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沙驼”,摄到无求品自高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be06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记:野生鸟类生态摄影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索取,使自然生态发展失衡,生物的多样性受到威胁,鸟类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鸟类生态摄影的深层意义,在于真实地记录鸟类生态状况,记录自然之美的魅力,同时,用丰富生动的影像来唤起更多人对鸟类生态的关注和保护。
  
  沙驼
  1973年出生,河北省保定人。1998年随父母所在单位迁至新疆,现为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员工,所在城市库尔勒市。
  从酷爱艺术摄影到全身心投入生态摄影,从一个唯美的艺术摄影追求者发展成野生鸟类摄影师,从单纯摄影创作到致力生态环境摄影,多年来,他致力于野生鸟类摄影,用手中的相机向人们真实地记录野生鸟类的自然生境,同时,把这些精美的野生鸟类图片展示给公众,让周边的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和鸟类保护的重要意义。
  他就是生态摄影师刘哲青,网名沙驼,现任鸟网超级版主。
  沙驼是个很特别的摄影爱好者,他专门拍摄野生鸟类,喜欢在网络上与大家分享。他拍鸟只有5年,但是这5年却让他感触颇深。
  在问及为什么喜欢拍摄鸟类作品时,沙驼认为:
  “喜欢拍鸟,是为了追寻融入自然的那份平和、宁静,享受自然的那份绿色、亲切,感受自然的那份神奇、丰富。走进自然,会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生态摄影师,既是一个记录者,更是一个欣赏者,一个保护者,一个宣传者,所以,希望用我的鸟语,传达出人与自然、人与鸟类和谐的理念。”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野生鸟类生态摄影真正追寻的是那一份内心深处的宁静和感动。留连于青翠山色和潺潺溪流,感受阳光和鸟鸣,每个人心中蕴藏的那份对于大自然的向往和期盼,便得以萌动和释放;儿时的童真和意趣,又如梦幻般回归。按下快门的那一刻,触发的是一份融入自然的激动,释放的则是一份久违的感动和轻松。
  一次偶然救助白尾地鸦,与野鸟的沟通,沙驼开始关注鸟类,走进了大自然,迷上了野生鸟类生态摄影。身负沉重的摄影器材在高山密林、湖泊湿地、草原溪流中跋涉、寻觅、等待,甚至一守就是几天。冬卧冰天雪地,夏挨蚊虫酷暑,发现鸟,拍到鸟不容易,要拍得精彩,更不容易。
  每次拍摄都不会重复,都会有新意,正是这种对于精彩瞬间的捕捉和把握,让沙驼在从事野生鸟类生态摄影的过程中充满了刺激和兴奋。他的那份疯狂、执著,成就了“唯美沙驼”的美称和“沙驼出品”的品质。
  沙驼的作品非常精美,可是他并不单纯地追求自己作品的艺术美,而是以摄影作为记录的手段,用那些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影响公众,影响社会,从而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到环境保护和野生鸟类保护的事业中来。
  
  拍鸟提示:
  相机和镜头的选择
  鸟类拍摄对于相机的选择,广泛意义上讲主要是两点,一是在高ISO情况下,能够保证低噪点并且能够得到较好画质表现。二是较高的连拍速度连拍张数,能够保证鸟类飞行动态捕捉的成功率。
  鸟类生态摄影技巧是以超长焦距镜头运用为基础的,鸟类拍摄对于镜头的选择较为特殊,至少焦距400mm以上,500mm和600mm焦距镜头是最佳选择。如拍摄水鸟时,800mm焦距更为适合。
  焦距、速度、光圈、ISO设置的关系和控制
  焦距、速度、光圈、ISO等参数设置的关系永远是复杂的,关键是如何把握好平衡的控制。鸟类拍摄时,超长焦距镜头带来的问题是景深较浅,有时表现数量较多鸟类的壮观场面,取得较好的清晰度,只能以缩小光圈来尽量扩大景深。由于光圈缩小,快门速度就会下来,因此,为了保证满足鸟类飞行时拍摄速度(一般应当保证1/800秒至1/1400秒),只能提高ISO,而提高ISO带来的问题,就是噪点增多,画质受到影响,作为拍摄者,就是根据拍摄思路和拍摄主题,进行合理有效控制,使之达到一个平衡。
  有时为了更好地表达拍摄主题,拍摄者应当学会准确地控制拍摄参数的设置,处理好主体和背景的关系。野生鸟类生态摄影的难度较大,单纯地捕捉鸟类神态,拍出画面漂亮干净的清晰数毛版,也是不容易的。由于野生鸟类生态摄影中可运用的摄影创作元素较少,比较难以表达创作思路和意图。
  野生鸟类生态摄影的背景处理
  基本要求是画面干净、色彩柔和。方法上,一是选择好的拍摄角度,尽可能避免树枝的杂乱和色彩过多,以更好地突出主体。二是有意识地选择、变化拍摄机位,加大拍摄主体与背景的距离,再运用大光圈来虚化背景。三是拍摄地面上站立的鸟类时,避免高机位拍摄,背景都是杂乱的地面,尽可能降低机位,取得较干净的背景。四是巧妙地运用大光比,将主体置于阳光下,将背景置于阴暗中,形成明暗对比,强化主体的效果很好。充分利用环境、光影、色彩来衬托鸟类,将更多的摄影元素融入生态摄影中,就能拍出非常漂亮的照片。
  
  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是一幅精美鸟片不可缺少的工作,通常在摄影时尽量选择好合理的机位、良好的环境、同时根据当时的天气状况设置好相机的参数。比如大反差光源下,在相机的自定义设置条件下是无法满足照片明暗兼备的,即使你的数码相机有很好的宽容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感觉还是把相机的照片风格设置都为0,这样不仅使拍摄的原始图片宽容度更高,而且也可以自己后期控制更多的细节表现,某种条件下这样做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拍摄方法。当然这也需要掌握一定的PS技巧。
  
其他文献
不得不说。最近两件大事让我们对“环保”的态度立刻严肃起来:《2012》中,的玛雅预言“彗星撞地球”般冲撞着地球村民的神经,哥本哈根环境大会上竟然也频频使用“拯救”这个动词。是的,这次我们真的应该认真起来了。  在我们追求舒适生活的阿时。也正在增加碳排放量。我们发现地球越来越暖和,天气越来越怪异。很多动物濒临灭绝,一些岛国接近海平面……有一天地球会变得不适合人类生存了。这并非危言耸听。  旅行是一个
期刊
冰牡丹,孕育在寒夜,盛开于凌晨。虽然只是水汽在玻璃上的短暂逗留,但毫无人工雕凿之痕,国色天香,自然天成。欣赏这幅独具韵味的冰花摄影作品,人们首先感受到的,是季节的交错,地域的交错,是大自然的多姿多彩。  “谷雨时节赏牡丹”,说的是绝世花王的花期在4月中下旬。牡丹花开富贵,开在云淡风轻,开在草长莺飞,日光和煦。国内主要牡丹产地为山东河南,甘肃、安徽、河北,陕西、四川等地。然而,《冰牡丹》属于我们刚刚
期刊
鄂尔多斯是迷人的,但最值得一去的地方还是成吉思汗陵,毕竟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的大英雄,也是古今中外著名的历史人物。  毛泽东《沁园春·雪》一词中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让我深深地记住了成吉思汗,也让“一代天骄”成为成吉思汗的代名词。瞻仰这样的英雄陵墓,自然也成了我的神往之事。     天人合一的震撼    刚跨进陵园的牌楼,我就怯住了,寂静的陵道仿佛是历史的隧道,豁然出现在我面前,一直通向成陵正殿,
期刊
长嘴,长颈,纯白的羽毛,基部却呈胭脂色,两个翅膀的下侧和圆形尾羽的一部分却闪耀着朱红色的光辉,飞起来轻盈、淡雅而高贵……这就是美丽的朱鹮。  由于朱鹩的性格温顺,我国民间都把它看做是吉祥的象征,称为“吉祥之鸟”。它又是与传说中的仙鹤最相像的鸟,所以被称为“仙鹤之鸟”。  因其特有的羽色和秀雅的体态以及起落时翩翩起舞的轻盈舞姿,为历代诗人所歌咏。早有“因风弄玉水,映日上金堤”“朱鹮戏新藻,徘徊流涧曲
期刊
世上有了人类,便有了建筑。穿越历史而来的建筑,有些仍然存世,有些已沦为废墟。依然挺立的建筑渗透出沧桑感,毁掉的建筑更从记载或废墟中传唱出阵阵悲歌。这其中,建筑度过了怎样的荣辱历程,人类又经历了怎样的精神变迁和磨砺,建筑的状态本身就是一个见证。  建筑,有它的宿命和独特的表达符号。“当音乐和传说都已沉默时,建筑却还在歌唱。”建筑不会动,不会讲话,但它本身的矗立或毁灭,就是人类文明的昭示和丰碑。建筑满
期刊
画家刘国胜原籍河北沧州河间人。幼年生长在农村,农民的淳朴,憨厚、踏实、潜移默化地融合在其处世为人和艺术创作里,在艺术研究中,他崇尚宋人工笔花鸟的精微、意境、余韵,高贵——诸多的文学语汇诠释的中国画睿智。研究生期间师从国内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苏百钧先生。观摩古人、遐思即往、鉴古而开启。他的绘画有传统中国画的深厚底蕴,也不乏当代艺术思潮的革新思路和风格演绎。  央美的承载,使其得国学的功底,古人
期刊
当岁月的风吹散了历史的迷雾,这些曾经的权力、文化中心在后人面前重现。杭州、洛阳、西安、开封、南京、北京,它们昔日的辉煌让中国的过往都着上了耀目的颜色。一段斑驳的城墙、一池宁静的湖水。都在讲述着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后人总是在试图记录历史,让岁月的流淌重新呈现。就让我们拿起相机。去定格那些渐行渐远的古都记忆,保留岁月赠与我们的这份唯美牵挂。    杭州 忆江南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期刊
奇怪的,对于一个城市的联想,往往来自于一句诗。一朵花,一个人名,一种习俗。扬州便是。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盛唐时的好时光,豪情万端李白的咏唱,孟浩然满怀期望地顺流而下,直奔江南。就这样一次文人相送。三月。一个明媚如画的春天,独独让个扬州占了先机,春色无边。此时的扬州城,有清风,细雨、桃红、柳绿,春烟如绵,花好月圆,一个被唐风宋韵勾画过的,浸淫过的春天,堪称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正好适
期刊
“春茧”是什么东西?是一种新推出的奶糖?还是一款舒适柔软的天然蚕丝被?……  传说它是一座长得像“春茧”的巨型建筑,  传说她是著名钢铁侠“鸟巢”的“表妹”,优雅地卧在深圳湾畔,深情地望着远方,  传说她已被钦点为2011年大运会开幕式场地,  传说夕阳中的它有点小美……  SO  跟随李新旺镜头,去认识即将与世界亿万观众见面的春茧,  通过他的摄影心得,充实你的大运会游览计划,让拍摄不留遗憾! 
期刊
作者简介  钟茗,自幼喜爱摄影,2004年开始研究昆虫拍摄,作品与摄影文章多次在《中国摄影报》《摄影世界》《摄影之友》《中国国家地理》等国内主流报刊杂志上发表,有多部自然类书籍出版,是成都昆虫拍摄团队的创建者和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员。  拍摄地点:四川青城山  拍摄对象:胡蝉    这是一组关于生命的图片,作者用镜头讲述了一只蝉充满传奇色彩的生命演变过程。据作者介绍,他作为一名昆虫摄影师,怀揣对自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