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课堂“粘住”学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qianlo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石,在实际教学中却遭到学生的冷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依靠自身的魅力,利用教材的魅力,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魅力 教学手段
  
  语文被称为“百科之母”,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石,可是语文课却常遭到初中学生的“冷遇”。他们普遍认为语文课可以不认真听,少上几节也无所谓,考试时复习复习就行。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数、理、化、英语上,语文成绩不甚理想,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叶圣陶曾说:“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因此,无论从完成教学任务上看,还是从教书育人上看,语文教师都必须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质,让课堂充满魅力,像蜜糖一样牢牢地“粘住”学生。
  一、依靠教师的自身魅力粘住学生
  身教胜于言传,语文教师要充分展示自己的魅力,用情操、智慧、文化,以及仪表、手势、表情、动作等吸引学生。
  语文教材中的佳作感染力强,容易吸引学生,为什么学生会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呢?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教师的课堂语言。能驾驭语文课的教师往往都是凭借其特有的语言魅力来紧紧扣住每个学生的心灵的,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语言,引导学生学得知识,发展智力和提高能力。高尔基曾引用过一个谜语:“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这很形象地说明了语言这一特征。
  1.教师的语言要讲求“精”。这个课堂用语的“精”,包括语言上的精炼,讲授上的精当,知识上的精要。语言上的精炼,就是在课堂上不说空话,不讲套话和闲话,用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提炼的课堂语言,讲述有较大容量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反复修改教案,越精炼越好,在课堂表达时注意恰如其分,这就是讲授上要精当。在设计教学语言时,还要能抓住精华,突出重点。
  2.教师的语言要有“变化”。高明的教师能从文章的具体特点出发,寻求恰当的教学形式和采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力求做到因文而异,灵活多样。对不同教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避开千篇一律的模式,而采用多样化的语言风格,如讲诗歌可用气势磅礴的语言,讲小说可用细致入微的语言,讲散文用犹如耳边絮语的语言。而同样是小说,有的可以突出讲述“心理描写”,有的可以重点讲述“景物描写”。还要注意语言基调的不同变化,如急与缓、轻与重、长与短、快与慢等,力求使变化的语言真实、清晰、明白、亲切地表达好课文的思想内容。
  3.教师的语言要注重“启发”。要想方设法“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如可以设计课文的导入语,用激疑问难的启发性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打开学生的思维门户。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机地联系课文的相关知识,得心应手地穿插背诵有关的诗词、警句启发学生课后多读书,或有意识地联系学生过去背诵的篇目、启发学生记忆巩固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如果学生被教师的学识所“粘住”,就能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不由自主地迷恋教师的讲课,最终喜欢上这门课。
  二、利用教材本身的魅力陶冶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魅力的方法很多,我认为最为持久的是教师必须善于发掘语文教材本身的魅力。语文教材与其它课教材相比,有其特殊的魅力,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选的,而每一篇好文章,总是以它的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从而激发读者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使读者的感情得以升华,变得更加纯洁、高尚。如果教师在教学时既能讲清文章的理又讲出文章的情,即挖掘出文章的魅力所在,充分把握教材中的这些情感因素,用美好的情感来教育学生,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篇课文都是美的载体,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不仅再现了客观存在的自然美,而且表达了作者的审美观点。如课文中展现的那飞金流彩的晚霞长虹,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画面,祖国壮丽的山河,均以其优美奇特的丰姿之令人心旷神怡,难以忘怀;每一篇课文都是情的载体,课文中表现人的伟大品格,崇高的思想感情,最容易激发读者的美感和兴趣,若老师认真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自会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的魅力,调动学生的感情因素,若学生被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健康美好的感情所激荡,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三、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依然全凭教师的嗓子加黑板粉笔字这种最原始的教学手段来传道授业,不仅信息量小,速度慢,质量低,而且脱离学生的生活实践。
  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手段用之于语文课,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兴趣呢?
  1.引导学生看电视、听广播。可以让学生模仿心目中的最佳播音员的朗读,使每个学生都留心播音员的讲话、姿态、声调等,课余各自模仿一位播音员,这样学生在看电视时自然而然地就会注意播音员的朗读,揣摩他们是如何把握住文章内容,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的,从而情不自禁地模仿起来,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当然听广播同样也能收到其效果。
  2.让学生自己尝试使用多媒体。让每个学生备一盘磁带作为语文预习之用,每上新课则布置预习,要求是将所规定课文段落制成朗读录音交给教师,每节课用几分钟在全班同学面前抽查一两个学生的录音,当堂播放,评论、打分,而学生听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我的声音”,乐趣无穷。此时学生又俨然成一个欣赏者,自己体会作者语言的感情色彩与分寸,鉴别自己的朗读与作品原意符合不符合,评判自己的劳动成果,而老师给的成绩是与付出的劳动成正比,且是学生本人早已可估的,学生劳动收获的欢愉便可想而知。
  现在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普及,在语文教学中使用集声音、图像、文字等为一体的多媒体,那么课堂教学的密度,课堂教学的效果则更佳,教师在做课件与使用课件时就可以让学生参与进去,参与制作设计,参与上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影视明星靠自身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的“粉丝”,语文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自己的魅力,让自己的课堂充满迷人的魅力而“粘住”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HIV/HSIV在北平顶猴PBMC中的复制特性及APOBEC3G/3FmRNA的表达  构建接近人艾滋病的动物模型一直是HIV/AIDS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平顶猴细胞不表达限制HIV-1复制的限制因子
S波段赋形阵列天线是做为某分布式网络雷达系统的天线接收前端。这种系统是一种利用多部小型的高机动、多功能、模块化的节点雷达通过联网来探测目标的网状部署雷达系统。它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 多媒体在大城市的学校已司空见惯,但在农村学校还不常用。有些课堂用了多媒体,会使课堂熠熠生辉,靓丽起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教学 应用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把现代媒体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下进行学习。多媒体在大城市的学校已司空见惯,但在农村学校还不常用。不过现在有很多
课堂是一片“动感地带”,流淌着生命的节奏和动人的旋律。课堂也是一片“情感地带”,给人以情思的滋养和心灵的启迪。课堂还应该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让课堂充满情趣,充满温馨,充满生命力,不仅是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且是语文学科教学本身的要求。语文教师要想打造“形散而神不散”的高效课堂,让学生乐学、好学、会学,就必须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方法,切实地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放”与“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
新课标把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各学段的背诵篇(段)数量都有明确的要求。注重学生的积累,老师的认识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可是有些老师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对课文进行字斟句酌、条分缕析上,用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上,快下课了才布置学生课后完成某一段的背诵。把背诵任务放在课堂之外,老师最多起监督、检查的作用。其实这很不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质上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的过程。积累语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充分说明了朗读对学习的重要作用。一堂好的语文课在读书声中开始,在读书声中结束,让学生在静态的文本中获得动态的审美愉悦感,更好地陶冶情操。  今天的语文课上,很多老师开始注重朗读指导,并贯彻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体验”的新理念。朗读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少专家学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的运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数学知识具有有序性、系统性、结构性等特点,这是数学科学明显区别于其他科学的标志。力求选择有益
摘 要: 面对传统语文课堂的沉闷气氛,面对新课改的挑战,语文老师责任重大。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喜欢上语文课,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体,文章对情境导入,创造平等师生关系,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表扬学生的重要性,组织语文实践活动,与时尚相结合等方面作了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学习兴趣 学习主体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使
随着互联网上多媒体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大数据的相关研究正蓬勃展开。如何有效检索海量多模态数据成为研究的热点。由于不同模态的数据之间存在内容鸿沟,低层特征与高层语义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