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自律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139201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学期,我接手七年级,并担任班主任。学生从不同小学升入初中,来到新的班级,他们习惯不同,性格各异,身上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气质——活泼、好动、多话。此时,规范学生行为、培养良好习惯尤为重要。
  学生刚认全,我和他们还没来得及磨合,就接到外出学习两周的通知。我很犹豫,担心我不在,班级会乱成一锅粥,可转念一想,这也正是放手学生自我管理的好时机。
  千里反馈
  临行前,我在班上安排了8个组长,专门负责每天在家校群里反馈小组情况 ,并叮嘱班长,有特殊情况及时向科任老师反映。
  刚开始,8个小组的反馈大都是同学认真作业、自习安静、午睡纪律好等,仿佛班级一切太平。事实上,我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对他们的反馈也深表怀疑。我在家校群里对组长的工作表示赞赏,并提出希望,要组长不要掩盖问题。
  慢慢地,在我的引导下,组长开始如实反映个别学生问题,不过也是蜻蜓点水。我一方面抓住时机肯定组长的工作,另一方面提醒家长教育孩子,指出“班级要走向自治,学生要走向自律”。
  自我反省
  两周学习很快过去。周一,我早早来到教室,不少学生惊喜地向我问好,等学生到齐后,我给他们每人送了一份礼物——南通脆饼,教室里一片沸腾。
  我敲了一下讲台,教室迅速变得安静,我环顾四周,略作停顿后说:“老师可想你们了,脆饼好吃吗?”学生喜笑颜开地说:“好吃。”我再次扫视班级的几个“点”,在我犀利的目光下,几个平时调皮的孩子不敢直视我。我不失时机地说:“老师外出,大家都表现不错嘛。”学生互相对视,我接着说:“大家的表现,科任老师都和我交流过了,今天晨会我们就来一次批评和自我批评吧。”
  教室又陷入一片沉寂。良久,班长小梅站起来说:“老师,对不起,我没有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在自习课上讲话。”小泽也站起来说:“我午睡时偷偷和同桌下棋。”……一时间,大家纷纷向我坦白。
  集体反思
  周二,我又利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以“当班主任不在学校时”为主题进行集体反思。
  小赵写道:“课上我在讲话,课下我在疯闹。悔意就像一棵腐烂的树在我心中,可当我拿起那改正的大斧向悔挥去时,悔已然消失,而新生的必将是好好学习的信念。”
  小文写道:“我想是那颗心,那颗因约束变少而开始放荡的心,让自己拼命挣脱束缚。”
  我仿佛触摸到学生成长的脉搏,如此热烈,又如此真切。事后,我又和学生一起将这些反思变成板报,再次交流与学习。
  辩论深思
  如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自觉从他律走向自律呢?在语文老师的帮助下,班级组织了一场以“自律VS他律”为主题的辩论赛。
  小诺说:“人不可能一出生就知道自律,这时需要他人约束、管教,所以他律是自律的基石。”
  小浩陈述:“如果一直处于他律而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约束,那将活得很累,持续的被动会使人思维禁锢,失去自由,生活毫无意义,疲于应付……”
  小卿说:“他律就像一头牛,你抽一下鞭子它走一步,而自律才像一個人,会让我们走得更远。”
  ……
  在辩论赛中,孩子们经历了激烈的思维碰撞,相信定会在孩子心里埋下一颗自律的种子。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班级形成了积极的群体规范,学生就会自觉成长。在实践中,为了让班级更有特色,我们会设计班徽,这个过程,正是形成班级群体规范的好时机。学生在设计班徽的过程中慢慢地将班级群体规范融入自己的言行,当班徽佩戴在胸前时,他们都能感觉到它带给自己的改变。  班级群体规范初入人心  去年我带毕业班,开学初,活泼多才的班长就向我建议设计班徽。在毕业班,似乎上到领导下到教师,从家长到学生,大家都处于“备战”状态。在学
小峰是一个特殊的留守儿童。他爸爸是孤儿,所以他从来没见过爷爷奶奶。妈妈在他3岁时病逝了,爸爸一个人把他带大。两年前,小峰爸爸带着他来我们学校待了3天,进行考察和办理入學手续,就又到遥远的地方工作去了,留下小峰独自寄宿学校。  一个月后,老师发现小峰的身上出现了一些令人难以容忍的问题——他会时不时地戳一下比他弱小的同学、绊人家一个趔趄、朝别人床上扔鞋子、敲同学脑门,有时候还无缘无故用脚狠狠踢桌椅。一
说到人际认知,就不得不提到班主任给学生写的评语。给学生写评语,意味着师生已经相处一段时间了,教师对学生应该有了相当的了解。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的评语真的是对学生的确切评价吗?换句话说,班主任真的对每个学生都有准确的认识吗?怕是很多班主任不敢再拍胸脯了。为什么?因为人际认知实在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人际认知的特性  所谓人际认知,通俗地说就是对人的认识,包括对他人的认识,对自己的认识,对群体的
假期里,几乎每个家庭都会轮番上演几部大片:灾难片《放假》,恐怖片《暴力爹妈与熊孩子》,励志片《艰难的补课之路》,苦情片《舍不得手机》。学生很烦恼,理想的假期变成了“来回奔波培训忙,数英理综轮番上,网络休闲父母讲,如此假期心慌慌”。  父母也很头疼,他们一见到孩子拿手机就会抓狂,家庭矛盾在假期逐渐升级。减少手机的负面影响,合理利用网络开展班级在线活动,就显得尤为必要。  班级在线,就是将日常班级管理
马志国  心理学者,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心理健康专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总课题组专家委员,全国网上家长学校特聘心理健康专家,CCTV等多家电视台心理节目特邀专家,著有《怎样做学校心理咨询》《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等著作40余部。  班级群体凝聚力的概念  所谓班级群体凝聚力,就是班级群体吸引学生个体从内心向
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不仅会严重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和专业成长,还会严重阻碍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育的创新发展。怎样帮教师远离职业倦怠?下面从一则真实的案例说起:  案例描述  晓A,一名漂亮聪颖的女孩,嗓音甜美圆润,有音乐天赋。6年前应聘入职,成为一名正式的音乐教师。刚入职时,她干劲十足,并立志要当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可过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小学孩子很难教,课堂乱糟糟的,虽然努力过,但
“亲其师则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发生的前提和基础。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和自己是同心、同向、同行的团队,是“一家人”,这样才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影响。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有很多,在此简单介绍几种我常用的做法。  发自内心地接纳学生  我们可能带过很多届学生,总是喜欢把现在的学生和以前的学生进行比较,其结论往往是:一届不如一届。这其中虽然有调侃的成分,但是更多的是源于教师对当前学生的接纳
教师要有自我印象管理的意识和技巧,一方面能有效地促使教师自觉约束与调整自己的言行,不断地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从而保证在教育中呈现出积极、良好的状态;另一方面也会迫使教师不再只专注于自己的表现,而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学生的需求和反映上,有利于形成师生间真正的交流与互动。教师以良好的形象去赢得学生的信任,有利于教师从凭借制度优势确立起来的“地位偶像”转为建立在学识和人格基础上的“精神偶像”。这种转型
编者按  对于教师而言,奖励是一种常见且能够迅速见效的评价方式,所以,奖励在教育评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但是,作为激发学生创造力、学习力以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直接动因,奖励与特定的環境氛围、人的心理需求以及发展特点等因素密切相关。如果在运用奖励时不加思考,没有掌握好奖励的“度”,就会导致奖励低效,甚至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所以,我们不是为了奖励而奖励,最终的目的是“去奖励”,由此树立正确
在一片葱茏之中,宜昌市西陵区南津关小学(以下简称“南小”)显得幽雅而不显眼。但在稍作了解之后,我们马上就会感受到它与众不同的内涵。这份内秀的气质,一如湖北省“新锐班主任”彭兰苏给人的感觉。  2017年,彭兰苏主动申请从宜昌市西陵区绿萝路小学调到了南小。“我喜欢现在的工作状态。每天走进学校,孩子们老远就向我跑来,亲昵地抱我、跟我打招呼,一天的好心情也就来了。”在这里,彭兰苏努力探索着适合孩子们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