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教学设计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ay6543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叙事点面结合、细节生动传神、语言内涵丰厚等刻画人物的手法。
  2.体味苦涩、温馨而无私的父爱。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又有人说,母爱如小溪,曲折而悠长,父爱如大海,深沉而宽广。也许是父爱过于深沉,从小到大,我们的笔下写得最多的恐怕是母爱,即使在我们的教材里,写母爱的也多于写父爱的。至今,我们印象最深的写父爱的文章恐怕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吧。有人把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称之为写父爱的“绝唱”,有这样一个“高标”,谁还敢再写父爱呢?有!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当代著名的作家刘鸿伏。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刘鸿伏的父亲的世界,去感受那来自大山深处的父爱。
  (二)印象父亲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父亲》全文,父亲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能不能从不同的侧面来概括一下你对作者父亲的印象,说说作者的父亲到底是个怎样的父亲。既要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又要从文中找到相应的依据。
  (提示:贫穷的、勤劳的、勇武的、乐观的、豁达的、严厉的、爱子的、崇拜土地的、崇拜文化的、有些自卑的……)
  (三)感受父爱
  感受一:读过了课文,同学们一定会被文中的一个个细节所打动,下面请大家说说你被父爱打动的细节。
  (提示:田头接“书”——表现的是父亲对“我”未来的担忧;旅店落泪——表现的是父亲因为“我”年龄小、家里穷,有可能受人欺侮的担心;校园嘱咐——表现的是父亲对“我”的期望;临别给钱——表现的是父亲对“我”校园生活的关心)
  在完成这个教学环节时可穿插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父亲见“我”拿到录取通知书,为什么不欣喜若狂,反而“黑着脸,没有一句表示高兴或者祝福的话”?(提示:父亲刚刚才数落“我”“不文不武”,录取通知书的突然降临无疑证明父亲的担忧是多余的,父亲感到很尴尬,但又碍于情面不肯承认自己错了,于是只能“依然黑着脸”,以保持做父亲的尊严,其实父亲的“数落”也是对“我”前途的担忧)
  问题二:文中两次写到父亲流泪,请说说父亲对谁流泪,又为什么流泪?(提示:第一次流泪是在旅店,是对服务员,因为父亲担心“我”年龄小,又是乡下人,家里又穷,怕被人欺侮,于是落泪了;第二次是对“我”,父子就要分别了,第一次离家的16岁的“我”就要独自一人在外生活了,父亲是为“我”担心而流泪的)
  感受二:比较一下:刘鸿伏笔下的父亲和朱自清笔下的父亲,你更为哪一个父亲而感动?
  (提示:应该更感动于刘鸿伏笔下的父亲,因为朱自清的父亲毕竟是个财主,尽管当时家道中落,但比起刘鸿伏父亲的境况不知要好多少倍,刘鸿伏的父亲在经济十分窘迫的情况下依然从家中仅存的50元中抽出30元给儿子,这是怎样沉重而又深情的爱啊!)
  总结:作者笔下的父爱是怎样的父爱?
  提示:苦涩的、温馨的、无私的
  (四)品味语言
  有人说,文学就是语言的艺术,刘鸿伏散文的语言极富深情,极富内涵,也极富画面感。现在如果让你从文中选择2-3段语句作为佳句摘抄,你准备选择哪些句子,你能说说你选择的理由,并告诉大家这些句子的内涵吗?
  学生选择的佳句可能有:
  ★一双赤脚在山地的大雪里跋涉,那是父亲;一把斧头舞出清寒的月色,在猫头鹰的啼叫里荷薪而归,那是父亲;一枝青篙逼开一条莽阔大江,那是父亲;一犁风雨阵阵野谣披蓑戴笠的,那是父亲;一盏红薯酒就可以解脱一切愁苦的,那是父亲。
  提示:这一段出现在文章的“序曲”部分,是总写父亲的,作者没有抽象地概括父亲,而是把父亲放在大山、月色、大江、田野这样的背景中,既表现了父亲的贫穷、勤劳、勇武、乐观、豁达,又赋予了劳动美的内涵,让人觉得凄惨、心酸,整个画面给人以“凄美”之感。(讨论这个片段时可指出前三句的缺憾——每一句的前半句的句末都应加一“的”字,这样读起来顺畅,也与后面两句一致)
  ★其实,我那些拙劣的文字,在面对土地一样宽厚淳朴的你的一生时,它们又算得了什么呢?你因为它们而感到欣慰,我却如此深刻地感到一种悲哀。
  提示:因为作为以文字为生的“我”所写的文章是“拙劣”的,是“寡味”的,至今还未写出惊世骇俗的作品来,所以“我”感到“悲哀”。
  ★为父亲,为自己,也为那养育过我的故土,我把所有翻开的日历都当做奋进的风帆。
  提示:这是全文的结尾,也是作者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希望自己为了父亲,为了自己,为了故土,珍惜并充分利用生命中的每一天,生命不息,奋进不止!
  (五)归纳方法
  同学们平时写人物类的作文,往往人物形象很单薄,语言也很干瘪,怎样把人物写得丰满,写得生动,写得深刻呢?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篇文章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方法呢?
  提示:
  手法之一:叙事点面结合
  一般写人的文章总要通过两三件事来表现一个人物,而本文只重点写了一件事,那就是围绕我上大学,从接录取通知书到送“我”上学。如果全文只写这一件事,父亲的形象未免有些单薄,作者就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写了父亲对文字的崇拜,并用一组排比句囊括了父亲的其他方面的特征,这样有点有面,父亲的形象就更加丰满了。
  手法之二:细节生动传神
  文章的生动其实就依赖于细节的生动,本文父亲的形象就是借助若干个细节丰满起来的,那一会儿“黑着”的脸,一会儿带着“愧色”的脸,那“红红”的流着泪的两眼,那拿钱的“颤抖”的手,还有那一句句的嘱咐,都是那么真实生动,即使是概写父亲的一组排比,作者也是通过一个个具体形象的画面来展示的,父亲的形象就更立体化了。   手法之三:语言内涵丰厚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也是思想的物质外壳,没有好的语言,再好的构思,再好的立意也是不能打动人的。好的语言就是有味道的语言,也就是有内涵的语言,尽管作者很谦虚地说自己的文字很“拙劣”,其实他的语言还是很美的,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既形象,又生动,还富有哲理,内涵很丰厚,前面我们在“品味语言”那个环节已经充分感受到了。
  (六)亲情作文
  这是一篇表现亲情的佳作,其实,我们绝大多数同学每天都浸泡在亲情的甜水里,但当我们提笔写作的时候往往忘掉了亲情的存在,于是,屈原、陶渊明、苏东坡等一个个从历史的尘埃中走来,走进了我们的作文,于是,我们的作文成了令阅卷老师讨嫌的“套话作文”。在写作时我们应该学会打“亲情牌”,这方面不乏成功的范例:
  2007年江苏的《怀想天空》出现了一篇写父亲在烈日下割麦的作文,请看这个片段:
  当我到地里时,父亲已割了七八垄了。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了。他说:“你来,吃过了吗?我割光这一垄,再吃……”
  大概四五分钟吧,他割光了。他从篮子里拿出饭盆、馍头,边吃边说:“孩子,你爸没本事,明天到县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别紧张……”
  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一评老师给了36分(总分60分),二评老师判给它42分,第三位老师判39分。 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3遍,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何教授评价说,此文不事张扬,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
  (七)说说父爱
  读了刘鸿伏的《父亲》,看了这些高考优秀作文的片段,同学们一定会想到自己的父亲,想到父亲赋予你的深沉而伟大的爱。朱自清有父亲的背影,史铁生有母亲推着轮椅的身躯,傅聪有傅雷先生殷切的家书,那位考生有父母踮起的脚尖,刘鸿伏有父亲留下的深情的泪,那你的父亲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在歌手刘和刚深情演唱的《父亲》中走进时间隧道,回首往事,然后说说你的父亲爱你的感人的故事。
  课件出示歌词:
  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 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您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您眼角上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听听您的叮瞩/我接过了自信/凝望您的目光/我看到了爱心/有老有小您手里捧着笑声/再苦再累您脸上挂着温馨/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生活的苦涩有三分/您却持了十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八)布置作业
  父亲的爱是深沉的爱,父亲的爱是伟大的爱,让我们学会用心去感受父爱,也学会用笔来表现父爱吧!课后,也请同学们以“父亲”为题,用你深情的笔去记录父爱,去感受父爱,让父爱成为你一生奋进的风帆!
  (《父亲》选自苏教版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该教学设计用于“江苏省第二届‘苏派名师’‘先说后教’、‘大众评课’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该活动2011年11月18日在张家港市举行)
  王学东,语文特级教师,现居江苏如皋。责任编校:舒 坦
其他文献
摘要: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诗歌的教育作用,重视对文人的思想观念进行引导。在当今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大学生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利益诱惑,思想观念也极为混乱,作为一名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改革创新,不拘泥于课本的教条,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加强思政教育工作。李清照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在诗词中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本文将以李清照诗词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来探讨爱国主题诗歌的现
期刊
【教材分析】  《小英雄雨来(节选)》选自管桦的同名小说,主要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本文编排在“成长”专题中,刻画了抗日战争时期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课文较长,用序号的方式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写雨来游泳本领高,第二部分写雨来上夜校读书,第三部分写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第四部分写雨来和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第五部分写芦花村的人们以为雨来牺牲了十分难过,第六部分
期刊
【摘要】抓好前置性学习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从设计语文前置性学习单,加强前置性学习学法指导,融合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四个方面来论述实施小学语文前置性学习有效策略的可行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前置性学习,实施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常出现教与学的矛盾。学生不懂的知识老师没教,学生已经会的知识重复教,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厌学;教师每天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教得索然
期刊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的《史记》为我国古代最伟大最辉煌的史诗。《项羽本纪》则是《史记》最悲壮而又最出色的乐章。《鸿门宴》则为《项羽本纪》的最重要而又精彩的段落。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则是《鸿门宴》中最惊心动魄,最脍炙人口的音符。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
期刊
1982年6月,意大利某银行行长被发现吊死在伦敦的一座桥下,在调查清楚事实真相之前,有些媒体报道说这是一起自杀事件,于是其他媒体针对这种没有明确实情就冠以自杀的报道创造了“被自杀”(was suicid原ed)这个用法(新华网综合2010/06/02)。“被自杀”看似不合逻辑,但它形象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现象,类似用法日渐增多。2008年开始,国内一些网友用类似表述来描述一些可疑的自杀事件。随
期刊
摘要:部首是汉字形态与结构中最有特色的传统概念,是汉字文化优秀遗产之一。了解部首产生渊源和汉字结构原本形义关系,抓住汉字形旁表意的特点,掌握同一形部汉字的表意规律,对提高汉字教学水平,正确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部首“文”、“攵”、“夂”,从形、音、义三方面加以辨析阐释,有助于对部首的深入了解,有利于识记汉字、掌握汉字形意组合规律并理解其深厚的人文内涵。  关键词:部首文化探究 
期刊
2013年7月6日,安徽省淮南市,安徽省首届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大赛结果公布:来自阜阳市颍上县五十铺乡中心学校的王传扬老师荣获一等奖,并被评为“安徽省十佳青年教师”;2013年12月13日,安徽省蚌埠市,安徽省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落幕:王传扬老师名列一等奖第一名,令500多名听课教师惊叹不已。  也许这点成绩不算什么,可是对于一位来自偏远农村初中的只有中师毕业起点的青年教师来说,这无疑是极大的激励!
期刊
语文阅读教学走过了由解放前的“背读”到建国后的“讲读”,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导读”、“研读”这一发展历程。虽说这几种阅读教学方式有它们各自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总的说来,“背读”漠视人性,枯燥无味;“讲读”精彩了老师,灌输味太浓;“导读”虽然表面上重视了读,但学生的读常常是为了配合老师的教,亦步亦趋,缺少灵动;“研读”学究气太重,让人望而生畏。  众所周知,语文阅读不是科学研究,它更多是一种精神体验,一
期刊
摘要:语义韵是语料库语言学的重要发现之一,它能够揭示和挖掘意义的实现。翻译的过程,本质上是意义的再现过程,因而语义韵在源语与译语意义的再现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水浒传》中动词“掿”为例,在自建的《水浒传》平行语料库的基础上,运用语义韵理论考察四个译文中此动词的翻译情况,研究表明,沙译能够从语篇语境意义和功能展开翻译,充分表达潜藏的语义韵,因而准确、得体;赛译、杰译、登译则体现各自的特点
期刊
鲁迅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大师,他的许多作品都堪称杰作。但是,如果我们将他的作品和别的名著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他作品中许多地方留下模仿名著的痕迹。虽然有的痕迹比较模糊,有的甚至已经让大手笔的鲁迅化用得天衣无缝了,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找出其中的蛛丝马迹。鲁迅出神入化的模仿不仅没有影响他作为文学大师的高大形象,而且让他的作品更具表现力,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因此,研究鲁迅作品中的模仿艺术对目前中学作文教学会有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