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育体制的改革当中,我国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力度越来越大。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主欣赏文本的片段,而非机械生硬地让学生掌握生字词,背诵大量篇幅的课文。小学语文中段读赏式教学策略的实施代表了我国语文教学的进步,旨在激发学生对文学的浓厚兴趣,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中段;语文;读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278
对于小学中段时期的语文教学而言,读赏式是其重要所在。读赏式教学能够扩宽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读赏式教育策略的实施应该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重视学生独特的体会与感受,以读赏为媒介,向弹性化、生活化、整体化的方向发展,重视对文本的开发,真正使学生读优秀之文、赏丰富之情、开人生之智,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服务。
一、 精选读赏内容,凸显学生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谨记,学生是完整的人,以其完整的身心来理解、感知、享受、创造学习的整个过程。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如何不仅关乎学生的自我发展,同时也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学生是独立的人,既是责权独立,又是学习独立的个体,教师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精选读赏内容,凸显学生主体意识。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时,这是一篇短小精悍、文质兼美的抒情性散文。教师选取第二自然段让同学们自主读赏,可以从写作手法、写作技巧、文本意向、表达情感等诸多方面入手。教师说:“秋天就像一位色彩大师,在秋天里涂画,那他把颜色都给了谁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并找出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同学们轻而易举地找出了文本片段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秋雨人格化、形象化,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小扇子”“枫叶”等。有的同学从“五彩缤纷”“黄黄的”“红红的”“金黄色”“橙红色”等词语中体会到了秋天的美好,感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喜爱、赞美、愉悦的。在诗化了的语言中,同学们的思维更加开阔,见解更加独到,对文本的理解由表及里,油然生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惊叹,审美情趣也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二、 筛选读赏方式,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教师应该积极倡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评价方式的设计与更新,都应该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语文是一门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学科,肩负着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本民族语言文字,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重任。小学中段是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关键期,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熏陶感染,致力于学生思想道德修養和审美情趣的提升。读赏式教学的首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宗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读赏式教学并非是单一、枯燥的,教师应该从多维度思考改进教学的方法策略,筛选读赏方式,激活学生学习思维。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第一课《燕子》的时候,这是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的名篇,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势必要下一番苦功夫。例如,在课前,教师可以问同学们:“咱们班有人用‘燕’字作名字吗?同学们都见过小燕子吗,它长什么样呢?”在分析完一二自然段后,重点分析第三自然段。“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带着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冀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教师让同学们读完之后相互交流,读完了第三自然段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教师进让同学们用红笔圈一圈第三自然段的动词,“飞”“掠”“沾”等,同学们领略到了动词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描摹出小燕子的体态轻盈,俊俏秀气。
三、 升级读赏训练,构建学生认知体系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把握教材的发展脉络,善于提取文本中体现文化与精神的精髓,这些“题眼”同时要适应普遍儿童心性、具备民族语言趣味性,能够使语文课堂向文化与人格的方向升华。学生在这样的语言情境中“走过”之后,解读到的,才会是最深刻的“印象”。读赏式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师应该致力于升级读赏训练,构建学生认知体系。
以四年级上册的《巨人的花园》为例,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比较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读懂童话显然已经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所以阅读赏析的关注点就应该落在欣赏语言,欣赏童话的表现方式,探索童话的内涵等方面。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巨人的冷酷和任性唤来了寒冬,巨人醒悟后花园里一片美景,正是这强烈的对比,让我们从中体会到其中蕴含的道理。谁来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呢?”同学们都领悟到了是巨人的自私自利在作祟,这个时候,教师给出自己的评价: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只有懂得接纳、理解、宽容、信任、欣赏他人,乐于分享,甘于奉献,我们才能真正收获幸福与快乐。
读赏式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还应教会学生如何探寻新的领域。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存在着可能导致语文学习基础不扎实等弊端。但其在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动力,丰富情感内涵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快教学范畴的发展,力求使学生透彻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及所传达的丰富内涵。
参考文献
[1]骆忠云.读赏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7):46-48.
[2]任丽艳.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4):89.
关键词:小学中段;语文;读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278
对于小学中段时期的语文教学而言,读赏式是其重要所在。读赏式教学能够扩宽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读赏式教育策略的实施应该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重视学生独特的体会与感受,以读赏为媒介,向弹性化、生活化、整体化的方向发展,重视对文本的开发,真正使学生读优秀之文、赏丰富之情、开人生之智,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服务。
一、 精选读赏内容,凸显学生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谨记,学生是完整的人,以其完整的身心来理解、感知、享受、创造学习的整个过程。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如何不仅关乎学生的自我发展,同时也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学生是独立的人,既是责权独立,又是学习独立的个体,教师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精选读赏内容,凸显学生主体意识。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时,这是一篇短小精悍、文质兼美的抒情性散文。教师选取第二自然段让同学们自主读赏,可以从写作手法、写作技巧、文本意向、表达情感等诸多方面入手。教师说:“秋天就像一位色彩大师,在秋天里涂画,那他把颜色都给了谁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并找出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同学们轻而易举地找出了文本片段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秋雨人格化、形象化,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小扇子”“枫叶”等。有的同学从“五彩缤纷”“黄黄的”“红红的”“金黄色”“橙红色”等词语中体会到了秋天的美好,感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喜爱、赞美、愉悦的。在诗化了的语言中,同学们的思维更加开阔,见解更加独到,对文本的理解由表及里,油然生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惊叹,审美情趣也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二、 筛选读赏方式,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教师应该积极倡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评价方式的设计与更新,都应该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语文是一门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学科,肩负着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本民族语言文字,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重任。小学中段是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关键期,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熏陶感染,致力于学生思想道德修養和审美情趣的提升。读赏式教学的首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宗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读赏式教学并非是单一、枯燥的,教师应该从多维度思考改进教学的方法策略,筛选读赏方式,激活学生学习思维。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第一课《燕子》的时候,这是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的名篇,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势必要下一番苦功夫。例如,在课前,教师可以问同学们:“咱们班有人用‘燕’字作名字吗?同学们都见过小燕子吗,它长什么样呢?”在分析完一二自然段后,重点分析第三自然段。“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带着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冀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教师让同学们读完之后相互交流,读完了第三自然段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教师进让同学们用红笔圈一圈第三自然段的动词,“飞”“掠”“沾”等,同学们领略到了动词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描摹出小燕子的体态轻盈,俊俏秀气。
三、 升级读赏训练,构建学生认知体系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把握教材的发展脉络,善于提取文本中体现文化与精神的精髓,这些“题眼”同时要适应普遍儿童心性、具备民族语言趣味性,能够使语文课堂向文化与人格的方向升华。学生在这样的语言情境中“走过”之后,解读到的,才会是最深刻的“印象”。读赏式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师应该致力于升级读赏训练,构建学生认知体系。
以四年级上册的《巨人的花园》为例,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比较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读懂童话显然已经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所以阅读赏析的关注点就应该落在欣赏语言,欣赏童话的表现方式,探索童话的内涵等方面。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巨人的冷酷和任性唤来了寒冬,巨人醒悟后花园里一片美景,正是这强烈的对比,让我们从中体会到其中蕴含的道理。谁来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呢?”同学们都领悟到了是巨人的自私自利在作祟,这个时候,教师给出自己的评价: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只有懂得接纳、理解、宽容、信任、欣赏他人,乐于分享,甘于奉献,我们才能真正收获幸福与快乐。
读赏式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还应教会学生如何探寻新的领域。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存在着可能导致语文学习基础不扎实等弊端。但其在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动力,丰富情感内涵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快教学范畴的发展,力求使学生透彻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及所传达的丰富内涵。
参考文献
[1]骆忠云.读赏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7):46-48.
[2]任丽艳.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