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017-01
教育是一种艺术,那么教学设计在这门艺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恰到好处的教学设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它需要教学设计者具备深厚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对教材深入研究,体会前后的贯通,内外的一致;并能拓展延伸,能够灵活、巧妙的运用使用教学设计。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搞好教学设计是首要条件。而打造一个高效课堂,提高学习效率,我认为应该从问题设计入手。因为“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计,能够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中起重要作用。为学生的思维搭建一个发展的舞台。
因此,设计良好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打造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要保证。下面从几个不同方面谈谈如何设计:
一、问题设计应该具有引导性
许多学生认为数学知识过于枯燥、艰深难懂,数学名词和术语过于抽象、繁杂,学习数学如同置身云里雾里,对于学习的内容摸不着头脑,这样的学习效果肯定会大大折扣。教学者需要明确的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途径是多样的,但如若一开始方向都弄反了,这样的学习只会是事倍功半,也会挫败学生的自信心。在执教《圆的面积(2)》一课时,教材一开始出示“喷水半径是3m,喷水头转动一周,能浇灌多大的农田?”学生自主学习时,会出现计算周长的情况,有一部分纠结于面积和周长之间,教学设计时一开始先让学生明确 “多大”是什么意思,探索时就有方向性了。又如“在第十届动物车展,第一天汽车成交了50辆,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五分之一。”请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学生会提出“第二天比第一天的成交量增加了多少辆”,这个问题是旧知便能解决,达不到本课的教学目标,而一味否定学生的回答,势必会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如若换成“请你提一个两步解决的问题”,目标方向明确,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就像学生学习路上的一盏明灯,使他们的学习更具有方向性和探索的满足感。
二、问题设计具有实践性
数学不仅需要学,也需要做。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可操作、反思的过程。学生具有很多的丰富经历,这些经历的重现可以帮助学生的理解,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将经历提升为经验。在执教《一公顷有多大》时,师:一公顷有多大?同学们联系身边的物体闭上眼睛想象、感受一下。整个课堂静悄悄的。
师:请同学起来交流一下。
生(迫不及待的站起来)我们的教室长8米,宽6米,面积是48平方米,看作50平方米,1公顷里面有200个50平方米,也就是200间教室这么大。
生:我们可以到操场上去感受一下。我围一个长50米,宽20米的长方形,面积是1000平方米,1公顷里面有10个1000平方米。
学生们积极参与进来,把抽象的一公顷和身边的事物结合起来,更形象和直观,同时经过亲身的实践感知,到最后得出结果,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问题设计具有趣味性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活泼、好动,注意力较易分散。遇到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会主动去认知、探索。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把握他们这种年龄特点,设计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更能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如果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小朋友感兴趣的谜语、故事或游戏,并将这些活动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们自会乐在其中。在执教《正负数》一课时,我将引入的问题设计成一个谜语,“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学生会想到新疆,由此引出新疆晚上的气温低到零下,这是第一次接触到负数,这样的方式必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也是全神贯注的接受这个新事物。在执教《平移和旋转》一课时,老师提出你能自己感知一下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平移或旋转吗?学生的兴趣空前高涨,升国旗,直升机盘旋,电梯的运转,还有学生开始自己演示平移现象。
四、问题设计要和生活紧密结合
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灵活运用教材,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数学想象,让数学成为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一个工具,使学生感受到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无处不在。在学习“百分数问题”中的打折问题时,直接以商场的活动为例,计算出物品打折后的价格,节省的价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计算,最终明白:原价乘以折数=现价。在执教“生活中的比”时,教师打印出长和宽步、不同比例的照片,学生通过测量,观察,比对,计算和讨论,最终得出像不像与照片的长和宽有直接的关系。
五、问题设计具有发散性
发散性的问题要有实际的意义,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思考价值。教师不是搬运工,不能把课本上的内容搬到孩子的脑袋里面,学生也不是等待填充的机器;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把知识从课本上搬到孩子的脑袋面。要想让孩子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就要给孩子一些开放发散的问题,让孩子成为真正的探索者,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数学的奥秘!
有效课堂,离不开教师精心的设计。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问题串的设计要注意由浅入深,逐渐深入,要体现层次性和发展性;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要在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抛出问题,同时也要结合课堂生成的问题及时提问。提问的语言要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听得懂,喜欢听。有效课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作者单位:成都市马家河小学)
教育是一种艺术,那么教学设计在这门艺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恰到好处的教学设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它需要教学设计者具备深厚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对教材深入研究,体会前后的贯通,内外的一致;并能拓展延伸,能够灵活、巧妙的运用使用教学设计。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搞好教学设计是首要条件。而打造一个高效课堂,提高学习效率,我认为应该从问题设计入手。因为“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计,能够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中起重要作用。为学生的思维搭建一个发展的舞台。
因此,设计良好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打造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要保证。下面从几个不同方面谈谈如何设计:
一、问题设计应该具有引导性
许多学生认为数学知识过于枯燥、艰深难懂,数学名词和术语过于抽象、繁杂,学习数学如同置身云里雾里,对于学习的内容摸不着头脑,这样的学习效果肯定会大大折扣。教学者需要明确的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途径是多样的,但如若一开始方向都弄反了,这样的学习只会是事倍功半,也会挫败学生的自信心。在执教《圆的面积(2)》一课时,教材一开始出示“喷水半径是3m,喷水头转动一周,能浇灌多大的农田?”学生自主学习时,会出现计算周长的情况,有一部分纠结于面积和周长之间,教学设计时一开始先让学生明确 “多大”是什么意思,探索时就有方向性了。又如“在第十届动物车展,第一天汽车成交了50辆,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五分之一。”请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学生会提出“第二天比第一天的成交量增加了多少辆”,这个问题是旧知便能解决,达不到本课的教学目标,而一味否定学生的回答,势必会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如若换成“请你提一个两步解决的问题”,目标方向明确,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就像学生学习路上的一盏明灯,使他们的学习更具有方向性和探索的满足感。
二、问题设计具有实践性
数学不仅需要学,也需要做。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可操作、反思的过程。学生具有很多的丰富经历,这些经历的重现可以帮助学生的理解,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将经历提升为经验。在执教《一公顷有多大》时,师:一公顷有多大?同学们联系身边的物体闭上眼睛想象、感受一下。整个课堂静悄悄的。
师:请同学起来交流一下。
生(迫不及待的站起来)我们的教室长8米,宽6米,面积是48平方米,看作50平方米,1公顷里面有200个50平方米,也就是200间教室这么大。
生:我们可以到操场上去感受一下。我围一个长50米,宽20米的长方形,面积是1000平方米,1公顷里面有10个1000平方米。
学生们积极参与进来,把抽象的一公顷和身边的事物结合起来,更形象和直观,同时经过亲身的实践感知,到最后得出结果,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问题设计具有趣味性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活泼、好动,注意力较易分散。遇到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会主动去认知、探索。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把握他们这种年龄特点,设计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更能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如果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小朋友感兴趣的谜语、故事或游戏,并将这些活动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们自会乐在其中。在执教《正负数》一课时,我将引入的问题设计成一个谜语,“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学生会想到新疆,由此引出新疆晚上的气温低到零下,这是第一次接触到负数,这样的方式必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也是全神贯注的接受这个新事物。在执教《平移和旋转》一课时,老师提出你能自己感知一下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平移或旋转吗?学生的兴趣空前高涨,升国旗,直升机盘旋,电梯的运转,还有学生开始自己演示平移现象。
四、问题设计要和生活紧密结合
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灵活运用教材,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数学想象,让数学成为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一个工具,使学生感受到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无处不在。在学习“百分数问题”中的打折问题时,直接以商场的活动为例,计算出物品打折后的价格,节省的价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计算,最终明白:原价乘以折数=现价。在执教“生活中的比”时,教师打印出长和宽步、不同比例的照片,学生通过测量,观察,比对,计算和讨论,最终得出像不像与照片的长和宽有直接的关系。
五、问题设计具有发散性
发散性的问题要有实际的意义,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思考价值。教师不是搬运工,不能把课本上的内容搬到孩子的脑袋里面,学生也不是等待填充的机器;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把知识从课本上搬到孩子的脑袋面。要想让孩子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就要给孩子一些开放发散的问题,让孩子成为真正的探索者,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数学的奥秘!
有效课堂,离不开教师精心的设计。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问题串的设计要注意由浅入深,逐渐深入,要体现层次性和发展性;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要在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抛出问题,同时也要结合课堂生成的问题及时提问。提问的语言要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听得懂,喜欢听。有效课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作者单位:成都市马家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