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说课案例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xi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级中学《生物》第一册第五章的最后一节《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下面我从学习内容、学习者、教学目标、教与学的策略、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学背景
  
  (一)学习内容
  本节为高中《生物》第一册中第五章的最后一节,不但新概念多,如个体发育、胚胎发育、胚后发育、囊胚、囊胚腔、原肠胚、原肠腔、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羊膜、羊水、变态发育等,而且内容较为抽象,尤其是从卵裂到囊胚,直到形成原肠胚是一个微观的、动态极强的变化过程,课堂教学存在一定难度。
  
  (二)学习者
  高中时期的青少年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策略和技巧更加完善。经过前面几章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细胞的组成、细胞的分化等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应实现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高等动物个体发育概念的理解和胚胎发育的过程。
  2 陆生脊椎动物羊膜出现的意义。
  3 高等动物胚后发育的类型及变态发育的特点。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记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树立学生的生态学观点和关爱生命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1 受精卵从卵裂到囊胚再到原肠胚的发育过程及每一时期特点。
  2 羊膜出现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原肠胚和三胚层的形成。
  
  (四)教与学的策略
  由于学生对发育的知识已经有了一些粗略的了解,因此本节课一开始就创设问题情景,从日常现象引入新课,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观察中自主学习。
  
  三、教学过程
  
  导入:由现实生活引入,展示池塘中游动的蝌蚪、青蛙的多媒体资料,创设问题情景:蝌蚪是哪里来的?蝌蚪与青蛙不论在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都有很大的区别,蝌蚪是如何发育成青蛙的?
  设计意图:由现实生活引入本节课,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新课:高等动物个体发育
  以提问的方式说明高等动物的五大类群,然后再围绕青蛙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出高等动物个体发育的概念并归纳出重要阶段。
  1 概念:由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组织的分化、器官的形成发育成幼体、再由幼体发育成性成熟个体的过程。
  2 重要阶段:胚胎发育 受精卵 幼体
  胚后发育——幼体——性成熟个体
  
  (一)胚胎发育(青蛙为例)
  此部分为教学重点,采用的教学方法为:多媒体显示、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
  在介绍受精卵时,可先复习青蛙的有关生殖现象:抱对、体外受精,然后通过多媒体显示,指导学生观察受精卵上下部的区别。
  1 受精卵在适宜环境下的变化,启发回答卵裂的方式及特点。
  卵裂方式和特点:有丝分裂,但每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还未长大就进入下次分裂,结果分裂次数越多,细胞体积越小。
  2 卵裂到一定时期就行成囊胚。让学生归纳囊胚的特点。
  囊胚的特点:具有囊胚腔。
  然后让学生辨析囊胚和胚囊,以避免前后知识的混淆。
  设计意图:由课题入手明白高等动物的类群。
  3 讲述:组成囊胚的细胞没有分化,具有全能性,将此时的细胞进行物理性分离后,各自能发育成完整的胚胎。简单讲述同卵双胞胎、异卵双胞胎的形成原因。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将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激发学生的兴趣。
  4 原肠胚的特点:具有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具有原肠腔、囊胚腔、胚孔(一孔、二腔、三胚层)。
  设计意图:目的是突破重点、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概括能力。
  对于三个胚层继续分裂分化分别发育成哪些组织和器官,请学生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这部分内容学生在记忆上有一定困难,教师作简单讲解并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出口诀,以便于记忆。
  设计意图:加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二)胚后发育
  1 学生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并回答问题:高等动物的胚后发育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特点: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形态结构生活习性显著不同的发育。直接发育——幼体和成体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只进行个体的长大和生殖器官成熟的发育。
  2 以青蛙为例通过多媒体重点观察变态发育的特点,并回答问题。
  问:(1)除了两栖类还有那些动物是变态发育?(2)变态发育是不是胚后发育的全过程?
  设计意图:一,让学生发散思维理解变态发育的特点,知道变态发育的普遍性;二,明确胚后发育的内涵。
  3 引导学生分析:由于蛙的个体发育整个阶段在体外进行,因此受环境影响很大。目前,某些地区环境条件恶化,导致蛙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还出现三条腿、五条腿的畸形青蛙。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到生物的发育方向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增强学生的生态学意识。
  4 总结: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并回答问题:什么是羊膜?哪些动物类群有羊膜?羊膜、羊水的出现有什么生物学意义?并讲解。
  5 介绍爬行动物的胚胎。
  设计意图:将此内容放到最后的目的是归纳总结、分散重点,便于学生掌握并突出羊膜及意义。
  6 结课:用问答方式小结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7 (1)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分为几个阶段?(2)青蛙的胚胎发育的全过程要经过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3)青蛙的胚后发育有什么特点?(4)爬行类、鸟类、哺乳類胚胎发育与青蛙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意义?
  随后给出练习题,考查学生对重点概念和胚胎发育的理解以及羊膜动物的认识。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疗行业的不断改革,医学专业学生面对新时期、新形势的社会就业状况,在就业问题上,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职业指导对医学生应对形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定位好自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对课外阅读作了量的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为145万字。”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一定的比重。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
摘要 不少农村中学生对语文课产生了“兴趣危机”。为解决这一危机,需要语文教师采取措施努力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情境。  关键词 优化 情境 多媒体 情感感染    语文课本来是中学里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课,语文也应当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可是不少农村中学生却对语文课产生了“兴趣危机”。为什么于漪、钱梦龙、宁鸿彬、魏书生老师的学生们就那么爱学语文呢?他们是用什么秘诀吸引学
背景:  胰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其五年生存率不足5%,中位生存期小于6个月。胰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胰腺导管腺癌(PDAC),约占所有胰腺癌病例的85%-90
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是全球疾病致死的重要原因。过继T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己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这种过继免疫治疗对肿瘤有一定疗效,
诗文有眼,以诗文为主要载体的语文阅读教学也有“眼”。语文教学的效率高低,关键在于能否巧设“课眼”。何谓“课眼”呢?课眼就是教者根据课文的精华所在或是关键之处而设置的课堂教学的切入点、突破口。教师在授课时,只有找准了这个切入点,并以此作为突破口,才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凭借这把开窍的钥匙,去探究整篇文章的奥秘。那么,如何设置课眼呢?    一、据文眼,巧置课眼    透过“文眼”,可以认识到
摘要 体育课应该通过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以符合体育新课改的精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新课程 体育教学 创新教育    六月份的一个上午,上午第三节是三年级二班的体育课,集合后我宣布这节体育课的内容是接力跑游戏。虽然接力跑游戏学生们都很喜欢玩,但这次学生们听到课堂内容后却都显得很不耐烦,因为接力跑的游戏都我们
为揭示人为扰动对河岸带土壤造成的影响,以近年来频繁受到人为干扰的、辽宁省本溪市南芬区的细河河岸带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测定的方法,对研究区27个点位,0—20cm、20—30cm、30—40cm3个不同采样深度的土壤进行了多项理化性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南芬细河河岸带土壤基质较硬,容重普遍较大而孔隙率较小,土壤结构性差;土壤呈中性或碱性;河岸带土壤全磷质量比普遍较高,而速效磷质量比极低
学习活动中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样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这不仅是教师的教学观念的问题,也是教师的教育观念的问题。二期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主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是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把学生的积极参与放在首位。回归教育一直强调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这个规律就是让学生自主、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之中,把学生的积极参与看成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经过十几年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2~4。  教学目标: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解释负数的产生过程,体会学习负数的必要性;2,利用学生容易理解和熟悉的相反意义的量,理解用正、负数表示的科学性;3,会正确地读、写负数;能利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4,在大量的生活实例中学习正、负数,体会数学的实用性;5,结合数学史料和课件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情感渗透。  教学重点:1,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