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一曲动人的悲歌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9294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天狗》风格鲜明,具有研究价值。本文主要从主题、细节、影像、叙事四方面来分析。首先揭示人性的对抗,其次论述细节的魅力,再次探讨技法的运用,最后展示模式的经典。笔者以此来表现影片的现实意义和作者对现实人性的理解和体验。[关键词]人性 细节 技法 叙事
  荣获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第十三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故事片的《天狗》,不仅在思想和精神上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和震撼,而且在影像和叙事上也有独特的运用和创新。在国产电影前景堪忧的境况下,为低迷的中国电影发展注入了一丝新的生机。笔者就其创作理念与影像特征作以下具体的梳理与分析。
  
  一、主题:人性的对抗
  
  《天狗》以浓厚的生活气息、真实自然的乡村背景、简练的镜头语言、震颤心灵的创作手法阐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思想主题,它犀利的剖析了人性的弱点——国民的劣根性。影片描述了复员军人李天狗回村当护林员,因恪尽职守,维护正义,被村霸和村民逼仄到生存的狭缝,最后天狗以顽强的毅力、执着的信念击毙贪婪的孔家三兄弟,该片深刻地反映了一种对于信念、正义的坚持。
  影片可谓是一部“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现实主义电影。戚健导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狭隘与残忍。主人公李天狗刚到村子当护林员时。村里人全部出来欢迎,还给天狗唱起了欢迎的歌谣,然而当狗子巡林回来,明白村民们热情的根本原因后,他退还了村民的礼物并拒绝了村霸孔家三兄弟的砍树要求,此时,村民态度发生迥然不同的变化。村民唱歌的殷勤表情与后来对天狗残忍的暴打形成鲜明的对比。导演如此的安排不仅颂扬了精神力量中信念、正义在人类较量过程中的神圣和伟大,同时还揭露了社会人性中的弱点——自私和狭隘。
  影片朴素、自然地挖掘了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最本质的不可捉摸的欲望,向我们集中地展示了人性的罪恶和虚伪。公安局长和县长在孔家调查情况时,村长支支吾吾,虚与委蛇,然而当别人给他送去一张小条说明孔家老三已死时,村长态度瞬间发生变化,他立即慷慨陈词,痛数孔家的为非作歹。这和此前村民刁难天狗一家:给他一家停水、断电、买高价可乐时,桃花每每找到村长家时,村长总是东躲西藏的态度形成天壤之别。戚健的影片通过个人的生存状态来展现历史的悲情,村长的言行注入了创作者对现实人生的理解和体验。
  
  二、手法:细节的展现
  
  《天狗》片中细节设计的独具匠心,蕴涵着整个时代个体生命的精神归属,深化了道义和情感在个体诉求中的比重。孔家三兄弟见拉拢天狗不成,便采取最为恶毒的手段:要置天狗于死地。他们在天狗下山去小卖部的路上,围住天狗,这时孔青河被孔金龙逼着向天狗出手时,天狗意味深长地说:“你也是当兵的”在这个小小的细节上,一句平凡的话展现了天狗的坚定克制与孔青河的怯懦畏缩。这也恰恰反映了在天狗眼里,军人是神圣、正义、有良知、凛然不可侵犯的。普普通通的一句话道出了天狗作为国家机器代表的正义感,影片正如阿尔都赛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样。“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和国家机器的区别在于,它具有非暴力的特征,它发挥其功能的方式是通过整合和提供合法化论述,具有一种隐蔽和象征性的特点。”然而,导演最后还是通过解构主义的方式来解决冲突和矛盾,这也正是天狗以恶治恶、以暴治暴的深层心理依据。
  导演将探索性的主流状态加以审美地把握与表现,在县长和派出所王所长向曾被孔家兄弟欺侮、胆小怕事的刘全德调查枪杀案时,刘全德因惧怕孔家三兄弟报复借故尿急离开,县长顺水推舟,也跟出来,故意拉着刘全德在孔家院里小解,当他说出孔老三也死了时,刘全德激灵一下,然后才如释重负地讲出缘由。这种细节的设置,突出了当下普通民众的生存窘境:卑微的个体在强权的淫威下战战兢兢、忍辱负重地生活。
  影片还融入了一种理想主义情怀。当天狗成为植物人的十二年后,一身戎装的秧子英姿飒爽地迎面走来,当他推开房门喊了一声“爸,老班长”时,天狗的眼角留下了一滴晶莹的泪珠。虽然影片结局有些囿于传统的套路。削弱了现实主义的深刻性。但那滴泪珠却象征了人们希望、信念的接力,象征了李天狗坚定执著的性格的延续。
  
  三、影像:技法的运用
  
  《天狗》在摄影、剪辑上凸现了导演独特的美学风格。
  首先,该片采用了大量的手持摄影。这种承接卢米埃尔兄弟现实主义风格的拍摄方式。更多地带给我们对人性本身的深刻批判和反思。天狗得知村民如此热情好客的缘由后,退还礼品时,村民冷漠的表情用手持摄影的方式逐一加以展现。这种频繁的略带摇动的镜头。增强了视觉效果,刻画了人物内心复杂的心理特征。影片有节制的晃动和陡震充分体现了电影的纪录性,给予观众强烈的在现场的真实感。纪录式的摄影风格,使影片多了几分对人生的理性思辨。
  影片还采取了大光比的光线造型效果。“老板筋”受雇看管村里唯一的水井,当天狗因水房门被锁无法挑水时,他找到村长的家,所有的画面都使用自然光线,没有人为痕迹,真实惨淡的光线透露出一丝生活的磨砺带出的无奈。一切都显得真实自然。
  影片在摄影造型上的尝试到达极致,粗糙、有质感的脸、血淋淋的手部特写及开头旋转的主观镜头,给人造成视觉上的强烈冲击。镜头内部的人物运动赋予画面内的人物以戏剧性的变化,画面内的人物通过镜头地运动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惨淡的光影表现出残酷的人生。随着剧情的发展,案件的迷雾层层拨开,事件的真相节节揭示。人性的虚伪步步揭露。
  《天狗》中摄影师还巧妙地运用屋里的主光源,正如维托里奥·斯托拉罗用光进行叙事和表意一样。在王所长去小卖部调查的那场戏中,屋里的主光源是一盏灯,王所长一开一关之间。显示出村长、“厚眼睛”脸上戏剧性的表情变化,蓝红色调的转变凸显人物游走于内心的正常与异化之间,同时突出了无知的农民游走于愚昧与狡黠之间。村长的一句“没事没事,咱村有的是电”和天狗一家点着蜡烛吃“可乐味”馒头形成鲜明的对比。影调作为语言直接表达深刻的思想。
  影片在构图上讲究层次和透视感,王所长到村部调查的场景用一个弧形的门洞作为主要的线条,背景的纵深与通透显示出摄影师的独具匠心。光影关系在追求真实影像关系的前提下强调反差,在表意的基础上准确的呈现出人物鲜明的气质和性格。
  《天狗》在剪辑上采用跳切的方式,多次地闪回,剪接点恰当紧凑,两条叙事线索交替剪接在一起的交叉蒙太奇的运用,给观众的视觉带来冲击和变化。派出所王所长回到村里天狗家调查时,一掀锅,镜头就跳切到天狗家断水后烧火、擦脸的情景。被述时间发生的场景(“天狗家断水”)插入到影片情节的顺时叙述(“王所长调查”)当中。灼热的火 苗喷薄着,像毒蛇舔舐着天狗焦灼的心。天狗表情沉重,机械、木然地做着家务。艰苦、困顿的环境磨炼这天狗异常坚定的信念。导演用跳切的镜头组接方式来强调、渲染影片紧张、压抑的男主人公的生存困境。在这个价值体系处于变动的社会中,坚持自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如何的难能可贵。天狗孤独得无人可以理解,他在现代社会的诸多挫败、孤立、疏离中艰难地拯救人性的堕落。
  
  四、叙事:模式的经典
  
  《天狗》在叙事上继承了经典好莱坞的传统叙事方式,采用善与恶二元对立的矛盾冲突模式,运用跌宕起伏的多条叙事线索和闪回、倒叙等技巧生动地展现善与恶的交锋,从而折射出人与人的矛盾对立,同时应合好莱坞的剧情主题:社会弊端、问题和偏见、社会机制腐败(乡长也惧怕村霸)等。《天狗》作为一个叙事系统,突出人物、情节和戏剧因素这几个基本的叙事元素。影片中天狗正义的坚守与村霸对树木的欲望构成鲜明的对立。这反映了戚健导演追求真善美的努力,这种具有记录性质的剧情片通过外在的冲突来表现人物思想的细微变化,同时注重细节,注重对日常生活图景的自然展示。《天狗》以一种现实主义精神,把电影深层的意义扩展开来。
  从结构主义来看,影片符合结构主义理论家茨维坦·托多罗夫的结构主义范式,狗子来之前,整个村子里在原来的陈规陋习下,过得悠然自得,这是原有的平衡,但狗子来到泮源村当护林员后,一切潜规则失去效力,平衡遭到破坏。此时,横行乡里的恶霸使出种种恶招,断水、断电、欺侮桃花、诱拐秧子,以达到击败天狗的目的,村霸想要恢复原来对自己有利的平衡。但狗子不为所动,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于是矛盾激化,村霸想出杀害天狗的毒招,双方展开一场恶战,此为经典电影中的典型时刻。最终,正义战胜邪恶。新的平衡和满足达成。这种文本叙事的情节元素和功能序列所潜藏的是法律与违法、善与恶、拯救与被拯救的关系模式。英雄遭受创伤后对自我与社会的双重拯救,即以暴力对抗外来的威胁,从而重新获得生命的超脱和灵魂的救赎,这也同时寄喻了导演的现实用意。
  
  结束语
  
  总的来说,戚健导演的《天狗》体现了一种全新的电影观念,该片以客观、冷静的基调、通过对镜头处理、场面调度及剪辑的综合运用,表现中国法治制度对中国传统旧制陋习的挑战。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备,泮源村的村霸治村的现象是中国乡村体制和根深蒂固的地域文化心理的缩影。《天狗》具有的开创性精神融入了创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同时对中国电影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 布宁“抒情体”散文景物描绘细腻、逼真,情景交融下,充满着抒情主体对于生命、自然、生活的无限的冥思。这一散文形式是布宁艺术上等精品,他独特的创作艺术使这一体裁成为其追求至美、探索永恒的一个载体与样本,文章试从多方面探讨这一创作艺术的特点。  [关键词] 景物 哲理冥思 心理描写 永恒  布宁首先是一位诗人,然而这丝毫不能掩盖他在散文上的辉煌成就。可以这么说,正是诗人具有“诗性”的眼光,“
期刊
[摘要]影视角色是为了表现某一特定的主题而设定的或虚拟的人物造型。由于服饰纹样承载了一定的人文、历史、文化使得它在影视角色中具有体现角色身份、地位的作用;反映角色所属宗教、道德以及民俗中的作用;反映角色所属群体的作用以及塑造角色灵魂的作用。[关键词]影视角色 服饰 纹样  在影视艺术中,角色是为了表现某一特定的主题而设定的或虚拟的人物造型。就塑造人物形象而言,其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文明
期刊
[摘要]电影《笑傲江湖》一改旧武侠电影的传统,在意境这一古典美学的引领统摄[磁键词]意境意象境由心造场景氛围 武打设计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武侠片世界可以说是“老怪”徐克一个人主宰的江湖。那一个个凄美绝伦的传奇故事,那一幕幕肆意江湖的侠光剑影,在徐克所建构起的轻灵飘逸极具东方韵味影像的演绎下,品味起来有如咀嚼一颗橄榄,口角恒久生香,回味无穷。可以说,徐克的那些充满东方意境美感的武侠片不仅在武侠电影史
期刊
[摘要]民族题材电影是民族意识的集中表现,我国蒙古族题材电影中的“父亲”形象,是凸现蒙古民族民族心理、塑造民族性格的符号阐释,也是蒙古民族历史发展的影像例证。[关键词]民族 民族意识 “父亲”形象 “集体意识”  斯大林于1913年提出的“民族”定义,即人们今天仍经常引用的“四个特征”:“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期刊
[摘要]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现代的广告设计融为一体。文章通过比喻、联想和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探讨了现代广告设计中意象的表现。[关键词]意象广告设计比喻联想象征  意象(IMAGE),简言之即“表意之象”。它立意在前,以形表意,以意成象。通常是指经过审美思维后所创作出来的融汇主体意味、思想情趣的形象。它通过感官感知,或经过感觉刺激,传达出创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意象”这个
期刊
[摘要]在现代消费社会中,建筑艺术的传播媒介较之以往“印刷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试图就图片的中心化/文字的边缘化以及影像艺术作为新的媒介的必要性及其优势作出解读。[关键词]建筑艺术媒介文字图片影像艺术  现场体验是对建筑的实体、精神的领会最直接、最感性、最有效的方式。严格来讲,“人只有置身于建筑之中才能感受建筑,正如人只能从照片中感受照片,从文章中体味文章”。现实中往往由于时空
期刊
[摘要]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以《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最为精绝。本文解读此词,并结合苏轼和贺铸的悼亡词作比较,体味纳兰合性德对亡妻惊心动魄、哀痛至忣的思念。[关键词]纳兰性德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悼亡 至情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爱在哈佛》主人公相互矛盾的性格的分析,结合中西方文化,特别是中关文化对韩国文化的影响,阐释了两种文化在交流、传播、激荡和融合过程中持续和改变,提出了韩国文化的特质。[关键词]《爱在哈佛》儒家文化民主 自由  《爱在哈佛》是韩国的一部电视剧,讲述的是几个韩国年轻人在美国“痛苦”但充实的求学经历,深刻地体现了内涵在韩国青年一代身上精神特质。笔者从描述主人公性格入手,分析中国儒
期刊
[摘要] 都市平民题材电视剧之所以受到中国老百姓的喜爱,是因为它从平民视角去讲述老百姓的故事,反映老百姓的生活,表达老百姓的愿望,渲染世俗情绪、揭示大众心理,关注百姓情怀,契合了社会转型期人们普遍的心理期待。[关键词]都市平民剧 平民视角 百姓情怀  电视剧作为当前最普及的一种艺术形式,正越来越受到中国老百姓的关注(据有关调查,观众收看电视剧的时间在所有电视文艺样式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71.4
期刊
[摘要]当前的银幕荧屏有不少僧人道士形象,而同时大陆佛教界道教界内部出版发行的刊物几乎没有那一家关心银幕荧屏上的僧道形象。这种现象给我们提出了一些饶有兴味的问题:为什么这些影视如此殷勤地与僧人道士拉关系?为什么现实中的僧人道士对此又表现得如此冷淡?二者到底是何关系?从文化的角度应如何分析之?[关键词]僧道形象 市井文化 出世表象 世俗本质  如果我们注意观察当前的银幕荧屏,会发现很多影视产品,尤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