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大学生党建工作形式探究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alee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中大学生党员和党支部都是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中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分析了时代变化、对象变化、环境变化等各种因素对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影响,并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的大学生党建工作为例阐释了如何构建全过程大学生党建形式,落实党和国家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创新高校党建工作形势做出有益的探索。
  關键词:大学生;党建;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4-0159-03
  Abstract: The party members and party branches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arty.The party building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ork of educating peop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the changes of times, objects and environment on the party building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illustrates how to construct the form of party building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whole process by taking the work of party building in the School of Microelectronics in Xidi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Implementing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for party build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making beneficial explorations for innovating the situation of party build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party building; innovation; practice
  一、高校党建工作重要性
  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培养和大学生党建都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和建设工作的重要部分。[1]根据互联网报道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高校仅在校大学生党员总数就逾211万人,占全国高校学生总数的7.7%。[2]
  对于这样一个流动性较强的高知识群体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既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又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障,对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3]。
  积极探索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途径,是当代大学生党员的需求,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更是当代高校党务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高校党建工作发展现状
  党和国家对高等人才非常重视,这种重视直接体现在高校大学生的党员发展数量和比例上。每年新发展的大学生党员数量都占据当年全国发展党员总数中相当高的比例。这样的重视和高的发展比例都要求各高校必须严把大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关,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效能,将大学生党建作为高校的重点工作来抓。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在新的形势下,这项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第一,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多样化。我国高校是发展青年党员的重要阵地,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党员发展高度重视;近几年来,大学生党员人数增长很快,其中大部分学生党员确实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入党动机中考虑入党对以后工作,尤其以公务员招考等类型的事业单位招考工作的有利影响才选择入党。以2018年厦门大学“洁洁良”事件为例,该学生学业表现一贯优秀,在同学和老师面前所表现出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政治素质也较高,是一名学生党员。然而,该生却在网络上一再发表反党、反国家、反社会主义的不良言论。虽然目前,学生党员中这种“两面人”实属少数,但不得不承认当前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越来越功利化,导致党员入党前后行为的反差极大。
  第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教育环境更加复杂。一方面,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和成熟,信息技术使大学生获取资源的渠道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和好奇心旺盛却又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的时期,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对大学生的辨析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这给大学生党员的发展与培养、理想信念的塑造造成了干扰,也使高校育人环境、党建工作环境愈加复杂,增大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难度。[4]
  另外一方面,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向前推进,西方的各类反华势力,借助不同的社会思潮的掩护,披着民主的外衣,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正在对我国高校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渗透。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这也促使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教育环境进一步复杂化。   第三,入党管理前紧后松。目前。我国高校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入党前对发展对象各方面素质的考察和把控;但对于学生入党后的管理和继续教育却没有形成好的办法。导致高校学生党支部除了做好党章要求“三会一课”等“必选动作”外,没有构建起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党建“自选动作”的制度或办法。导致高校党员发展前紧后松的状况发生,使得部分学生党员产生了惰性,对自身要求下降,无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高校黨建工作面临的新要求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党建所面临的时代和教育对象为我们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党和国家对我国高校的党建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互联网+”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互联网对各个领域的不断渗透,大学生的生活已经与互联网密不可分。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而网民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高达25.4%[5]。显然,我们的高校学生党员也必然是这庞大群体中的一员。这也就决定了我国高校党建工作的对象已然是互联网一代了。
  另一方面,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研究,如果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则可以将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他认为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50%时,高等教育就进入了大众化阶段。根据2017年我国高考的数据显示,我国的高考录取率已经达到74.46%[6],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阶段。入学率的升高意味着更多的高中毕业生步入大学校园,接受高等教育。
  高校党员发展的对象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必然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高校党建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7]
  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化,各种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巨大,使得当代大学生对党的认识不同于以往,对入党的积极性等方面都有影响。我们高校党建工作的对象本身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高校现在的教育对象主要是95后大学生,甚至有部分00后已经进入大学。当代大学生成长在一个物质资源相对发达,开放度高,包容性强的社会环境,这使得他们有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首先,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但认知形式更趋于直观化。第二,当代大学生的个性更加强烈。第三,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更加多元化,道德趋向更加复杂。
  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党建工作是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作用有效发挥的重要保障。提升党建工作不仅是为了提升党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是为了党组织对于外部人员的吸引力,争取更多的青年先进力量,这也是党的工作永葆先进的重要保障。
  四、全过程党建工作实践
  针对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的新变化、新形势,除了坚守好已有的党建工作要求外,积极创新党建工作形式,才能更好的回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党和国家对高校党建尤其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的要求,满足党和国家对高等人才培养的要求。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进行了创新的实践探索,着力构建一个涵盖了“入党启蒙-党员学习-先锋示范-支部堡垒”的全过程党员培养和党建体系。
  首先,建立红色朝阳班,厚植红色基因,创新入党启蒙教育。红色朝阳班是从微电子学院2017级开始试行的集入党启蒙教育,初、中级党校学习于一体的先进组织。该班打破了原有班级的界限,广泛吸纳学院内追求思想进步的学生,通过读书会、参观学习、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红色主题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先进典型教育,达到在大学生中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红色沃土,开创新时代入党启蒙教育的新形式。
  红色朝阳班的主要活动形式分为:朝阳之光、朝阳之声、朝阳先锋和朝阳行动四个模块。朝阳之光板块主打理论学习,指引朝阳班学生的学习方向,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党的相关理论知识。朝阳之声主打发声亮剑,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分析时事,针对不良网络舆论,敢于发声、善于发声。朝阳先锋则主推学生中的先进典型,鼓励学生“亮身份、树形象、立标杆”。朝阳行动旨在理论联系实践,将朝阳班所学习的理论转化成实际行动,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推动对理论学习的再认知。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培养,红色朝阳班已经培养出一批有担当意识、领袖气质、较强理论素养和实践创新精神的优秀青年学子,同时也是学院入党积极分子。
  其次,搭建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党员提供全方位学习路径。学院联合校党委组织部,打造“新征程”党建工作室,由学院党委负责党建新媒体工作。工作室日常运营由学生团队全权负责,打造我校“互联网+”党建的优秀平台。另外,在学院微信公众号、朝阳班微信公众号中也设置有“微院人物志”、“畅享网上好声音,不做沉默大多数”等主流文化意识形态教育,为党员网络教育平台助力。
  再次,鼓励先锋党员“亮身份、树形象、立标杆”,形成党员先锋示范作用。学院鼓励学生党员亮出身份发挥作用,经过长期的教育、建设,学院大学生党员先锋示范作用明显,更是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党员。他们在思想上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学习党的相关知识和先进理论;学习生活中,乐于帮助同学,尤其是对那些汉语稍显薄弱的少数民族同学开展了系统性的帮扶,使他们在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在民族团结工作中,凸显党员尤其是少数民族党员先锋作用,坚决做到学院上心、支部关心、学生暖心、让党放心。   建立党员先锋导师制。在高年级中遴选,学习、生活、社团等不同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党员担任低年级学生的导师,全方位对低年级同学进行引导。一些低年级同学过于迷信高年级学长学姐,将学长学姐的话视为“真理”,因此出现了一些学生罔顾学校規章制度和各项通知,只听学长学姐的。设立高年级党员先锋导师,一方面发挥党员的思想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促进不同年级学生交流,有效避免不良学长学姐的影响。
  最后,创新师生支部共建形式,畅通师生交流渠道。学院在学校南北两个校区均有分布,由于地理限制,师生交流不畅情况由来已久。为打破地理、身份壁垒,学院开展了以支部为单位的共建活动,架起师生交流沟通桥梁,在师生支部共建过程中既体现了课程思政的相关要求,也落实了学业帮扶、专业引领等工作,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五、全过程党建工作实践意义
  全过程党建构建的主要价值在于其政治意义和教育意义。
  政治意义包括了通过大学生党建筑牢广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家民族团结相关政策,发展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加入党组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地位。
  教育意义包括了通过入党前置教育丰富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等相关知识储备;构建网络学习平台,丰富学生党员日常的理论学习渠道;将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有效开展主旋律教育。
  创新工作方式是新时代对高校党建工作的要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通过构建全过程党建体系,让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工作的前、中、后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过程,不但有效解决了现存于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了党建的方式方法,提升了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效度,使大学生党建工作拥有了更丰富的实际载体,更有利于提高党员质量,也有效提升了党在高校学生中的持久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王延.大学生党建工作模式新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6):39-40.
  [2]澎湃新闻网(上海).中国在校大学生党员总数逾211万人,占高校生总数7.7%[EB/OL].http://news.163.com/17/0504/16/CJJUR0GA000187VE.html
  [3]蒋笃君.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路径探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1):173-177.
  [4]陈晨.“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探索——以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8(01):67-70.
  [5]2018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6]新东方在线.历年高考人数和录取率统计(1977-2017年)[EB/OL].http://news.koolearn.com/20180606/1152629.html.
  [7]安仲文.加强党的领导切实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EB/OL].htt
  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8/0328/c117092-29893513.html.
其他文献
摘 要: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是将服务同一产业链的3个及以上关联专业进行统筹管理、整体建设,旨在使高校能主动适应地方产业需求,将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落实到实处。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时间、专业设置、生源特征、管理模式、办学水平等方面具有明显特征。文章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应用SWOT法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专业群建设的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遇)、
期刊
摘 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代表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通过分析2018年452项国家级高等教育成果奖,有助于明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立足岗位探索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建设,积累形成国家级教学成果。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教学改革;培养模式;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4-0014-03  
期刊
摘 要:提出在“促进学习的评估”中对当地中小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的案例研究,这种方法有助于进行更深入的评估分析,并使学生接触更广泛的业务场景。使用“现场”案例可以更贴近现实,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关键词:工商管理;案例研究;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2096-000X(2019)24-0079-03  Abstract: Case studies of l
期刊
摘 要:在分析机器人概论课程的特点和实施课程思政优势的基础上,探讨在专业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国家产业政策体系和家国情怀,在第二课堂教育中加强团队协作和创新创业实践意识教  育,强化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最后以农业机器人教学模块为例,展示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途径和方法,为其在制造类专业中推广提供参考。  关
期刊
摘 要:文章探讨了在“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如何发展的问题,并以湖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探索地方高校材料科學与工程发展改革的新思路。提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更新培养理念,介绍了专业“7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法,以及课程体系设置构建、教学方法改革思路,为开展教学改革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新工科”;地方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
期刊
摘 要:以广州大学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对2013-2015级3个年级11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非规划类专业课程体系下《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和教学实施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应从优化课堂组织形式、强化协调专业课程的衔接关系、重视多专业联合教学方面进行课程教学优化。  关键词:居住区规划设计;房地产开发与管理;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已经从外延式的扩张向内涵式的发展转变,文章从办学空间拓展、办学层次提升、专业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深入地分析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的发展模式,提出应加强校地融合,拓展办学空间,利用迁址异地办学的机会提升办学层次,调整和改革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加强专职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学历高水平人才,多渠道完善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摘 要:文章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提出了新时代地方高校的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应该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对修订的重点内容和课程体系构建进行了说明,可以为地方高校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学生成长;产出导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4-0143-05  Abstract:
期刊
摘 要:《生物化学》实验对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升学影响深远。文章依据专业群对应的典型岗位群对职业能力的需要,结合我校实验实训条件,调整优化了药学专业群《生物化学》实验项目;并分专业、分层次确定了差异化的实验方案。实验课程体系的重构有效适应了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岗位群;药学专业群;生物化学实验;重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双重特点,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模式下,难以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导向法极其适合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文章对这两种教学法进行了理论介绍和比较,并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整合模式,将它们分阶段地引入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详尽地描述了这两种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设计,最后对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