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人们对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创新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在以往,教师及社会更多的在意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在今天,更多的是在意学生的综合能力,即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所以,如何让教学模式满足这些要求,符合教育发展理念,这便成为众多教师所要积极讨论的课题。在这些新生的教学模式中,任务驱动法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还能促进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让他们在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的同时获得相应的知识。此外,任务驱动法还可以全面彰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下面,笔者便谈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任务驱动法,以便总结可靠论点。
一、明确主体,兴趣激发
在传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充当课堂主体,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如何去教,学生就怎样去学。整体来看,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和机械性,而且难以激发初中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所以,变革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在上述背景下,合理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但可以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能让学生和教师间的角色发生质的变化,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与教师进行交流。以《皇帝的新装》为例,在实施任务驱动法的时候,我事先为学生准备了有趣的探索性问题,如为什么作者要借助一个孩子的口来揭示出这场骗局的真相呢?虽然这只是一则童话故事,而且内容夸张,人物和故事都不是生活中所能发生的,但为何它能令人信服呢?它的魅力在哪里?在探索的過程中,学生充分开动自己的脑筋,畅所欲言,提出了五花八门的想法和建议。而在他们说的同时,其思考方向开始慢慢趋向本文主旨,从而全面提高整体课堂质量。这类问题不但具有很鲜明的发散性和开放性,而且还能快速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二、明确任务,巧妙探索
经常有教师抱怨:“学生太笨了,不论怎么给他们布置任务,事后他们还是不会思考。”可见,这类教师在实施任务驱动法的时候必然是陷入了一个认知上的误区之中。笔者以为任务驱动法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其中,可以合理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自然也包括在创新能力当中。但是,多数教师在实施任务驱动法的时候都是主动向学生提问,却不给学生自行提问的时间,这样自然无法全面凸显任务驱动法的价值。所以,在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时候,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思考,调动起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可以自行提出任务,并巧妙探索。以《范进中举》为例,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间接为学生渗透我国科举制度和官位思想的知识,然后鼓励学生思考,自行发问。有的学生提出探究任务:“作者描写范进中举的疯态及前后不同境遇,这揭示了哪些社会现象呢?这样的现象在今天是不是还会出现呢?”也有的学生提出探究任务:“虽然范进中举了,但是结局他却疯了,这究竟是喜剧还是悲剧?喜在什么地方,悲在什么地方?”学生在探索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时不但可以促进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延伸他们的知识面,从而让他们会问、能问、想问。
三、明确方向,善于自学
多数语文教师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都是为了应付上级,其侧重点在于参加任务,流于形式。此外,也有些语文教师在实施的时候急于求成,当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能力并未得到明显的提高,他们便会产生放弃的想法。笔者以为,不论是哪一种教学模式,都需要持之以恒地实施和完善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任务驱动教学法亦是如此。所以,教师要明确目标方向,在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养成自行探寻任务的习惯,以此增强学生的发现能力、解决能力、思考能力。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可以指导学生自行提出探索任务——续写课文;教学《背影》时,可以对学生提出任务——探索朱自清的其他作品,感受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意境,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意图。上述任务模式不但趣味性、延伸性强,而且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续写课文,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技能,还能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延伸探索朱自清的其他文章,可以间接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并让他们全面了解朱自清的生平,把握散文的书写方式。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它更加侧重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能有效改善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尴尬局面,可以全面促进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协作、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新的知识,并以此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以后的求学之路上更好地应对接踵而来的困难。目前,虽然我国初中语文课堂在实施任务驱动法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但是通过领域内同行的不断努力,必然可以让该项教学模式的作用和价值全面彰显而出,继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责任编辑陈剑平)
一、明确主体,兴趣激发
在传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充当课堂主体,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如何去教,学生就怎样去学。整体来看,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和机械性,而且难以激发初中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所以,变革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在上述背景下,合理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但可以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能让学生和教师间的角色发生质的变化,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与教师进行交流。以《皇帝的新装》为例,在实施任务驱动法的时候,我事先为学生准备了有趣的探索性问题,如为什么作者要借助一个孩子的口来揭示出这场骗局的真相呢?虽然这只是一则童话故事,而且内容夸张,人物和故事都不是生活中所能发生的,但为何它能令人信服呢?它的魅力在哪里?在探索的過程中,学生充分开动自己的脑筋,畅所欲言,提出了五花八门的想法和建议。而在他们说的同时,其思考方向开始慢慢趋向本文主旨,从而全面提高整体课堂质量。这类问题不但具有很鲜明的发散性和开放性,而且还能快速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二、明确任务,巧妙探索
经常有教师抱怨:“学生太笨了,不论怎么给他们布置任务,事后他们还是不会思考。”可见,这类教师在实施任务驱动法的时候必然是陷入了一个认知上的误区之中。笔者以为任务驱动法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其中,可以合理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自然也包括在创新能力当中。但是,多数教师在实施任务驱动法的时候都是主动向学生提问,却不给学生自行提问的时间,这样自然无法全面凸显任务驱动法的价值。所以,在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时候,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思考,调动起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可以自行提出任务,并巧妙探索。以《范进中举》为例,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间接为学生渗透我国科举制度和官位思想的知识,然后鼓励学生思考,自行发问。有的学生提出探究任务:“作者描写范进中举的疯态及前后不同境遇,这揭示了哪些社会现象呢?这样的现象在今天是不是还会出现呢?”也有的学生提出探究任务:“虽然范进中举了,但是结局他却疯了,这究竟是喜剧还是悲剧?喜在什么地方,悲在什么地方?”学生在探索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时不但可以促进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延伸他们的知识面,从而让他们会问、能问、想问。
三、明确方向,善于自学
多数语文教师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都是为了应付上级,其侧重点在于参加任务,流于形式。此外,也有些语文教师在实施的时候急于求成,当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能力并未得到明显的提高,他们便会产生放弃的想法。笔者以为,不论是哪一种教学模式,都需要持之以恒地实施和完善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任务驱动教学法亦是如此。所以,教师要明确目标方向,在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养成自行探寻任务的习惯,以此增强学生的发现能力、解决能力、思考能力。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可以指导学生自行提出探索任务——续写课文;教学《背影》时,可以对学生提出任务——探索朱自清的其他作品,感受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意境,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意图。上述任务模式不但趣味性、延伸性强,而且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续写课文,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技能,还能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延伸探索朱自清的其他文章,可以间接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并让他们全面了解朱自清的生平,把握散文的书写方式。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它更加侧重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能有效改善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尴尬局面,可以全面促进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协作、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新的知识,并以此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以后的求学之路上更好地应对接踵而来的困难。目前,虽然我国初中语文课堂在实施任务驱动法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但是通过领域内同行的不断努力,必然可以让该项教学模式的作用和价值全面彰显而出,继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