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命共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bstract]The article introduces a contemporary American sculptor, Jonathan W . Hils, who is also a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and presides over the modern sculpture studio there. His artwork is abstract and sometimes has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American crafts, such as weaving, but he utilizes non-traditional materials like metal.Hils's recent work has a delicate intricacy, yet simplicity of form and balance are always present. Hils's art is straightforward and his direct use of material reveals a human touch.
  [Keywords] Jonathan W·Hils; modern sculpture;“Weaving?
  
  [摘要] 文章主要介绍美国当代雕塑家乔纳森 W·希尔斯及其雕
  塑作品,并对其创作来源及作品内涵进行解读。
  [关键词]乔纳森·W·希尔斯;现代雕塑;“编织”
  
  初看这些或以钢、铝,或以木,或以电线、芦苇编织的雕塑时,心中被牵起的是无限的东方情愫,细腻如潺潺溪流,温软似春日絮风,有时却又含蓄坚韧,充满力量。若不是这位身高近两米的英俊雕塑家伫立于我面前细述他的雕塑生命,我真的无法想象这些充满东方灵性的作品竟土生土长于遥远的太平洋彼岸。
  乔纳森 W·希尔斯最初在佐治亚州立大学学习艺术并取得艺术学士学位,随后在图兰大学继续专攻雕塑,获艺术硕士学位。目前任教于俄克拉荷马大学艺术学院,主持现代雕塑工作室。近年来,希尔斯频繁地出现在美国各地的展览会上,并多次获得各类奖项与荣誉。
  “编织”的方式建构雕塑,这一方面与他住在乔治亚州阿帕拉其山的叔叔不无关系。希尔斯尚在大学时代时,他叔叔曾介绍他与许多美国传统手工艺(既包括北美土著印第安人手工艺,亦包括从英国流传至美国的手工艺)艺人认识,与他们的频繁接触使他得以近距离深入地了解美国传统手工艺,他也因此深深迷上了传统的编织工艺。另一方面,希尔斯对自然的热爱亦促成了他个人雕塑风格的形成。他感动于冬日湖面的冰裂纹、树叶的纹脉、木纤维的生长方式,感动于树干的交错,阳光透过洒下的斑驳树影……自然界,尤其是树木鬼斧神工的美令他痴迷,那些看似混乱的线条常常能呈现出充满逻辑的结构,而不经意的偶然往往孕育着特殊的美。有意思的是,他对线条及线结构的兴趣竟真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或许,这恰能解释为何他的作品会渗露出东方的意韵。当他第一次在西雅图博物馆看到中国古代青铜器时,他便深深地为其精湛的纹饰所打动。尽管当时他对这些纹饰的含义以及这些青铜器皿的用途一无所知,但他似乎能感觉到这些来自古老东方的灵物的艺术倾述。他的艺术方向并非器皿表面装饰,但他力图在他的雕塑作品中体验并追求错综细腻而精致的美,他的一件作品往往要花费数月的时间,他认为,雕塑创作的本身就是一种极致美的体验,于他而言,漫长精细的“编织”过程就是一种特殊的美。
  他的作品常常映射出他对现代社会种种现象与问题的关注、对文化的理解、对人性的思考。
  《摇摆》(Waver)表达了人们思想的游移不定。这件作品依靠两个接触点支撑于地面,因而可以摆动,与此同时,花纹也由上至下、由小至大地发生变化,借此隐喻当问题来临时人们的犹豫与踯躅。《我们》(We)记录的是充满混乱与问题的一场爱情,这对恋人似同非同,尽管连接在一起却永远无法靠近。由于也是以两个支点站立,当有外力侵入时,《我们》便会砰然倒下,正如那脆弱的爱情。《通道》(Accession)是希尔斯为南卡罗莱纳州查里斯顿市做的一个公共雕塑作品。这件雕塑置于该城市的一座古老监狱(使用于19世纪初),已成为当地尽人皆知的一个著名路标。作者通过它将历史与现代联系在一起,以此引发古老监狱的参观者们对历史的思索。《动量》(Momentum)表达的是严肃与幽默的双重性,它似乎要驶向某个地方,但它看起来慢吞吞、可怜兮兮,似是一条弱小迟缓的蠕虫,却蕴含生命的动量。《与生俱来》(Innate)传达的主题是内在与外在及其力量的冲突。《离开》(Leave)叙述了希尔斯的一位老朋友意欲离开他和他朋友的故事,小的末端空间和大的开口隐喻这位朋友要脱离小空间的束缚,而奔向更大更广的世界,雕塑通体充满东方情调的冰裂纹恰与此主题相映成趣。《筛》(Sieve)由木片、金属网面、钢以及电线制成,金属和木片分别构成独立的筛面,它们尽管材料不同,却是殊途同归。
  当问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时,希尔斯说,目前他最喜欢的是《脱离》(Secede)。该作品主体系钢条焊接而成,顶部底部均以木板封锁。在这件作品中,希尔斯试图描述现代生活中许多人的生活状态——没有快乐、充满苦恼,这样的生活令他们窒息,于是,他们意欲逃离、挣脱……不同材料的使用与作品主题功能相呼应,滞钝的造型显示出这些人的烦闷与无奈,木板的封闭更强化了压抑的气氛,因而,人们要逃脱,要冲破,从钢筋焊铸成的罅隙中……
  从这些颇具东方情韵的雕塑中,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希尔斯对人情的体味、对生命的热爱、对艺术的执著,愿远在太平洋彼岸的他用他的热情浇铸出更多充满灵性的雕塑,与生命共舞。





accession通道

Innate与生俱来





waver摇摆

we我们





leave离开

momentum动量





sieve筛

secede脱离

其他文献
主持人语:  肖像雕塑,是人类认识自我、表现自我、肯定自我的一种方式。从外貌特征、内在心灵、标准理想诸多方面,肖像雕塑有着更为直接的表现力。在中国雕塑发展的过程中,肖像雕塑相对比较薄弱,这主要是由于中国文化中更多重视的是文字对精神面貌的记载。历史上虽然有些雕塑在神貌刻画上富于特征,但往往是某一类人的共性体现。佛教雕塑更是带着理想的造型,在慈悲的情态中程式化了。上个世纪初叶的现代雕塑兴起,是以学习西
期刊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easeless improvement of China's urban construction scale and standards, a specific urban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design can be large as implemented for a whole city or a
期刊
初踏雕塑领域,勤奋的浙江嘉兴青年雕塑家陆乐四处闯荡,木雕、石刻、铸造、焊接、治印、竹刻……他无不喜欢亲手尝试摆弄,民间工艺、架上雕塑、肖像雕塑、纪念碑和环境艺术等也无不涉猎,别出心裁的麻杆雕人物造型便是他80年代初发明的,朋友们都称其为“巧手”。  然而其实陆乐不仅“手巧”,且敏思好学。1988年从美院带回来世界雕塑幻灯片是陆乐宝贵的珍藏,他不时翻阅着希腊、摩尔、布朗库西及中国古代汉刻魏塑的资料,
期刊
As General Manager of Zhejiang Tiancheng Plastic Arts Co., Ltd., undertaker of the 9th China Sculpture Forum, Mr. Pan Jianbo had received regula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Sculpture Department of Chin
期刊
People in Dawu County of Chaozhou, Guangdong absorb the local customs of Hanjiang River Region and immerse the scene of Ling Dung Area. At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a large batch of clay sculpture mast
期刊
佘国富,福建人,1958年出生。现任教于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为福建省美协会员、厦门市美协常务理事。先后就读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和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作品创作题材广泛,追求多样性的表现手法。 《黎明前的勇士》厦门市鼓浪屿 《母亲》
期刊
自有文明社会以来,艺术品充斥在人类活动的各个空间,宏伟需仰望的雕塑固然伟岸,陪伴在身前身后、信手可拈的杯盘碗碟更是有着无限可亲的魅力。陶艺追求质朴,在作品中糅合火与土,呈现每一件作品的精髓在您最贴近的生活当中。  韩国陶艺家李仁镇就是一位热爱生活的艺术家。李仁镇,1957年韩国出生,中学时代随父母移居美国。他对泥土存有一种天生的依恋,他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喜欢泥土,喜欢触摸它的感觉,喜欢置身于泥
期刊
老子曰“埏植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意为“空则为器”。道家认为器皿有了虚空的空间,方可起到盛物之用。这与禅宗崇尚残缺与简素的美学观不同,它主张“物体的不完整形态和有残缺的状态”的理念。禅宗希望超越物体现象而去关注其精神,发现精神世界中的规律与变化,从而达到精神与想象的统一。  因为不足,所以才有增进的空间。故现代陶艺常利用器皿的残缺形态,让欣赏者去联想、补充这不完整的空间,同时体现出一种残缺之
期刊
殷俊峰或许注定就是一个自我灵魂上的叛逆者,因为他所承受的磨难和痛苦太多,多年来他的灵魂时常想在挤压与抗争中挣脱,期望抓住某种适合于自身的生存状态,然后给自己一种精神上的解放,使得自己既远离现实,又在冥想中寻找到一个可以给自己带来欢乐的世界。所以,殷俊峰既向往道家的回归自然,又崇尚释家的内心禅定。  “到清凉处,生欢喜心”——殷俊峰一家在庐山脚下起屋、建窑、烧陶,过起了隐居般的世外桃源生活,这么一扎
期刊
这是我们身处的时代:金钱与物质崇拜统治了一切,地区性战争永无停日,爱滋、SARS成为人类生命不断更新的敌人,以美国为代表的所谓现代生活方式在冲击遍及世界各地区原有的文明与禁忌,哲学的精神已经彻底丧失了,与此同时也意味着人类丧失了自我判断和批判的能力,更不用说还有能力用诗的思维去回忆未来。虽然,人们也在怀疑在这个被工具理性掌控的星球,科技并不能给我们一个人性化的未来,但现代以其资本、权力、技术确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