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321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目标督促着现代教育模式的改变,《大学语文》的教学也要突破传统,寻找新的途径。本文介绍了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尝试使用的训练为主的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质疑提问教学法和综合型教学法,希望广大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尝试,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大学语文 教学模式 情境式 综合型
  
  一
  所谓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活动的形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近几年来,有些教师开始意识到,这种教学模式不可能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试图增加一些诸如阅读、提问、讨论等语文训练。然而,大多数的语文课实际上仍是教师讲析占用绝大部分时间,阅读、提问、讨论等训练流于形式,或者说只是一种“点缀”,在整堂课中只是占有很次要的地位。这种“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其主要弊端有二。
  (一)它违背了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和特点,背离了语文课应以训练语文能力和打好语文基础为主的基本目标。
  语文教学最主要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打好语文运用的基础,掌握语文这个工具,运用这个工具去读、去写、去说、去工作、去学习、去交际,而几十年来通行的“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背离了语文教学学科本身的基本性质和特点,教师一味地“讲”,抹煞了学生的“练”,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障碍。
  (二)它抹煞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排除了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學生完全处于学习的被动位置。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教育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国家的建设人才”,而“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教育思想的体现。从形式上看,多数课教师讲析占据3/5或4/5以上的时间,而学生读、写、听、说训练仅占1/5左右的时间,而且不少教师讲析的内容并没有“讲在点子上”,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正因为如此,不少的课教师侃侃而讲,而学生昏昏欲睡,教师讲得天花乱缀,而学生听的是二目圆睁而眼大无神,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多大的收获,语文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
  二
  当前,语文教学模式的改变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许多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创建了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实行“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
  叶圣陶曾说:“怎样启发学生使他自觉地动脑筋,是老师备课极重要的项目。这个项目做到了,老师才真正起了主导作用。”“如能令学生于上课之时主动求和,主动练习,不徒坐听教师之讲说,即为改进教学之道。”正像这位语文教育大师所述,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的教育思想主张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出发,归宿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起主导作用,但是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如为了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先讲演讲稿的写作,但只是点明要点,重点是让学生广泛收集材料,提炼主题,按照格式规范写作一篇符合自己想法的演讲稿,然后在课堂上举办现场演讲比赛,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展示自己的作品,看看谁更有表现力,更能打动人心。这一活动不但能锻炼学生写作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勇敢地展现自己,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二)创建情境式的教学环境。
  情境教学是指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激活学生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使以往简单的我教你听转变成一种互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语文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愉快学习,融入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例如,语文教学可以与文化素质讲座相结合,安排唐诗系列讲座、文学系列讲座等;与校园文化月活动相结合,开展辩论赛、语言艺术赛、语文知识竞赛等;与学生的社团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创办文学刊物等;与各文学期刊合作,开展小记者采风活动、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等等。社会实践丰富了学生的阅历,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增加了他们对文学的兴趣,也真正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说,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热烈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互动,从而达到“以情动情”的效果。例如:讲授面试技巧过程中,我创设了模拟招聘会的情境,让学生感觉真正在面对主考官,自己推销自己。通过活动,学生情绪高涨,热情参与,从而达到了学习目的。
  (三)鼓励质疑提问的教学思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兴趣常常是在对疑惑的探索和彻悟带来的快感中培养起来的。有了疑就有了思考的起点,探索的动力,求知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教材的内部联系,理解每单元、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所在;摸透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精心设计一些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向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在讲授《古诗十九首》时,我给学生提出了七大问题:一是《古诗十九首》在文学史上有何地位?二是《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有哪些?三是《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主要涉及哪些题材?四是萧统将《古诗十九首》编入《文选》有没有逻辑?五是《古诗十九首》的作者是一群什么人?作品展示了他们怎样的心迹?六是《古诗十九首》对后世创作的影响有哪些?七是《古诗十九首》有何现实意义?给学生提出了疑问,也就指明了思维的方向,而这些问题,又是他们通过认真看书、认真思考能得出结论的。随着一个个疑团的消散,兴趣必然越来越浓。重视课堂质疑,就像引导学生跳起来摘桃子,跳一跳,摘得到,学生便跃跃欲试,使劲去跳,想方设法去摘;而摘到桃子后,心理上的满足又必将诱使学生跳得更高,更想去摘更大更多的桃子。所以,教师不仅要善于设疑解惑,而且要找疑设问,这样才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四)综合型的语文教学模式。
  1.把音乐带入语文课堂。
  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能调动人的情绪反映。在语文课中相应地引用音乐,将更好地辅助教学。如在诗歌鉴赏课中,我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古画名诗,如痴如醉的音乐无形中牵引学生的思想进入画境,感染诗中的精神、画中的韵律,更强烈地激发感情,不仅使学生感情上产生了共鸣,而且提高了审美情趣。
  2.把美的感受带入语文课堂。
  美术通过造型视觉艺术去传播文化思想,文学则利用文字,两者目的相同,只是表现手法不同而已。在语文课中,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故事、诗歌、散文等),优美的语言与画结合,积极调动学生思维,仿佛身临其境,带着作品意境的整体印象,再联想,再遐想,由此培养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如讲到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的不同时,我以不同风格的音乐为背景,展示了两组画面风格完全不同的图片,一组是岸边垂柳,恋人惜别、泪眼相望、孤船独卧、遥望残月;另一组是波涛汹涌、浪花飞溅、战火纷飞、英雄挥斥、壮士暮年。两组画面形成强烈的视觉撞击,激发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融入诗歌的情境之中,学生自然理解两种风格的不同了。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的实践,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积极性,改变了过去课堂教学的沉闷局面。学生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得到了较快的提高,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有效地提高了全面的语文素质,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志刚,李剑,何凌风.浅谈《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教育与职业,2006:14.
  [2]罗毅.高校语文课与传统文化的弘扬.海峡两岸中国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12.
  [3]李景强.“大学语文”的尴尬根源和改革出路.中华读书报,2003.8.
  [4]徐同林主编.大学语文与素质教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随着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普遍应用,人类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引起的呈世界范围分布的机会致病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WHO和FAO已将其列为值得全球关注的食源性寄生
“后工艺时代”也许并未到来,当代语境中的手工艺概念也许模糊依旧,然而,手工艺的当代价值也许就在于其概念范畴的开放性。手工艺提供了艺术与设计之外的第三种选择,成了沟通
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又称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病毒),是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的一员,主要引起人类或马的中枢神经系统
一、 引言  文化是一个涵盖面广而又纷繁复杂的系统,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概括地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日本在文字和文化诸多方面都受过中国的巨大影响,因此人们常常感到两国在文字与文化各个方面都似乎相近或相同。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日本与中国在民族构成、地理环境、社会制度、历史发展等方面的不同,决定了各自文化的特征性,这些特征不仅直接体现于
摘 要: 陕北民歌蕴涵独特的黄土地风韵。陕北是一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孕育出了几千年灿烂悠久的黄土文化。勤劳勇敢的陕北人用自己高亢的歌声,向世人表达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满婚姻的追求,以及对悲惨命运的抗争。陕北民歌的内容与陕北人生活的各方面息息相关,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十分丰富。  关键词: 陕北民歌 发展 发展趋势    一、陕北民歌的历史发展  1.陕北民歌的起源  陕北民歌流传于榆林的山坡
摘 要: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学术思想极其活跃的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能力去消灭其余诸国完成实质性的统一。同时,各家各派学说纷繁复杂,但其中所体现出的体育思想,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主要对儒、墨、道、法四家体育思想进行了分析和概括,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摘 要: 汉武帝时期是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灿烂的时期,政权统一,国家富庶,但是汉武帝的穷兵黩武,好神仙方术,以严酷的刑罚治国,等等,使得西汉王朝盛极而将衰。司马迁以史学眼光及时关注到这一点,又逢李陵之祸,因而注意到德治和礼治的重要性,所以,对于孔子的学术司马迁是格外关心并潜心研究的。本文着重探讨了司马迁在德治方面对孔子思想的继承。  关键词: 《史记》 孔子 德治思想    以德治国和以刑罚治国这两
本文介绍瑞典一个有关窄矿体机械化采矿技术的研究项目。调研表明,分层充填采矿法是窄矿体最常用的采矿方法,但其缺点是劳动生产率低和生产成本高。人员和设备在采矿场外面,
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语文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学生整天挣扎于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往往被消磨殆尽,学起来耗时费力,效益低下。即使有的考得高分,也往往只能“玩”语言文字,人文精神却严重缺失,难以做到和谐发展。这种“半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