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美式教育”真相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ying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善良的中国人对美国教育有多少美好的想象?其中有多少是美丽或并不美丽的误解?美国教育真是一个神话么?美国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到底水平怎样?
  
  多年前的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铸就了无数国人对“美国式教育”的乌托邦想象。现如今,我妈在畅想如何教育外孙时,仍旧自然而然地举《成长的烦恼》为例。而那里面开明幽默的父母,温和、民主的教育方式,还有乱七八糟的差生迈克,当年也着实羡煞了我等自觉被规训的“好学生”。
  林黛玉有云,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在毛主席那里,这是中国的战歌。风水轮流转,现如今,果然有“中国虎妈”的故事在美利坚“咆哮”出场,一时震惊山野。但这所谓的“中国虎妈”,果真是中国的么?
  作者蔡美儿女士的背景已告诉我们,这是华裔美国人。很巧合的是,在我知道蔡的故事之前,在广播里碰巧听到她的访谈,当时心中就想,这位一定是从小在美国长大的。而蔡女士也倾诉过,小时候因为别的孩子嘲笑她的中国口音,就此发誓改掉。这个成功的法学院华裔教授,用民间早已流行的嘲讽式称呼来说,乃是一个实质上的“香蕉人”。
  实质上的“香蕉人”,其实仍是美国人。所谓《虎妈战歌》,开场的句子竟然是:“这是个关于一个妈妈、两个女儿、两只狗的故事。”尖酸如我,忍不住要对那“两只狗”说一句“装”!再忍不住联想一下虎妈的丈夫,那可怜美国“羊”(洋)爸,竟然连狗的地位都不如?但这是标标准准的“美国叙述”:一座房子,两个孩子,几条狗。而曾几何时,我们也多么赞叹过美国人民把“狗”都当作朋友,连狗都有“狗权”!
  由此可以看出,蔡女士虽有着华裔的血脉,但很难说她在多大程度上真正了解何谓“中国”、何谓“中国精神”。她对“中国母亲”所做的定义,基本都来自西方人对“中国”的既定印象,远不能代表现实中的中国父母。固然现实中,中国的父母要与孩子一起战奥数、抢学校、给老师送红包,但如蔡女士这样逼女儿“一晚上做2000道数学题”的,数来数去,怕是只有一个郎朗的爸爸。
  说起来,我对在美国贩卖的“中国故事”,素来不甚待见,这当然包括很多华裔美国人或在美国求生存的中国人所撰写的故事。并非只要具有东方面孔,就一定了解中国,因为某些具有东方面孔的人,也许对中国更有偏见。他们与前进中的中国的现实,和其他美国人一样隔膜;他们或者来自“中国的过去”,或者以听来的“中国的过去”来继续描画“中国的现在”。他们的东方面孔,使得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以“中国”的名义诉说自己的“偏见”。在这样的中国叙事中,中国是没有历史的。
  
  “虎妈”何以轰动?
  
   “虎妈”话题的轰动,自有其现实背景。近年来,随着美国经济的低落和中国经济的繁盛,美国国内的“中国威胁论”,已经甚嚣尘上。CNN等电视台,每每在有大事发生时,推出关于中国的调查,而问句都是诸如:你认为中国是美国的威胁吗?看得我又好气又好笑。普通美国人民对中国、中美关系的认知,自然大多来自美国的宣传,比如中国政府不让人民币升值;美国欠了中国债,所以要让中国人到美国来。“中国”,在美国的传媒中,正在变本加厉地被塑造为一个美国的强劲对手。
  联想曾经在美畅销的关于中国的书籍,有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和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不论是《吾国与吾民》还是《中国人的精神》,力图展现的都是一个美好、静谧的“中国”。在西方人眼中,这样的中国永远处于“过去时”,与西方相比的“过去时”。我的美国学生在课上读到辜鸿铭的宏论,每每置之一笑,也就是他们心目中对此并不当真,但目下的“中国威胁论”,仿佛愈来愈真切地向美国人警告:对手来了。
  这也是《虎妈战歌》为何如此刺激美国人的神经,因为书里涉及到中美竞争的问题,并且是关于孩子、关于未来的竞争。奥巴马总统几次关于教育的演讲,美国人都听在耳中,记在心里。我班上的学生,就自己发言,讲述中国、日本的教育,已经如何如何超过了美国,在这一点上,美国人很谦虚。但同时,他们也有自己的坚持己见。美国人看待世界,仍是按照自己的方式与眼界——某种程度上,这是美国地方新闻远远重要过世界新闻的眼界,是隐藏在各种多元文化叙述下的、单一的“老大”心态。
  当“老大”发现,对手可能真的来了,能不惊慌?
  
  美国人与在美华人的反应
  
  我很愿意在此介绍一些身边的美国人(教师、学生)、在美华人对“虎妈”的反应。当然,几乎所有人(不论中美),都认为虎妈太过极端,但涉及到具体的教育方式,又有不同的意见。我所问过的大多数华人朋友,都不认同虎妈对孩子的严格训诫。这恐怕因为他们多是赴美留学的精英分子,本身在中国受过严格规训,自己又受到高等教育,有更开明的态度。而身边美国人的态度则可分为两种。其一,是对虎妈表示同情之理解,并说明自己的父母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美国式教育绝非仅仅放纵孩子,对孩子毫无要求。尤其是家长付了昂贵的大学学费,更会对孩子有期待。一个黑人女生告诉我,如果她在高中得到B,那么她的父母就不允许她出去跟朋友玩。而她的高中,则会不断把C以下的成绩单寄给家长。但她同时表示,这完全取决于那个高中的要求如何。其二,则是对蔡美儿持更负面的评价。比如,前副国务卿、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库珀(Richard N Cooper),认为蔡美儿想通过自己的孩子再活一遍,是自私的。库珀教授的观点恐怕代表了相当多美国人的看法。而财新网《哈佛笔记》专栏作者陈晋,作为一个穿梭于哈佛校园的华人妈妈,则认为蔡美儿书中指出的美国教育的问题,的确存在于大多数美国父母身上。
  换言之,思考中的美国人或中国人,恐怕都会先打破所谓“中式教育/美式教育”的本质化定义与对立,好好考虑蔡美儿文章所批评的美国教育的缺点,以及枯燥“训练”在“成才”中的作用。但“中国虎妈”的标签,以及四处转载的那些个“绝对不允许”,恐怕也会更进一步敲定大多数美国群众对中国的既定印象:专横的父母、要求服从的文化、妇女没有权利、没有受教育的机会……
  豆瓣网上有一篇署名“酱油郎独占花魁”的文章《Brava,Tiger Mom! 我看虎妈和她的家庭教育》,作者是在美国的中国知识分子。文中认为,中美两种教育方式的不同,“取决于当代美国文化的自私性和中国文化依然强大的无私性”。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所以父母怕负责任,不敢干预另一个自我;而父母不要来管我,我以后也不管父母,这使得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过于小心,老了自动去进养老院。在作者看来,这样的循环,将形成一个“自我放大”的系统。就我所目睹的美国老人的孤单晚景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但美国人其实也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对孩子放任不管。比如,大学校园中你尽可以看到送新生的家长,美国孩子的学费,也并非都由孩子独立赚取,其实大部分还是家长付的。我的美国同事告诉我,美国有所谓“舞台妈妈”(Stage Mother)的说法,即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一力培养其当明星,就此对孩子进行各种训练,并与好莱坞的经纪人洽谈。著名的秀兰·邓波儿,就是这么被训练出来的。
  
  “云计算”?美国初等教育的“放羊”
  
  由“虎妈”现象、中国人与美国人对“虎妈”话题的回应,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深入到下面这些问题:善良的中国人对美国教育有多少美好的想象?其中有多少是美丽或并不美丽的误解?美国教育真是一个神话么?美国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到底水平怎样?
其他文献
3月第一天,视频网站优酷发布自去年12月上市以来的首份财报:2010年全年,优酷亏损达到2.047亿元,比2009年增加12%。与此同时,先于优酷、借道华友世纪上市的另一家视频网站酷6也发布财报,称酷6网2010全年亏损超过3亿元。先期上市的两家视频公司在资本狂欢了一番之后,再次揭示一个真理:视频网站依然难改烧钱本质。  不过这并不影响投资人前赴后继地继续往里砸钱,三网融合可能催生的新商业模式让人
“乌托邦”的小规模实现,对应着翻天覆地的社会改造,它骤然来临,旋即湮灭,但它的消亡灼烧出中国人精神历程中的一个难以弥合的创伤。    自有科幻小说以来, “乌托邦”想象一直是最重要的主题之一。这原本是英国人文主义思想家托马斯·莫尔的发明。他借用地理大发现之后突然兴起的“新世界”故事模式,将美好政治的理想寄托于幻想的异邦。进入19世纪后,在一批具有社会改良理想的科幻作家(如贝拉美、威尔斯)笔下,无论
当代游牧文化不是以“我们”适应的文化方式记录和传播,“我们”对陶瓷其他因素的引入都充满了误读,这种误读是指终点接收方的信息与起点输出方的信息的不对称。    在地图上以时间和地域来看,逶迤而虚幻无定的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的一条模糊痕迹,但在学者的叙述中,因为注入了诸多的语汇及推导、想象,它就演变为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史。吹沙见金的历史告诉我们: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个游牧的历史,中国是这个游牧链的起点或
房地产商需要“验血”,那是毫无疑问的。不过,我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就单单是房地产商们需要去查血。这只能说明房地产真是一个奇妙的行业,居然对于从业者的影响会是如此深刻,以至于整个行业的血液都出了问题,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这个行业的准入门槛太高,血液没毛病的进不来;另一种是这个行業的职业危险太高(换句话说是普遍性工伤,就跟代工苹果的员工似的),本来进来的人血液都是正常的,干了几年全都出了职业病。如果是前
对于投资理财而言,便宜与贵都不是采取投资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产品本身是否具备升值潜力才是关键问题。    “物美价廉”一向是国人买东西的一大标准。电影《大腕》中有一句台词“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几乎成为讥讽炫富者的一句名言。不过还有一句俗语:“便宜无好货,好货不便宜。”尤其对于投资理财而言,便宜与贵都不是采取投资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产品本身是否具备升值潜力才是关键问题。  以大家熟悉的基金投资为例,现
今年元旦刚过,一桩“雷诺工业间谍案”就闹得巴黎满城风雨!三名雷诺汽车公司的高管被指控将新型电动汽车的工业机密泄露给竞争对手,因而被开除并被起诉。谁是被怀疑对象?中国。  一切缘由去年夏季一封匿名信而展开。信中指责雷诺汽车的三名高管出卖情报,于是雷诺责成一家私人侦探所进行内部调查。1月3日,雷诺宣布将三名高管开除,并将调查结果透露给媒体。法国《费加罗报》据此独家报道称三名高管分别在卢森堡、列支敦士登
“新国八条”已经导致我国34个城市出台了限购令实施细则。住建部部长姜伟新称,目前并没有着想何时取消限购令,这意味着开发商的“冬天”还将继续。面对当前并不好看的商品房成交数据,一支由9家地产开发企业在内的“无锡军团”于3月11日-13日集体奔赴上海揽客,准备到异地搏一搏,套用某房企负责人的话说:“在当前国内的房地产形势下,得扭转思路,要学会‘走出去’。”  在为期3天的活动中,主办方华盛地产博览中心
致力于打造“本土儿童护理第一品牌”,是“青蛙王子”挺进一线市场所释放的一个强烈信号。   从成为儿童护理专家,到用动画片打造文化品牌,再到海外收购行动,我们在走进“青蛙王子”的童话世界的同时,也读到了一个中国企业精彩的成长故事。     2011决战高端     青蛙王子、山羊老师、赖蛤蟆赖豆……对中国孩子来说,动画片主角青蛙王子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详。但孩子们也许不知道,这些美丽童话的原创者,不是动
当慷慨善举与极度高调迎面碰撞之时,一场是非之争的口水战随即爆发。  近期台湾街头当面捐赠事件,将慈善富豪陈光标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甚至受到了“两会”委员和代表的关注。对此,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近日表示,陈光标的慈善行为是好的,但在慈善事业中,对救助对象、扶助对象的尊严予以妥当的考虑也是必要的。  不可否认,在国内富人被指善心缺失的当下,企业家陈光标高举“巨富中死去可耻”的座右铭,给社会公益事业带来一抹
蔡美儿的书在美洲、亚洲和欧洲几乎同时出版,但书名值得玩味。中国出版商把它当成育儿经来卖,抱着一种学习借鉴的心态;德国版书名比较中性,叫《成功之母》;而在美国叫做《虎妈战歌》,更像是一种挑战,而且这个时候出版“不是巧合,是操作”。    《虎妈战歌》,一本在正式出版前就已经炒得火热的书。  1月8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的官网率先刊登了一段书摘,挂的题目很噱头:中国妈妈为何胜人一筹?这段看似揭秘的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