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巧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地理的“教”和“学”更高效。在教学实践方面,笔者主要从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复习三环节出发,阐述了思维导图的应用技巧;在课堂笔记环节提出了以图学图和以文转图的思维导图学习技巧。
【关键词】思维导图;地理教学;以图学图;以文转图
自上世纪60年代东尼·博赞(Tony Buzan)提出思维导图,很快在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思维导图在思维整理和激发方面的显著作用,使得思维导图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学实践中,笔者和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学习地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思维导图的特征
思维导图是大脑抽象思维的图形化,让大脑的思考“看得见”。思维导图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大脑的思考方式,使得思维导图更容易让大脑接受。思维导图是一种树形结构,是发散性思维的体现。思维导图的特征用下图来说明。
思维导图一定有一个中心,分支围绕中心展开。有几个思考方向就有几个大的分支。沿着一个方向思考不断深入,分支就不断的向前延伸。分支上写关键词或简短句子,表示分支的内容。提倡不同的分支用不同的颜色。一个图文并茂色彩丰富的思维导图,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技巧
(一)课前预习的应用
课前预习对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晚修时间有限、作业较多、方法不当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学生的预习作用有限,深入思考问题的机会不多。
学生在预习环节画思维导图,能否提高预习的效率呢?答案是肯定的。在预习环节使用思维导图,前提是学生会画思维导图。预习环节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目标是:提前预习,尝试画出思维导图,找出重点,构建联系。具体做法是:给学生布置明确的预习内容和时间,学生明确任务:绘制一幅预习内容的思维导图。学生预习从漫无目的地看书变成要找出核心、重要的内容,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在知识点里分出主次,安排好各分支内容,做好绘制思维导图的准备。认真思考预习的内容,如果理解的,就在思维导图上标出,不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在关键词旁边标“?”。学生通过预习绘制思维导图,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在大脑里已经整理了一遍。哪些是会的,哪些存在困惑,学生上课时就会做到有的放矢,有重点的,有目的捕捉老师上课的内容。及时把预习过程中理解错误的地方纠正过来,做到难点知识的当堂吸收和消化。这样,预习环节应用思维导图,就成了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一环。
以“人口增长模式”为例,布置预习任务后,学生根据所阅读的内容,找出关键词,画出如下思维导图。
如上图所示,预习环节绘制思维导图,可以极大地锻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二)课中笔记的应用
课堂上是实施思维导图教学的主阵地,教师的“满堂灌”,到学生的“满堂记”,并不符合高效课堂的要求。如何让学生从笔记中解放出来,如何让学生的笔记发挥更大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锻炼学生的能力,是笔者引入思维导图教学的初衷。在推动学生掌握和应用思维导图工具上,笔者实行了以图学图和以文转图两个技巧。
1.以图学图。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绘制技能是推动思维导图教学的第一步。教师提前准备,在课堂上画思维导图突破某个难点,学生跟着老师画。这样反复几次,学生就掌握了思维导图绘制方法,不需要额外时间培训学生,增加老师负担。例如,教师甲在课堂上讲判断河流流向小专题,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判断流向的方法,并画出思维导图,课堂上要学生跟着老师画,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学到了思维导图的画法。
教师乙执教《南美洲》公开课时,讲了南美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两大方面的概况,在黑板上绘制了一幅漂亮的思维导图。十分清晰地展现了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教师丙在高三复习中,讲旅游地理时,为了让学生清楚旅游各要素的关系,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以旅游地理为中心的思维导图,清晰的展现了旅游资源的评价因素、旅游规划设计和区域发展的关系。学生形成了旅游地理的整体知识框架。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跟着老师绘制。这种做法使得学生熟练掌握课堂内容,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技能,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会画思维导图,就可以把思维导图应用到学习地理的各个环节,甚至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上。
2.以文转图。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没有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减少做笔记的时间,又可以对学习内容有全局的把握。绘制思维导图就是想使这部分同学从记笔记的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真正开动脑筋,跟着老师思考。把一节的重难点,关键脉络整理出来,绘制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就是整理思路,探索知识间关系的过程。
下图是笔者讲《中国气象灾害》时,学生课堂上画的思维导图,脉络清楚,要点突出,能较好的掌握各个气象灾害的特点,成因,分布等知识。
(三)課后复习的应用
由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可知:及时回顾复习是巩固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方法。当学生一节学完了,一章学完了,知识原理规律是零散的,杂乱分布,还是通过知识之间的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学习效果的好坏影响很大。思维导图恰恰是通过联想、想象,构建联系,知因果,明过程,最终构成一个大的知识网络。学生掌握了思维导图工具,就可以在课后回顾,复习中以思维导图构建单元,章节知识体系,强化对原理规律的认识。
笔者讲完《农业地域类型》新课后,布置学生课后绘制了农业地域类型的思维导图。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对学生掌握章节的知识结构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结语
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可能碰到的问题是时间不够。要画出一幅色彩鲜艳,精美的,甚至还有配有图像的思维导图,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笔者的解决方法是因地制宜,看什么场景下使用。日常学习绘制的思维导图和展示型思维导图应该区别对待。日常学习中保留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颜色不使用彩色。若是展示型思维导图,那就多用彩色和图画,画出具有一定观赏性的思维导图。
通过近三年地理教学应用思维导图的实践研究,充分证明了思维导图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地理逻辑思维,促进核心素养等方面有实实在在的作用。思维导图对学生来说,最大的价值在于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对思维的整理,在思路整理的过程中,对各要素间的关系有了明确认识和进一步的思考,进而有可能产生思维的火花。最终提升了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思维导图的应用探索不会止步,笔者会不断实践,让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国庆.思维可视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7.
[2]东尼·博赞.思维导图丛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社,2005.4.
[3]王业超.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7(3).
[4]叶家裕.高中地理课堂中思维导图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7(6).
【关键词】思维导图;地理教学;以图学图;以文转图
自上世纪60年代东尼·博赞(Tony Buzan)提出思维导图,很快在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思维导图在思维整理和激发方面的显著作用,使得思维导图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学实践中,笔者和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学习地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思维导图的特征
思维导图是大脑抽象思维的图形化,让大脑的思考“看得见”。思维导图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大脑的思考方式,使得思维导图更容易让大脑接受。思维导图是一种树形结构,是发散性思维的体现。思维导图的特征用下图来说明。
思维导图一定有一个中心,分支围绕中心展开。有几个思考方向就有几个大的分支。沿着一个方向思考不断深入,分支就不断的向前延伸。分支上写关键词或简短句子,表示分支的内容。提倡不同的分支用不同的颜色。一个图文并茂色彩丰富的思维导图,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技巧
(一)课前预习的应用
课前预习对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晚修时间有限、作业较多、方法不当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学生的预习作用有限,深入思考问题的机会不多。
学生在预习环节画思维导图,能否提高预习的效率呢?答案是肯定的。在预习环节使用思维导图,前提是学生会画思维导图。预习环节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目标是:提前预习,尝试画出思维导图,找出重点,构建联系。具体做法是:给学生布置明确的预习内容和时间,学生明确任务:绘制一幅预习内容的思维导图。学生预习从漫无目的地看书变成要找出核心、重要的内容,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在知识点里分出主次,安排好各分支内容,做好绘制思维导图的准备。认真思考预习的内容,如果理解的,就在思维导图上标出,不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在关键词旁边标“?”。学生通过预习绘制思维导图,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在大脑里已经整理了一遍。哪些是会的,哪些存在困惑,学生上课时就会做到有的放矢,有重点的,有目的捕捉老师上课的内容。及时把预习过程中理解错误的地方纠正过来,做到难点知识的当堂吸收和消化。这样,预习环节应用思维导图,就成了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一环。
以“人口增长模式”为例,布置预习任务后,学生根据所阅读的内容,找出关键词,画出如下思维导图。
如上图所示,预习环节绘制思维导图,可以极大地锻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二)课中笔记的应用
课堂上是实施思维导图教学的主阵地,教师的“满堂灌”,到学生的“满堂记”,并不符合高效课堂的要求。如何让学生从笔记中解放出来,如何让学生的笔记发挥更大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锻炼学生的能力,是笔者引入思维导图教学的初衷。在推动学生掌握和应用思维导图工具上,笔者实行了以图学图和以文转图两个技巧。
1.以图学图。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绘制技能是推动思维导图教学的第一步。教师提前准备,在课堂上画思维导图突破某个难点,学生跟着老师画。这样反复几次,学生就掌握了思维导图绘制方法,不需要额外时间培训学生,增加老师负担。例如,教师甲在课堂上讲判断河流流向小专题,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判断流向的方法,并画出思维导图,课堂上要学生跟着老师画,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学到了思维导图的画法。
教师乙执教《南美洲》公开课时,讲了南美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两大方面的概况,在黑板上绘制了一幅漂亮的思维导图。十分清晰地展现了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教师丙在高三复习中,讲旅游地理时,为了让学生清楚旅游各要素的关系,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以旅游地理为中心的思维导图,清晰的展现了旅游资源的评价因素、旅游规划设计和区域发展的关系。学生形成了旅游地理的整体知识框架。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跟着老师绘制。这种做法使得学生熟练掌握课堂内容,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技能,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会画思维导图,就可以把思维导图应用到学习地理的各个环节,甚至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上。
2.以文转图。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没有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减少做笔记的时间,又可以对学习内容有全局的把握。绘制思维导图就是想使这部分同学从记笔记的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真正开动脑筋,跟着老师思考。把一节的重难点,关键脉络整理出来,绘制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就是整理思路,探索知识间关系的过程。
下图是笔者讲《中国气象灾害》时,学生课堂上画的思维导图,脉络清楚,要点突出,能较好的掌握各个气象灾害的特点,成因,分布等知识。
(三)課后复习的应用
由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可知:及时回顾复习是巩固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方法。当学生一节学完了,一章学完了,知识原理规律是零散的,杂乱分布,还是通过知识之间的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学习效果的好坏影响很大。思维导图恰恰是通过联想、想象,构建联系,知因果,明过程,最终构成一个大的知识网络。学生掌握了思维导图工具,就可以在课后回顾,复习中以思维导图构建单元,章节知识体系,强化对原理规律的认识。
笔者讲完《农业地域类型》新课后,布置学生课后绘制了农业地域类型的思维导图。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对学生掌握章节的知识结构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结语
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可能碰到的问题是时间不够。要画出一幅色彩鲜艳,精美的,甚至还有配有图像的思维导图,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笔者的解决方法是因地制宜,看什么场景下使用。日常学习绘制的思维导图和展示型思维导图应该区别对待。日常学习中保留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颜色不使用彩色。若是展示型思维导图,那就多用彩色和图画,画出具有一定观赏性的思维导图。
通过近三年地理教学应用思维导图的实践研究,充分证明了思维导图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地理逻辑思维,促进核心素养等方面有实实在在的作用。思维导图对学生来说,最大的价值在于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对思维的整理,在思路整理的过程中,对各要素间的关系有了明确认识和进一步的思考,进而有可能产生思维的火花。最终提升了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思维导图的应用探索不会止步,笔者会不断实践,让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国庆.思维可视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7.
[2]东尼·博赞.思维导图丛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社,2005.4.
[3]王业超.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7(3).
[4]叶家裕.高中地理课堂中思维导图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