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32-01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技能的更新越来越快。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社会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结合教学实践,下面谈谈我在信息技术课教学对存在的问题的一点看法。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和高考挂起钩来,信息技术不合格将意味着高考不能填报自愿,十年寒窗苦读,为的是能金榜题名,所以学生还是挺注重这门课的。但部分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度不足,他们认为信息技术好过,该上的信息课由于种种原因被挤掉了,有失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真正目的。新教材表明了“信息技术课”不是“计算机课”,新的信息技术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生使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已不再是简单的工具软件的“说明书”,而更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学习的可迁移能力,重视问题的解决过程。新教材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也给予教师更好的发挥余地。教师可以不必拘泥于教材,而灵活地使用与学生生活更密切结合的实例,同时也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介绍“加工与表达信息—加工图片”时,书上就寥寥三页,而教师要给学生讲解的内容需要教师阅读大量的处理图片软件的专业性知识,和找到便利的图像处理软件及做log图标的小软件。但是也得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毕竟农村中学在这方面和城市中学有很大差距的,如果仅仅靠书本讲解这节内容,学生将会失去对学习信息的兴趣,感觉信息技术课听不懂,很无聊。为此教师就要想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交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前提。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探求未知领域。而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由做课件的教师选择或编制课堂教学软件,将教学的重点、难点用适宜的多媒体信息(图形、图象、动画视频等)表现出来,变抽象内容为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促进学生对事物全面、准确的认识,达到认知的高效率。同时也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做课件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各种信息作用于学生感官,创设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比如让学生了解天气情况时,我们可以在设计中加入下雨、刮风、打雷等有声有色的动画,形象而直观地给学生一个印象,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而其中的技能又是最重要的,理论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理论知识的目的。可有的教师把重点给同学们讲一遍,其余的就交给同学自己去背了,目的是会考能够过关就行了,至于对计算机操作掌握与否,能否达到学科目标这不是重点,但是只掌握知识没有技能就如同纸上谈兵。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都要适应信息技术科学快速发展的需要,尽量多掌握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和动态去指导教学。学生的知识技能如果完全依赖老师的教导,那是死读书,只能坐以待毙,被时代所淘汰。教学中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的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把所学知识融入到学习生活中。教师要把培养信息技术的基础操作技能作为主要任务,而动手去实践去操作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本方法。在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提倡他们敢于动手,勤于动手。把信息课堂还给学生把闲置的多媒体教室充分利用起来,过多的示范、讲解,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老师在需要的情况下给全体学生进行示范操作即可。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是要给学生足够的实践空间,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教师决不能代替,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例如:高一讲软件安装,完全可以弄一个小游戏,而且在教学网站上写上详细的安装说明,学生可以在兴趣和欲望的驱使下,通过教学网站的学习资料,自己学习自己安装,在这堂课中教师只是简单的引导者和解惑者。
再如:在学习“在网页制作”的教学内容时把学生分成了若干小组,教师提出:1.如何根据我们所学知识在网页中插入“背景音乐”?2.如何在网页上加上“视频”?然后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确定“围绕解决问题要进行的学习内容”,形成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接下来学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与解决问题有关的信息资料收集整理和网页制作阶段,此时教师的任务是引导。由于学生根据自我理解收集信息而制作网页,自然是五彩缤纷,但不管学生制作的网页是什么模样、效果,教师都要予以肯定、表扬,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在完成了网页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初步的评估、讲述完成的过程及方法,使知识及能力得到升华。完成网页的制作并不是真正的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学生在完成网页的过程中培养了兴趣、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在信息化社会中,许多工作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完成,往往需要人们以群体方式协作完成,未来社会的人才必须具有较好的合作能力。因此把协作学习适时适当地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不仅是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能力和团队精神。因此我常通过“任务驱动协作方式”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这种方式下,同学之间是学习的合作者、协作者。在协作过程中,不只是知识信息的交流与研讨,更重要的是语言的表达、思想的沟通、情感的交融、性格的磨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组织、交往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扩大了学生的自主性与自由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在掌握所学技能技巧的前提下,在其自主设计的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和创造。如用Word设计他们心爱的贺卡、办班报、校报,用Internet进行信息交流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以提升和发展。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手段和途径,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教学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教师都必须进一步提高我们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认清和避免出现教学中的一些误区,这样我们才能取得出色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新时代具有信息素养的创新型人才。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技能的更新越来越快。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社会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结合教学实践,下面谈谈我在信息技术课教学对存在的问题的一点看法。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和高考挂起钩来,信息技术不合格将意味着高考不能填报自愿,十年寒窗苦读,为的是能金榜题名,所以学生还是挺注重这门课的。但部分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度不足,他们认为信息技术好过,该上的信息课由于种种原因被挤掉了,有失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真正目的。新教材表明了“信息技术课”不是“计算机课”,新的信息技术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生使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已不再是简单的工具软件的“说明书”,而更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学习的可迁移能力,重视问题的解决过程。新教材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也给予教师更好的发挥余地。教师可以不必拘泥于教材,而灵活地使用与学生生活更密切结合的实例,同时也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介绍“加工与表达信息—加工图片”时,书上就寥寥三页,而教师要给学生讲解的内容需要教师阅读大量的处理图片软件的专业性知识,和找到便利的图像处理软件及做log图标的小软件。但是也得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毕竟农村中学在这方面和城市中学有很大差距的,如果仅仅靠书本讲解这节内容,学生将会失去对学习信息的兴趣,感觉信息技术课听不懂,很无聊。为此教师就要想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交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前提。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探求未知领域。而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由做课件的教师选择或编制课堂教学软件,将教学的重点、难点用适宜的多媒体信息(图形、图象、动画视频等)表现出来,变抽象内容为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促进学生对事物全面、准确的认识,达到认知的高效率。同时也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做课件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各种信息作用于学生感官,创设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比如让学生了解天气情况时,我们可以在设计中加入下雨、刮风、打雷等有声有色的动画,形象而直观地给学生一个印象,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而其中的技能又是最重要的,理论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理论知识的目的。可有的教师把重点给同学们讲一遍,其余的就交给同学自己去背了,目的是会考能够过关就行了,至于对计算机操作掌握与否,能否达到学科目标这不是重点,但是只掌握知识没有技能就如同纸上谈兵。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都要适应信息技术科学快速发展的需要,尽量多掌握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和动态去指导教学。学生的知识技能如果完全依赖老师的教导,那是死读书,只能坐以待毙,被时代所淘汰。教学中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的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把所学知识融入到学习生活中。教师要把培养信息技术的基础操作技能作为主要任务,而动手去实践去操作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本方法。在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提倡他们敢于动手,勤于动手。把信息课堂还给学生把闲置的多媒体教室充分利用起来,过多的示范、讲解,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老师在需要的情况下给全体学生进行示范操作即可。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是要给学生足够的实践空间,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教师决不能代替,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例如:高一讲软件安装,完全可以弄一个小游戏,而且在教学网站上写上详细的安装说明,学生可以在兴趣和欲望的驱使下,通过教学网站的学习资料,自己学习自己安装,在这堂课中教师只是简单的引导者和解惑者。
再如:在学习“在网页制作”的教学内容时把学生分成了若干小组,教师提出:1.如何根据我们所学知识在网页中插入“背景音乐”?2.如何在网页上加上“视频”?然后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确定“围绕解决问题要进行的学习内容”,形成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接下来学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与解决问题有关的信息资料收集整理和网页制作阶段,此时教师的任务是引导。由于学生根据自我理解收集信息而制作网页,自然是五彩缤纷,但不管学生制作的网页是什么模样、效果,教师都要予以肯定、表扬,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在完成了网页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初步的评估、讲述完成的过程及方法,使知识及能力得到升华。完成网页的制作并不是真正的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学生在完成网页的过程中培养了兴趣、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在信息化社会中,许多工作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完成,往往需要人们以群体方式协作完成,未来社会的人才必须具有较好的合作能力。因此把协作学习适时适当地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不仅是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能力和团队精神。因此我常通过“任务驱动协作方式”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这种方式下,同学之间是学习的合作者、协作者。在协作过程中,不只是知识信息的交流与研讨,更重要的是语言的表达、思想的沟通、情感的交融、性格的磨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组织、交往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扩大了学生的自主性与自由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在掌握所学技能技巧的前提下,在其自主设计的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和创造。如用Word设计他们心爱的贺卡、办班报、校报,用Internet进行信息交流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以提升和发展。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手段和途径,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教学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教师都必须进一步提高我们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认清和避免出现教学中的一些误区,这样我们才能取得出色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新时代具有信息素养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