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艺术为生活而来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a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社会生活会真实反映在艺术的构思创作中,而当前的社会生活和艺术的发展过程也是关系密切的,在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里都会出现当前时代生活的缩影,艺术的发展受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艺术家处于社会之中,他们在创作艺术的过程中,观念、体裁和内容的选择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作品会具有社会时代感,其形式语言会具有社会时代特征,即用最新颖的表现语言,最独特的方式表达艺术家的当代艺术思想。每个时代都有它的艺术可能性,艺术不仅为它的接受者而展开,也为它的时代而展开。艺术的生活感不是艺术家的沉思,而是时代的规律和接受者的要求。
  【关键词】 艺术;生活;版画
  【中图分类号】J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8264(2021)08-0094-02
  艺术和生活是相互联系的,艺术源于社会生活,同时在社会生活中也表现出对于艺术的需要,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表达,需要社会生活的充实和丰富。社会发展方式不固定,艺术表现形式更是多样化,有些艺术主题只有在特定的时代才会出现,受到当前的文化、政治、经济以及艺术家们所认同的审美趣味、思想和人文精神等影响,因此,社会会影响艺术思维,艺术形式概念会对艺术家产生深刻的审美导向作用,最终艺术的发展过程里这两部分的内容都会在作品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一、艺术的需求和独特魅力
  艺术最初不是生活的必需品,而是社会生活的附属品,为精英阶层服务,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必不可少的地位。10世纪以后的欧洲,宫廷贵族所欣赏的艺术风格似乎受到公众的程式化影响,艺术家的个性往往不会被欣赏,艺术形式被当作一种工具在使用,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宗教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了当时独特的艺术思维,因此当时的社会时代对艺术发展有着指导性的作用。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欧洲人民生活随着经济的全面进步而得到了逐步改善,这也对社会的文化生活提出了要求,使得艺术的审美需求不断扩大,随之对于艺术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艺术的审美在每个阶级都是不同的,民众受到当时统治阶级的影响,统治者时而开放、时而保守的政策,政治权力不断分化,而对于这些不同的政策、各阶级群众或积极斗争、抵抗或踊跃参加、支持,这时候艺术的形式富于变化,虽然松散,但适于收藏。
  在历史文化和各种思潮的推动下,艺术一直是处于向前发展的过程。在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当代艺术思维的方向是有规律的,而艺术审美是没有的,会因人而异,因为精神需求的提高使得在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会产生独特的审美需求,从而产生特立独行的作品,或符合大多数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从而把艺术性作品和实用性作品从目的和价值上完全分离。
  二、艺术别具的创作优势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艺术的审美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富于变化。艺术创作发展的进程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就是大众的审美倾向,社会的人文精神和艺术家的艺术观念。每个人都无法脱离社会生活,艺术家也一样无法剥离生活,而必须处于他们的这个时代之中,不同的时代给艺术家带来了不同的艺术形式的观念,从而形成了每个时代的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因为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特点,所以艺术家对艺术形式观念的理解也是不同的。艺术家在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引导下,从人文精神出发,加入自身艺术观念的理解,受到大众审美倾向的感染,从而出现神奇的化学反应,也就形成艺术家最终的“艺术语言”,从而用这种“艺术语言”创作出符合这个时代的艺术作品。
  正因如此在艺术作品中充满了时代的人文精神、审美趣味和观念,同时艺术品也是无法剥离社会生活的精神层面的影响的,有些艺术是社会时代所必需的,这种艺术形式就是极具艺术发展的时代特征的。法国历史学家、哲学家、文艺理论家H · 丹纳认为任何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和表达都是无法超越自己所在的时代的,他认为“任何成功的艺术品,都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无法脱离时代、种族、环境的影响,有着巨大成功的作品只是有着‘综合了时代特征的艺术品’”。
  (一)版画在社会生活的发展
  版画艺术是一种高度概括、高度抽象的艺术表达形式,它的表现形式以凝聚、细化、组合为标准特征,具有强烈的形式感,即一幅表现时代精神和和社会生活的成功的艺术作品必然是凝聚了艺术家真诚的情感,从而可以在版画作品上展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版画不同于传统的国画、油画等等绘画形式,它是一种以刀代笔勾画出内容的艺术形式,因此在形式结构、形式构成上都需要高度的共通性与和谐感。优秀的版画作品是作者发自内心地对时代情感和精神的体验和表达,源自于是艺术的本质内涵,是能够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的。
  在西方版画史上,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版画艺术品,这些作品都是它们这个时代的缩影,从而也说明了优秀的版画艺术品都会受到社会生活和大众审美的影响,表现出的版画语言也各具特色。不管所处何时何地,这些被大众所赞赏的版画艺术作品都是当前时代艺术家们的真实观察、知识和经验的运用,而不是艺术家的凭空想象。成功的代表性版画作品是通过艺术家的艺术表现思维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创造出来的,最终形成具有社会时代意义的艺术作品。从15世纪开始,西方版画艺术风靡一时,受到文艺复兴时期文化运动的启发,版画家们的艺术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从对那个时代的客观理解开始,而放弃“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公民阶层的利益出发,同时摒弃了对宗教社会的各种限制,再通过对自然和对人本身的研究,经过详细、客观的观察分析,加入追求人性科学和新的人文精神以及绘画中的创新的表现形式,因此这一阶段的艺术具有系列性的时代特征。再次来到另一个时代,这是个铜版画高速发展的时代,伦勃朗以其独特的表现特征和激荡迭起的技法,为这一个时期的版画语言带来了新的艺术氛围,使版画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的历史阶段。   (二)版画语言赋予时代精神的传达
  版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从整体观念出发,具有明显的表现力,从版画本身的特点来看,它语言精炼而始终紧随时代的步伐,体现着社会生活的内涵。在版画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创作型版画艺术出现于特定的文化历史时期,版画语言的内容和形式也反映了版画从创作开始到完成的明显的功能性和目的性,而版画语言的每一次创作都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国从引入创作型版画开始,随着中国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每个阶段的版画都不一样,版画的表现语言也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使得版画的表现语言和社会生活相融在一起。在社会精神层面提升的方面,具有生活印记的版画语言也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版画语言揭示了社会生活的精神内涵,同时社会生活的精神内涵也在版画语言的表现形式中进一步传承,二者并非孤立存在。具有艺术家真情实感的版画作品会把强烈的感染力展示在画面中,通过画面,民众看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呼唤,从而把画面的内容传播开来,接着会关注这个社会给予人们的时代内涵。同时,在当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作品流露出独特的时代语言,也体现了当前人文社会的特征。从版画的本质出发,在版画语言的创新中,始终存在着社会生活的视觉文化观念和形式的更新,这也为版画语言的发展拓宽了新材料,同时技术的表现和视觉体验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版画可以更好地用其独特的语言来表达社会生活。
  (三)版画艺术的升华思考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信息和文化的发展空前膨胀,在版画艺术作品中恰到好处地融入社会正面的人文精神、民众需要的社会精神内涵和积极的社会生活本质,这些是这个时代的版画艺术家会面临并需要深入思考的内容。卡内基曾经说过“所有的成功人士都与时俱进”。在版画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艺术家们需要用其作品表现出深入社会生活本质的独特感受,同时体现出理解生活,理解时代的内涵,这些就是表现时代特性的版画艺术。版画艺术是时代所需要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对时代的独特诠释,而在这方面表现最充分的,当属19世纪四十年代引进中国的创作型木刻艺术,以其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创造性、表现性,使之成为当时所必不可少的一种具有一定社会功能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可以动员和激励大众的艺术形式,是一种可以启迪大众的艺术形式,是一种受大众欢迎的艺术形式,而版画这种艺术形式在这些方面都处于良好的表现状态,鲁迅先生曾经高度赞扬,这也是他把创作型版画引进中国的原因,因为创作型木刻版画在当时的那个时代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即高效率的传播性。正因为它是社会所需要的,所以版画艺术作品的创作上就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而不是刻意地去传达。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版画艺术的艺术概念也是与这个时代相适应,评价艺术作品是否是在这个社会中出现的恰到好处的一个关键的点就是它是否是和社会中的其他个体间有着紧密联系的交流形式 ,这些是在社会分析中所体现出的哲理内涵。不同时期的版画艺术家通过其艺术创作的语言表现形式,以高超的表现技法和独特的视觉表现力表达着自己对当前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思维理念进行创作,从精神层面推动社会进步,这也体现出艺术家在情感、思想和正确的生活态度上与当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保持高度一致。
  三、结语
  当代的社会生活是艺术家创作素材的艺术源泉,社会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社会的人文精神、民众的社会精神内涵和社会生活本质都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着艺术家们的创作观念,艺术家想要创作优秀的艺术作品就必须去接近生活,需要关注人们的生活经历、感受和关注自身的生活情感,以及对生活情感的深度分析,去理解去表达,从而进行创作,所以,成功的艺术家从来都是需要带着真诚的艺术创作态度走近生活,发现生活的。
  参考文献:
  [1]蒋园媛.高校版画教学的价值及其开展策略[J].大众文艺,2017,(16).
  [2]李辽川.浅谈传统民俗文化与版画的融合[J].明日风尚,2017,(17).
  [3]袁靖轶.對当代版画艺术发展的分析[J].戏剧之家,2016,(15).
  作者简介:
  陈亚慧,女,安徽蚌埠人,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
其他文献
【摘要】 李渔是我国古代著名戏曲家,其戏曲理论见于《闲情偶寄》,他从戏曲创作、编排、导演到表演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中国古典戏曲理论上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他的人物塑造理论更是具有开创意义:在戏曲语言个性化的基本要求之上,又提出“代人立心”的人物塑造方法,从而使作品体现艺术真实,同时又对艺术的虚实有详尽论述,三者共同构成了他的戏曲人物塑造理论。  【关键词】 李渔;戏曲理论;人物塑造;《闲情偶寄
期刊
【摘要】 晚期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过渡阶段,一般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该阶段音乐的风格和流派大大的增多,从以浪漫主义为核心的洪流中走向了多元化的风格发展,其中主要的風格有晚期浪漫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新古典主义以及新民族主义。这些音乐风格除了有着各自的独有的特征,也有着交叉和相互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各种风格最典型的特征来论述这一时期的音乐现象中不同风格的音乐语言特征,对该阶段音乐风格作综合性
期刊
【摘要】 《虬髯客传》是唐传奇名篇,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誉,此书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叙事手法曲折婉转、人物形象丰满鲜活。该小说成功塑造了“风尘三侠”的形象,作者主要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等刻画了红拂女这一经典侠女形象。本文选取唐人侠客小说《虬髯客传》的三种译本作为研究对象,浅析作品对红拂女的形象塑造。  【关键词】 《虬髯客传》;英译本;红拂女;形象塑造  【中图分类号】H315 【
期刊
【摘要】 《沐浴之王》作为一部喜剧电影,它的喜剧效果的达成离不开电影中一系列的言语幽默,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同时又感受到了温情,而这些言语中又包含了丰富的预设理论,所以本文是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出发,以电影中的对话为语料,通过双关预设,预设的可撤销性,预设的共识性来剖析会话幽默效果的产生过程,进而加深人们对于幽默的理解。  【关键词】 《沐浴之王》;语用预设;幽默效果  【中图分类号】J905
期刊
【摘要】 文学革命后,全新的文学理念冲击着诗坛。为凸显文学的“新”,诗坛上出现了摒弃传统格律诗词而完全自由的自由新诗。但由于完全不受限制,许多自由新诗内容杂乱、参差不齐,于此背景下,新月派提出了新格律诗理念。新格律诗既不完全遵循旧格律诗的规则,也不完全倾靠于国外的十四行诗,它是在自由的前提下继承旧格律诗艺术技巧的一种新诗体。  【关键词】 新月派;新格律诗;《再别康桥》;近体诗;十四行诗  【中图
期刊
【摘要】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之间关系密切,相互融合,互相促进。现当代文学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生根发芽,对传统文化不只是时间上的延伸,更有精神上的传承,同时,传统文化又以现当代文学为载体得到了现代性的发展。本文将探究现当代文学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分析传统文化在现当代文学中的具体体现,探索现当代文学如何更好地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以及现当代文学如何走向更具现代化、民族化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 现当
期刊
【摘要】 朵渔作为一位当代诗人,其写作经历了由个人向度向人民向度的转变,他秉着“民间知识分子”的身份立场,以人道之心,执客观之笔,书写民众的现实生活,自觉承担起一个知识分子的时代责任。本文以《今夜,写诗是轻浮的……》一诗为例,尝试对朵渔诗歌人民性的现实典型之美、悲剧崇高之美、时代哲思之美等美学特征进行探析。  【关键词】 朵渔诗歌;人民性;美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影梅庵忆语》是冒襄思想转变初期的自传体作品,文中的隐逸意象都隐含在冒襄对董小宛的审美意象之中,并体现了对陶渊明隐逸意象的审美接受。  【关键词】 《影梅庵忆语》;陶渊明;隐逸意象;审美接受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7-0024-02  基金项目:2017年度湖南省哲学社科课题“宋代陶渊明接受研究”(项目编号
期刊
【摘要】 电影作品是一个国家社会的缩影,能够较为集中地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以及生活状态,字幕翻译使不具备双语能力的普通民众理解国外电影成为可能。本文以电影《真爱至上》为研究个案,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结合字幕翻译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同类作品字幕翻译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 目的论;《真爱至上》;字幕翻译;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 霍根和蒂蒙斯从传统的元伦理学层面确立了非描述认知主义的可能性,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此处旨在探讨两个来自认知主义的问题:1.“弗雷格—吉奇问题”;2.“多态度问题”。虽然从他们的理论中总结出较为合理的回答,但也使得其理论陷入了进一步的困境,需要有新的突破。  【关键词】 非描述认知主义;弗雷格—吉奇问题;多态度问题  【中图分类号】B0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