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评价的困惑及对策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1982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评价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评价是《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评价,检验《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高道《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评价存在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封闭、评价方式呆板等困惑,其破解的策略是评价主体应多元化、评价内容应动态化和评价方式应多样化。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学习评价;困惑;对策
  新课程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评价改革新理念。评价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学习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为目的的内部非正式评价。学习评价既注重目标取向,也注重过程取向,其根本特征在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评价是《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通过学习评价,检验《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但是,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评价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加以探索破解。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针对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评价存在的困惑及对策进行探究。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评价的困惑
  (一)评价主体单一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宰者,是控制课堂的主角;而学生是配角、是听众。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一言堂”“满堂灌”“说教式”等;学生很少能自由地学习,常常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缺失。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就是单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不能参与其中进行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表现情况,教师说了算。教师即是“法官”或“裁判”,给出相应的分数或等级,就完成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二)评价内容片面
  一直以来,小学《道德与法治》评价内容比较片面,评价标准不合理、不客观、比较随意。教师往往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或学习成绩,但却忽视了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忽视了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结果或学习成绩的评价。这显然是片面的,未能真正达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和效果,不利于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另外,学习评价所具有的管理、调控、导向、诊断、动机激发等功能,在教学实践中也未能获得充分体现。
  (三)评价方式呆板
  在传统思品教学中,学习评价方式比较呆板,很多教师倾向于采用量化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方式,但忽略了对学生学习的质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性成长特点。量化评价、终结性评价是静态式评价,而质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则是动态式评价。两者之间只顾其一,显然难以达到良好的评价效果。在学习评价中,教师的评语单调枯燥,以致学生缺乏真切的情感体验,约束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样的课堂显得乏味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评价的对策
  (一)评价主体应多元化
  学生是学习评价的对象,所以也应该是评价的主体。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要有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有学生、家长等参与评价,从而构成“三位一体”的评价主体。这样才能从课堂表现和课后表现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科素养,让学习评价发挥出应有的功能,教師应灵活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小组互评等方式,使评价主体多元化,增强评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教师在学习评价中发挥的是组织、指导和促进的作用,但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并不是全面的评价。对学生更全面的学习评价,除了要有教师的客观评价,还要有小组成员的评价和家长对子女的评价。小组成员的评价可让学生更加明晰地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效果,促进小组成员共同提升;而家长对子女的评价,可让家长加深对子女学习情况的了解,与教师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1课《人民代表为人民》,由三个活动环节构成:一是同伴谈看选举宣传公告经历,感受选举权利:二是情境模拟,了解人大代表职责与选举方式;三是读懂宪法规定,了解代表选举资格。通过活动探究、互动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选举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是责任的体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彰显评价主体多元化,从而及时地观察到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二)评价内容应动态化
  新课改提倡“发展性评价”,以学习评价结果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可墨守成规,而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肯定学生,欣赏学生,期待学生表现得更出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如,当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时,教师应给予激励性评价,及时肯定学生的想法,并巧妙地指出不足之处,促使学生改进错误,继续努力做得更好。学习评价的标准应有差异性和层次性,评价内容应兼顾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避免静止而片面地评价学生。例如,对于学困生,应侧重于表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中等生,主要侧重于激励,并巧妙地指出他们的不足;对于优等生,则要适当地提高要求,对他们综合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价。此外,教师要关注学习评价的阶段性。学习评价应当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将学习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的成长档案袋中,形成完善的学习评价资料,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学习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评价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和教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其它方面的学习表现,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评价方式应多样化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使用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而不是局限于知识评价与结果评价。教师可以整合卷面评价、日常评价、活动评价等评价方式,建构更具综合性的学习评价体系与机制,以多角度、多方位地评价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等。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打破传统的单一化评价方式,确保学习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教师要适时把握激励评价时机,深化学习过程评价,将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分析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体现“多元整合”,让评价成为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催化剂”。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评价上,笔者一般这样做:(1)问卷调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设计有关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2)行为观察,即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做好具体的记录;(3)访谈交流,依托形式多样的谈话,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这些有效策略,笔者深入地了解了学生各方面的学习情况,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笔者还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等情况,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在活动中评价、在作业本上旁批评价、使用成长档案袋进行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从学习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道德与法治意识。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学习与成长需要得到教师科学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而学习评价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能够发挥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学习评价这一重要手段。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学专项研究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评价方法探究”(课题编号:GDJY-2019-A-df1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胥小燕.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教育,2014(8).
  [2]陈勇.思想品德课学习评价方式的思考[J].教育艺术,2006(6).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如何应用激励方法进行阐述说明。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主要基础,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全面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小学的教育中,科学文化课为学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并且教会了学生怎样来认识世界,但是德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世界、理解世界。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当积极地开展德育,运用有效的激励政策来教育学生,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德育工作受到了许多家长的关注,德育已经在教育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师将德育无声蕴含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能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现在的小学德育还存在一些不足,所以小学教师应當积极地探究德育的有效措施。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德育作探讨。  【关键词】德育;小学;道德品质  我国素质教育在不断深入推进,人们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局限于考试
【摘要】民办幼儿园是我国办好学前教育的重要力量,师资队伍也是发展幼教事业的关键。本文对广州市某民办幼儿园进行了实证调查,发现该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遭遇一定的难题与困境,诸如,结构失衡,男女幼师比例严重倾斜;培训单一,幼师综合素质提升缓慢;经费有限,多方投入与保障不及时;规划欠缺,幼师自主发展欠缺激情的问题。本文探究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遭遇的困境,以期在后续的研究中能够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摘要】小学的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率比较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及语文素养。对于这种现象,教师需要做出一些改变,如积极响应创新教学理念,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同时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实现小学语文高效教学。基于此,本文对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教学作了系列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教学  语文是一门生动性、活泼性
【摘要】信息技术课上,教师的爱是一艘船,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帆,这二者缺一不可,少了谁都无法在知识的汪洋大海中前进。如何高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灵活结合教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给予学生创新思维表现的空间;力求从“玩”中学,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拥有付诸实践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思维  以爱
本报综合消息 为更好贯彻落实“全口径”“组团式”“融入式”结对帮扶粤东西北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方案,加強省、市、县、校、工作室“五位一体”教师培训体系建设,今年,我省启动280所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和示范培育学校建设,通过每所校本研修示范学校结对1所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示范培育学校、3所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乡村学校(即“1 1 3”联动帮扶机制),连续五年开展帮扶活动,助力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乡村学校
【摘要】随着国家对足球运动重视程度持续提高,校园足球已经成为了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从教师的角度对本区乡村中小学校园足球教学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对校园足球教学的场地、师资、培训情况、教材内容、教学手段与模式等因素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希望可以为乡村中小学校园足球教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中小学;校园足球;发展  一、研究目标  足球,
摘 要: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从数学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深入探究能力等方面入手,按照具有内在逻辑的认知线索,阐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认知规律;小学数学;学习能力培养  教学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主线,而基础数学是客观世界规律现象的一种反映,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其实就是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身边的规律现象。教师要对教材中数学知识的前后
一、科学确定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宗旨和教学目的的体现,同时也是固有价值的反映和活动任务指标的表现形式。对于主题活动来说,其目标分为两个层次:主题的总目标和具体活动目标。另外,每个年龄段的幼儿其身心发展的特征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设定目标的时候也有所区分,有所侧重。   主题活动总目标: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认知、认同,感受其无与伦比的独特,从而产生热爱。   但也要明白年龄不一样,接受认知能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与红色思政教育的相互融合与创新,将美术思政教育扩展到课堂内外,潜移默化地深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发挥美术生动、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特点使思政教育成为学生乐于接受、主动学习的同频共振教育。同时,也对红色文化在小学美术思政教育启蒙上进行探索与研究,并根据小学生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优势,对植地庄红色文化引领下当地小学美术思政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