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儿童体验开启习作之门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lan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三年级语文,起步习作是个难题,常常在习作课上看到学生因为“无米下锅”而“望题兴叹”。三年级学生或许想象力丰富,但仅凭想象力是无法将习作写好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体验式的情境习作教学能把习作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期解决起步习作教学中的“写什么”和“怎么写”。
  一、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双赢”
  1.与体育课结合,设计日常小游戏,玩中体验
  体育课上的小游戏有很多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搬进习作课的课堂。“贴烧饼” “切西瓜”“篮球接力”“足球绕杆”“踏石过河”……课堂上,充分利用活泼轻松的游戏气氛、紧张曲折的游戏情节、学生沉醉游戏的愉悦而刺激的体验,与习作教学进行有机对接,让习作摇身一变,成为一种轻松愉悦的游戏活动。
  以下是羽睿同学的习作片段:
  游戏开始了,老鹰虎视眈眈地盯住最后一只小鸡。机敏的鸡妈妈一看形势不对,勇敢地迎向了老鹰。只见鸡妈妈左挡、右阻、上拦、下截,小鸡们吓得紧紧拉着妈妈的衣服,一边尖叫,一边躲避。狡猾的老鹰往左边扑,鸡妈妈也向左边奔去。老鹰突然一个途中急转弯,很多小鸡离开了队伍。鸡宝宝们惊慌失措,四处逃散,老鹰趁机抓住了一只。这可真是一只淘气的小鸡,他趴在地上耍无赖怎么也不肯起来。着急的鸡妈妈鞋子都跑掉了,但她也不放在心上,赤着一只脚照样奔跑,真有意思。观赛的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
  在这个片段里,最简单的“老鹰捉小鸡”游戏,学生们也玩出了不一样的趣味。
  2.与美术课结合,图说自己的故事,制作动物名片,画中体验
  三年级学生的感性思维优于理性思维,他们的肢体和感官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把三年级习作教材中《我的自画像》《设计一张动物名片》与绘画相联系,呈现出来的除了丰富的表达方式,更有鲜活的习作内容,学生们更是表现出了踊跃参与的积极写作态度。
  下面是天佑同学的习作片段:
  我的皮肤黑黝黝的,妈妈总是叫我“黑炭”。我长长瘦瘦的脸上,眼睛炯炯有神,总是闪烁着快乐的光芒。我的嘴巴虽然小,但一口能吃下一个大鸡蛋,嘴角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两个小酒窝。如果你看见我笑,一定会觉得像吃了一粒冰糖那么甜。对了,我喜欢用右手把左边的头发往后挽,只留几根黑发散落在眉宇间,看起来是不是很帅呢?
  小作者先是给自己画了一幅自画像,然后抓住自己的皮肤、眼睛、嘴巴、头发来写,尤其凸显了那一撮调皮的黑发,使得一个活泼 、开朗、帅气的小男孩跃然纸上,让我们读来眼前一亮。
  3.与音乐课结合,听各种声响,对某段音乐进行联想,听中体验
  学生生活在一个有声的世界里,美妙的声音让他们感受到了声音的魅力,逐渐熟悉身边的世界。音乐课上先欣赏一首儿童歌曲《小厨师》,再让学生仔细听听乐曲中有厨房里的哪些声音。学生们快乐地参与到其中来,“咚咚”声,“叮叮当当”声……丰富的想象力唤醒了学生认知里一切与声音有关的元素。
  下面是斯斯同学的习作片段:
  调皮的菜刀在砧板上“咚咚咚”地打着鼓,红色的火苗在锅底下“呼呼呼”地唱着歌,作料盆里“叮叮当当”的是跳着迪斯科舀作料的勺子,各色食材在油面上嗞啦嗞啦地響着。不一会儿,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菜就摆了满满一桌子。
  有学生的地方就有想象,一首歌曲几种声音让学生在这样的习作课中穿越和经历,丰富了言语也丰富了精神。
  4.与科学课结合,种种植物,养养昆虫,完成一个小实验,实践中体验
  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就是四肢和感官充分活动的过程,是他们进行自然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小萝卜成长日记,蜗牛爬进教室,蚕宝宝变形记,静电的产生实验报告……这些都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更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精神。
  下面是丁丁同学的习作片段:
  教室里的这只小蜗牛真害羞啊!我从家里带了几片菜叶来喂它,它有些不好意思,等围观的同学稍微散开了一些,才用它那樱桃小嘴一点一点地抿着吃。它总是低着头,先在叶片上咬一个洞,然后沿着洞的边缘再一点一点啃下去。不一会,就吃出一个大洞来。我们觉得很奇怪,一起去问徐老师。徐老师告诉我们:蜗牛有两万多颗牙齿。啊!真是太神奇了。蜗牛小小的嘴有这么多牙齿呢!
  神秘的科学实验,活泼的动物,有趣的植物,科学课与习作教学握手后,习作课有了更鲜活、动感的面貌,让学生们感到亲切起来了,习作教学也变得情趣盎然。
  二、扮演角色,增强学生体验
  1.做一名播报员,爱看善记,汇报生活点滴
  初入三年级,有些学生在习作时总觉得无东西可写,写出来的文章不是文不对题,就是素材老一套,内容乏味。针对这一现象,我在班上设立了“小小播报员”,要求学生平时要处处留心,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及时记录下来,等第二天的播报时间跟大家进行交流分享。我经常提出一些问题,如:
  (1)今天家里或者校园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有没有勾起你的一些回忆?
  (2)你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见到过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
  (3)今天你在电视上看到了什么新闻?在书上看到了什么印象深刻的文字?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4)今天天气怎样?你的穿着打扮和平时是否不同?这给你带来了什么快乐或者烦恼吗?
  “小小播报员”们为了让自己在播报时间能够大显身手,每天都会在自己的记录簿上记下一些事情,第二天跟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分享交流也是一种通过体验而获取知识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轻松自然,学生乐于接受。这些事情通过学生的看一看、记一记、说一说,以后用得着的时候就能成为他们有效的写作素材。
  2.做一名导游,能说会道,抓住景物特征
  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自己出去玩的时候对着那些花花草草、石头树木都提不起兴趣,但如果有了导游的讲解,可能就会听得津津有味。这其实就是因为导游能抓住景物的特征,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三年级上册中的课文《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东方之珠》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比如在教完《西湖》一课后,要求学生选择第二自然段进行背诵,然后以导游的角色把西湖的景点介绍给同学们。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学着书中的模样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选择我们校园里的几个景点,也向大家介绍。这样的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让学生在学写写景文章时有样可依,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3.做一个演员,多才多艺,扣住人物神韵
  小学生爱表演是他们的天性,让学生进入剧情扮演角色,激发情感,揣摩主人公的语言、动作、神态,这样他们不仅自己能有很深的印象, 还能帮助其他同学理解内容。如《三袋麦子》一文,围绕着土地爷爷、小猪、小牛和小猴展开童话故事。土地爷爷说话是什么语气,小猪憨厚的样子怎么表现,后来三个小动物又和土地爷爷见面了,这一次他们会说什么做什么,这样就将课文的内容活化了。学生在生动的表演之后还可以将补充的部分写出来,产生了写作兴趣,获得了写作灵感。
  4.做一名编剧,奇思妙想,续出生动情节
  故事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故事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虽然故事的语言是有限的,但故事所能唤起学生的想象却是无限的。学生善于将现实事物进行想象,让自己进入情境中,以另一种身份体验别样生活,从而产生无穷的趣味。习作“摆玩具,编故事”让学生先动手摆放自己的玩具,再动脑编一编玩具的故事。在轻松的氛围之中,学生想象力有了,好奇心上来了,表达的欲望会更强烈。
  实践证明:三年级起步习作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从体验入手,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的源头,让其在“生活空间”中眼、耳、手、脑各种感官参与,有效地培养观察、思维、想象等多种能力,丰富写作素材,拓展写作思维,就能让学生轻松开启习作之门,享受习作之乐。
其他文献
插图是组成教材的重要部分,是编者按照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精心设计的。插图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通过插图,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在小学教材中,编者几乎为每一篇课文都搭配了精美插图,这些插图使学生解读文本变得更加容易,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忽视了对插图的利用,上课的时候基本不用插图。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插图辅助教学能够使学生准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带领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情境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语用”教学理念,旨在通过实践平台,促进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用理念也决定了阅读教学不能只关注文本内容信息,而要将关注点聚焦在文本的言语形式和写作策略上。《槐乡五月》一文以生动而极富童趣的语言展现五月槐花绽放,槐乡孩子们快乐、自由的生活状态。整篇课文蕴藏着丰富的语用训练价值点,值得学生品味辨析、实践练习。  一、品效率,语用训练应以诵读为基础 
当前低年级识字教学普遍存在着如下现象:重识字轻写字,一味贪多,忽视写字的指导与训练,导致学生的错别字与日俱增,书写每况愈下;重内容轻识字,回避识字写字而大谈文本阅读,导致学生读通顺都成问题,可谓是舍本逐末;重字理轻过程,大谈字理依据,忽视低年级学生识字规律,导致学生对识字毫无兴趣。识字应与快乐相随,在教学中,教师应让汉字活起来。  一、创设情境,快乐识字  情境识字从感受形象开始,以情激情,符合儿
“教材空白”是一种客观存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空白,比如“插图空白”“选编空白”“篇章空白”等。通过对教材空白的挖掘,发展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从而让教学更丰厚、更饱满、更生动。  “空白”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能让艺术品虚实相生、形神兼备。在教材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空白”,这些空白就是“教材空白”。所谓“教材空白”,是指教材编者欲言又未言之处,是蕴含言外无尽之意的教
朗读能力是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之一。但要学会朗读,前提是学会读长句子。笔者以统编本一年级下册为例,阐述教师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的方法:教师范读指导,读好句中停顿;突出短语连读,化解读句难点;渗透重读指导,引导情感处理;主动拓展理解,激发自主表达。  在小学阶段,朗读是学生与文本、作者乃至编者对话的主要途径。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明确指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开展好阅读教学?课标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在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中,有提及“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但是到了高年级,图画在阅读教学中是否就不重要了呢?不然。在高年级,要使图画在阅读中充分发挥训练思维和激发创造活力的作用,需要做的是由简单具象的绘画插图过渡到越来越复杂的图示画像。我们
整本书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整本书阅读已经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呢?在本栏目中,几位老师结合具体课例,介绍了自己的教学策略和具体做法。  
语文学习应注重和生活的联系,向自然、社会、现实生活开放。本文以马克·吐温的《威尼斯的小艇》为例,浅谈“向生活开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 换个角度看小艇  导入: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视频  师:《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大家都不陌生,不少同学还亲身体验过歌曲中的情景,能不能分享一下你划船或者坐船的感受?  生:我第一次划船时以为很简单,实际上,真要船动起来,可费劲了!没划几下,我已经筋疲力尽
一年级是开展学习的关键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识字教学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如果不能保证高效的识字和认字,必然会对学生日后的深入学习形成一定的阻碍。在识字教学内容的编排上,统编本教材与人教版教材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别,重点突出了“美”的特色,其中既包括教學内容的韵律美,也包括意境美和文化美。在精准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特点。所以,基于统编本教材展开识字教学,要充分发掘“美”的元素
中年级习作,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习作的准备。中年级习作教学是承上启下的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学中,许多教师的习作教学常常是根据单元习作要求,在引导学生交流拓宽思路、点拨方法后,就让学生自行习作。学生则是抓耳挠腮,眉头紧锁,或无事可叙,无话可说。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当下入心的生活体验。习作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是学生生命历程的记录。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