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莲花 妙解诗心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许多人看来,现代诗歌是很难教的,采用的手段也就是读一读,或者声光电化热闹一番,或者照本宣科地做些粗浅解读,很难让学生有入情入境地深刻体验。名师吴丰强的《雨巷》一课则让我们幡然醒悟:一堂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原来可以这样轻松自然地造就。
  【片段一】思路清晰,步步推进
  师:“望舒”就是“月亮女神”的意思。(学生发出赞美声。)
  师:……戴望舒这个月亮女神出来以后……人们称他为“雨巷”诗人。
  师:你们知道婉约派吗?
  生:不知道。
  师:就是李清照那种味道的。戴望舒和徐志摩都是婉约这一路的。
  师:这首诗要是大家读,你们觉得读的时候声音是高还是低?
  生:低。
  师:节奏是快还是慢?
  生:慢。
  师:那好,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感觉来齐读《雨巷》。
  (学生读。)
  师:你们读了诗歌,能不能说出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师:你们说的都对,比刚才更接近了诗歌,更像失恋人的心理。
  师:这首诗写得这样哀伤,这样迷惘,这样忧愁,那你们觉得这首诗美不美?
  生:美。
  师:诗歌写了什么让你觉得美?
  生:丁香一样的姑娘。
  师: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你觉得长得美吗?
  生:美。
  师:美在哪里?在诗歌中找找看。
  生:丁香一样的颜色。
  生:丁香一样的芬芳。
  师:大家看过丁香没有?
  生:没有。
  师:……你看,在阴雨绵绵的巷子里,这位姑娘最好穿什么颜色的衣裙?
  生:白色的。
  师:一位姑娘穿着白色的衣裙,给人什么感觉?
  师:那么“丁香一样的芬芳”是怎样一种香气?
  生:淡的。
  生:清的。
  师:对,不能馥郁,不能扑鼻而来,不能令人窒息。但是清淡的花香多得是,比如兰花,那么丁香和兰香有什么不同?(学生无语,沉默。)
  师:这女孩还有什么动人之处。
  生:静默。
  师:对,她有一种娴静美。
  生:飘逸。
  师:为什么说“飘逸”?
  生:“像梦中飘过”。
  师:……看看这位姑娘是从哪里来的。(学生齐读。)
  …………
  师:那么,我的梦是从哪里来的呢?
  (学生无语,集体沉默。)
  师:我知道。它是从古典诗歌里来的……
  师:同学们,我心中又有一个问题:这位姑娘后来到哪里去了?
  生:消失在雨中。
  …………
  师:不过,诗歌还有一处写到这位丁香一样的姑娘消失的地方,找找看,在哪里?
  …………
  师:……同学们想想看,这位丁香一样的姑娘能不能走在东莞大道上?
  生:不能。
  师:那她应该走在哪里呢?
  【赏析】吴丰强老师从诗人姓名着手,将学生引入婉约的诗境中,然后通过朗读悟出诗的感情基调。随后又从诗的美感入手,引出“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个意象,从姑娘的裙子颜色、香气、眼神、娴静等角度品味了姑娘的动人之处。接着问这样一位姑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最后分析了本诗的节奏。比如,当需要赏析“古典美”的消失这一主旨时,吴老师问:“这位丁香一样的姑娘能不能走在东莞大道上?”让学生明白,丁香姑娘代表的是一种古典的美,然后追问:“同学们你们现在还看得到雨巷吗?”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这种雨巷消失了,这种丁香一样的姑娘消逝了,有一种打上古典中国烙印的美消逝了。也许这是诗人戴望舒哀伤之所在吧。”这种环环相扣的提问方式很容易把学生准确地带入诗境。
  整堂课看起来自然随意,但细看起来,吴老师的提问环环相扣,都是围绕“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个意象和诗的节奏来展开的,而无论是意象的品读还是节奏的感悟,都能让学生体悟到《雨巷》一诗的忧郁之美、古典之美。
  【片段二】形象启迪,体验具体
  师:1928年是中国一个幸福的年头,因为这一年诞生了两首不朽的诗,一是我们刚学了的《再别康桥》,一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雨巷》。
  师:《雨巷》的作者是谁?
  生:戴望舒。
  师:以前他还有一个名字——戴梦鸥。(板书)
  (生发出赞美声。)
  师:你们觉得哪一个名字好?
  生:戴梦鸥。
  师:知道“望舒”是什么意思?
  生:不知道。
  师:“望舒”就是“月亮女神”的意思。(学生发出赞美声)这个“望舒”很有来头,屈原诗歌《离骚》有言:“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这“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你们认为“戴梦鸥”这个名字很美,那是中学生取的名字,“戴望舒”那是大学教授取的名字。(学生笑)
  师: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你觉得长得美吗?
  生:美。
  师:美在哪里?在诗歌中找找看。
  生:丁香一样的颜色。
  生:丁香一样的芬芳。
  师:大家看过丁香没有?
  生:没有。
  师:那没关系,只要你仔细体会诗歌,你就知道丁香是什么颜色了?你看在阴雨绵绵的巷子里,这位姑娘最好穿什么颜色的衣裙?
  生:白色的。
  师:感觉真好。丁香一般有两种颜色,一是紫色,一是白色。为什么你们觉得应该是白色的呢?
  【赏析】吴老师的提问方式形象具体。他的提问不是大而空的,而是由表入里、步步深入地形象发问。比如为了让学生“雨巷诗人”的诗风,也为了进入本诗的意境,吴老师没有一上来就问:“同学们,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啊?”而是很轻松很诗意地向学生介绍了“戴梦鸥”和“戴望舒”这两个名字的由来,并幽默地说“戴梦鸥”这个名字是中学生取的名字,“戴望舒”是大学教授取的名字。这就开始接近“雨巷诗人”的诗风了。然后通过问学生应该读得大声一些还是低声一些,这样就靠近本诗的感情基调了。再比如,鉴赏“丁香姑娘”这个意象,吴老师没有笼统地问这个姑娘是个什么形象,而是问这个姑娘穿什么颜色的裙子。诗歌虽然没有直接写裙子的颜色,但是吴老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意象做了准确的美感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吴老师引导学生品味了“丁香姑娘”的美后,想要进入诗歌主旨的赏析,他没有一般性地问这个姑娘代表了什么或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而是问这个姑娘是从哪里来的,吴老师是这样问的:“大家读得很有感情,现在我知道这位姑娘是从哪里来的了,你们知道吗?这位姑娘是从哪里来的?”这样提问既亲切又富于启发性,生动具体。   吴老师的启迪方式生动可感。他在与学生对话发生困难时,善于通过生活化的幽默语言启迪学生。比如问这位姑娘是从哪里来的,学生回答是从这巷子里走出来的。老师对这一回答不满意,就这样引导学生:“好神秘!这巷子突然冒出了一位紫丁香一样的姑娘!下次我也要到巷子里走一走。”学生笑过之后才得出更接近诗意的答案:“是从诗人的梦里来的。”这种启迪方式既营造了活泼的课堂氛围,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准确的想象。
  吴老师的小结语言典雅动情。他的教学语言是生动活泼的,生动简洁而富于情趣,但在适当的时候却又不乏典雅动情的独白。比如:“这是双会说话的眼睛。这样清湛如秋水的眼波,在望向‘我’的刹那间,流露出无限深情,却不知为了什么,又长长地叹息,流露出无限的惆怅,仿佛有无限的心事。这种眼光仿佛有情又无奈,它就这样望你一眼,让你终生魂牵梦萦。”“我知道。它是从古典诗歌里来的。“君不见‘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太息般的眼光,她丁香般的惆怅’。她像所有的美一样注定是要消逝的。”这些诗意动人的语言无疑使学生在享受愉悦的课堂之余,更感受到诗境的忧郁氛围,典雅动人的小结提升了课堂的诗意美感。
  【片段三】教师引导,妙解诗心
  师:这姑娘确实太美了,她不仅有丁香一样的形象美,而且她娴静高雅,深情款款,飘逸神秘。这使我心中不由得要问:你从哪里来,我的姑娘?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歌,看看这位姑娘是从哪里来的。(学生齐读。)
  师:我知道。它是从古典诗歌里来的。李商隐有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有诗云:“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教师板书)这两位诗人以天才的想象,将丁香神髓美韵描绘了出来,让读者遐思翩翩,戴望舒显然是其中的一个。一天,当诗人彷徨于雨巷中,当“无边丝雨细如愁”的时候,诗人的幻象出现了,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就从古典诗词中走了出来,是那样的楚楚动人。
  师:有人说,这是一首失恋之歌,从诗歌前面的文字中我们确实感到了失恋的意味。但是,当人们看到这里,就不禁对“失恋”产生了一点疑问,诗歌好像还传达了另外的律音。同学们想想看,这位丁香一样的姑娘能不能走在东莞大道上?
  师:而且春雨淅沥,绵绵不尽!正是这样的雨巷,才走出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雨巷为丁香姑娘的行走铺展了诗行,丁香姑娘的行走为雨巷打开了画卷,二者相映相生。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还看得到雨巷吗?
  生:看不到。
  师:还看得到丁香一样的姑娘吗?
  生:看不到。
  师:是的,这种雨巷消失了,这种丁香一样的姑娘消逝了,有一种打上古典中国烙印的美消逝了。也许这是诗人戴望舒哀伤之所在吧。
  【赏析】《雨巷》一诗的主旨有很多解读方式,解读比较多的为失恋甚至政治诗,这样的解读或失之肤浅,或失之生硬,与本诗婉约美不尽吻合。吴老师尽量选择诗意的、又不乏深度的解读方式与学生对话。诗歌的本质是美和抒情的,《雨巷》一诗灵动、感伤、唯美的意蕴,如果解释为政治原因,显然是悖逆诗韵的。吴老师把《雨巷》解读为诗人对古典美消逝带来的惆怅、迷茫,这种解释既吻合文本,又符合诗歌的本质。
  要获得这一诗性体验,不是靠生硬灌输,而是在教师的生动灵活的引导下,学生被带入诗境,然后才有水到渠成的彻悟。所以在这堂课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挥洒。
  吴老师的《雨巷》一课,于细腻中显大精神,摇曳多姿却又章法谨严,确实是一堂经典的示范课。
其他文献
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笔者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穆军老师执教的“比例尺”一课。在教学中,穆老师紧扣概念的本质,精心设计具体、现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概念发生发展的过程。概念教学的过程通畅、完整,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现撷取几个教学片段与大家分享。  【片段一】画一画  师:估计一下从宿州到砀山有多远?  生:250千米。  ……  师:课前,老师查了一下资料是150千米。  (板书:实际距离150千米
期刊
编者按:  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的课程理念也渐渐被广大教师所熟悉,并努力将其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之中,“课程意识进课堂”已经成为有识之士的自觉选择,也成为有志于数学教育事业、为学生终身发展而教的广大年轻教师的追求方向。为了引导广大教师让数学课程意识走进课堂,并努力使之落实到位,从本期开始,将陆续刊登一些关于“课程意识进课堂”的思考性、探索性文章,以引起讨论与交流,并分享收获与喜
期刊
耕耘:一段教室生活的开启  “啊?为什么?”  “我们都快毕业了,哪有时间做这事啊……”  “我都不会弄,万一养死了咋办啊!”  学期之初,我让孩子们每人都养一盆属于自己的花,教室里便沸腾起来。  之所以会布置这样一个奇怪的学习任务,缘于上学期学习的一篇课文——《百合花开》。在上这篇课文之前,脑海里总是浮现一句话——“一花一世界”。在我看来,虽然这仅仅是一篇讲述山间百合的课文,但通过这一朵花扩展开
期刊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一个人不过是自然界中一株最脆弱的芦苇,但他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湖南省优秀青年教师陈迎在执教《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一课时,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火花,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多维对话,实现花和人、内容与形式、风姿和精神的完美融合。  [片段一]花和人相联比,品悟百合的执着  师:这山谷、断崖是适合生长的好地方吗?  生:不是,
期刊
富有诗情画意的文章是我们每个人都爱读的文章,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就精选了很多这样的文章。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呢?化用清龚自珍的名句,“文章不是无情物,真情流露最动人”,通过层层品读文章语言,挖掘作者运用语言的奥秘,进而去感受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应该不失为明确的教学之道。  以《草原》为例。老舍笔下的《草原》层次井然,是一篇富有文采,充满感情的写景散文。作者按照事情发展
期刊
通用技术是一门以提高普通高中学生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新课程,其课堂教学有着与其他普通高中课程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具体表现在:一是教学围绕着简单的技术问题展开并有多方案解决;二是唤醒高中学生的探究和创造意识,开发其创造潜能;三是提高高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用技术的课程理念、课程性质、课程目标,都决定了通用技术教学要以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
期刊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听、说、读、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写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它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因此,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就显得尤为重要。设计有效的课堂小练笔,能更好地落实课标提出的读写目标,使阅读教学在“写”中得到进一步深化。  一、落实读写目标,课堂小练笔的指导要因文而异  课堂小练笔,是语文实践的重要形式。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用好教材,给学生“写”的机会
期刊
“卷入”意即吸引进去。卷入可以理解为对某个活动、某个事物、某个产品与自己的关系或重要性的主观体验状态。在这里,“卷入式”是指学生全息投入数学学习的一种体验状态。以往的教材中,“升”与“毫升”一般安排在认识体积之后教学,但新教材考虑到升与毫升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或多或少接触了这些容量单位,因此放在其后。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概念,教学时,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切入,帮助学生找到概念学习的一条有效
期刊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指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质:“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练习,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然而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活动中把握不住综合性学习的特质,没有突出“语文味”,只是热闹地走走过场罢了,课后作业大都以收集资料不了了之。无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重要地位,使得语文综合性学习异
期刊
江苏省泰兴市大生小学是市局首批“书香特色” 学校,一直以来,学校致力于“书香校园”的建设工作,从开始的深化课外阅读研究,到《牵手经典》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到现在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我们一直马不停蹄。  说起与“语文主题学习”的渊源,那还是2012年,学校领导在《人民教育》上看到有关于“语文主题学习”的专辑,当时就有意向参加该活动。恰逢泰兴市教研室领导已经制订了方案,着手安排实验学校,于是,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