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柳与梭梭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lp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想说说红柳和梭梭。
   认识这两种植物,要感谢山西省作协组织的这次赴新疆采风考察。我们一行的主要任务是采访山西援疆工作,在行程中,我们不期而遇见到了生长在沙漠中的红柳和梭梭。
   其实,一到新疆,我们就与它们有了密切的联系,在援疆指挥部为我们接风的酒宴上,就有一道独特的,具有新疆特色的食品——烤羊肉串。与内地不同的是,羊肉不是用竹签或铁钎,而是用红柳枝条串起来的。可惜我是素食主义者,对一切的肉食没有什么兴趣,没有这样的口福,没有机会去品尝,据说,味道确实与众不同。
   红柳又称乌柳、怪柳,属红柳科灌木或小乔木,寿命达百年之上,通常2至3米高,分枝多,枝为紫红色或红棕色,叶呈披针形,蒴果为长圆锥形。红柳3月中旬开始萌发生长,5月下旬开始开花,花期可延续到10月初,6月下旬开始结果,7月上旬开始成熟,种子很小,每克约有6万粒。红柳根系发达,直根深入土中,可接地下水,最深者达十余米;侧根多水平分布,很广阔,耐旱、耐热、耐沙埋、耐风蚀。
   在席间,我专门试了试,红柳的木质特别坚硬。当地人说,红柳的嫩枝是骆驼的好饲料。据说,其嫩枝和绿叶还能治疗风湿病。藏族老百姓称它为“观音柳”或“菩萨树”。在说到红柳的时候,有人说到了梭梭。说梭梭下面生长着一种植物,叫肉苁蓉。肉苁蓉我是知道的,因为我上学的时候,学的就是中药材,肉苁蓉是一种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的药材,一般中药店都有销售,我怎么会不知道呢?
   由于和自己所学专业有了联系,我就很想一睹紅柳和梭梭的容颜。这个愿望悄悄埋在心底,一路走,一路想,这次倘若有机会,我一定要见识见识这两种生长在沙漠中的植物。
   机会终于来了,那天,我们一行七人,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红旗农场等待与另一路采访小组会合的时候,有时间在北庭沙漠生态景区逗留了几个小时。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烤在头顶,我们吃过午饭,决定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看看。主人介绍,他们正在打造一处旅游景点。那里先后修建了别墅、蒙古包、沙漠游泳池、沙滩排球场、沙滩足球场、沙滩羽毛球场等设施。
   那就去看看吧。北庭沙漠生态景区在距离场部四厂湖镇18公里处,乘车几十分钟就到了。主人很热情,给我们介绍说,在北庭沙漠生态景区,我们可尽情领略神奇的大漠风光,造型各异的沙丘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驼峰……绵延望去,沙海波浪十分壮观。要是骑上骆驼进入沙漠腹地探险旅游,说不定还能看到“海市蜃楼”的奇观。如果不想多走路,也可以下到沙滩的游泳池内畅游一番,或者把身子埋在沙里做做“沙疗”。说得我们心里痒痒的,急欲一观沙漠的无限风光。车很快就到了目的地。说是景区,其实地方并不大。在沙漠的边缘,在一片沙枣林北边,有一处停车场,过了停车场,路过一个不大的游泳池,就到了沙漠里。
   一眼望去,不见边际,这里就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了。它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部,是我国第二大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不同,它不是那种寸草不生的流动沙山,而是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沙丘上就生长着红柳、梭梭和胡杨,沙漠下,有蕴含丰富的石油资源。一面往沙漠深处走,就见到了神往已久的红柳和梭梭。
   与我的想象不同,这是两种并不十分起眼的植物,特别是梭梭,更是灰不溜秋,小的幼苗几乎看不到成活的迹象。陪同我们的同志说,这是去年刚刚栽种的小苗,你细看,它又尖又细稍微有一点绿意的芽,就是它的叶子。同行的朋友按照陪同的指点,在大一些的梭梭上折了一点叶子,果然里面有饱满的水分。陪同说:“梭梭下面就有寄生的肉苁蓉。”于是,我们急忙在它下面寻找。陪同却笑了:“这里哪有啊?有也早让人挖去了。”他告诉我们,现在政府禁止采挖肉苁蓉,因为会破坏沙漠的环境。挖一株会损坏好几株梭梭。梭梭死后,沙漠就会失去保护。我们问:是不是现在就没人采挖了呢?陪同再次笑道,怎么可能,那些见利忘义的人就靠采挖发财,他们怎么会停止采挖呢!
   陪同说:“近年来,我们红旗农场采取措施,大力保护沙漠生态植被,在沙丘上栽种了近1000万株梭梭、红柳,在沙漠外围东西长约50公里的土地上种植了胡杨和沙枣。”是啊,沙漠在人的努力下,已经变得温顺了。陪同说,“到了夏天,这里郁郁葱葱,就像一道绿色的长廊。”
   我们走了一段水泥板铺就的临时路,再往里就是彻底的沙丘了。没有水泥板,走路就艰难起来。我们大家就或站或坐在一处较高的沙丘上,一面拍照,一面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有一种不虚此行感觉。
   面对沙漠里吹来的热风,我的心也很不平静,我在想:生活在祖国边陲的兵团人,不也像这红柳和梭梭一样吗?没有显赫的名声,没有多高的待遇,索取的少,回报的多,如果没有他们的坚守,新疆能有今天的成就吗?!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周末,我坐客车回巴镇探亲,巧遇今年的第一场雪。星星点点的雪花在寒风里飘摇,有的飞向远方,有的落在略显萧索的街上,使人沉闷而压抑。   当我下车站在一家商店的屋檐下等哥哥的车时,一个穿黑色皮夹克,二十多岁光景的男人走了过来,带几分怀疑的神色说出我的名字。我仔细观察他,黑脸,小眼睛,长嘴,与20年前那个叫莫日根的男孩如出一辙。   他确定我的身份后,张口向我要了20元,说自己出门忘带钱,烟瘾犯了,
期刊
又到中秋,月儿又圆,我又想娘了。   中秋之夜,我回到流沙河老家,坐在屋后山上为娘建的“娘月亭”上,明媚柔美的月光尽情地挥洒在四周的山林。娘在对面竹山里永远地睡着了。远山近黛、层层叠叠、树影婆娑,朦胧中好似娘正微笑着向我走来。我与娘、亭与月、故乡与边塞……   娘15岁嫁入何家,那时家中仅有两间破旧的茅草房,真是徒有四壁,一贫如洗,烂木板床上的补丁蚊帐都是娘用稻草搓成的绳子撑在4根竹竿上。为了
期刊
后院的广成姥爷家有一眼井,谁也不记得到底有多少年份了。据村里年龄最长的老人回忆,他的曾祖父说过,打记事起就一直吃这个井里的水。   这眼老井很深,大约有十五六米的样子,水面距地面约五六米。井台四周略高于地面,用四块南山石板铺就。井口外方内圆,石头砌的井沿长年累月被井绳勒出了好多深浅不一的印痕。井壁上长满了墨绿色的苔藓和不知名的小草,常年湿淋淋的,早已看不清井壁砖石的模样。   老井是慷慨的,一
期刊
他说,第一眼看到我的那瞬间,心里说,这小娘以后福气蛮好(我们这儿人把女孩子叫小娘)。潜台词是,嫁了他,我会成为一个有福气的女人。   这话说的是20年前。20年,是什么婚呢?瓷婚。我们两人那天在一个饭馆里吃完饭,算是一个庆祝的仪式。   说说烧菜买菜那些事吧。结婚前,我们俩都不会。他买菜我烧饭,我知道我的手艺不怎么样,不过他不挑剔,总会说“会做就好”。我不明白,为什么在他印象中我不是个会干家务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在母亲的张罗下,卖掉祖上老房子,在城区盖了一栋两间的小楼,有了一方十几平方米的院子。母亲喜欢在院子里种花,我则想着栽树,折中一下,栽了三棵开白花的广玉兰——院墙外一棵,院墙内两棵。广玉兰很给面子,一栽就活,且三五年就枝繁叶茂。春夏之际,玉瓶般的白花,霓裳片片,在阳光的照耀下,跳跃在茂密的绿叶之中。望着那天仙般的花朵,母亲点头微笑,我也为栽对了树而得意扬扬。   逝者如斯夫,白驹过
期刊
秋天,柿子树上的柿子正开得花碰碰的,斑斓的叶子比蝴蝶的翅膀还好看。我妈坐在柿子树下使针线,正说话的当儿,她的电话响了。她眯着老花眼看了看,就找一个平日里通话效果稍好的地方,与她的儿子说体己话去了。我们都懒得挤着耳朵去偷听,不外是说她的儿子都快30岁了,要赶紧找个对象,让她快些抱上孙子的老话。这些话,连风和空气都听得熟悉了。   她接完电话,眉头上一阵喜色掠过,又一阵忧愁袭来,再一声叹气,又低头使
期刊
我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初南太行东麓的农村,家乡是典型的丘陵地形,土薄石厚,干旱少雨,地少产量低,我们姊妹六个,仅靠父母在生产队挣工分维持生活,因而生活十分艰难,缺衣少食,常常忍饥挨饿。当时是大集体时代,以粮为纲,一切服从上級命令。由于干旱少雨,所种粮食品种很少,且多年不变,夏粮小麦,秋粮谷子红薯。   因为穷,吃不饱,这可难坏了以做饭为第一要务的娘!但也没难倒娘,娘是做野菜的高手。家乡山高沟深,
期刊
母亲是个裁缝,被人请去做上门功夫(把匠人请到家里)已有一个多月了。   那一天,母亲回得比平常晚些,我们兄妹四人坐在隔家不远的那座石拱桥上,眼睛朝着去肖家湾那条路的拐角尽头守望着,直等到身上有些凉意,视线也渐渐模糊起来,才在拐角处显出一个挑担的人来,后面跟着母亲,小妹眼尖,拍着巴掌跳起来,用手指着那个方向:“妈妈回来喽,妈妈回来喽……”那年我12岁,最小的妹妹才6岁。   挑担人将母亲的缝纫机
期刊
深秋时节,和朋友去了苏州黄埭老街。抵达时已近中午,大把大把的金黄扑面而来,夏日的燠热和硬朗在秋风里温顺润和了许多,人顿觉气清神爽。  眼前的黄埭老街瘦长狭小,长三里,宽不足两米。漫步其间,如同钻进姑苏窄窄的巷子,嗅得到过往行人的呼吸。老街东西向,南北两排,南面一排沿河而筑。房屋一律江南风格,黛瓦青砖粉墙。屋顶瓦棱间毛茸茸的瓦松静静站立,如忠诚的卫士默默守护着老屋。石灰墙壁洇痕缕缕,俨然一幅年代久远
期刊
今年中秋节的前两天上午,我坐在沙发上看报,不经意间,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浓香。我一下从沙发上站起来,心里暗想,难道是阳台上那株桂花开了?走进阳台仔细一看,果然是。记得一周前看没动静,这么几天,花竟然无声地开了,让我大为惊喜。老伴在北房弹古筝,听到我喊,也过来看,竟高兴地跳了起来,满脸激动地说:“真开了!香啊!太香了!”并赶忙拿起手机左拍右照,折腾了好一会儿,惊喜地笑着、欣赏着、陶醉着。自从这株桂花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