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历史教学中迁移的运用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先前的学习会对当前的学习产生影响,或者当前的学习会对先前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就是迁移。迁移的种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以及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等。迁移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对学生活学活用已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都离不开迁移。它们既是迁移的过程,又是迁移的结果和外现。“为迁移而教”,正在成为现代教育中流行的口号。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迁移或应用到其他学习或问题的解决情境中,则真正达到了“授人以渔”的效果,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1、研究教学目标,明确迁移方向。教学目标具有把教学要求系统化、具体化的功能,具有对教学过程进行定向控制的作用。要使迁移方向具体、科学、明确,必须要研究这节课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师在授课前如果有了这个“全局”,在授课时就会自觉地做好学习新知识的迁移,并为再学习、再迁移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将教材做了整合,划分为《同根同源》、《漫漫归程》、《情牵两岸》和《心语心愿》四大板块。将海峡两岸的关系从历史讲到现实,从现实讲到对未来的展望,实现了由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
  2、运用认知结构,实现历史知识的纵向迁移。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可能脱离过去学过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学习新的知识,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就是纵向迁移。历史学科中有许多联系密切的历史史实,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已有认知结构中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利用旧知学习新知,就能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在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三国、元朝、明、清时大陆与台湾的关系,在本节课中学生能自觉地将学过的旧知识迁移到“为什么说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这一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来。在学习邓小平对台湾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时,什么是“一国两制”、在“一国两制”正确指引下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这些内容学生在前一课刚刚学完,这就为本节课对台湾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学习奠定基础,利用学习的迁移,使学生深刻体会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坚信一国两制同样能够解决台湾问题,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统一而努力学习。
  3、联系实际,促进历史知识与社会热点之间的迁移。历史和现实生活是紧密结合的,如果把二者割裂开,历史课将很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历史知识是静止的、稳定的而社会热点是发展的、变动的,要实现两者的有效迁移,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因而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结合现实中的热点问题,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历史,体会历史的趣味和作用,再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再认识,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迁移到社会热点中去。本节课在导人新课的设计上,联系了社会热点——2008年台湾大选,并播放新闻片段《马英九谈两岸关系》,结合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让学生思考海峡两岸关系的历史渊源,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亢奋状态,积极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在第二板块“漫漫归程”中,让学生思考“是什么阻挡了台湾回家的脚步?”引出现实热点:李登辉的“两国论”、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人联公投”等台独言论,再联系台湾岛内民众反对公投、反对台独、支持马英九的表现,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台独是不得人心的,实现了从知识到热点,从热点到知识之间的有效迁移。
  4、注重学科渗透,实现历史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迁移。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古今中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等,历来有政史不分、文史不分、史地不分之说。知识本身就是一个大系统,各门知识是彼此渗透、融会贯通的。中学历史教学必然会涉及其它学科,尤其是语文、地理、政治学科中的相关知识,这些学科不仅使历史学科多了几种记忆知识的途径,重要的是这些学科的知识积累和思维、表达训练十分有利于理解历史学科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一些与历史知识相关的文学作品,使知识互相迁移,适当渗透,让学生在文学中感受历史、认识历史、评价历史。比如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因此在本节课中运用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临终诗《国殇》:“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这首诗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国家分裂、骨肉分离给中华儿女造成的切肤之痛,这种痛源于上一知识点“台湾问题的产生”,又为下一知识点“推动祖国统一的政策”做了情感上的铺垫。在“心语心愿”中,一名学生朗诵了余光中的《乡愁》,这样一首意蕴深刻的诗歌更让学生体会到了海外游子的思归之情和诗人魂牵梦绕的“中国情结”,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俗话说:史地不分家。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地理条件和社会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历史是一个过去的概念,而地理学科则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全方位地分析历史知识。特定的空间位置和空间概念是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例如本节课第一板块“同根同源”,学生不仅从历史的角度论证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还能够运用所学过的地理知识,从地缘的角度来分析这一问题,将地理知识迁移到了历史课堂。
其他文献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以往就是“教师操作、学生看、教师分析、学生听”的被动接受学习的做法,教师苦口婆心的讲,学生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出错,这关键在于我们的教师没有转变观念,很好地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高高在上,这是导致学生学习无兴趣、效率不高,不会学以致用的原因。现在我们大话改革,确实在一些公开课上也有所体现,但可以说举着课程改革的旗帜,平时的教学还是没起色。课堂是教师与学生
期刊
朋友们!学习语文如同著名作家萧伯纳提出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难道语文教学不是一门科学吗?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谈到“我认为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难道语文教学不是一门艺术吗?  我们到底怎样从事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丛的感觉。许
期刊
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包含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处理好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
期刊
调查显示:有50%的中学生认为,很多时候觉得心里有话说,但是一提笔,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或者是心里想得绚丽多彩,写出来的话却是平淡干瘪。如何改变当前中学生上述写作状况,使他们由苦写变为乐写,由无内容可写到信手拈来皆文章,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呢?  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使其乐写、爱写,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以课堂为主、以课本为主的教学观念,要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积累、勤练笔,强化课内外阅读方面下功夫,
期刊
没有语言量的积累,难有语文能力质的飞跃。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根本”和“泉源”就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否则无异于舍本逐木,“塞源而欲流长”,其结果只能是费力不讨好,“少、慢、差、费”。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应在“流”上下功夫,而应在“源”上做文章。积累是运用的前提,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稳固基础,对它的指导是不容忽视的。  1、
期刊
学期伊始,国家实行了“两免一补”,减轻了家长沉重的经济负担。与此同时,很多省市都对小学低阶段、高阶段和初中学生作业布置情况进行了时间限制,切实给广大学生减轻负担,同时,也是在给教师减轻负担。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本来就处在副科的位置,升学考试也仅仅占50分,没有多少分量,得不到人们的重视,如果政治教师也像其他教师那样大量布置作业,不仅学生吃不消,其他科任教师也吃不消,因为这样势必会占据学生课余时间、
期刊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固然有些偏执,但也说明一个问题:考试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考试后试卷的讲评尤为重要。试卷讲评课是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考试的试卷进行认真讲评,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  1、讲评课要有侧重。有些讲评课学生收获不大,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不分轻重,面面俱到,结果是面面不到,其实试卷上大多数题目学生可以自行解决
期刊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强调“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是生物探究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在一定程度上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需要配合课外探究活动,使课内外相结合。高中生物学课外探究活动是生物课堂探究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亲自接触绚丽多彩的生物界,不断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有趣的生物学问题,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但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何运用好这个工具,成为广大一线教师面临的一个问题。对于一堂新授课来说,初用多媒体教学时,总是把新授课都设计成完整的多媒体课件,并去追求一种外表的华丽,绞尽脑汁地如何把自己的课件做成更形象、更动感的效果,投影仪和实物展台也想尽办法要用上去,觉得这样做才是多媒体教学,并且把一些本来用真实实
期刊
194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的《战后公共图书馆的准则》一书中首先出现了媒体这一术语,现在已成为各种传播工具的总称。我们一般把用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时的媒体称为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正经历着“单视听一视听一交互多媒体”这样的发展过程。随着计算机应用平台的发展和成熟,计算机交互教学媒体将成为教学媒体的主导,从而也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媒体的定义、分类和发展    媒体,也称为媒介、传播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