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越多,你为何越闭塞?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fanz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过去了,跟几个朋友在回顾总结2017年发生的诸多重大新闻时,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想不起来了—这明明与事实不符,这一年来我们每天都在接收信息、阅读信息,怎么就记不起来呢?
  不夸张地说,这是大部分国人每天接收信息的缩影:一早醒来,打开手机里的FM软件,开始听主播一条接一条地播新闻;挤地铁的空档,打开新闻APP,巨大的信息流瀑布就呈现在眼前;一整天忙碌地上班,手机不時有新消息通知,各大 APP在为你推送当天的突发重磅新闻……不消说,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每天我们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信息的增长速度可以说是恐怖。

  有学者统计,人类知识的倍增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20世纪前半叶为10年左右;到了70年代,缩短为5年;80年代末几乎已到了每3年翻一番的程度。还有报告说,全球印刷信息的生产量每5年翻一番,《纽约时报》一周的信息量即相当于17世纪学者毕生所能接触到的信息量的总和;近30年来,人类生产的信息已超过过去5000年信息生产的总和……
  矛盾的是,即便一天下来接收到如此多的信息,但回顾下来,让人印象深刻的却寥寥无几,甚至我们已经记不清我们一天到底接触了哪些信息,它们都只是浮光掠影的存在。这提醒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们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多,信息的更迭速度越来越快,为何有价值的、让人铭记的信息反而“变少”了?为何信息越多,很多人反而在变得“闭塞”?
  “信息把关人”的重要性
  一个不难发现的事实是,信息越多,并不代表我们越聪明、越开放;因为信息不仅仅讲求数量,更关键的是:质量。比如,一则信息是否是真实、准确、客观?
  在传统媒体时代,与信息相生相伴的,是“信息把关人”。传统媒体时代,信息有限,信息的传播渠道有限,作为终端的用户接收到的信息,往往是经过传媒机构和媒体人选择和编辑过的。信息把关人的存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就像沃尔特·李普曼说的:“到达报社编辑部的当日新闻是事实、宣传、谣言、怀疑、线索、希望和恐惧的混合体,其杂乱无章令人难以置信。”经过筛选和排列,信息把关人将含有事实、宣传、谣言和怀疑的混合物转换成真实可信的新闻。
  但进入信息爆炸时代,自媒体丛生,用户拥有无限的信息获取渠道,可以直接接触到无限的信息。比如微信已成为了人们的“第二存在”,据微信官方数据,目前微信公众号数量已经超过2000万,这等于是人们拥有了2000万个“信息源”……传统媒体只是无数选择之一,并且因为传统媒体在时效性等方面的限制,以及其对信息真实的坚守而拒绝哗众取宠,传统媒体在与自媒体竞争时处于下风,传统媒体的信息把关人被冷落,他们甚至被视为“落伍者”。
  所以,比尔·科瓦奇和汤姆·罗森斯蒂尔在《真相: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一书中说道:“与之前依赖新闻媒体等其他社会权威机构过滤信息不同,我们越来越多地需要自己从一大批相互竞争的信源中过滤信息。我们正成为自己的编辑、自己的把关人和自己的新闻聚合器。”不过,比尔·科瓦奇和汤姆·罗森斯蒂尔忧心忡忡地指出,我们并没有相应的信息素养,我们并没有“阅读”新闻报道的技能以及怀疑的认知方法;何者为真,何者为伪,何者为巧,何者为拙,何者为必需,何者为累赘,许多人根本无力分辨。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教授陈力丹曾这样评价:“现在是新闻最多的时代,也是新闻最差的时代。我们似乎更容易看见‘真相’,但追究真相更难。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全民新闻时代了,人人都可以发布新闻,但事实的真相反而难以辨别了。”
  简言之,当专业的信息把关人被冷落,我们获取的信息很可能大多是无价值的信息。
  信息同温层和回声室效应
  现在各大新闻APP软件推崇的一个词,叫“算法”。它们的原理大同小异,通过技术手段,一边提取内容的特征,一边提取用户兴趣的特征,然后让内容与用户的兴趣匹配。以往是编辑推荐,你在新闻首页里看到什么,往往是由专业的信息把关人—编辑,根据信息的真实性、社会价值、社会关注度等进行推荐。但现在完全交给技术,技术会不断收集你浏览新闻的“脚印”,并由此形成你的兴趣地图,继而不断向你推荐相关消息。你如果今天点开了一篇军事文,可能它明天给你推送的大部分信息都与军事有关;你哪天不小心点击了一篇关于韩剧的评析,第二天它就给你推送了不少关于欧巴的新闻。
  技术的“聪明”很快虏获了大部分网友,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新闻APP异军突起。为什么相较于编辑推荐,不少人会更倾向于算法的匹配呢?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天然地就更喜欢接受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这就是信息的“同温层效应”。在气象学中,所谓“同温层”是指大气层中的平流层,在平流层里面,大气基本保持水平方向流动,较少有垂直方向的流动。信息同温层意即,在主观选择,以及技术与算法的推动和帮助下,人们往往只会接受自己感兴趣或者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对于兴趣以外或者不同观点,就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信息的流动方向与同温层大气相似。英文世界将信息同温层形象地称为“过滤泡泡(filter bubbles)”,多样的观点、多样的信息都被过滤掉了。
  比如,我们翻开一本杂志,它有时政栏目、思想栏目,也有文化栏目,一位读者可能因为杂志的时政栏目而订阅了杂志,但思想、文化等栏目的客观存在,可能会促使读者阅读这方面的信息,不知不觉间它就拓宽了读者的视域,读者不至于“偏食”或者“不知魏晋”。算法则不然,你喜欢娱乐新闻,那么它连篇累牍为你推荐的都是娱乐新闻,杨洋吴亦凡鹿晗郑爽的新闻里,不会突然弹出一条关于费孝通或西南联大的新闻;并且,算法所谓的“中立”也意味着它不避低俗、无需底线,它只管推送你感兴趣的,而不在乎你感兴趣的是什么。   信息的同温层效应,一方面轻易导致受众接收的信息内容的单一、格局的狭小,另一方面它还会造成信息的“回声室效应”。回声室效应是指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仿佛与自己的信念相抵触的事实全都不再存在。这令处于相對封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回声室效应在朋友圈里体现得尤为明显。曾听到过这样一个调侃,“咪蒙和新世相是拉黑朋友的第一准则”(咪蒙和新世相是两个自媒体公众号—编者注)。也就是说,我们会在朋友圈选择“信息同温层”的信息,并形成沉默的螺旋来抵制不同意见的人。经过层层筛选的结果是,朋友圈里的朋友多是与我们相似的人,我们传递出去和接收到的信息,是同一个信息。
  走出信息茧房
  如此一来,表面上看我们是置身在信息海洋中,实际上我们只是蜷缩在一个信息孤岛上,这就是“信息茧房”。
  1995年,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在其所著《数字化生存》中提出“the daily me”预言,即我们每天根据自己喜欢的主题和兴趣选择阅读的内容,从而形成一份个人化报纸,这将大幅提升我们日常生活工作的效率。20年后的今天,“the daily me”已经成真,不过其在提供了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弊端。2006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凯斯·R·桑斯坦通过考察网民的网络使用情况,出版了著作《信息乌托邦》。书中他提出了“信息茧房”这一概念,说的是:“在网络信息传播中,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讯息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在《舆论学》中,李普曼讨论了真实世界和我们感应到的真实之间的不一致。他认为,在我们和真实环境之间存在着一个“拟态环境”,我们往往把“拟态环境”当作现实环境本身。“拟态环境”并非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拟态环境”不仅制约着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对真实环境产生影响。如今,彻底建立在个人兴趣、爱好、观点基础之上的信息茧房,正在成为人们的“拟态环境”。茧,其实就是自我封闭,作茧自缚。信息越多,“拟态环境”非但没有更加开阔,反而可能愈发闭塞和狭隘。困在信息茧房中的人,有的只是“花岗岩脑袋”,固守一己之见,完全不接纳世界的丰富经验。
  信息茧房不仅仅是造成个体的狭隘,个体判断力的丧失,以及对现实环境的错误认知,它还可能造成观点的极化以及网络群体的极化。狭隘的个体聚合成为一个虚假的“拟态环境”,让人想起了电影《楚门的世界》。楚门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被操控的世界,他的出生、他的成长、他的爱情、他的一切喜怒哀乐,都是被人为设计好的。楚门的世界,又是舒适的,一切都是经过他人安排的;如果他愿意生活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那么他将安然度过一生。可是当楚门知道了真相,知道他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摄影棚内,有无数人在电视前观看他的生活,他选择了逃离,毅然走向一个真实的世界。
  同样地,困于“信息茧房”的我们,有必要像楚门一样,自知自觉地走出去,走出个人信息舒适圈,并试着去倾听不同意见。迈克尔·麦昆指出,和意见相同的交流相比,只有意见不同的交流“才允许真正的辩论和思想的交换”。因此从2018年开始,多倾听,多交流,多读书读报读杂志,面对不同意见时不要忙不迭反对,不妨驻足片刻自我反思。
  总之,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不要将自己困在封闭的孤岛上,去自由遨游吧。
其他文献
2018年12月13日,智利政府在圣地亚哥举办百辆比亚迪电动大巴交付仪式,智利总统皮涅拉(中)体验乘坐比亚迪电动大巴。这是中国车企在海外最大规模的单批次纯电动大巴车队投放  “我们看到一个很好的机会,通过巴拿马把亚洲和美洲连接起来。”出席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巴拿马总统瓦雷拉(Juan Carlos Varela)在会前表示。  同样出席该论坛的拉美国家首脑,还有来华进
互联网的发展,加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互联网汽车金融行业步入了快速增长阶段。iiMedia Research预计在2020年,中国互联网汽车金融市场规模将超5600亿元。在利好的宏观环境和更趋规范化的市场条件下,汽车金融市场发展前景乐观,但与此同时,互联网汽车金融行业也面临着产品落地难等诸多挑战。  总体来看,互联网汽车金融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2012年到2014年处于金融领域试水区,金融机构
陈宪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提高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增加居民消费对增长的贡献,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的内涵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到创新驱动。有人将其表述为,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从投资驱动到消费驱动。前者可视为中长期动力的转换,从传统要素驱动到创新要素驱动,增加技术、人力资本和企业家精神的投入;后者则是短期支出意义上的动力转换,从
当人们已经认定习酒“窖藏1988”已经足够好时,2019年又迎来了“君品习酒”。  看上去像是偶合,这一年8月份,习酒荣获“全国质量奖”,成为当年获得中国质量领域最高荣誉的17家企业或组织之一。  从习酒的不断蜕变中,我们可以很容易获得一种认识:酒,总是越来越好的。  没错,因为美酒无止境,正如天下没有完美之人。人的善,是有最高标准的,在西方,叫“神”,在中国,曰“圣”,就道德修为而言,这两者本质
陈宪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教授  一直以来,我们把经济社会发展与GDP增长牢牢地绑在一起。没有GDP增长,何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然而,邻国日本在“失去的二十年”以后,即经济低增长,有些年份甚至零增长、负增长后,经济社会仍然在发展。  何以解释?增长不同于发展。增长是以GDP衡量的经济总量的变化,谓之正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发展以增长为支撑,但其综合表现是结构性变化带来福利增加。从1996年到
2009年12月10日,云南玉溪市嘎洒镇附近的山头,褚时健在查看褚橙果树情况  人们已经很难单独地去看褚橙这个标签。  从它本身的水果属性而言,它不过是哀牢山上青葱果树上的果实,那里的日照毫无遮挡。  果子的各种指标犹如公式般得到计算:甜度、酸度、渣率等,每一项数据都被嵌入到橙子的生长过程中。  这片果园的主人住在195公里外的玉溪“云南第一村”大营街,客厅里挂着褚时健和夫人马静芬的合影。灰黑底的
2018年6月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举行。这是上合组织实现扩员以来举办的首次峰会,无疑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和意义。正如习近平主席在6月9日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辞中所说,青岛是著名的“帆船之都”,许多船只从这里扬帆起航、追逐梦想……让我们以青岛峰会为新起点,高扬“上海精神”的风帆,共同开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新征程。组织扩员  上合组织正式成立迄今,已经走过整整17年的历程。追
《大分流之外:中国和欧洲经济变迁的政治》  “大分流”—为何工业革命19世纪在欧洲兴起而非中国—是今天全球经济史学界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而2000年彭慕兰对工业革命时代英格兰与清代中国江南地区的比较研究则是这一领域的开山之作:彼时的英格兰与中国江南的居民生活与商业发展水平其实非常相似,而促使英格兰迈向现代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过是丰富的煤炭资源与美洲新大陆的开发。十九年来,批评与修正大分流框架的研究层出
孔志国北京一见智库特约研究员  某种意义上,俄罗斯政治是寡头的游戏。  1996年3月,正为第二个总统任期而努力的叶利钦,在民意支持率低于主要对手久加诺夫的情况下,主动秘晤时任联合银行总裁别列佐夫斯基、大桥银行总裁古辛斯基、国际商业银行总裁维诺格拉多夫、首都储蓄银行总裁斯摩棱斯基、阿尔法银行总裁弗里德曼、梅纳捷普银行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和俄罗斯信贷商业银行总裁马尔金等“七寡头”,争取他们的全力支持。
3月19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列席会议的易纲坐在人民大会堂二楼后方,听到自己被任命为央行行长的消息。  刚过完60岁生日的易纲,接替任职15年的周小川,正式成为新任央行行长。  40年前,易纲成为高考恢复后北大经济系首届学生;24年前,他毅然回国,在北大任教,一直处于中国经济学研究前沿,随后步入央行工作。  长期的职业经济学家身份,这凸显了央行行长一职的专业性。但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