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全球化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带来挑战,全面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必须在高校教育理念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传承、人文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阵地。因此,研究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素质教育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从英语教学的角度,提出高校可以通过调整培养目标、挖掘教材的人文内容、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师资队伍的人文素质教育建设等途径,实现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目标。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 英语教学 大学生个人素养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进步和发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人文素质教育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近年来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大学生应该具有相应的人文素质,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向上的人格,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等。然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却不容乐观。
在各种文化和思想观念相互撞击,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人文素养的缺失在高校校园中普遍存在。一些大学生思想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经历过中学的文理分科之后,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就被束缚在划分更细致的专业学习中。就业压力增大,大学生忙于外语等级考试、考研、各种技能大赛而很少顾及人文知识学习。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过于强调专业化,导致了人文精神的缺失。即使有些学校开设了人文素质教育方面课程,限于师资力量和学生自身意识等因素,听课的人数也较少,大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全面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必须在高校教育理念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教师和大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
当前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能体现人文性的方面很少。英语课大多是以老师讲解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为主,其次就是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课后布置大量的练习题巩固这些语言知识与技能。语言是一个载体,承载着知识、文化和文明。许国璋先生说:“我教学生,从来不以教学几句英语或教会一种本事为目标,而是要教怎样做人,是英语教育: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而不是英语教学。”研究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素质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一、调整培养目标,把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到整个英语教学中
英语课程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过程,又是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历、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发展思维能力和个性的过程。
基于国际化教育背景下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外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各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的情况,培养关心和宽容异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发展国际交流合作中的良好生存能力、协作能力,缓解和消除不同文化背景可能带来的矛盾或冲突等能力,使学生在了解国际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接纳、关心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形态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二、立足英语教材,发掘潜在人文教育资源
要想在英语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把语言教学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教师就必须利用现有的教材,依托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互动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兴趣和知识水平,向学生推介相关的政治、经济、民俗风情等文化背景知识,或让学生网上查找格言警句、文学作品、社会热点问题等,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文化背景,并进行摘录、整理。
课前的充分准备促成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此时课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实现了互动。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人文教育资源,调整教材,使语言学习具有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语言习得的同时了解文化内涵。同时进行外延性拓展,向學生推荐优秀的国外文学读物,让他们通过大量阅读增强对中外文化内涵的理解能力,对学生的语感能力等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思考、品味,提高认知水平,促使学生将语言及人文等方面知识内化为个人素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三、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营造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导的英语文化氛围
第二课堂活动是第一课堂活动的延伸和有益补充,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高品位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开展融思想性、学术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各类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英语活动课程;举办大学生英语文化节,英语文化讲座,文艺演出,征文、英语演讲等竞赛。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在活动中扩大英语知识面,锻炼演讲与口才,提高文化修养和审美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各类英语文化活动,能进一步思考、感悟人生、认识社会和自我,培养公共关系活动的能力。
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人文教育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既要在英语技能方面有扎实的功底,又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和较强的教学驾驭能力。“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自觉充实人文知识,注重消化吸收和陶冶情操,不断提高人文修养,善于将教材中提倡和教学中阐释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付诸行动,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对学生坚持不懈地精心疏导,言传身教,从而实现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综上所述,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实质上是造就良好的学习环境与人文修养背景,树立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一种教育,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心智,塑造人格,确立人生的目标和生命的意义,找到适合个性的、正确的生活方式。在英语教学中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教育工作者要从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培养出人格健全、语言技能及其他各种能力均衡发展的通识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许艳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207-210.
[3]刘明琼.语言教学、文化与人文精神[J].西安外国语学报,2003,(3).
[4]陆涓.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人文教育之渗透与融合[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03-107.
[5]刘磊,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电力教育,2009(6).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 英语教学 大学生个人素养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进步和发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人文素质教育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近年来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大学生应该具有相应的人文素质,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向上的人格,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等。然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却不容乐观。
在各种文化和思想观念相互撞击,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人文素养的缺失在高校校园中普遍存在。一些大学生思想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经历过中学的文理分科之后,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就被束缚在划分更细致的专业学习中。就业压力增大,大学生忙于外语等级考试、考研、各种技能大赛而很少顾及人文知识学习。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过于强调专业化,导致了人文精神的缺失。即使有些学校开设了人文素质教育方面课程,限于师资力量和学生自身意识等因素,听课的人数也较少,大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全面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必须在高校教育理念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教师和大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
当前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能体现人文性的方面很少。英语课大多是以老师讲解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为主,其次就是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课后布置大量的练习题巩固这些语言知识与技能。语言是一个载体,承载着知识、文化和文明。许国璋先生说:“我教学生,从来不以教学几句英语或教会一种本事为目标,而是要教怎样做人,是英语教育: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而不是英语教学。”研究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素质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一、调整培养目标,把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到整个英语教学中
英语课程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过程,又是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历、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发展思维能力和个性的过程。
基于国际化教育背景下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外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各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的情况,培养关心和宽容异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发展国际交流合作中的良好生存能力、协作能力,缓解和消除不同文化背景可能带来的矛盾或冲突等能力,使学生在了解国际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接纳、关心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形态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二、立足英语教材,发掘潜在人文教育资源
要想在英语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把语言教学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教师就必须利用现有的教材,依托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互动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兴趣和知识水平,向学生推介相关的政治、经济、民俗风情等文化背景知识,或让学生网上查找格言警句、文学作品、社会热点问题等,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文化背景,并进行摘录、整理。
课前的充分准备促成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此时课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实现了互动。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人文教育资源,调整教材,使语言学习具有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语言习得的同时了解文化内涵。同时进行外延性拓展,向學生推荐优秀的国外文学读物,让他们通过大量阅读增强对中外文化内涵的理解能力,对学生的语感能力等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思考、品味,提高认知水平,促使学生将语言及人文等方面知识内化为个人素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三、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营造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导的英语文化氛围
第二课堂活动是第一课堂活动的延伸和有益补充,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高品位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开展融思想性、学术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各类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英语活动课程;举办大学生英语文化节,英语文化讲座,文艺演出,征文、英语演讲等竞赛。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在活动中扩大英语知识面,锻炼演讲与口才,提高文化修养和审美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各类英语文化活动,能进一步思考、感悟人生、认识社会和自我,培养公共关系活动的能力。
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人文教育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既要在英语技能方面有扎实的功底,又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和较强的教学驾驭能力。“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自觉充实人文知识,注重消化吸收和陶冶情操,不断提高人文修养,善于将教材中提倡和教学中阐释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付诸行动,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对学生坚持不懈地精心疏导,言传身教,从而实现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综上所述,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实质上是造就良好的学习环境与人文修养背景,树立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一种教育,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心智,塑造人格,确立人生的目标和生命的意义,找到适合个性的、正确的生活方式。在英语教学中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教育工作者要从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培养出人格健全、语言技能及其他各种能力均衡发展的通识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许艳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207-210.
[3]刘明琼.语言教学、文化与人文精神[J].西安外国语学报,2003,(3).
[4]陆涓.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人文教育之渗透与融合[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03-107.
[5]刘磊,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电力教育,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