年,创办“老罗英语培训”,开始自己“支摊”办学,愤青依旧……  事实上,“老罗彪悍、叛逆、幽默、独立、诡异之余,对这个世界有罕见的善意和温柔。”这是知名主持人柴静对老罗的评语。    童年:愤青常有梦想  1972年7月
期刊
面对浩瀚无边的大海,听着汹涌翻滚的波浪,难道仅仅是在海面驻足欣赏吗?当时不是!从空调房里走出来,当然要去找一份属于夏日的激爽刺激。那就来加入帆船俱乐部吧,来感受水、风、人、帆的完美融合带给我们的全新感受吧。  帆船其实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它是记录了人类的海洋文化,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欧洲的帆船运动,把人们带入了一个新的海洋时代,许多人像去酒吧一样,涌入了帆船俱乐部。近几年来,中国的
期刊
出镜人物:程然, 28岁,英文杂志记者  君子和而不同,这不同既可指观点之争,也可指理想之别。路途不同亦不同归,正所谓,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另一条阳关道。东南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毕业的程然,便选择了和他的大多数同学不一样的另一条阳关道。  从高中时,身边的人就认为程然很适合学工科,因为他逻辑、思维都很缜密,又非常聪明,常常不露声色地飞快解出难题,俨然是名牌大学的工科男。当年考大学时,程然的父亲帮
期刊
当传统的社会开始解体,思想的碎片、观念的微尘纷纷落下。当表达的空间变大,网络时代的高速公路就帮助人们铺平了快速表达和沟通的道路,一切事物的微裂变已经势不可挡。一元逐渐解体,大一统也被解构,无论是语言还是思想,无论是喜好还是厌恶,都开始经由各自的微小裂变和自动的分类积累而呈现出多元化的样貌。  罗素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因此,面对这样一个快速变化、聚合、裂变和创造的“微积分”时代,我们大可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