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无照经营合理保有量的问题

来源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rx1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照经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一个难点,其存在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宏观因素,有人为原因也有体制原因,同时还有存在的合理性。本文试从无照经营合理保有量及商事登记的角度,为将来综合整治、和谐执法提供一种思路。
  
  一、瓯海区无照经营的严峻形势
  
  (一)现实无照情况
  温州市瓯海区地处城郊结合部,商业较为繁荣,城市建设脚步在加快。根据2007年上半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区现有经工商登记的个体工商户21620户,未经工商登记的无证无照经营单位多达5201户,可见我区无证无照经营户数量比较大,
  
  (二)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执法力量严重不足
  目前,瓯海工商分局共管辖13个镇、街道。市场主体30000余户(登记在册),下设6个工商所,工商所在编人员105人,实行责任片区监管以后,处于一线责任区监管人员58人,责任区监管干部与市场主体的比例高达1:508,若加上无照经营的(据不完全统计5200户),两者比例竟高达1:600。根据科学监管的计算方法和实际承受能力,监管人员和监管对象的比例大约以1:200最为恰当,显然瓯海工商的执法力量严重不足,但若盲目扩大执法队伍,又与中央精减执法人员的精神不符。
  
  二、无照经营存在的合理性分析
  
  从经济发展规律、政府管理、社会学等方面多角度、深层次分析无照经营存在的原因,此一现象的存在其实是有一定的合理性。
  
  (一)从经济规律角度分析。经济发展规律决定,市场经济活动都是从不规范到规范、从无序竞争到有序竞争。无照经营发展也不例外,是从无照经营到有照经营,通过规范后,市场竞争者最终以合法的、经登记的主体参与市场竞争。
  
  (二)从现实角度分析。从当前瓯海现实情况看,首先,大量的无照经营者是外来人员、下岗工人、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尚无法得到政府的社会保障救济,只能自食其力,开个小店、小作坊等来谋生:其次,无照经营的行业基本上是第三产业,无技术含量、档次低、成本低,经营者众多,竞争激烈,随时会转让转业:再次,无照经营的存在区域大多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经济不发达,生意清淡,收入仅能糊口,无力办证办照、缴纳各种税费;最后,无照经营者能够生存,是因为满足了一定的市场需求,许多城市社区、街道生活服务设施严重不足,市民极不方便,而他们恰恰需要不同层次、多元化的产品或服务。小商小贩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实际上方便了市民,满足了部分群体的生活需求。
  
  (三)从政府经济管制分析。首先政府管制经济,管制的是已经存在的经济活动,这决定了政府经济管制往往是事后性的。同样对无照经营的监管。也具事后性特征,因此无照经营不可能完全消除,市场上绝对存在。其次从国家政府的税收政策来看,对于在农村等偏远地区的小经营者和流动商贩,政府的税收政策已基本上不“关注”,政府的税收已是“抓大放小”,未来也将不断调整。
  
  (四)从全社会分享改革成果分析。无照经营有着一定的存在合理性,还因为:首先。无照经营是制度成本过高的反映。无照经营者只能在简单服务业中寻找生存机会,种种税、费、照成本太高,只有无照经营才能获得养家糊口的微薄收入。据调查,开个副食品店,体检及办卫生许可证的费用要270元,按月营业额5000元算,地税为营业额的7.7%达375元,房产税50元,个体管理费为营业额的0.8%~1.2%,月税费高达485元。其次,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进步了,弱势群体应有权利享受改革成果,应得到政府的政策倾斜保护,毕竟无照经营不是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政府应有更大的容忍度,并及时调整自己的管理思路与对策,
  
  三、无照经营合理保有量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对无照经营合理保有量进行优势和劣势分析,目的是为了和谐整治无照现象,创造有序、安全的市场经济环境。
  优势分析:
  
  (一)法律法规容许。在我国,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行业领域很多,这些领域的经营者一直都是在“无照经营”。《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第二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从事无照经营”。较真地说,也意味着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的情况下,可以违反“规章”从事无照经营,可以在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业领域从事无照经营的。实际上在《办法》第21条明确规定,农民在集贸市场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区域内销售自产的农副产品(自产的农副产品包括经过加工、包装后的制成品,但不包括“深加工”的产品),不属于本办法规定的无照经营行为。
  


  
  (二)地方政策支持。由于无照经营是涉及多方利益的社会大问题,不可能完全查处取缔甚至消失。因此,为了既能实现整治无照经营的目的,又能顾全关注困难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温州市区两级政府制定有关查处取缔无照经营的文件,明确各级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创新性地首次提出无照经营保有量问题,指标为城镇主要街道无照率低于2%,城乡结合部及全市其他地方无照率低于5%。各级政府、各部门按照该文件结合无照经营保有量规定,认真开展对无照经营的整治。
  
  (三)减轻取缔压力。无照经营各地都存在,并且存在的数量不少。查处取缔无照经营,是基层工商所的一大任务,实行责任片区监管后,对责任区人员来说。任务更重。确定无照经营保有量,也能使基层工商所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监管食品安全、监管市场主体违法行为。这一决策减轻了基层的负担与压力,毕竟规范无照经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劣势分析:
  
  (一)现有合理保有量未按行业分类。据无照经营行业分布统计,个人从事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或其他服务业,共达到1693户。从综合分析上来看,可以得到法律法规支持、不需要办照的非常少。从市区级政府的有关文件规定来看,只是笼统规定总的无照经营保有量,而没有按照行业分别确定无照经营保有量。这难以体现不同行业无照的监管对象、监管难度的不同。
  
  (二)极少规定小规模经营个人无须办照。我国法律法规规定,个人从事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及其他行业的,必须登记,禁止无照经营,因此除了农民在农贸市场自销自产家副产品外,很难找到无照保有量的直接依据。恰恰,从事这些行业的个人,是实行小规模经营,是为了谋生、养活家庭。
  
  (三)难以确定无照经营合理保 有量。无照经营合理保有量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保有量达到多少才是合理很难确定。虽然有些法律法规规定了有些行业可以不需要办理营业执照,市区级政府规定了无照率可以达到百分之几,但是从经济安全、市场秩序、监管责任来说,保有量多,经济不安全,市场竞争无序,监管责任隐患大:保有量少,经济够安全,市场够秩序,但是查处取缔无照经营的工作量非常大,也不利于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扶持。
  
  四、一些国家或地区个体工商户、流动摊贩类小商人登记情况的比较分析
  
  对一些国家、地区对相关小规模经营户(或称小商人)的登记管理列表比较,可以看出,其他国家或地区对市场主体是实行“抓大放小”管理,小规模经营户(或称小商人)多是免登记、不严管,严管的是企业、大规模经营者:而我国是对所有大小市场主体一视同仁,都是严管。
  
  五、构建无照经营合理保有量的原则、对策与思路
  
  对于无照经营大量存在的严峻形势,工商部门要立足本职能,寻求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支持,多角度构建无照经营合理保有量,为实行分类整治无照、综合整治无照、和谐整治无照奠定基础。
  
  (一)构建无照经营合理保有量的原则
  面对无照经营的存在,若监管不到位,必然影响有照经营者的竞争权益,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侵害消费者的权益。因此确定无照经营保有量时,要实行安全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弱势性原则,充分考虑有照经营者、无照经营者、监管者、经济竞争环境的具体情况,尽量使无照经营保有量达到相对合理。
  一是安全性原则。确定无照经营保有量时,要保证经济运行安全与工商监管安全。第一,经济运行安全,是要求保有量的无照经营户,有序地参与竞争、交易,不从事违法活动,不破坏某区域经济运行安全:第二,工商监管安全,是指对保有量的无照经营监管要纳入工商部门、其他监管部门或村(居)委员会的日常监管体系,否则要承担监管不作为的责任。既要规范经营行为,为无照变有照创造条件,又要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如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让该经营者从保有量名单中剔除,转为立即查处取缔。
  二是合理性原则。要充分考虑有照经营者市场准入成本、无照经营者特殊性、监管者公正性、市场环境运行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合理保有量。寻求多方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平衡点,合理解决无照者与有照者的竞争矛盾,使有照者比较容易接受暂时无照者的存在。
  三是弱势性原则。弱势性原则反映出人性化原则。从调查来看,瓯海辖区的无照经营者很大部分是低收入群体、弱势群体,因此,在确定无照保有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群体。毕竟这些群体在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无法参与就业竞争的情况下,能自我就业,自谋出路,创造收入,在监管部门加以规范的前提下,对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一件好事。
  四是时效性原则。无照经营保有量的确定,不意味着这些无照者永远都是无照经营,而是可以变化的。要给有些经营者一段期限,让无照经营行为消失即变为有照经营或是退出市场竞争。这实现了整治无照经营的目的,也充分照应到了此类经营者的弱势性。
  


  
  (二)构建无照合理保有量的对策与思路
  无照经营是动态的,数量随时在变,很难详细、具体确定其合理保有量。针对这个问题,近期,要从当前的工作实际与法律环境出发,按行业结合经营地段,分类构建无照经营合理保有量,解决当前的大量存在无照经营的问题。从长远发展趋势来看,要以另一个角度提出解决思路,代替无照经营合理保有量的确定,即改革小规模经营者的商事登记,实现无照经营数量的大部分减少。
  1、近期对策
  为解决当前困难需要,按行业结合经营地段,分类构建无照经营合理保有量
  (1)纯个人提供的手工的居民服务,保有量可以最高。甚至无照。该行业经营者往往是为了个人或家庭生存,靠提供手工的居民服务,创造微薄收入,此类经营活动不会对经济安全运行带来影响。所涉范围包括衣服裁剪加工店、自行车修理、服装干洗等。
  (2)无前置的零售业,无照保有量可较高。此行业无照经营不会对经济安全、市场竞争环境带来重大的破坏影响,在仔细选择保有量对象且提高无照保有量同时,强制实行有期限备案制管理,期限届满后,必取缔、办照或申请继续备案。所范范围包括日用品、鞋服零售等。
  (3)有前置的零售业、餐饮业,无照保有量低并实行备案制管理。该行业需经前置审批,审批条件高、时间长,涉及消费者人身健康、安全。况且,经营者常是弱势群体,取缔难且有市场需求。发催办执照通知书的同时,必须实行备案制管理,直到有照,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小餐饮店,经营者更换非常快。从调查来看,此类行业多为食品零售、音像出租零售、餐饮等。特殊经营者,经前置部门、当地政府或村居委员会证明,可申请备案管理。
  (4)住宿业,无照保有量低。住宿业对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存在重大影响,考虑到消费者与监管部门安全,无照保有量应低。在具备证照的前提下,工商及其他行政部门可以为特殊群体(如下岗失业的经营者)实行费税减免政策。
  (5)工业,可规定无照保有量。对一般的工业,不存在无照保有量问题,先暂停营业,再办证照。因为,工业容易成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之所,极易破坏市场竞争环境、侵害消费者权益。但是,对一些不会带来安全隐患的手工业,如鞋包加工店,经营者可暂无需办照,先实行备案制管理。
  (6)另外,涉及重大安全行业如娱乐业、危险化学品行业。不规定无照保有量,发现无照经营应立即整改或立即取缔。
  按地段性分类确定无照经营或保有量:
  一是纯农村,商业无照保有量最高,可以无照。该区域经营者基本是农民或是年龄偏大人员,商业经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维持基本生活,且方便农村村民的生活需要,在该区域经营一般不会产生不公平竞争问题。同时,在农村,工商部门可与相关部门联合对农村小卖部实行经营证(备案制)管理以减轻负担,统一登记为“××小卖部”,或是统一纳入村居委员会管理。
  二是城乡结合部,无照保有量可较高。该区域人员复杂,经营者大部分是弱势群体,人口流动大,经营不稳定,经营者变换频繁,在不涉及重大安全的情况下,大部分可以实行当场备案制管理。
  三是居民区内,无前置商业可以不需办照。无前置的商业大部分经营活动是对本区居民提供服务,对居民区外的竞争者影响小,可不办照,实行备案制管理或纳入社区管理。
  四是城镇地段三级管理,无照保有量低且不同。一级地段,此地段商业发达,市场竞争激烈,无照保有量为零。因为允许无照保有量,就是对 其他有照经营者的不公平,也会对流动性非常大的消费者带来损害。二级地段、三级地段以此类推,逐级提高无照保有量。
  2、长远思路
  长远趋势来看,我国将免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以“抓大放小”管理严管有规模的经营者,逐步不严管小经营者,让其自由参与市场竞争。为此需要改革小经营者的商事登记,实行商贩登记或备案制管理。
  (1)我国现行的小商人管理应予改进
  我国法律上并无“小商人”一语。所谓小商人,是指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商法确定的概念。按照这些国家商法的规定,小商人所从事的主要是农牧业、修理业、服务业、手工业和零售业:小商人的营业规模通常比较小,低于商业登记中关于企业组织注册资金或营业条件的标准:在商业登记上仅仅适用特殊灵活的登记规定。小商人的形式通常为商个人、小型企业和小商号等形式。
  实际上,根据我国法律法规规定,个人独资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实际上在内涵与外延两方面都同所谓的“小商人”概念相吻合。分析我国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营业规模比较小、从事农牧业、修理业、服务业、手工业和零售业的小商人在实际生活中大量存在,在法律上也当然实质存在。在我国的工商管理法实践中,对于一般企业组织与个体经营者的登记管理、税收管理、商业账簿管理结算管理等,实际上采取分别对待和不同程度控制的政策,由此体现了德国法系商法同类的立法精神。然而,小商人在我国现行法上的地位却与实践中的“分别对待和不同程度控制”相背离。对此,应予改进。
  


  (2)商贩应无需登记
  首先要借鉴法定经商权的理论:人有法定(天赋的)经商的权利,无需任何登记天然具有。登记只不过起到确认和公示的作用。除非商事主体的构成涉及公众利益(如股份有限公司众多股东),或减少免除本来应当承担的无限责任(如成立的是法人性商事主体),否则是否需要得到政府的确认和公示,取决于当事人的自愿。因此,在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美同、新加坡及我国台湾等地区等国家,不仅农村的商贩属任意登记的商事主体,城市的商贩是否登记也悉听尊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对商贩的立法有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目前对商贩已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也不要求进行商事登记。澳新两国的商贩主要包括:流动商贩(主要指上门直销商),书报摊,星期六、日市场以及跳蚤市场的个体摊商。商贩已不作为单独的商事主体进行登记,由地方市政厅(局)进行管理。而对流动摊贩的管理,美国是科学规划设摊地点,韩国是人性化操作加上业者自律,我国的上海、重庆、温州等地也开始放宽。
  因此,建议对于不同地域的商贩,应当扩大自愿登记范围,还权于民。对流动商贩以及属于商贩性质的早晚市个体商贩、进入市场经营摊位的下岗职工,以及进城销售自产产品的农民,以及其他偶然从事经营行为者不再要求必须登记,交由城市执法等有关部门进行管理。
  (3)商事登记应该更多改为备案
  从英美国家的观念可以分析出,他们对商人进行登记实际是对公民天赋权利的一种确认,而不是“赋权”,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经商的权利是天赋的权利,无需他人再赋予。商事登记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类似我国的“备案”性质。登记机关的登记行为更多的体现为一种职责的履行,而不是权利的行使,表现在实务中更多的体现出是一种政府的服务行为。这一点与我国目前的观念有很大不同。在我国,登记哪些内容似乎更多的体现出是政府的权利。
  同样,从我国的商事登记制度来看,商事登记似乎更多的体现出来“赋权”的性质。也就是说,多数情况下商事主体经商必经登记,未经登记可能会有不利后果。这样经商的权利就不是“天赋”的、法定的,而是当事人申请、政府赋予的。还有一种“解禁说”,认为经商确实是公民本来就有的权利,但法律做出不得无照经营的禁止性规定,即经商必须办照,这等于国家收回了自由经商的权利。但经当事人申请和政府的许可,可以解除这个禁止。不论基于哪种观点,商事登记人员往往容易把登记行为看做是权利的行使,而不是职责的履行。当事人也认为,申办营业执照是个纯粹的请求行为。因此未来改革应舍弃登记,改为备案。
其他文献
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营造放心满意的食品消费环境,既是工商部门履职尽责的需要,也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基本要求。几年来,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工商局立足实际,探索农村“一专三员”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从食品批发、零售、消费环节对农村食品进行严密监控,有效防止了农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2008年4月,榆中县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    一、“一专三员”食品安全监
期刊
2009年6月实施《食品安全法》以来,湖南省郴州市工商局结合工商职能的转型升级,调整工作思路,转移工作重心,创新工作模式,把防范监管风险作为有力抓手,深化思想认识、完善防范措施、强化监管力度,构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促进食品安全监管跃上新水平,实现了无无照经营、无投诉积案、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无因监管不力导致干部被迫责的“四无”工作目标,为保障群众生命安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科学发展作出
期刊
数字2009:——南宁高新区实现政策区营业总收入572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政策区工业总产值438亿元,同比增长17.5%。2009年新增规模口企业14家,规模口企业总数达156家。新增亿元工业企业21家,亿元企业总数达56家,亿元企业实现产值130.11亿元,占规模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1%。  数字2010:——南宁高新区在“项目建设年”活动方面,确保148个施工项目投资到位,力争增长36%以
期刊
在探索、践行以民生为导向的科学发展之路的进程中,2010年7月以来,重庆市在全国首开先河,大力发展微型企业。截至2011年3月1日,全市发展微型企业1.05万户(注册资本10.18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0.05万个,共培训创业人员1.22万人、发放财政补贴3.06亿元。目前这项工作已由试点步入常规化轨道。全市力争今年新发展2.5万户,实现新增20万人就业;力争“十二五”期末达到15万户,带动150
期刊
國家赋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是“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因此,严格执法,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树立执法机关的权威,是工商“经济卫士”的神圣使命。从一定意义上说,法律是无情的,执法亦无感情可言。但是,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推进和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进程的加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断推进监管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刚柔并济的监管模式,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仍有部分同志不能正确理解“服务型政府”和“人
期刊
时政    温家宝:落实责任 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国务院5月5日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动员和部署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切实把节能减排作为加强宏观调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本着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气力,做更大的努力,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李长春:  坚持自主创新
期刊
内容摘要:工商部门恢复建制30年来,企业合同信用建设经历了从合同管理的“硬约束”到社会信用“软环境”的变化,从而由成文的商业契约约束转为不成文的社会契约约束。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过程中,合同信用建设要在加强对“商业契约”规范引导的基础上,注重“社会契约”意识的培育,构建良好的“社会契约软环境”,促进社会信用水平提升,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关键词:恢复建
期刊
为响应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支持“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区”建设,服务“创新武汉”、“和谐武汉”,武汉市工商局立足统筹经营者、消费者利益,着力整合工商系统内外两种资源,在2007年试点设立12315公共服务指挥中心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今年部署在全系统设立12315公共服务指挥中心。    一、背景    (一)设立12315公共服务指挥中心的经济社会基础  武汉是我国中部惟一
期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拥有商标专用权的要求日益强烈,注册商标申请量连年激增。加快商标审查进度直接关系到商标申请人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声誉,是商标行政管理部门面临的新情况,是商标注册工作不得不解决的新问题。施行加快商标审查进度新举措,不仅挑战政府职能部门履行职能与建设高效能政府的现实要求,挑战商标职能部门改革创新与制度化建设的办事能力,也挑战商标
期刊
行政处罚追究时效,是指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当事人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给予行政处罚的有效期限。这项制度的确立,对于促进行政机关提高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效率,保障行政机关及时收集固定证据并依法准确地作出行政处罚,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行政处罚法第29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