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材之美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w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文本通过美的形式来展现其知识性、科学性。中学教师应充分挖掘其蕴含的美,让学生在美的熏导中受益,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语言美;自然美;形象美;意境美;创造美
  从古希腊的古典主义到十九世纪的俄国现实主义,美的内涵历来都是美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现行的中学教材选编了许多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片佳作。这些作品中蕴藏了丰富的美的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使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格气质、审美修养以及精神世界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认知了解真善美,体验感悟真善美、实践创新真善美。
  一、语言美
  语言是作家塑造艺术形象,描绘生活画卷、抒发内心感受的基本材料。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有的讲究韵律,洋溢出一种音韵美;有的浓墨重彩,描绘出一幅景观美;有的柔美深情,吟唱着一曲人文美;有的铿锵有力掷撞出一股凝重美。如:小说环境描写的精致美,心理描写的细腻美;散文的意境美;杂文的犀利美;诗歌的音韵美;说明文的准确美;应用文的规范美等。无不通过语言来加以呈现。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侧重通过“读”“悟”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品析,提高学生品味、理解语言的能力,并通过“写”来培养学生形成自我语言风格的能力。
  二、自然美
  自然美指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之美。
  学生对自然的体验除了亲身走进自然之外,更多的来自文本。在初中语文课本中,他们能感受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春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夏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秋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冬意。他们能看到“湖光秋月语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悠悠洞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如镜西湖;“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山中秋景;“造化中神秀,阴阳割昏晓”的宏伟泰山。
  走进美的自然,不仅可以给学生美的享受,同时也能陶冶性情,增添情趣,收获许多生活的启示。教师应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带领学生走进美的自然环境,在美的赏析中,得到美的体验,获得美的感受,受到的美的熏导。并教会学生用“笔”记下美的收获。
  三、形象美
  典型的人物形象,寄寓了作者审美情趣。
  从初中的语文文本中,我们可以感悟林海音、杜小康、李京京成长之烦恼与快乐;可以体悟闰土、孔乙己、范进之悲凉;可以感受曹操、苏轼、毛泽东之壮志;可以感受到吴用、诸葛亮、唐雎之机智。众多的作品向学生打开了一张张个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卷。在其中,学生受到韩麦尔先生、舒婷、艾青等爱国思想的教育;受到盘古、斯科特、刘连满等探险精神的启示;受到愚公、海伦凯勒、贝多芬等坚韧精神的感染;受到胡适、居里夫人、列夫托尔斯泰等人格魅力的熏导。
  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向学生敞开了认知自我,审视自我的大门。教师应从美学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情感和想象,使学生从人物心灵美中得到陶冶,产生一种愉悦之感。教师还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即使文学作品中的丑恶艺术形象也具有极强的美学价值。通过品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道德品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四、意境美
  “意境”这一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唐代王昌龄的《诗格》中,他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景,三曰物境。所谓物境即指客观的景象之境,情境为客观的感情之境, 而“意境”则为:“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在两个统一的过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形成了“意境”。
  在初中选编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的散文、诗歌,向学生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它们或孤寂冷清,或恬静安逸,或雄浑壮阔,或萧瑟凄凉,或空寂寥落,或清新自然,或清幽明净,或雄奇优美,或慷慨悲凉,或肃杀荒寒……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首先应教会学生赏析“意境”的方法,并带动学生走进作家所营造的“意境”中,学会去分析、品味、领悟、实践。让学生在变化多样,美轮美奂的“意境”中提高文学素养、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五、创造美
  创造美是美学理论的实践化,也是审美教育的最高表现。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创造美,就是让学生运用文字去表现美的感受。在表现美的感受中去发展创造美的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在《美的世界》里指出“美不仅存在于自然界,而且存在于人们的创造性活动中,存在于人们的英雄业绩和日常的高尚行为中,对于对于社会生活的个人生活的美,应当在学生的心目中给予高度的赞美”。其实就是让学生去感知美,感知生活之美,心灵之美。
  教师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带动学生了解社会,抓住教材中的范例,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挖掘美。让学生把自己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心理过程通过“说”和“写”的方式反映出来。从而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引起创造美的欲望。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大雕塑家罗丹道出了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
  “语文之美”是穷之不尽的,中学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美的教育资源,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有力条件,带着学生寻“美”。藉此对中学生进行美的精神的渗透,以达到修身、怡情、明理、审美及热爱语文、热爱中华文化的目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者30例,所
出租方需承担租赁资产的余值超出合同约定担保余值这部分价值在租期内有可能下降的风险。会计准则对租期内未担保余值发生减值时的会计处理虽做了规定,但仍存一些需要商榷的
踏上三尺讲台,意味着踏上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与各具特性的孩子从相聚到相知再到心相印,其间不知发生过多少故事。这些点滴故事记录着孩子们的成长过程,浸润着我在教育教学上的心血。故事层出不穷,总有让人回味的画面。  记得在冬天的一个早上,早操刚上完,孩子们踩着运动员进行曲的节奏,踏着整齐的队伍准备回到班上去。途径教学楼前的是一条铺着花花碌碌的鹅卵石的石头小径,石片上还隽刻着许多励志的成语。这是孩子
语言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词汇是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所在,没有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因此,语言教学往往离不开词汇教学,二者相辅相成,互相融合。英语词汇
传统的语文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导,强调灌输理念,从而使鲜活的语文课堂失去应有的活力。本文从教师教育理念转变、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对话欲望等方面
在小学语文中开展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对于学生发现问题,感悟规律,不断开拓学生创新空间,催生创新胚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践行问题教学法呢?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呈现教学内容时,在建立新概念或新规律之前,教师要千方百计设计一些争待解决的问题,根据语文学科和语文知识的特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渲染,来
挫折心理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反应 ,它存在着客观外在原因及主观内在原因两个方面。受挫个体心理有积极、妥协和消极的自我防御形式及其具体表
芯片简介:Hitag S是飞利浦Hitag家族最新成员(以下简称HTS),与该家族产品的其他成员如HT1、HT2等使用相同的阅读器架构.HT S芯片是一种超低功率的无线电身份认证(RFID)集成电
目的:探讨复杂尿路感染常见致病菌的分布和抗菌药物的应用状况.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间我院接收的复杂尿路感染患者1151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
失眠又称不寐,早在《内经》中就有“不得卧”“目不瞑”之称.本病是指因经常性睡眠障碍导致的机体不能得到正常休息,进而影响日常生活,以致影响健康的一类病症[1].其临床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