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y_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思维活动的产生必须依赖一定的问题情境,只有当学生意识到某种与自身认知、经验不相符合的冲突,并产生了明显的认知失衡,才会产生寻求认知上动态平衡的思维动机,进而表现出行为上的努力。那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以维持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稳步发展呢?
  一、以问导学,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或技能,而在于是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奥秘。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问题的编排来引导学生一步步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索,让学生根据问题的指引拨开课堂教学内容的层层面纱,自主建构一个完整、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如教学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轴对称的性质》时,笔者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科学地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
  取一张长方形纸片,将其对折,折痕标记为m,在折过的纸片的任何一个外表面画上一个△ABC.再用铅笔分别对准△ABC的三个顶点扎孔,最后将纸片摊开,连接顶点与对应扎的点。
  思考:请你大胆想象,你所连接的这三条线段与折痕m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你是怎么得出结论的?
  这个问题情境其实也是一个探究活动情境,一开始就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和分析,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但最妙的地方在于学生如果要验证并说出自己猜想的理由,就必须先自学,自然而然地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以问促思,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
  从某种程度上说,数学教学其实就是不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初中生的思维发展已经从具体形象阶段过渡到抽象阶段,已经具备了从事高级思考和辨析的能力,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也从学生的这一成长规律出发。因此,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情境来促进学生不断思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思维的鲜活,增强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为了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活动,明白“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探究情境:先画两条相交直线。和6,设交点为O,在直线a上取线段OA=OC,在直线b上取线段OB=OD,连结A、B、C、D四个顶点组成四边形ABCD,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四边形ABCD是否为平行四边形,并说明判定理由。
  当教师引导学生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形,并抛出探究问题时,学生的思维立即进入一种紧张状态,开始思索起来。有的学生开始尝试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原理”来证明此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也有的学生结合新知“中心对称的三角形全等”来证明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还有的学生尝试证明四边形ABCD不是平行四边形,虽然思路和证明方法存在缺陷,但毕竟鲜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每一个学生思考的热情。
  三、以问引探,发散学生数学个性思维
  探究活动始于问题的生成,学生心中只有存在一定的疑问,才能发挥自身的聪明和才智,来解决自身存在的冲突或困惑,从而不断发散自身的数学个性思维。而初中数学课程具有可探究性极强的特点,教师既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一般性范例和方法,也要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具体的延伸性内容和拓展性领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断运用这些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巧妙地设置问题悬念,作为学生开展各种探究学习活动的引线。如在教学《平行线》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笔者引导学生具体探索了平面内两条直线要么平行,要么相交的原理后,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索“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笔者结合现实空间的特点,让学生具体探究“在现实立体空间中,两条直线会有怎样的位置关系”的结论。结果,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个性思维,有的利用长方体来探究,有的则选取正方体,还有的学生干脆将教室作为探究的模型等。总之,这个拓展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和发现数学奥秘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教师要以问题情境的创设作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引线,为学生提供一个持久鲜活的数学学习思维,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探究新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高效。
  (責编 林剑)
其他文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图画 意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A-0029-02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文化长河中的璀璨瑰宝,它有着意义非凡的文化价值及社会意义,即便是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翻开任何一本语文教材,都能发现古诗词的“靓影”,即使流传千年,古诗词依然风采不减。然而,在教学中,教师也常会失落地发现,随着语
期刊
【关键词】生活教育 家政课程 现状调查 教育意蕴 实践建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A-0119-01  培养学生一定的生活和生存技能,让学生学会生活是学校教育的应有职责。我校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开设了家政活动课。在家政课程教学中,笔者积极挖掘校本课程资源,探索家政课程教学的有效方式。  一、开设家政课程的意义  (一)家政课程的内涵 
期刊
初中化学是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初始阶段,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有趣和实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质量与水平,为下一步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互动式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进一步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愿望,使师生在互动中得到成长与发展。教学时,教师要找准初中化学教学与互动式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使互动式教学法发挥出最大的优势,确保课堂教学
期刊
翻转课堂是通过翻转教学流程、降低知识内化的难度及增加知识内化的次数,进而促进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翻转课堂具有比较鲜明的特点:改变了教学流程,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学生变得相对更为主动了,课堂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内容展示,而是变成了以问题探究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协作思考、教师的辅助指
期刊
喜歡“静心悦读”,带着满心愉悦静静地阅读。读着读着,窗外啁啾的鸟鸣听不见了,最像棉花糖的那朵云飘走了也不知道,心思全都钻到了书里。书本里的那股独特的清香仿佛悄悄弥漫在空气里,笼住了读书人,留在读书人的眉问,沁人读书人的心中。  每天下午起床后的十五分钟,是学校特色校本课程“静心悦读”的进行时间,也是我和孩子们共同期待的一段时光。孩子们还小,阅读的方式有静静听老师朗读的,也有一边观看多媒体屏幕一边阅
期刊
【关键词】初中数学 预习教学 有效性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A-0026-03  预习是初中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他们在课堂上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初中生数学预习的现状、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找到相应的改进策略,笔者以本校三个年级的9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学生对数学预习的认知、预习的频率、
期刊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为了保证德育的正面性和导向性,我们通常会尽可能简化和净化教学,然而这容易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脱节,课堂也因此变得干瘪乏味。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体验,让思品课堂在多样结合中拥抱生活,将德育的特殊性与生活的真实性有机融合起来,践行回归生活的德育理念。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尝试与思考,谈谈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的几点做法。  一、“自在”与“
期刊
张奠宙教授曾说过:“好的老师不仅讲推理更要讲道理,还要把在数学课本上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形态。”可见,教师如果想让学生容易接受自己所讲解的内容,就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话语,寻找学生出错的根源(问题背后的思维逻辑),从而修正教学流程。以下笔者以青岛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稳定性》一课为例,谈教学反思和改进的操作方法。  师:同学们,老师准备了一个大四边形框架,谁上来拉一拉,看能拉得动么?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文学鉴赏能力作为初中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教师一般都是通过分析作品中的语言、文字以及表现手法,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满足学生审美需求。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所产生的由外及里的体验、共鸣与赏鉴,就称之为“文学鉴赏”。培养初中生文学鉴赏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审美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与写作
期刊
把目光投向学生是新课改提倡的教学追求,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从而使课堂洋溢着智慧,流淌着人性,这才是教育的本真。诚如《说文解字》对“教育”所作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学生的发展永远是教学的主题,我们的数学课堂要不断引发本来潜在于学生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让其有勇气、也有能力去学习、研究、思考和探索,成为课堂的主角。在此,笔者截取《三角形的内角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