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菱:从《青春祭》到《西南联大启示录》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baodong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大著名教授、学者钱理群曾感喟今天的未名湖畔“不仅已没有了如朱光潜一样的先生,也没有了如张曼菱一样的学生”。
  那这个张曼菱究竟是何许人也?
  张曼菱,1948年出生在云南昆明。当年,一个穷才子与一个想摆脱出大家庭的女学生定情于青年人的野外沙龙,四围香稻的菱角塘不仅决定了她那充满自由气息的精、气、神和一生坎坷不屈的路,也决定了她的名字———曼菱。1969年,张曼菱来到了云南德宏一个傣族山寨插队务农,并在那里度过了5年的知青生涯。1974年,她回到城里,进入了昆明医学院后勤部当工人。当时,她已经26岁了。父母及周围的人都催促她赶紧找一个对象,但她的理想是读大学。
  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张曼菱义无反顾地走进了考场,她考了云南省文科第一名。当时,身边一些成绩平平的同学都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张曼菱却迟迟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情急之下,她跑到邮局询问。“一问才知道,重点大学的通知书都要自己来拿,邮局已经等我很久了。”看到印有“北京大学”4个字的录取通知书,张曼菱激动万分。回家的路上,她一边骑车一边大声地唱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站在青春的尾巴上,29岁的张曼菱终于圆梦北大。穿着妈妈特地为她缝制的棉袄,她坐了4天3夜的火车,来到了首都北京。“从一名爱好文学的工人到北大中文系学生,就像一个灰姑娘突然被水晶马车接到了皇宫,成为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公主。”张曼菱说。许多北大校友可能还记得,云南姑娘张曼菱曾是未名湖畔的风云人物。新生开学典礼上,张曼菱献唱了一首云南民歌《小河淌水》,顿时闻名校园。
  1982年《当代》第三期,刊登了张曼菱的中篇小说《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作品发表后反响热烈,不久,就被青年电影制片厂导演张暖忻拍成电影《青春祭》,饮誉海内外。
  1982年,北大毕业后,张曼菱进入天津作协,从此开始了她的职业文学创作生活。1986年,首届中国电影新片展在好莱坞举行,《青春祭》在此上映,并赢得如潮好评,张曼菱作为受邀嘉宾,前往好莱坞进行学术访问,在美国以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女性为主题发表公众演讲,名动东西海岸,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首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女性。1989年,张曼菱到海南投身了影视业,自创公司。为海南省制作了首部电视连续剧《天涯丽人》,热播全国,掀起第二次“海南潮”,并获海南“开拓”奖。
  1937年,在中国西南边城昆明,诞生了一所特殊的大学,她由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合并而成的,这就是西南联合大学。这所大学虽然只存在了8年11个月,但却大师云集,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西南联大只有3882毕业生,却从中走出了8位两弹一星元勋、2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173名两院院士、100多位人文大师……
  1998年,张曼菱由云南省委“人才引进”返回故乡。她一回到云南,就开始了对西南联大历史的“抢救性挖掘”。说起张曼菱做这件事的源起,就不能不提她到与季羡林先生的一段“忘年交”。他们两人是上世纪80年代在北大校园内相识的,季先生对张曼菱的才华和个性很是赞赏,对其关爱有加。早在1998年,张曼菱在北京参加了季先生的生日会,她将自己打算整理西南联大故事的想法告诉了季老,问他行不行?据张曼菱回忆道:“他上下打量着我,说:‘你行。你是北大的,又是云南人,你可以做。’”
  为了做西南联大的纪录片,在1999年至2009年的10年间,张曼菱共计采访约200位西南联大人物,其中有120多位都是“一對一”单独采访的。在她采访的这些西南联大“学人”中,包括了朱光亚、王希季、陈省身、杨振宁、李政道、费孝通、王汉斌、任继愈、吴征镒等许多大师级的人物。
  最后,结出了三项成果。一是以书的形式出版的《西南联大行思录》,二是以其访谈素材剪辑而成的五集纪录片《西南联大启示录》,三是一个近900分钟的视频资料《西南联大人物访谈录》,堪称是一部西南联大的“口述历史”。2018年5月4日,她这批访谈视频资料的原貌,已由中华书局进行了数据化处理,整理编制出了一个“西南联大访谈数据库”,于线上公开,为西南联大的研究者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其他文献
2000年,陈中在悉尼奥运会跆拳道67公斤以上级决赛中,力克俄罗斯选手伊万诺娃,为中国跆拳道拿下了第一枚奥运金牌。现在,她是北京体育大学的团委书记。  每一场比赛,无论输赢,都是难忘的  陈中,1 982年1 1月22日出生在河南省焦作市,1 3岁才开始接触跆拳道。在这之前,她已在体校打了4年的篮球。“当初,什么都不懂,以为跆拳道就像柔道和摔跤,所以,就被骗过来了。”她说。  那时,中国跆拳道刚起
期刊
广东茂名站是销售华南的“龙头”输油站,每天从这里输出的油品少则2万吨,多则3万多吨,对珠三角和大西南的油品保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6年前,28岁的吴锦滨一脚踏进管网交错、油罐林立的茂名站,就没想过再离开这里,他深深地挚爱着这片土地,用生命守护着它。作为五一劳动奖章和广东省国资委优秀共产党员获得者,吴锦滨十六年坚守输油站的事迹广为流传,他被赞誉为“管道卫士”“工匠哨兵”。  很快就消失在晨曦中  
期刊
我叫李玥影,现在还是一名学生。别人谈起冬天都是美丽的雪姑娘;我就不一样,说真的我不喜欢冬天,甚至很讨厌它!到了冬天,树秃了,只留下灰棕色的孤独树杈刺向天空。平日里叽叽喳喳的麻雀也不动声色,飞来飞去,只求一点点温暖。人们都缩在厚厚的大衣里,谁也不和谁说话。我很讨厌这种感觉,每次都想像动物一样冬眠,睡过这令人烦恼的冬天。  但,今年有一些不同了。  今年,当人们本应该沉浸在过节的欢喜氛围中时,新型冠状
期刊
2020年3月24日,福建省支援湖北医疗队148名队员完成驰援任务,平安回家!在离开武汉前,武汉机场却上演感人一幕。得知医疗队要回家,刚结束上午一场会议,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拖着患有渐冻症的身躯,坚持到机场送行。  张定宇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自首批7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转入该院以来,他和全院600多名医护人员一直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殊不知,他本人是一名绝症患者,而其深爱的妻子也
期刊
根据新闻报道,中国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开始人体注射实验。志愿者会被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三组,每组36人。一批志愿者已注射,此后的14天,为集中隔离观察期。接种后的半年内,医学团队会定期随访,看其是否有不良反应。很多人以为,药物的上市,仅仅是科研人员和医疗工作者的心血。却忽略了这背后也依靠着一群特殊人群的奉獻。他们,就是试药人。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这群人的故事。  踏上危险“征程”  在
期刊
3月31日,国航CA042航班从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起飞,航向首都北京。这架航班是专程接北京援鄂医疗队的138名白衣战士胜利凯旋的。北京医疗队结束65天连续奋战,顺利完成任务,平安归京。北京市举行了盛大的迎接活动,以最高礼遇迎接英雄回家。  机舱里的致敬  机舱里,一幅幅温馨的画面,在向这138位英雄致敬。  国航工作人員提前专门赶到医疗队员的家中录制了短视频片段,作为致敬英雄的一份礼物。这份礼物唤起
期刊
期刊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2020年的春天变得格外不同。作为一名老重症医学人,周华快速地把这种冲击转化成了一股坚定的力量:“一定要保住还在身边的重症患者。”  在死亡线上抢人  1月27日,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护团队共计11人从北京出发,驰援武汉。在这11名队员中,周华经验最为丰富。接到指示时,她没有任何犹豫,“疫情严峻,刻不容缓,我前往武汉支援,将牢记医生职责,努力工作,完成任务”
期刊
伴随着《安家》在北京卫视的圆满收官并创下收视和口碑的双重佳绩,李宗翰的知名度再度提升,他在《安家》中饰演的翟云霄这一“大反派”戏份不多却格外出彩。在北京卫视接下来播出的电视剧《如果岁月可回头》中,“翟总”变身“黄大厨”,有不少观众竟跑到李宗翰的微博上去“发泄”对翟云霄的恨意。其实对李宗翰来说,这也恰好是一个考验演技并将形象翻盘的契机,他说不期望黄九恒这个角色能给他掰回来什么,“但我希望大家看到我同
期刊
妻子陈永妍是个不爱喧哗的人,从小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她和我都是广西人,她比我大一岁。当年在广西体操队时,我俩就相识了。  永妍比我早两年进的国家体操队,我进国家队时,她已经是国家女队的队长了。她总是把家里人送来的辣椒酱拿来与我分享,每当有旁人起哄时,她就莞尔一笑,说:“这是老家菜,老乡才能分享!”渐渐地,我俩除了分享辣椒酱,还开始分享所有的喜怒哀乐。  1982年,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