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跨国公司成为城市为加快其全球化进程、强化其全球城市体系网络地位而竞相争取的重要对象。
《支点》记者 方迎定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打破了国家界限,更多依托于各大城市向外拓展,并以各大城市为节点形成生产与服务的网络体系。
于是,跨国公司愈来愈成为具有强大优势参与经济竞争的主体, 也成为城市为加快其全球化进程、强化其全球城市体系网络地位而竞相争取的重要对象。
本文选择对国内3座有区域代表性的城市进行分析,旨在梳理跨国公司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深层关系。
上海:建立跨国公司亚太总部
2013年9月,上海第二十三批共38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获颁认定证书。截至2013年8月底,外商在沪累计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被刷新至432家。
“我们衷心期待外商投资企业能把握新一轮发展机遇,将更高能级的大中华区总部、亚太区总部以及研发、营运、产品服务、结算等功能性中心设在上海。”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徐逸波指出,上海正迎来自贸区的历史性机遇。
“李克强总理曾在上海的一次座谈会上提出五条建议,第一条就与世界500强企业有关。”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建文告诉本刊记者,总理希望上海充分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把世界500强企业的亚太营运中心吸引到自贸区这个平台上来。
世界经济格局正加速调整,以跨国投资和全球产业价值链转移为特征的经济重心逐渐向亚洲和中国转移,随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运营,跨国总部企业将有机会参与自贸区试点,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配置全球资源,共同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在上海建世界亚太营运中心,在短时间内力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进入,再进一步带动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杨建文说。
据了解,上述获颁证的38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中,根据2013年《财富》排行榜,有4家为世界500强企业,分别为英国石油公司、美国惠普公司、美国默沙东公司和英国阿斯利康公司。
事实上,除了利用自贸区搭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营运平台外,上海此前在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方面已有许多成功经验。
早在2004年,进驻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世界500强企业数目已达131家,形成了以国际物流、仓储分拨为主的现代物流业、以电子信息、高科技产品为主的出口加工业这两大重点产业群。
而上海电器集团,其旗下合资的项目和公司至少有130多家,合资方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瑞典、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外商合资方名列世界500强的达30多家。这些跨国公司与上海电器集团相同或接近的产业,形成了“ 强强联合” 。
可以看到,跨国公司把上海作为其在中国乃至亚太区域的投资和管理的“枢纽”,正日趋常态化。
成都:不仅有休闲和慢节奏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入驻,正让成都这座千年古城变得越来越现代化、职业化,也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提供了承载梦想的高端平台。
李涛曾在北京学习、生活了5年。2011年,他回到了家乡成都,在一家著名的跨国咨询公司工作,这家公司服务于消费领域的投资管理。
虽然工作有压力,但李涛学会了在个人与工作之间寻找平衡。在不工作的时间里,他与朋友喝茶、打打麻将,去成都周边的农家乐待上一整天。有工作,也有生活,这是李涛最看重成都的地方。
成都市区通常被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简单地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域。西门除了住着老成都人,还有富士康、英特尔这样的大公司;北门有老的火车北站,东门有新兴的制造业和研发设计中心;而李涛住的南门,即位于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也是金融中心和行政中心。
如今,在成都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已有252家。
按国际通行的理解,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是资金、人才、货品和信息的交流之地。
英国著名城市经济学家K.J.巴顿把城市定义为“一个坐落在有限空间地区内的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络系统”。
依据工商业繁荣程度,成都所表现出的城市商业魅力使之脱颖而出,也让它被《财富》杂志选为第12届财富全球论坛的举办地。在这次财富全球论坛上,跨国公司与成都签下了74个合作项目,意向投资共计1120.5亿元。
2011年初,沃尔沃确定在成都建设工厂。2013年8月28日,沃尔沃成都工厂生产线正式启动,两个多月后的11月5日,沃尔沃全新S6OL在这间工厂下线,这是沃尔沃在中国整体工业布局获批后量产的首款车型。
除了工厂,各大公司也开始在成都设立华西总部。2011年底,飞利浦照明决定在这里设立其中国区的第二个总部;2012年4月,佳能中国在成都设立华西总部。在500强企业看来,成都GDP每年高达15%的增速,以及其在中国西部地区的辐射力,是他们选择在这里设立区域总部的主要原因。
武汉:有后劲但市场环境还需完善
1980年11月,武汉光通信技术公司与美国激光电子股份公司合资成立全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武汉电信器件公司。
33年后的2013年,来湖北投资兴业的世界500强已达212家,总量位居中部第一。2013年,湖北省引进外资项目297个,实际到位资金400多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武汉市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3家,外资项目实际引资240多亿元。
随着武汉的地域优势,产业基础优势,科技人才优势逐步显现,加上武汉三大国家级开发区的先后兴建,包括武汉中国光谷、武汉汽车城在国内外的影响持续扩大,外商在武汉投资的新热点不断涌现,投资方向日益广泛,涵盖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而且涉及汽车、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开发等高科技项目逐年增多。 根据审批资料,截至2010年末,全市批准设立的企业中,投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企业达182家,投资电子、通讯类的企业达314家,投资计算机、信息技术类的企业达135家,投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类的企业共计180家。
2012 年9 月,名列世界500强的费森尤斯卡比入驻武汉光谷生物城,设立抗肿瘤药物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这是生物医药领域的世界500 强企业首次在华中地区设立生产基地。2013年,雷诺汽车项目落户武汉。
外商投资是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由于武汉市地处中国中部,经济外向度(也称外贸依存度)相对不高。因此,外商投资对扩大武汉市经济外向度的作用十分显著。
1992年,汉港合资商业企业武汉广场有限公司的设立,带来了全新的国际市场营销理念,随后有家乐福、沃尔玛、百安居等大牌外商相继落户,进一步促进了本地商业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纷纷进驻武汉,投资现代产业的企业逐年增多,武汉市产业结构也得到不断优化。
到2010年末,武汉市已形成以神龙汽车、本田汽车等汽车总装企业为代表的汽车产业企业群,以武汉邮科院(含外商投资的武汉电信器件公司、光讯科技公司、烽火滕仓公司)、长飞公司、多普达通讯为代表的光通讯产业企业群,以富士康集团、冠捷科技、微冠电子为代表的微电子产业企业群,以美的制冷、TCL制冷为代表的家电产业企业群。这些产业还相应带入了大批生产配套产品的外商投资企业,目前都已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
尽管世界500 强企业招商引资工作的势头良好,但在武汉市商业经济研究所冯小珊看来,仅从数量分析,来武汉投资的不足五分之一,还有超过五分之四的没有进来。
湖北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指出,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重庆这五大国家中心城市相比,武汉的国际化水平明显偏低,外向型经济薄弱。2010年,武汉对外投资额、进出口总额仅相当于上海的1/20,实际利用外资数量不到上海的3/10。即便与重庆相比也处于劣势,武汉的对外投资额、进出口总额和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数量等指标都落后前者,分别相当于重庆的35%、48%、52%。
专家指出,开放不足导致市场较为封闭,而理念保守落后则造成市场环境缺乏改善的动力。反过来,投资环境不理想,又会带来外部投资不愿来、内部投资难成长、市场发育受挤压、产业结构调整遇瓶颈等不良后果,最终影响到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支点杂志2014年3月刊)
《支点》记者 方迎定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打破了国家界限,更多依托于各大城市向外拓展,并以各大城市为节点形成生产与服务的网络体系。
于是,跨国公司愈来愈成为具有强大优势参与经济竞争的主体, 也成为城市为加快其全球化进程、强化其全球城市体系网络地位而竞相争取的重要对象。
本文选择对国内3座有区域代表性的城市进行分析,旨在梳理跨国公司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深层关系。
上海:建立跨国公司亚太总部
2013年9月,上海第二十三批共38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获颁认定证书。截至2013年8月底,外商在沪累计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被刷新至432家。
“我们衷心期待外商投资企业能把握新一轮发展机遇,将更高能级的大中华区总部、亚太区总部以及研发、营运、产品服务、结算等功能性中心设在上海。”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徐逸波指出,上海正迎来自贸区的历史性机遇。
“李克强总理曾在上海的一次座谈会上提出五条建议,第一条就与世界500强企业有关。”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建文告诉本刊记者,总理希望上海充分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把世界500强企业的亚太营运中心吸引到自贸区这个平台上来。
世界经济格局正加速调整,以跨国投资和全球产业价值链转移为特征的经济重心逐渐向亚洲和中国转移,随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运营,跨国总部企业将有机会参与自贸区试点,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配置全球资源,共同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在上海建世界亚太营运中心,在短时间内力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进入,再进一步带动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杨建文说。
据了解,上述获颁证的38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中,根据2013年《财富》排行榜,有4家为世界500强企业,分别为英国石油公司、美国惠普公司、美国默沙东公司和英国阿斯利康公司。
事实上,除了利用自贸区搭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营运平台外,上海此前在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方面已有许多成功经验。
早在2004年,进驻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世界500强企业数目已达131家,形成了以国际物流、仓储分拨为主的现代物流业、以电子信息、高科技产品为主的出口加工业这两大重点产业群。
而上海电器集团,其旗下合资的项目和公司至少有130多家,合资方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瑞典、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外商合资方名列世界500强的达30多家。这些跨国公司与上海电器集团相同或接近的产业,形成了“ 强强联合” 。
可以看到,跨国公司把上海作为其在中国乃至亚太区域的投资和管理的“枢纽”,正日趋常态化。
成都:不仅有休闲和慢节奏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入驻,正让成都这座千年古城变得越来越现代化、职业化,也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提供了承载梦想的高端平台。
李涛曾在北京学习、生活了5年。2011年,他回到了家乡成都,在一家著名的跨国咨询公司工作,这家公司服务于消费领域的投资管理。
虽然工作有压力,但李涛学会了在个人与工作之间寻找平衡。在不工作的时间里,他与朋友喝茶、打打麻将,去成都周边的农家乐待上一整天。有工作,也有生活,这是李涛最看重成都的地方。
成都市区通常被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简单地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域。西门除了住着老成都人,还有富士康、英特尔这样的大公司;北门有老的火车北站,东门有新兴的制造业和研发设计中心;而李涛住的南门,即位于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也是金融中心和行政中心。
如今,在成都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已有252家。
按国际通行的理解,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是资金、人才、货品和信息的交流之地。
英国著名城市经济学家K.J.巴顿把城市定义为“一个坐落在有限空间地区内的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络系统”。
依据工商业繁荣程度,成都所表现出的城市商业魅力使之脱颖而出,也让它被《财富》杂志选为第12届财富全球论坛的举办地。在这次财富全球论坛上,跨国公司与成都签下了74个合作项目,意向投资共计1120.5亿元。
2011年初,沃尔沃确定在成都建设工厂。2013年8月28日,沃尔沃成都工厂生产线正式启动,两个多月后的11月5日,沃尔沃全新S6OL在这间工厂下线,这是沃尔沃在中国整体工业布局获批后量产的首款车型。
除了工厂,各大公司也开始在成都设立华西总部。2011年底,飞利浦照明决定在这里设立其中国区的第二个总部;2012年4月,佳能中国在成都设立华西总部。在500强企业看来,成都GDP每年高达15%的增速,以及其在中国西部地区的辐射力,是他们选择在这里设立区域总部的主要原因。
武汉:有后劲但市场环境还需完善
1980年11月,武汉光通信技术公司与美国激光电子股份公司合资成立全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武汉电信器件公司。
33年后的2013年,来湖北投资兴业的世界500强已达212家,总量位居中部第一。2013年,湖北省引进外资项目297个,实际到位资金400多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武汉市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3家,外资项目实际引资240多亿元。
随着武汉的地域优势,产业基础优势,科技人才优势逐步显现,加上武汉三大国家级开发区的先后兴建,包括武汉中国光谷、武汉汽车城在国内外的影响持续扩大,外商在武汉投资的新热点不断涌现,投资方向日益广泛,涵盖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而且涉及汽车、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开发等高科技项目逐年增多。 根据审批资料,截至2010年末,全市批准设立的企业中,投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企业达182家,投资电子、通讯类的企业达314家,投资计算机、信息技术类的企业达135家,投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类的企业共计180家。
2012 年9 月,名列世界500强的费森尤斯卡比入驻武汉光谷生物城,设立抗肿瘤药物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这是生物医药领域的世界500 强企业首次在华中地区设立生产基地。2013年,雷诺汽车项目落户武汉。
外商投资是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由于武汉市地处中国中部,经济外向度(也称外贸依存度)相对不高。因此,外商投资对扩大武汉市经济外向度的作用十分显著。
1992年,汉港合资商业企业武汉广场有限公司的设立,带来了全新的国际市场营销理念,随后有家乐福、沃尔玛、百安居等大牌外商相继落户,进一步促进了本地商业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纷纷进驻武汉,投资现代产业的企业逐年增多,武汉市产业结构也得到不断优化。
到2010年末,武汉市已形成以神龙汽车、本田汽车等汽车总装企业为代表的汽车产业企业群,以武汉邮科院(含外商投资的武汉电信器件公司、光讯科技公司、烽火滕仓公司)、长飞公司、多普达通讯为代表的光通讯产业企业群,以富士康集团、冠捷科技、微冠电子为代表的微电子产业企业群,以美的制冷、TCL制冷为代表的家电产业企业群。这些产业还相应带入了大批生产配套产品的外商投资企业,目前都已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
尽管世界500 强企业招商引资工作的势头良好,但在武汉市商业经济研究所冯小珊看来,仅从数量分析,来武汉投资的不足五分之一,还有超过五分之四的没有进来。
湖北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指出,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重庆这五大国家中心城市相比,武汉的国际化水平明显偏低,外向型经济薄弱。2010年,武汉对外投资额、进出口总额仅相当于上海的1/20,实际利用外资数量不到上海的3/10。即便与重庆相比也处于劣势,武汉的对外投资额、进出口总额和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数量等指标都落后前者,分别相当于重庆的35%、48%、52%。
专家指出,开放不足导致市场较为封闭,而理念保守落后则造成市场环境缺乏改善的动力。反过来,投资环境不理想,又会带来外部投资不愿来、内部投资难成长、市场发育受挤压、产业结构调整遇瓶颈等不良后果,最终影响到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支点杂志2014年3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