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石榴,酸石榴

来源 :班主任之友·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sn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家的院子有两颗石榴树,一棵是甜的,在东面;一棵是酸的,在西面。
  小时候爱极了那棵甜石榴树,从每年的第一场春雨起,我就搬着手掌般大小的小板凳,坐在石榴树下,托着腮帮子,直勾勾地盯着石榴树看。
  “奶奶,甜石榴树长芽了!”
  “奶奶,甜石榴树开花了!”
  当夏天的狂风和急雨把石榴花打落一地时,我哭着拉着奶奶的手说:“你看,你看,甜石榴都给坏雨打下来啦。怎么办呀?我还要吃甜石榴呢……”
  “没事的,这些被打下来的都是荒花,是结不了石榴的。”
  “这样的呀!”我放开奶奶,用手数树上的花,算着可以接多少甜石榴。
  “奶奶,有50多个呢!”
  “是吗,你帮我数数酸石榴有多少?”
  “酸石榴有什么好的,奶奶,甜石榴才好吃呢。”
  “你以后会喜欢吃酸石榴的。”
  在甜石榴树下打转,一直转到了高中。那时因每月才能回家一次,望甜石榴的机会变成思甜石榴。有时想起奶奶,想起奶奶便想起那棵与她一起嫁进王家的甜石榴树。
  高二那年秋天的一个月末,天气异常的萧条清寂,当我踏进院门时,看到了红灿灿咧着嘴的石榴仍然挂在树上时,我的心猛地沉下去,一种不祥的预感从心底升起——从我记事起,每年的深秋,当石榴未咧开嘴时奶奶就用剪刀把他们一一剪下,分散给亲戚邻居一些,留作春节的贡品。但是这次,为什么石榴都裂开了嘴还挂在枝头?
  “奶奶,奶奶……”
  我害怕极了,不停地呼喊奶奶,殷切渴望听到她的回答,后来我的声音都打颤了。
  “红,怎么啦,快进屋。你奶奶在床上呢!”
  把书包塞给娘,我便急切地跨进屋里。
  “奶奶,是我,你的红,你睁开眼睛看看我呀,我是你的红啊!”
  用手轻轻抓住奶奶那枯枝般青筋突起的手,我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
  “红,是你吗?”
  “恩,奶奶,你看是我呀!”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那天晚上12:10的时候,奶奶走了,去陪早在地下等她的爷爷去了。留下我,留下咧开嘴吐出珍珠的石榴。
  奶奶走后的第三天,我拿着剪刀踩在凳子上,一个一个剪着奶奶遗忘在尘世的酸石榴,眼里的泪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每剪一下我的心就一阵的酸楚,每一个都让我想起奶奶那布满皱纹的慈祥脸庞。挑选出最大最好的三个酸石榴把他们贡在奶奶的遗像前。
  那次,我的心都在酸石榴树上,这才发现50多岁的酸石榴树原来竟如此沧桑。当奶奶的爹把它作为嫁妆送给奶奶的时候就注定奶奶一辈子就是操心、劳苦的命。生活如酸石榴一样,处处是辛酸,处处是无奈。品着酸石榴就像品味人生、品味生活一样,奶奶就这样把一生安然走完。
  带着沉痛的心返校的时候,娘给我塞了不少的甜石榴,我悄悄取出一些,然后选了几个酸石榴放了进去。回到学校时,我把酸石榴拣出来,甜石榴留给舍友,他们争着说很甜很好吃。我无奈地苦笑,掰开一个酸石榴,把石榴粒放进嘴里,很酸很苦像极了我那时的心情。慢慢的我品味到一丝的甘甜,我竟没有发现酸过后竟然这样甜。现在我才一点点体会到奶奶喜欢酸石榴是因为它酸过之后会有一丝的甜,就像苦日子过完总有好日子一样,它不会一味地酸下去,就像贫穷不是专侯在一家。
  后来接触到更深、更广的社会,我也越来越明白酸石榴的内涵。现在老院子里的酸石榴树成了娘的“嫁妆”,而那棵甜石榴树则被小侄女霸占着。
  写到这,我想起了儿时的奶奶,儿时的我,儿时的石榴树,一棵酸来一棵甜。
其他文献
最近,我新接了一个三年级班,任该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第一次批阅学生的家庭作业时,打开龚金金的本子,看到那些歪歪扭扭、结构散乱的字,我就气不打一处来。  傍晚,家长来接孩子,正好遇到龚金金的家长,我把学生的作业情况如实地反映给家长听,家长告诉我:每天做作业时,孩子经常是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如果家长将电视关掉,孩子就会大哭大闹,甚至不做作业,这个坏习惯一年级时就已经养成了。  我马上去教室一调
期刊
镜头一:星期一早晨,校门口,一个孩子兴高采烈地跑向另一个孩子,嘴里还高喊着:“某某,早啊!”可被打招呼的孩子却只是冷漠地瞟了他的同学一眼。  镜头二:课间,很多孩子都在教室内外玩闹,一个孩子却旁若无人地画着画,别的孩子跑过时无意碰了他的手,他也置之不理,只是嘟嘟嚷嚷讲着画中只有他自己明白的故事。  这样的镜头如果要截取,还有很多很多,很明显,镜头中的孩子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与人交往的障碍。而这恰恰是
期刊
级别奖励    任何东西,时间一长,很容易失却新鲜感,产生抗药性。如学生拿喜报过多,逐渐麻木。针对这现象,我采取了升级制,每四张喜报,可换一张奖状,每换一张奖状,就上升一个级别:第一个四张喜报,可评红日小明星,(注:红日为本班班名)第二轮的四张喜报,可评红日小王子(小公主),第三轮四张喜报可评到红日小天使,最后一轮四张喜报评到的是最高级别的红日阿波罗,并享受照片一张,作为班级形象大使,张贴在教室的
期刊
班名——引领学生做班级的主人  陈恩凤    作为班主任,我们都想让自己所带的班级有勃勃的生机和强大的凝聚力。如何在教师的目的和学生的愿望之间找一个和谐的结合点呢?我便思考着让学生们为自己的班起一个名字,让大家有一个统一的奋斗目标,因为有了目标才能产生动力。于是我们便开始酝酿讨论班级的名称,各小组群策群力,分别提出了“千帆竞发”“书香满径…诺亚方舟…学无止境”等13个名字。在小组推荐的基础上,全班
期刊
很多时候都会回想起小学时的校园,而更多的时候会想起校园里的两棵大槐树,那两棵老槐树还时常在我梦中出现。  那是一所平凡的乡镇小学,临街的两层教学楼是学校最主要的建筑,小小的操场没有太大的活动空间,唯有那两株老槐树的荫蔽带给了我太多的童年回忆。父亲是那所小学的教师,生于斯长于斯的记忆成了我最多的回想。从出生开始,老槐树就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直到我离开小镇去远方求学,老槐树似乎还是老样子,没有太多的变化
期刊
偶然读到一则故事,大致内容是这样的:有一个人要去远方旅行,把庭院交给他的朋友留守。院子破土而出的草芽,朋友从不去拔。初春时,草芽健康成长,朋友发觉它像野兰。到了夏天,那草开花了,五瓣的小花氤氲着一缕缕的幽香,花形如林地里那些兰花一样,只不过它是蜡黄的,不像野兰,野兰是紫色或褐色的。朋友带着一朵花和几条叶子,向研究植物的专家求证,得知这是蜡兰——兰花中的一个稀有品种,许多人穷尽一生都很难找到它,如果
期刊
许多老师认为,日记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老师们对于日记“情有独钟”,然而相当多的学生却“胃口全无”。每教一届学生,我便要求他们写日记,通常要求学生两天写一篇。但是每次面对交上来的日记时,自己甚感苦恼:字迹,潦草不堪,难以辨认:内容,空洞无物,记“流水账”;语言,干瘪苍白,味同嚼蜡。  虽然经过长期的日记练习,学生的作文能力的确会有所提高。但是经历的时间较长,而且,对于爱“喜新厌旧”的
期刊
印象中的小学,校舍一直在换。记得当时学校是分期建的,造好几间房,就有几个班级“搬新家”,没有“搬新家”的则一直留在老校舍。仅有的记忆是从三年级开始的,我们当时住在偌大的校园里,校舍呈“口”字形而建,操场在中央,升国旗的地方还有一棵古老的香樟树。因为其他班级都搬走了,只剩下当时的三年级和四年级还留在老校舍,那段时间的大操场是最空旷的了。  教我们语文的是位年轻的小伙子,高中毕业来学校代课。他姓唐,可
期刊
灵感只垂青善于思考的头脑    一位孤独的年轻画家,在屡经挫折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工作。他住在废弃的车库里,深夜常常听到一只小老鼠吱吱的叫声。久了,小老鼠竟爬上他的画板嬉戏,他与它享受着相互依赖的乐趣。  不久,画家被介绍到好莱坞去制作一部有关动物的卡通片,一开始,他的工作进度很缓慢,他常常为画些什么而冥思苦想。终于,在一个深夜,他回忆起那只在画板上跳舞的老鼠。于是,灵感如泉水涌出,作品一气呵成。 
期刊
缘由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本着“跳出教育看教育”的初衷,笔者针对基层班主任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方法以及工作心态、工作反思方面存在的“潜伏性可变异带病基因”,绘制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若干常见带病基因图谱片段,旨在使一线班主任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做一次全面的基因体检,对照图谱检查、透视自己关键的DNA片段。若自我感觉携带有带病基因,应尽快找出“病灶的区域及扩散的范围”,采取“基因自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