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时代传统曲艺文化与发展策略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ht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曲艺是我国众多艺术形式中最古老的一种,以其丰富的内容、生动的表现力、鲜活的地域特色,承载着人民群众共同的文化、情感和审美情趣,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千年的艺术瑰宝。但到了新时期,随着信息大爆炸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曲艺文化陷入了发展和传播的困境。由此,将传统曲艺文化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让传统曲艺在现代传媒中增加出镜率,加强网民对传统曲艺全面、深度了解,是网络时代传统曲艺文化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传统曲艺目前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网络时代传统曲艺文化的创新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时代;传统曲艺;创新
  引言
  随着不断深化的社会转型与发展,内外部的文化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曲艺艺术曾经的巅峰不再复现,随之而来的是曲艺诸多剧种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曲艺剧种356个,各种性质的剧团两千多个,但依旧保持正常演出的剧种不足一百个。尤其随着新形势下新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纷繁复杂的文化信息井喷式呈现,给传统曲艺文化艺术带来空前的冲击。但网络时代也催生了异彩纷呈的更符合现代传媒特色的流行文化元素。这也给发展困境中的传统曲艺文化带来创新的灵感和契机[1]。
  一、网络时代传统曲艺文化的现状
  (一)内容和风格亟待更新
  我国现存四百多个传统曲艺种类,每个曲类都有自己的地域特征,而且演绎多采用地方的方言,缺乏通俗性,整体的曲目曲调只体现特定区域的风俗,如果离开原生的语言环境就不具备了传播和再创作的基础。与此同时,每个时代观众的兴趣爱好和艺术品位都是有不同的特点,对曲艺内容风格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尽管传统曲艺在千百年的发展演变中也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创新,但在当今的网络时代里,人们对传统曲艺的表演空间、内容和风格都有了新的期待点。网络多媒体时代具备两个典型的信息传递特征:信息量大、内容更繁杂。而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受众群体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和消化能力,一旦信息的传递量超过人的接收能力,思维就会僵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观众开始热衷于具备炫彩和浮夸为表现形式的快餐文化,对内容和风格都缺乏新意的传统曲艺文化缺乏欣赏的耐性。
  (二)传播途径的新变化
  传播学理论将人类文化传播总结为四個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以及电子传播时代。具体对应到曲艺文化传播上,又可表现为剧场传播、剧本传播和数字媒介传播。由此,曲艺文化的演播方式也经历了从传统舞台到声音传播为主的听觉方式,再到形象为主的视觉模式,直到现在的网络数字化传播模式。随着现代传播媒介的兴起促进了传统曲艺文化的不断创新。但新的传播渠道也给传统曲艺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表现形式必须随着推广渠道的特点而改变。尤其是网络时代,人们可以利用视频软件对自己喜欢的节目反复浏览,凡符合网民口味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快速在网络上风靡并被其他表演者借鉴和模仿,大大缩短了曲艺演员的作品过渡周期,也突破了传统的曲艺表演中一些禁锢演员交流、分享的条条框框。但很多曲艺演员却不能适应这样网络时代的传播新变化,感到迷茫无措,是目前传统曲艺文化创新中需要疏导的问题。
  (三)表现形式的新需求
  网络信息文化传播的方向会受到媒介热点的影响,有潜在热度的小众文化找到了开放的平台和丰富的表现空间,一时受到大众的关注。在新型传媒运作下一时获得热度是可以做到的,但保持这种关注度却不是轻而易举地。因为大众热点层出不穷,但多数会随着曝光率下降而被遗忘。有些曲艺传承人为了生存下去,也开始尝试利用流行文化的热度来进行自我包装,但多半因为利用现代的表演形式演绎传统曲目,在呈现效果上存在不协调性,需要在内容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对于以说唱为主的传统曲艺文化来说,体现是听觉艺术的本质。但网络传播是以形象观感为主的视觉艺术,曲艺演员必须重视更多的视觉形象呈现,以加深观众对内容的直观理解[2]。
  二、网络时代传统曲艺文化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优化内容与更新风格
  传统曲艺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以娱乐形式发挥着教化民众的重要作用。曲艺演绎的内容都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以及承载着人们道德思想的家国情怀。例如,一些取材于历史故事、英雄人物和民间传说的曲艺段子,就是以扬善击恶、褒忠贬奸为主题,向观众传递中华传统中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将传统曲艺文化丰富、厚重的文化蕴涵以及硬核的曲艺知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精致化和时尚化的创新表达,才是获得热点和流量的最切实可行的途径。
  (二)激发创新活力
  针对文艺和曲艺,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要求。广东省曲协加大促进精品创作的力度,带动了广东曲艺向纵深发展,树立了“出精品、攀高峰、推新人、出新作”的曲艺工作目标,全力创建“一乡一品”的曲艺品牌。2020年的金秋十月,中国曲艺之乡东莞市中堂镇成功举办了广东省(中国)曲艺之乡精品展演,此次展演展出了23部来自省内各曲艺之乡的新作,通过互联网平台收看演出的观众达40万。不久以后,各类活动和赛事还要接连不断地展开,例如第十四届广东省青少年曲艺“明日之星”选拔赛、广东省少儿曲艺第五届小牡丹绽放展演等,这些活动将带动广东少儿曲艺事业再登高峰,为广东曲艺的明天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三)培育高水平创作人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繁荣文艺创作、思想、艺术、创作的精深、精良化的发展思路,指出了主旋律精品创作的指导思想,为曲艺艺术高水平创作人才培育指明了方向。著名的曲艺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牡丹奖得主、广东省曲协名誉主席杨子春深有体会,这位从艺60周年的老曲艺艺术家表示,主席在十九大上的报告振奋人心,他作为一个50年党龄的老党员,会在余生好好学习,利用曲艺舞台讴歌党、歌颂伟大祖国。并且他表示要为曲艺界培养高水平的曲艺工作者、创作者,继续参与省曲艺发起的传承“一带一”的工艺活动,起到曲艺的传帮带作用,为广东省曲艺艺术培养后备人才,让曲艺的传承后继有人,长盛不衰。   (四)构建网络传播平台
  网络时代的新型传播媒介和传播形式,让观演的模式也发生悄然的变化。传统曲艺是历年春节联欢晚会必不可少的节目之一,但我们不难发现,曲艺节目的策划、形式和舞台呈现手段总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例如3D技术的应用产生的独特的观演形式和视觉冲击,在提升观众的愉悦感的同时,也增加了演出的趣味性。通过视觉与听觉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传统曲艺在观众中的印象,更能够引发年轻网民情不自禁地想接触传统曲艺文化的愿望。传统曲艺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财富和凝聚人民的精神寄托,体现了中国特色背景下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要想良性发展和创新,必须依托和构建现代网络平台,融合新兴的流行文化,发挥对人民群众文化教育的作用。
  (五)适应新媒体的表现形式
  5G时代的到来让网络直播技术和短视频得到迅速的发展,我们必须借助抖音、快手等传播渠道拉近观众和传统曲艺的距离,比如网络智媒体有度的揭秘曲艺演员台前幕后的花絮,增进了曲艺演员的粉丝粘度,加深了观众对传统曲艺文化的理解,让观众对曲艺名家加深了感情。这种推广的模式成本低、效率高,新的互动模式在演员与观众间牢固形成。已经有很多曲艺演员把自己的生活和表演內幕拍摄成各种风格的小视频,在不同的网络平台上分享,以增强粉丝群体的黏度。例如,河南姬派莲花落第十二代传人姬银龙老师,将诸多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通过网络短视频平台进行传统演绎,真实有趣、生动灵活的表演吸引、稳固了大量粉丝,观看数高达几十万,打赏、点赞、赠送蜂拥而来,这不仅是粉丝的无限喜欢,更是曲艺文化传播模式改革的标本。
  (六)探索最佳的打开方式
  网络时代里,短视频几乎走进每个人的生活,人们追求现代的感官刺激,传统曲艺文化必将受到冲击。但事实上,传统曲艺还是有诸多发展路径的,例如传统的评书艺术与网络平台结合,诞生了喜马拉雅听书、懒人听书等网络模式,吸引并稳定听众群体,并且很多大师的经典评书竟然列点播榜之首。不难看出,不见得是当代人不喜欢听书了,更不是评书艺术落后了,而是传统的曲艺形式必须找到网络时代的“正确打开方式”。面对依然强劲的市场需求和不那么乐观的生存现状,是时候为传统曲艺做点什么了。好在,很多曲艺工作者已经开始创新的行动。例如,每个星期天早上,一些书场都会按时开通网上直播。评书新锐正在尝试与诸多新媒体渠道进行合作,利用其渠道优势开拓市场。
  三、结束语
  毋庸置疑,在新的时期,传统文化要想融入多元主体中,必须构建传统文化+网络平台模式,充分依托新媒介技术赋权的网络个体,在整体的网络文化体系中找到自身的落脚点。要想活态继承传统曲艺文化,既要有取舍地学习借鉴现代文化“火”的特性,又要将传统曲艺中的深厚的、民族的文化蕴涵传承下去。这两个横向和纵向的框架就是,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中巩固传承。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传统曲艺文化注入合理的现代元素的源头活水,将传统曲艺文化带入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徐佳慧.浅谈传统曲艺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创新与发展[J].汉宇文化,2020,(22):38-39.
  [2] 杨晋. 中国传统文化的媒体化进程[J].汉字文化,2019(15):03-05.
其他文献
摘要:在国画工笔创作中除了尝试也出现各种困惑。第一主要是我的国画创作和技法分析。第二主要是创作过程中从起稿开始如何体现新颖和尝试,更能体现现代化。从创作中出现的困惑得出创作过程中要探索、虚心听取老师同学的建议、意见及时修改。  关键词:困惑;探索;尝试  在我的国画创作中,主要是以我四年以来对南宁的情感来创作这幅作品。而创作中的艺术情感的表现更复杂,所以必须得很有吸引力,才能吸引观众产生共鸣,而这
期刊
摘要:随着舞蹈艺术的发展,技术技巧在舞蹈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作为舞蹈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技术技巧具有较大的艺术影响力,在民族民间舞蹈中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围绕分析各民族民间舞蹈的技术技巧,提出民族民间舞蹈技术技巧的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民间舞者能够合理实践运用技术技巧开启思路,并能提升民族民族民间舞蹈的观赏性。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 、技术技巧 、特点、作用  舞蹈中的技术技巧对一个舞
期刊
摘要:汉字是以信息传递为目的的,而图形化的汉字在保留汉字信息传达特性的前提下,会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其功能与美学并存。其视觉效果,远远胜过单纯的文字和颜色的传达。本文中,笔者试阐述汉字在招贴中的图形化设计研究,为汉字图形化视觉艺术传达提供借鉴依据。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平面设计领域。  关键词:文字图形化;汉字图形化设计;招贴  招贴中对于文字图形化的设计应用早已成为设计师们的一个常用手段。图形化的
期刊
摘要:民族团结进步活动“进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延展,关系到国家和基层的稳定、团结与发展前进。能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村容村貌,能进一步的解放村民的思想、转变村民的观念,进而使民族关系更加和谐,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增强了民族认同。  关键词:民族团结;示范村研究;综述  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的意义  从宏观层面上看,自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在《關于建设民族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意见
期刊
基本情况:  受经济社会急剧转型的影响,在新文化产生的同时,旧的文化传统也在逐渐消解。而非物质文化遗产若能融入现代生活,不仅有利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也有利于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了了解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曲艺类非遗的认知水平,我们以长沙弹词为例进行了调查。  在本次的被调查人群中,16-30岁年龄段群体占34.6%,31-45岁年龄段占28.4%,46-60岁年龄段占23.1%,60岁
期刊
摘要:《边城》与《雪国》分别是沈从文和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两部作品篇幅相当、主题相近且凝聚了众多的审美特征,具有可比性。本文对两部作品字里行间展现的生命美学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从性灵之美、自然之美、女性之美、悲剧之美的角度来比较阅读其中的生命内涵,并结合自己的阅读做简单探讨。  关键词:《边城》;《雪国》;生命美学  童庆炳教授曾提出:文学的对象和内容必须具有审美价值,或是在描写之后具有审美价值。1作
期刊
摘要:文化馆是服务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机构,也是辅导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同时,也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机构。文化馆对于提升基层群众文化素养,提高审美能力,充实群众文化生活,贯彻党的群文方针都有着重要贡献。笔者认为群文美术是群文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馆要充分发挥好群文美术辅导者、带动者和组织者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馆;群众文化;美术活动  文化馆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机
期刊
摘要:教育一直是我国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成功的学校教育离不开科学的学校管理,在当前教育发展背景下,中小学学校管理还需要不断的加强,尤其是民族地区学校。由于受到地域、文化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各民族地区间学校管理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促进中小学教育的发展,需要学校领导进行深入的探索,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学生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民族地区学校管理措施。因此,本文主要探
期刊
摘要:叶舒宪的《高唐神女与维纳斯》一书从神话中的女神形象入手,去对比分析中西文化对爱与美这一主题的不同理解,并试图寻找被遮蔽的中国“维纳斯”,以及中国性爱女神隐没无闻的原因。叶先生基于文化通观视野,对神话原型理论进行阐释与重构,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将神话原型的范畴从文学扩展到了文化层面,其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值得学习和分析。本文从《高唐神女与维纳斯》一书的上篇入手,通过溯源性考察、语源学角度以及创
期刊
摘要: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的“兼相爱、交相利” 等思想在当时以及现代都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墨子“兼爱”思想是从社会公众 的利益出发,主张建立一种无差别的全人类的爱,这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墨子; 兼爱; 重要意义  墨子是先秦时期杰出的哲学家,其著作《墨子》是他哲学思想的主要体现。墨学是战国时期一大显学。墨子的“兼爱”思想是墨学思想体系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