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探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li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只有在课堂教学具备有效性的基础上,才能谈及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需具备以下几个因素。
  一、简明扼要且重难点凸显的教学目标
  在现实教学中往往出现以下几种现象。
  第一种: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类课堂教学就像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其结果把学生搞得好像“空降茫茫沙漠——分不清东西南北中”或者搞得学生一头雾水,累了老师自己不说,简直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生命。
  第二种:过于繁琐的教学目标。这类课堂教学重难点不凸,草木皆兵,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其结果是,老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自然而然就陷入“填鸭式”或“越俎代庖”教学泥潭,教师教得很累,学生既累又反感,弄不好学生还落下好心没好报的骂名;其实面面俱到实际是什么都没有到。
  第三种:简明扼要且重难点凸显的教学目标。是指简洁、明了、清晰、抓住要害且凸显主攻方向的教学目标。一堂课拿下这样的“高地”,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这就是所谓的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当然,教学目标设计是否有效,关键在课堂教学的基点是基于教学的学习,还是基于学习的教学。学生的学是主要的,教师的教也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教学目标应该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而不是单纯从如何“教”的角度来设计。
  二、以人本主义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一个过程。把教师仅仅看成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知识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新课改理念倡导: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平等”的方式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从“权威教学”到“共同探讨”的转变,把自己当成是学生学习的助手,引路人,与学生共建一种平等、互教互学的师生关系。营造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享有充分平等对话的权利。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这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前提条件。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转换师生角色。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恰恰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即最好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对着教材照本宣科;学生在做笔记,两者都成了书本的奴隶。而“对话式”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手不管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就像一条奔腾的河流,如果没有了岸的约束,就会左冲右突、肆意泛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组织者”“引导者”这一角色,既要让这河水滚滚向前,又不让它冲出了堤岸。这样“对话式”教学就有了保障。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
  诚然,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教学法,只有更好的教学法。任何一种好的教学法一旦被定格使用,要么就泛滥,要么就呆板僵化。同时,如果不分场合、内容、对象一味使用某种教学法,教学活动就显得单调,而单调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失去兴趣就很难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沉默是必然的。特级教师钱梦龙说过:“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该是强加于人的‘绳索’,而应该是一种“唤醒”的艺术。所谓‘唤醒’,就是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读书、思考、求知的欲望。”这里的想“方”设“法”实际上就是根据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方法。我们认为凡是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热情高涨参与教学就是好方法。这也正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合作探究固然是课堂教学很好的学习方式,切磋琢磨,相互启发,但在操作过程中要杜绝以下几种耗时低效现象:一是讨论内容不合理,对没有必要讨论的内容讨论,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二是讨论时间不足,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三是讨论没有扣紧目的要求;四是由于小组内没有明确分工,没有具体要求,自己不动脑,参与度不高。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课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安排到位,合作活动才能真正收到实效。于漪曾说“讨论追求的境界,应是学生求知欲高涨,心灵得到解放,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同学对话、师生对话中观点碰撞,对文本的理解、领悟往纵深发展。语言表达做到有序、有物、有理、有情,启发心智,令人信服。”
  四、辐射性的巩固延伸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动态过程,更应该是辐射式的运动过程。课后没有延伸的课堂是静止的课堂,更是死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巨石后激起的水花,课后延伸好比是水花振开传导的涟漪波纹。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具有联动性的向课后辐射。有效课堂三维目标的结晶对课后的学习乃至终身应该产生辐射性的影响。
  当然,这还需要老师加以引导落实。所以,布置有效课后作业是很有必要的。课后作业要把握好以下的两个方面;一是准确把握作业的难度和梯度,二是作业内容要立足“文本”。
  人们从事任何一项活动先得有动机进而才锁定目标,否则就会盲目,这是做好事情的先决条件,教学也不例外;以人为本的教学,是站在教“人”层面上处理教学,进而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因之而生;有效的方法又为完成教学目标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课堂辐射延伸又为课内的巩固升华、形成能力甚至终生影响起到穿针引线作用。这几种因素相辅相成,从而构成有效课堂教学的有机整体。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堂课并非是教学的终点,而是起点或者永远在路上。
其他文献
一、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及内容  (一)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目标  目标是教育的方向的落脚点,有了明确的目标,教学过程才有针对性和指向性。按美国最有名的课程专家瑞夫·泰勒的观点,“教育的真正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某种活动,而是从学生的行为范型中引起某种重要的变化。”他认为,目标应当在幼儿身上引起理解、技能、鉴赏、态度、习惯等行为的变革。而赵寄石、楼必生认为,目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内容要素包含了认识
期刊
《家庭教育周刊》中有这样一段话:“未来家庭结构变化的一个特点是核心家庭数量增多,这些家庭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到21世纪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将成为全国家庭的主体。”对于中国大部分家庭来说,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对孩子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特别是在幼儿时期,孩子可谓处于家庭中的中心地位,祖父母、外祖父母、自己父母,围着孩子转悠,这种“众星捧月”式的环境,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孩子
期刊
实施高效课堂是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当前,各学校都根据课标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适合学生学习、活跃思维和培养能力的课改模式。纵观全国各课改名校,他们的课改模式虽然不同,但目标、要求和做法都基本一致: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先教后学、当堂达标。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合作探究;要求教师精讲释疑并对学生进行课堂检测。展示环节是高效课堂中最具特色的独创,是对学生讨论成果的
期刊
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老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15分钟……”  “一辈子”与“15分钟”,这话看似矛盾,但它和咱们说的
期刊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跨入学校的大门,摆在他们面前的各门学科知识的学习最初会因为新奇而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而当新鲜的,诱人的东西变得习以为常的时候,孩子对它的兴趣就减退了,特别是《课标》中常用汉字2500个汉字的认知任务更是孩子们和老师教学的困惑。然而“蒙养之时,识字为先。”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就语文教学而言,识字更是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给数学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也给全体数学教师带来了挑战。新的课程标准,需要有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来支撑。面对手中的教材,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让现有的教学涣发新的活力,让学生由“静”变“动”,使课堂由“僵”变“活”。我从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变“听”为“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
期刊
在小学阶段一提到作文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有点“谈虎色变”之感。教师们教得辛苦,学生们学的也辛苦,写出来的作文,干干巴巴,既缺乏想象力,又失去了小学生原有的天真雅趣。如何攻克学生的这种写作心理障碍,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呢?《语文课程标准》写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真实、自然、愉快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期刊
课程标准是复习依据,教材和练习是复习的蓝本,计划和目标是复习的基础,方法和形式是复习的关键。因此开展毕业班数学复习工作时要做到四个注重:注重目标的确定,注重试卷讲解的方法,注重培优铺差,注重利用多媒体辅助复习。  一、确定目标是数学复习工作的根本  做好班级情况分析是开展复习工作的根本,只有对本班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才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学生的进步;才能给学生进行合理定位;才能准确的确定最终的目标。
期刊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往往是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参与,学生主动性很差,对教师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不少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各学科的发展,初中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实现教学从学科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重大转变,课堂上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因此,我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实行和谐教学,师生相长。  一、
期刊
预设,顾名思义,是预测与设计。是教师课前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生成、含有生长与建构的意思。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超出教师教学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课程专家叶澜教授曾作过这样的精辟论述:“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