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只垂青善于思考的头脑等

来源 :班主任之友·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nan0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感只垂青善于思考的头脑
  
  一位孤独的年轻画家,在屡经挫折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工作。他住在废弃的车库里,深夜常常听到一只小老鼠吱吱的叫声。久了,小老鼠竟爬上他的画板嬉戏,他与它享受着相互依赖的乐趣。
  不久,画家被介绍到好莱坞去制作一部有关动物的卡通片,一开始,他的工作进度很缓慢,他常常为画些什么而冥思苦想。终于,在一个深夜,他回忆起那只在画板上跳舞的老鼠。于是,灵感如泉水涌出,作品一气呵成。
  年轻的画家就是美国久负盛名的沃特·迪尼斯先生,他创造了风靡全球的米老鼠。上帝给了他一只老鼠,让他的大脑储存了珍贵的灵感,而这些灵感只垂青那些不畏逆境而善于思考的头脑。
  (卜永杰/荐)
  
  微笑改变命运
  
  社会学家做了一项有趣的实验:
  在一个装满镜子的房间里,带进来一只性格暴躁、动辄目含敌意、勃然大怒的狒狒。这只狒狒一进入房间;看见墙壁上、天花板上都有许多狒狒,于是立刻变得气势汹汹,怒吼着扑向镜子里同样气势汹汹咬牙切齿的狒狒们,它上蹿下跳左冲右突,疯狂撕咬,狂叫不止,只半天工夫,便把自己活活累死了。
  而另一只性格温和的狒狒被带进这个房间后,突然发现这里有那么多自己的同类,它友善地摇了摇自己的尾巴,向那些陌生的同类们发出和善而友好的微笑,而那些同类们个个也向它摆尾致意,也对它发出友善的微笑。
  它向那些狒狒们伸出手时,那些狒狒们也同样友好地向它伸过手来:它向它们眨眨眼睛微笑,它们也向它微笑。
  它高兴而幸福地在这间房里生活了下来。社会学家总结说:“它能这样幸福而安然地生活,没有第一只狒狒那可悲可叹的结局,仅仅是因为它自己的微笑!”微笑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和世界的。
  
  废纸篓里捡回的歌
  
  李幼容,解放军总政歌舞团著名词作家,他创作了3500多首歌词,许多歌谱曲后广为传唱。其中,《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然而,这首歌曾差点夭折。
  那年,李幼容随海军舰艇编队远航执行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完成任务返航时,舰艇编队驶近码头,他看见,码头上兴高采烈的少先队员们敲锣打鼓,欢迎舰队凯旋。看着一张张欢乐的笑脸,他感觉比那春天的花朵还要鲜艳,清脆的歌声,比百灵鸟还要婉转,孩子们胸前的红领巾,像灿烂的朝霞一样耀眼。他心潮澎湃,文思泉涌,很快,《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的歌词诞生了。他把它送给了一家刊物。
  但是,刊物并没有留用刊登,而是把它扔进了废纸篓。
  庆幸的是,时过数日,通过查询,这首歌又从废纸篓里捡了回来,几经周折,得以发表,并由著名作曲家寄明作曲,很快唱响了大江南北,而且至今传唱不衰,成了少儿歌曲的经典。
  废纸篓里不都是废纸,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挫折,残酷的时候,也许会把你扔进“废纸篓”里。但是,只要你是金子,你终究会发光。
  (赵盛基/文 生如夏花/荐)
  
  让阳光照进屋子
  
  一座寺庙的一间阁楼由于窗户整天密闭着,年久失修,厚厚的窗帘和布满灰尘的窗户遮住了阳光,整个屋子都十分阴暗。
  两个刚入寺的小和尚看外面阳光灿烂,觉得应该让阳光照进屋子里,也让屋子享受外面的光明。于是,两个小和尚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
  于是,他们拿着扫帚,到屋外去扫阳光。他们很用心地将映在地上的阳光扫进簸箕里,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搬进阁楼里。可是一进门到了黑暗处,阳光就不见了。两个小和尚没有放弃,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扫,小心翼翼地搬,可无论他们怎么努力,怎样小心,屋内还是没有丝毫阳光。“为什么我们这么努力这么虔诚都无法把阳光运进屋子里呢?”小和尚困惑不已。
  这时候,方丈从这里经过,看见他们忙忙碌碌的举动,就问他们在做什么?小和尚回答:“师父,这阁楼太阴暗了,我们想扫一点阳光进来。”方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就会进来,又哪用得着扫呢?”
  (泓奕著/文 高淑华/荐)
其他文献
那天自习时,我和往常一样巡行于教室,学生们正沉醉于文字和数字的海洋。“啪”,教室里一阵骚动,“没长眼吗?”“你说谁没长眼!”“哗啦”“咣当”……平地起风波,硝烟骤起,正徜徉于知识海洋中的我还不知道怎么回事,教室的某一个角落却已弥漫起战争的味道。  这戏剧性的一幕是每一个班主任都曾遭遇过的尴尬,怎么办?是强压怒火润物细无声,还是雷霆万钧暴跳如雷?  诚然,教育是应该语重心长,充满感情,任何形式的体罚
期刊
开学到现在,新接的四(1)班在日常规范上做得还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嚼口香糖和吹泡泡糖的现象,即便是善于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我费尽了口舌,也没能根治。每天总有三五个人偷偷地嚼动着口香糖,“吧嗒、吧嗒”声不时响起,下课没嚼完带到课堂,真可谓“屡教不改”,颇为头疼。  于是,我在同学们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小朋友表示喜欢吹泡泡,喜欢的理由包括吹泡泡形式简单、变化无穷、具挑战性、可以不断突破
期刊
最近,我新接了一个三年级班,任该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第一次批阅学生的家庭作业时,打开龚金金的本子,看到那些歪歪扭扭、结构散乱的字,我就气不打一处来。  傍晚,家长来接孩子,正好遇到龚金金的家长,我把学生的作业情况如实地反映给家长听,家长告诉我:每天做作业时,孩子经常是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如果家长将电视关掉,孩子就会大哭大闹,甚至不做作业,这个坏习惯一年级时就已经养成了。  我马上去教室一调
期刊
镜头一:星期一早晨,校门口,一个孩子兴高采烈地跑向另一个孩子,嘴里还高喊着:“某某,早啊!”可被打招呼的孩子却只是冷漠地瞟了他的同学一眼。  镜头二:课间,很多孩子都在教室内外玩闹,一个孩子却旁若无人地画着画,别的孩子跑过时无意碰了他的手,他也置之不理,只是嘟嘟嚷嚷讲着画中只有他自己明白的故事。  这样的镜头如果要截取,还有很多很多,很明显,镜头中的孩子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与人交往的障碍。而这恰恰是
期刊
级别奖励    任何东西,时间一长,很容易失却新鲜感,产生抗药性。如学生拿喜报过多,逐渐麻木。针对这现象,我采取了升级制,每四张喜报,可换一张奖状,每换一张奖状,就上升一个级别:第一个四张喜报,可评红日小明星,(注:红日为本班班名)第二轮的四张喜报,可评红日小王子(小公主),第三轮四张喜报可评到红日小天使,最后一轮四张喜报评到的是最高级别的红日阿波罗,并享受照片一张,作为班级形象大使,张贴在教室的
期刊
班名——引领学生做班级的主人  陈恩凤    作为班主任,我们都想让自己所带的班级有勃勃的生机和强大的凝聚力。如何在教师的目的和学生的愿望之间找一个和谐的结合点呢?我便思考着让学生们为自己的班起一个名字,让大家有一个统一的奋斗目标,因为有了目标才能产生动力。于是我们便开始酝酿讨论班级的名称,各小组群策群力,分别提出了“千帆竞发”“书香满径…诺亚方舟…学无止境”等13个名字。在小组推荐的基础上,全班
期刊
很多时候都会回想起小学时的校园,而更多的时候会想起校园里的两棵大槐树,那两棵老槐树还时常在我梦中出现。  那是一所平凡的乡镇小学,临街的两层教学楼是学校最主要的建筑,小小的操场没有太大的活动空间,唯有那两株老槐树的荫蔽带给了我太多的童年回忆。父亲是那所小学的教师,生于斯长于斯的记忆成了我最多的回想。从出生开始,老槐树就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直到我离开小镇去远方求学,老槐树似乎还是老样子,没有太多的变化
期刊
偶然读到一则故事,大致内容是这样的:有一个人要去远方旅行,把庭院交给他的朋友留守。院子破土而出的草芽,朋友从不去拔。初春时,草芽健康成长,朋友发觉它像野兰。到了夏天,那草开花了,五瓣的小花氤氲着一缕缕的幽香,花形如林地里那些兰花一样,只不过它是蜡黄的,不像野兰,野兰是紫色或褐色的。朋友带着一朵花和几条叶子,向研究植物的专家求证,得知这是蜡兰——兰花中的一个稀有品种,许多人穷尽一生都很难找到它,如果
期刊
许多老师认为,日记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老师们对于日记“情有独钟”,然而相当多的学生却“胃口全无”。每教一届学生,我便要求他们写日记,通常要求学生两天写一篇。但是每次面对交上来的日记时,自己甚感苦恼:字迹,潦草不堪,难以辨认:内容,空洞无物,记“流水账”;语言,干瘪苍白,味同嚼蜡。  虽然经过长期的日记练习,学生的作文能力的确会有所提高。但是经历的时间较长,而且,对于爱“喜新厌旧”的
期刊
印象中的小学,校舍一直在换。记得当时学校是分期建的,造好几间房,就有几个班级“搬新家”,没有“搬新家”的则一直留在老校舍。仅有的记忆是从三年级开始的,我们当时住在偌大的校园里,校舍呈“口”字形而建,操场在中央,升国旗的地方还有一棵古老的香樟树。因为其他班级都搬走了,只剩下当时的三年级和四年级还留在老校舍,那段时间的大操场是最空旷的了。  教我们语文的是位年轻的小伙子,高中毕业来学校代课。他姓唐,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