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ao81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改工作进行到今天,众说纷纭,教育界认识一致,认为这是中国教育的一次大飞跃,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大转变。也有人认为,中国教育改来改去,让人难以适应,特别是家长的抱怨很多,他们对子女的期望一直未变,那就是让孩子将来上大学,上名牌大学。而新教材的使用,增加了孩子学习的难度,加重了孩子的负担,让孩子无所适从,最后导致很多孩子对学习的放弃。他们把学生学习的失利,归究于课改,归究于新教材的使用。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笔者认为,一是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出现什么,就讲什么,把一些行文需要的词汇和语法也让学生掌握,人为增加了教材的难度;二是学生自身的因素,如个人的学习自觉性的大小、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强弱、对学科的兴趣深厚与否等,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这里所说的学生的自身因素就是指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智力相差无几,所不同的只是非智力的差异,一个人能否成功,不但取决于他的智力因素,更取决于他的非智力因素。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并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帮助学生取得成功,一者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二者为推进课改工作做出贡献。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情感意志、习惯、态度等。
  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一、学习是一种个人的需要
  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个人的需要。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要生活得有质量,必须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落后于他人,想躲是躲不掉的。学生有了不能不学习的认识,才能认定一条路可走——学习。萌发了学习的需要,就会产生动机,有动机,就会有动力,这是学习的源泉。这种学习的欲望,是搞好学习的基础,是最宝贵的,老师应该珍惜,并抓住这个机会。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一,让学生明白每节课的目的和意义,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第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活动能让课堂充满活力;第三,良好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表扬能让“差生”唤起自尊,责备则让“差生”破罐破摔。用“差生”的优点遏制“差生”的缺点,是激起“差生”重新做人的有效措施。
  二、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漫长的,单有几分钟的热情不够,不管是近期学习,还是长远学习,学生都要有足够的吃苦的思想准备,学海无崖苦作舟,正是这个道理。有些情绪型的学生,取得成绩就欣喜,遇到挫折就灰心,他们需要老师的跟踪帮助,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是老师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教会学生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过喜或过忧,都对学习不利。要知道,成功是战胜失败的结晶,失败是成功到来的前提。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抱定不便的目标,成功必然属于你。当然,学习本身就是一件苦差事,可人生哪一件事不是拼来的呢?如何苦中找乐,把掌握知识和技能变成一种快乐、一种享受,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成功学生的法宝之一。
  三、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搞好学习的有力保证
  人们常说,意志铸造生活的强者。人的一生是崎岖不平的,需要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应该懂得培养学生的意志。首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与困难做斗争,不要轻易放弃;其次,要充分发挥班集体和榜样的作用,良好的班集体是孕育强者的熔炉,让学生在集体中成长更容易锻炼学生的意志;同时,要加强学生意志的自我锻炼,既定的目标一定要实现,切不可找借口拖延。要养成他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鼓励等习惯。最后,要提高学生的抗干扰能力,周围环境的影响是不可轻视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我国的古训,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举不胜举,教师应该特别关注这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
  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知识的贫乏,语言的枯燥,方法的陈旧,形式的单一,这样的老师不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无兴趣的课,谈不上让学生有兴趣参与。语言课是很枯燥的,没有老师的激活,很难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在教材内容的深入浅出上、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上、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上多下功夫,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兴趣的培养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老师辛勤的付出,知识难度的降低,帮助学生攻克学习上的障碍,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体验都是兴趣培养的切入点,找到了切入点,应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就有了学习的欲望、学习的动力,这些都是搞好学习的必要条件。
  另外,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的学习态度,都对搞好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学生的学习好坏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只有学习的动机、目的、态度、习惯、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有机整合,才能造就一个优秀的学生,所谓的“课改和新教材原因导致学习的失败”纯粹是一种托词,是弱者的表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花大力气,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沈德立《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
  2.章志光《心理学》。
  
其他文献
所谓多维就是多思考、多性能、多功效。多维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多角度、多系统地激励、开拓学生思维,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判断和迁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维教学法,可以突破定向、单向思维式,使学生思维的角度灵活多变,思维的效度深刻巩固。为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发展创造极好条件。采用多维教学法,可以突破学生机械接受的思维模式而形成一种积极主动、具有独创精神的创造性思维模式。因为它一反传统知识传
期刊
一、情境创设的原则  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境创设要有吸引力;情境创设要有整体性;情境创设要有层次性;情境创设要有多样性。  二、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在物理教学中,情景的创设一般有五种方法。  1.实验创设。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创设物理情境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物理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者设计一个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实验,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能为后面
期刊
摘要:中学历史的中考任务繁重,在有限的时间内应帮助学生在把握考试方向的情况下,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把握热点,注意做题的方法。  在初中历史中考复习过程中,课时少、时间紧、知识量大、考试形式要求高,如何在此背景下搞好复习,从容迎接中考呢,下面结合在中考复习中的一些作法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构建知识体系,形成历史知识网络  历史内容多而杂,如果孤立地掌握零碎的知识,难记而且易忘,所以教师要利
期刊
前段时间在一个“同题异构”研讨活动中,听了《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一课,缘于之前也曾听过此课,教者是同一人,而且也比较成功,但这节课大胆扬弃,着眼于“数”,着力于探索的优化,着重于让学生的体验,作出积极地尝试,竟收获了更为成功的效果,整个课堂教学就是一次愉快的探索旅行,让学生在不断优化中,深切地感受到了数的魅力。现整理其中的两个片段及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片段一]  师:能被2、5整除数的特
期刊
所谓综合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课题研究或专题活动的全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中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经验,并在活动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开展综合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重大而深远。  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
期刊
有效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打造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语文阅读课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成败与否直接关系这语文教学的生命线。所以,如何有效阅读也成为语文教师研讨的重点问题,只有将有效阅读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才能落实有效教学,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一、科学制订有效计划  计划是行动的指南,制订阅读计划要人性化。计划分为教师阅读教学计划和学生阅读计划。教师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性化阅
期刊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互动,开展互动教学是贯彻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要。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学互动是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的基本要求,是老师课堂控制能力的一种具体体现,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张扬个性,老师与学生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相长的基本途径。开展数学课堂教学互动,必须把握互动的内涵和要求,紧密结合数学教学特征,充分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在这里强调人文性,其目的在于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自主参与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审美,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感知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吸取人文气息,陶冶个人的品行,领悟人生的哲理,在潜移默化中体验美的意境、美的内涵、美的形象和美的语言,使学生沐浴在人文精神的光环之下,
期刊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时间,为什么课堂教学效果却不同呢?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数学课呢?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就数学本身而言,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再创造”,才能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学生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现在,在各科教学中把学生作为“主体”已是广大教师的共识。把课堂还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