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胆降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2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516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方清胆降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84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复方铝酸铋颗粒治疗,治疗组给予自拟方清胆降逆汤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胃黏膜病理积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比治疗前均有降低,治疗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复查胃镜,胃粘膜病理组织检测结果提示血管扩张、固有层水肿及炎症积分均有所下降,并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胆降逆湯可以显著改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中医症状,减轻胃粘膜局部炎症。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清胆降逆汤;复方铝酸铋颗粒
  【中图分类号】R573.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0098-03
  2.2两组治疗前后胃粘膜病理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复查胃镜(治疗组复查28例,对照组复查25例),胃粘膜病理组织检测结果提示血管扩张、固有层水肿及炎症积分均有所下降,并且治疗组患者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7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西医治疗反流性胃炎多采用奥美拉唑胶囊、西沙比利及复方铝酸铋颗粒等药物,减少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含铋剂主要作用于胃黏膜,其不易被吸收,并能够降低黏蛋白粘度,达到治疗胃炎的作用,短期疗效尚可,但是长期疗效不理想[6]。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呕胆”范畴。《黄帝内经》中记载:“善呕,呕有苦,…邪在胆,逆在胃…胃气逆则呕苦”,明确指出胃气上逆则呕苦,其病机为平素喜食肥甘厚味,气血运行不畅,水谷精微留滞,日久化热。胆为阳腑,痰热常导致胆腑郁滞,胆的疏泄功能失常。胆热犯胃,胆胃上逆,升降失常,气机逆乱,胃气上逆,出现嘈杂、嗳气、恶心、呕吐,胆胃横逆互犯,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胆汁反流性胃炎病机主要为胆腑郁热,胆胃不和,治疗的原则为清热化痰、利胆和胃。
  在清胆降逆汤中君药为竹茹,可清热凉血、和胃止呕;半夏配伍黄芩,具有清胃热制酸、和胃消痞的作用;枳实配陈皮,破气消积,化痰消痞,宽中除胀;茯苓具有健脾,利水渗湿的作用;茵陈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作用;徐长卿祛风通络,活血止痛;炙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全方共同起到清热化痰、利胆和胃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茵陈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等作用,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增加胆汁中胆和胆红素的排出,其含有的茵陈炔内酯,可以降低麻醉犬奥狄氏括约肌紧张度,有促进胆汁排泄作用。黄芩素可以减少白细胞介素-8和环氧化酶-2的生产,降低慢性炎症对胃粘膜的损伤[7]。竹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半夏可以抑制呕吐中枢,从而起到止呕的作用。枳实、陈皮可以刺激胃动素的分泌,增加胃肠道活动,促进胃排空,徐长卿提取物对化学刺激导致的炎症,具较强的抑制作用[8]。
  综上所述,自拟清胆降逆汤可以显著改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中医症状,减轻胃粘膜局部炎症,临床疗效优于复方铝酸铋颗粒,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减轻胃粘膜的炎症反应相关。
  参考文献
  [1]李振华.中医脾胃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253-260.
  [2]王永炎.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62-369.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93-94.
  [4]李京伟,吴海滨,陈玉琴,等.胃炎Ⅰ号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临床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11):106-108.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4-129.
  [6]房静远,杜奕奇,刘文忠,等.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精简版(2017年,上海)[J].上海医学,2017,40(12):705-708.
  [7]刘娓玉.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6,31(10):1597-1599.
  [8]蔡小辉,刘晓玲,陈锦珊.中药制剂治疗黄疸型肝炎的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17,15(10):1413-1417.
  (收稿日期:2018-11-02编辑:杨希)
其他文献
【摘要】《傅青主女科·种子篇》中傅氏强调五脏气血同调,认为不孕多虚证,而虚损中又以脾肾两脏为多,尤其重视先后天的培护,用药遵循补火不宜过用辛热,以防伤阴,补水不宜偏于寒凉,以损其阳的原则,此外巧用并完善了五行观点,重视任督带脉的维系。傅氏对种子从立法、方药、遣方均见解颇深,对后世影响深远。  【关键词】傅青主女科;种子;脾肾  【中图分类号】R2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
期刊
【摘要】“以通为用”作为一个正确指导认识人体的有效方法,不仅对揭示人体的正常结构与功能有意义,更对阐述疾病病因、发生发展与转归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人体的通道、物态、系统在维持其正常结构功能及疾病发生过程中有着颇为重要的作用,由此正确认识“以通为用”与人体通道、物态、系统的关系尤为必要,以求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以通为用”;通道;物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R233【文献标志码】A【文章
期刊
【摘要】目的:应用Rp-HPLC(DAD)对大血藤药材三氯甲烷部位进行指纹图谱研究。方法:DiamonsilspursilC18分析柱,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70nm。柱温: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建立了大血藤药材三氯甲烷部位指纹图谱,确认19个共有峰,指认了3个峰,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达到0.801以上,所建立的大血藤药材三氯甲烷部位指纹图谱测定方法精密度、重复
期刊
【摘要】目的:考察太子参环肽提取物对肺气虚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烟熏+木瓜酶蛋白制备肺气虚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oflung-qiinsufficiencysyndrome,LQIS-COPD)大鼠模型,太子参环肽提取物高、中、低剂量(100mg/kg/d、200mg/kg/d、400mg/kg/d),灌胃
期刊
【摘要】目的:优选辣木籽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浸膏中总黄酮的转移率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试验L9(34)优选辣木籽总黄酮提取工艺。结果:通过正交试验选出辣木籽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提取2次,乙醇浓度70%,溶剂量10倍,时间3min。此条件下浸膏中总黄酮的转移率为93.89%。结论:该提取工艺总黄酮转移率高,工艺稳定。  【关键词】辣木籽;总黄酮;微波提取;正交试验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鳖甲消痔胶囊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方法:采用Thermo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25%磷酸溶液(4.5∶95.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72nm;柱温25℃。结果:没食子酸在0.9316~46.58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9.8%,RSD=1.4%(n=6)。结论:该方法简捷
期刊
基金項目:  作者简介:高国强(1981-),男,汉族,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内科常见病。E-mail:ggqshr2001@sina.com  通信作者:  【摘 要】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治疗组用综合疗法(四神聪长留针及中药归脾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唑仑片治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蓝布正提取物对阿尔茨海默症(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4只KM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蓝布正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小鼠每天皮下注射D-半乳糖联合腹腔注射亚硝酸钠复制AD模型小鼠。造模的同时灌胃相应溶媒,除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外,其余各组灌胃相应药物,连续60d。后
期刊
【摘要】目的:整理和研究骆越在养生美容方面的技法,指导现代人正确的美容保健,促进少数民族的医药事业发展。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期刊、万方数据库中1990~2017年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共收集相关文献127篇,对骆越养生美容技法中,如外治法、内调法、鼻饮、民俗等进行具体的整理。结论:骆越养生美容技法是古骆越人及其后裔历经千年所创造的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技法。通过整理与研究,突出骆越养生美
期刊
【摘要】IgA肾病是肾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西医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李琦教授运用中医药进行辨证论治,根据其多年临床经验,认为IgA肾病“多虚多瘀”,以虚为本,瘀为标,虚证偏于气虚、阴虚或阴阳两虚,而血瘀则贯穿于整个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以“补肾活血”为法,收到较好疗效。  【关键词】李琦教授;IgA肾病;经验临证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