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1 9年广西六堡茶王诞生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1 0日,广西六堡茶斗茶大会在南宁举办。这是广西今年最关注的一场斗茶盛会,因为它有“四个最”——参赛茶样最多、茶叶品质最高、比赛权威度最高、审评阵容最强。斗茶大赛共有74家茶企、六堡茶藏家参展参会,1 95个茶样参加比赛。所有茶叶在赛前进行密码编号,于擂台上公开、公正、透明地审评,评委会对茶叶的色、香、味、形四项茶叶品质构成因子当场逐一打分,最后揭晓时,按得分高低排列名次。
  斗茶分为现代工艺六堡茶、传统工艺六堡茶和1 5年以上珍稀六堡茶三类来评选。其中,现代工艺六堡茶和传统工艺六堡茶第一次采用了2018年12月20日发布的《六堡茶斗茶规范》评审,按专业评委组占70%,大众评委组占30%的比例进行评分。斗茶规范中,对茶的审评分为“外形”四项(条索/形状6分,整样/松紧度5分,色泽2分,净度2分),以及“内质”四项(汤色10分,香气30分,滋味35分,叶底10分)。
  最终,茶王各有得主。6款斩获金奖的六堡老茶现场进行爱心拍卖,所得善款,全部用于支持梧州六堡茶产业扶贫发展。茶品分6轮进行拍卖,每次底价都是5000元,一次叫号加200元。经过数十轮的竞拍,压轴的珍藏版桂雅香“888”六堡茶拍出了27200元/斤的高价。
  梧州六堡茶是千年历史名茶,是广西特色优势产品。早在清代嘉庆年间,六堡茶就以“红浓陈醇”四绝并独具槟榔香味而享誉国内外。同时,由于六堡茶具有去湿热、调肠胃、驱痢疾,降“三高”之功效,深受民间喜爱。
  近年来,梧州市紧紧围绕打造百亿元茶产业战略目标,以“补链条、育龙头、强品牌”为方向,扎实推进标准化茶园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品牌营销推广等各项工作,六堡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扩大,国内外再次刮起“六堡红”旋风。
  目前,梧州市茶园面积近10.01万亩,2018年梧州六堡茶产量达1 52万吨,综合产值55亿元,占广西茶产量20.8%;六堡茶公共品牌价值达到20.17亿元,稳居中国黑茶第三位;梧州全市通过SC认证的六堡茶生产企业共54家,经营单位1 336戶,从业者达3万多人。六堡茶已经成为梧州的文化符号,也是广西的一张亮丽名片。
其他文献
马来西亚紫藤文化企业集团茶艺学习中心主任。现任:马来西亚茶道研究会会长。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系客座副教授。中国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学会,马来西亚国民大学分校华文学会荼艺顾问。著作:《茶铎八音一茶文化复兴之声》、《茶人的第三只眼》、《喝茶慢》、《约会中国茶A Passage To Chinese Tea》  泡茶桌要选用木材做桌面,是哪种木倒无所谓,有些人用极老朽的
期刊
4月22日, “世界最薄陶瓷杯”世界纪录认证仪式在德化县祥窑陶瓷研究所举行。经世界纪录认证机构首席认证官DamirFirst现场严格缜密地认证、核实,最终认定德化县祥窑陶瓷研究所陈清宜制作的超薄蝉羽杯为“世界上最薄的陶瓷杯子”。  “世界最薄陶瓷杯”由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陈清宜于2017年3月开始投入研发,历时一年七个月的时间反复试验,于201 8年1O月研发成功。该陶瓷杯子制作工艺相当复杂,要经过
期刊
福建漳州人,业内人称“巧师”。和道工社创始人之一,金工锻造民艺复兴者,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2017年作品“炉瓶三事”入选“中国好手艺展”,同时也获得2017年福建省文创奖(CPCC)文创产品类金奖第一名  清瘦、透彻、充满质感,安静的时候,整个人像一尊幽暗角落里的太湖石,淡淡的光勾勒出他的轮廓。理论上用金石去形容一个人似乎有些不贴切,金石是冰冷之物,而人是充满温情和态度的。  聊天的过程中基本
期刊
许多到过福建的人,这里留给他们的印象,除了青山秀水碧海蓝天之外,最深刻的恐怕就是无处不在的茶香。  从地图上看,这个12.4万平方公里的东南沿海省份就像一枚嫩绿的茶叶,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福建,茶史源远流长,名优荼品类丰富,是乌龙茶、红茶、白茶及茉莉花茶的发源地。茶,在福建人的生活中,就像阳光空气一样稀松平常,却不可或缺,尤其是工夫茶炽盛的闽南地区(指泉州、厦门、漳州及龙岩、三明部分地区),每天从
期刊
从清明到谷雨,短短的半月,春的绿茶尝鲜季也就过了最热闹的时候。先前喧嚣了月余的朋友圈春茶尝鲜大戏落了幕,好像只过了几天,绿茶的鲜就不在了似的。“人间四月天”太惹人爱,大概因为进入四月,以绿茶为引领的一年的新茶也都陆陆续续地开始上新了。  自绿茶上市时起,就留意着往年爱喝的那些。清明后,江浙、安徽和福建本地的绿茶都到了,茶会直到了谷雨才办。和朋友开玩笑, “欠了一整个春天的茶,谷雨时一次清还。”  
期刊
林则徐出生地位于福州中山路1 9号,从我入住的酒店步行到那里也许只要十来分钟,在福州的朋友怕我不认路,提早开車到酒店接我,开着导航在湖东路上行驶,语音提示却总叫他在前方调头。来回折返好几次,找不到北。停车问路,方知福州这条中山路也许是全国最短最小最不起眼的以“中山”命名的路,开车一不小心就会掠过。  清乾隆年间,林则徐父亲林宾日用教书所得微薄积蓄典得福州左蓄司(今中山路)小屋一座,几年后,林则徐在
期刊
潮汕工夫茶文化,以和为核心思想,无论是目的还是心态,与中医调神养生调和不谋而合。不仅表现在茶叶品种上,也体现在冲泡、品茗的过程中。潮汕工夫茶追求的不仅是解渴,还有内心的安静祥和。品茶的过程其实也是回归本真的过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也发现茶文化与中医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茶发展至今,其药用效果已被很多文献资料所证实。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茶叶具有清除自由基、消炎、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诸多药理作
期刊
白茶“热”已持续了多年。人们对它的热烈追崇,除了其独特的保健功效、收藏价值及增值空间外,还有时间带来的美妙变化。作为福建白茶的著名产区福鼎,全市17个乡镇均有产茶。同其它名优茶一样,产区有核心与非核心之分,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产地环境、产量及品质上。当然,最終还是在价格上拉开距离。  近些年来,与白茶一起在茶市上引领风骚的还有武夷岩茶和云南普洱古树茶,这两类茶赢得C位的奥秘之—便是“小产区”概
期刊
台湾的茶叶及饮茶风气是从早期福建、广东移民而来,而工夫茶源起来自粤东的潮州、汕头,闽南的泉洲、漳州一带。早期台湾饮用的茶业是以乌龙茶或包种茶为主,饮用以“大壶泡”为多,使用一种称为“龙罐”的陶制壶,喝茶则是用一个瓷杯或陶杯,极少见到小壶小杯的品饮。  上世纪60年代,在复兴中华文化的号召下,渐渐有一种品饮茗茶的方式出现,才有闽南、粤东潮汕式的“小壶小杯”地品茶,常见于老人家谈天、聚会的场合,主要是
期刊
世人只知道合肥四姐妹才华横溢,尤以四妹为最!四妹张充和文雅娴静,工诗词,擅书法,会丹青,尤长昆曲,通音律,能度曲。却鲜有人知道,年轻时候的她曾与云南宝洪茶相遇在云南呈贡的一座古庵中。  1 939年抗战时期,四妹张充和客居昆明,借住在呈贡的云龙庵。在这里远离战火的地方,这位“民国最后一位才女”依旧沉浸在有曲、有诗、有茶、有酒的小日子里。某一日,在品过一盏高香馥郁的宝洪茶之后,张充和展纸研墨,写下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