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音乐欣赏对发展学生音乐听觉能力、感知能力、记忆能力、审美能力、想象力及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十分重要。而上好音乐欣赏课只靠老师精讲和学生多听,是远远不够的。变抽象欣赏为直接细听,再现音乐形象,指挥是一种非常科学、活泼、实用又很有内涵的方法。
关键词: 音乐欣赏 指挥 中小学教育
音乐欣赏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感知能力、记忆能力、审美能力、想象力及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十分重要。因此,怎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感受音乐,对老师和学生而言十分重要,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问题。而上好音乐欣赏课,只靠老师精讲和学生多听,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农村中小学生对音乐不知怎样感受和理解,更不能准确体验音乐情感,理解音乐述说及作曲家的情怀,对音乐欣赏有一种迷茫而困惑的神秘感。
小学生上欣赏课,可采用律动、讲故事、编舞蹈等形式创设情境,开拓思维,启发联想,进行想象。变抽象欣赏为直接细听,再现音乐形象,可以收到一定实效。而对于小学高年级及中学生来说,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害羞、不好动,不爱做律动,更不敢跳舞。因此,要使他们从被动欣赏中解放出来,主动参与欣赏活动,体验作曲家的创作意识和进入音乐作品情境,体验音乐情感,我们认为,指挥是一种非常科学、活泼、实用又很有内涵的方法。
一、初步理解欣赏音乐
初步理解欣赏,即常规性欣赏方法——精讲多听。教师首先对音乐作品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从音乐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意识及创作过程、作品表现的内容、思想感情等各方面出发,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一个概括性了解。其次,让学生多听,在多听中感受音乐的描述,印证老师所讲的内容,初步感受音乐。此时,要多创设一些情境,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使之能理解作品的基本基调和思想情感。
二、体验指挥作品
由于音乐作品的内容具有“不确定”,再加上学生审美经验和音乐素养的局限和不足,很难把握音乐思想。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利用外力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活动,在实践中体验音乐作品——指挥音乐作品。老师首先在初步理解欣赏音乐的基础上,给学生讲指挥的姿势、基本动作、力度、速度、幅度等基本知识,一边讲述、一边示范、一边进行划拍训练,结合作品内容辅导指正,使之掌握指挥基本方法和原则。然后,让学生面对录音机挥动他们的手臂。臆想,他们面对的不是一台简单的录音机,而是一支庞大的管弦乐队。每个人不再是单一的听众,而是一位“指挥家”。作品中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乐思和每段旋律都要经过听觉、大脑思维和自己的手臂表达出来,让别人看到、理解、感受到音乐流露出的思绪、情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涵等。老师用指挥动作无声地引导学生体会感受哪一段旋律要用轻巧、柔和的手势指挥;哪一段旋律要用粗犷、豪放的手势指挥;哪一段旋律刻画得比较细腻、清丽;哪一段旋律描述得比较庄严、坚定……
虽然,他们的划拍不是那么准确,表达不是那么到位,表现得是那么幼稚。但是每个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尽力倾听音乐,进入乐曲描述的意境,他们的思绪就像插上翅膀,进行着联想、想象,脑海中一幕幕生动的画面不断涌现。激动、热烈的情绪不时出现在他们纯朴、憨厚的脸上,刺激他们进一步分析作品、体验作品,感受音乐的情感和思想。使他们的理解和音乐作品的情绪、内容更接近、更真切,和作品内容产生共鸣,实现和谐统一。
三、回顾欣赏音乐
通过指挥体验音乐作品,学生实践了简单的音乐再创作,这时欣赏音乐会更认真,仔细倾听,不由自主地哼唱旋律,划拍、点头、耸肩……用自己的心灵感受音乐,慢慢品嚼作品,每一个乐句和每一个乐思都深深地感染着他们的心灵。他们更细腻、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尽管还有很多迷茫、费解和不可思议,却总会尽情聆听、尽情品味,悄悄向音乐深处迈进,慢慢开拓思维、启迪智慧,开始陶冶性情、情操。
经过反复的“理解欣赏——指挥欣赏——回顾欣赏”,学生理解了欣赏课的真正意义,开始喜欢上了欣赏课,以前只喜欢欢快、热烈、奔放的曲子,随后慢慢开始喜欢幽静、深沉、深邃的曲子。因此,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不断提高,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及整体素养,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熏陶和教育,达到音乐欣赏教育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音乐欣赏 指挥 中小学教育
音乐欣赏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感知能力、记忆能力、审美能力、想象力及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十分重要。因此,怎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感受音乐,对老师和学生而言十分重要,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问题。而上好音乐欣赏课,只靠老师精讲和学生多听,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农村中小学生对音乐不知怎样感受和理解,更不能准确体验音乐情感,理解音乐述说及作曲家的情怀,对音乐欣赏有一种迷茫而困惑的神秘感。
小学生上欣赏课,可采用律动、讲故事、编舞蹈等形式创设情境,开拓思维,启发联想,进行想象。变抽象欣赏为直接细听,再现音乐形象,可以收到一定实效。而对于小学高年级及中学生来说,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害羞、不好动,不爱做律动,更不敢跳舞。因此,要使他们从被动欣赏中解放出来,主动参与欣赏活动,体验作曲家的创作意识和进入音乐作品情境,体验音乐情感,我们认为,指挥是一种非常科学、活泼、实用又很有内涵的方法。
一、初步理解欣赏音乐
初步理解欣赏,即常规性欣赏方法——精讲多听。教师首先对音乐作品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从音乐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意识及创作过程、作品表现的内容、思想感情等各方面出发,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一个概括性了解。其次,让学生多听,在多听中感受音乐的描述,印证老师所讲的内容,初步感受音乐。此时,要多创设一些情境,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使之能理解作品的基本基调和思想情感。
二、体验指挥作品
由于音乐作品的内容具有“不确定”,再加上学生审美经验和音乐素养的局限和不足,很难把握音乐思想。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利用外力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活动,在实践中体验音乐作品——指挥音乐作品。老师首先在初步理解欣赏音乐的基础上,给学生讲指挥的姿势、基本动作、力度、速度、幅度等基本知识,一边讲述、一边示范、一边进行划拍训练,结合作品内容辅导指正,使之掌握指挥基本方法和原则。然后,让学生面对录音机挥动他们的手臂。臆想,他们面对的不是一台简单的录音机,而是一支庞大的管弦乐队。每个人不再是单一的听众,而是一位“指挥家”。作品中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乐思和每段旋律都要经过听觉、大脑思维和自己的手臂表达出来,让别人看到、理解、感受到音乐流露出的思绪、情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涵等。老师用指挥动作无声地引导学生体会感受哪一段旋律要用轻巧、柔和的手势指挥;哪一段旋律要用粗犷、豪放的手势指挥;哪一段旋律刻画得比较细腻、清丽;哪一段旋律描述得比较庄严、坚定……
虽然,他们的划拍不是那么准确,表达不是那么到位,表现得是那么幼稚。但是每个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尽力倾听音乐,进入乐曲描述的意境,他们的思绪就像插上翅膀,进行着联想、想象,脑海中一幕幕生动的画面不断涌现。激动、热烈的情绪不时出现在他们纯朴、憨厚的脸上,刺激他们进一步分析作品、体验作品,感受音乐的情感和思想。使他们的理解和音乐作品的情绪、内容更接近、更真切,和作品内容产生共鸣,实现和谐统一。
三、回顾欣赏音乐
通过指挥体验音乐作品,学生实践了简单的音乐再创作,这时欣赏音乐会更认真,仔细倾听,不由自主地哼唱旋律,划拍、点头、耸肩……用自己的心灵感受音乐,慢慢品嚼作品,每一个乐句和每一个乐思都深深地感染着他们的心灵。他们更细腻、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尽管还有很多迷茫、费解和不可思议,却总会尽情聆听、尽情品味,悄悄向音乐深处迈进,慢慢开拓思维、启迪智慧,开始陶冶性情、情操。
经过反复的“理解欣赏——指挥欣赏——回顾欣赏”,学生理解了欣赏课的真正意义,开始喜欢上了欣赏课,以前只喜欢欢快、热烈、奔放的曲子,随后慢慢开始喜欢幽静、深沉、深邃的曲子。因此,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不断提高,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及整体素养,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熏陶和教育,达到音乐欣赏教育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