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诗意读出来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ai110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于1965年出生于湖南一贫苦农家,读书是我唯一的人生出路。我于1981年高考考入军校。大学期间我一直坚持读诗和写诗,除了唐诗宋词,还读卞之琳、戴望舒、郭沫若、艾青、普希金、马雅可夫斯基、叶赛宁、拜伦、雪莱、济慈、席勒、惠特曼、聂鲁达等,也写过一些贴在宿舍楼会议室墙报上分行排列的东西。
  我二十岁大学毕业,对人生懵懵懂懂。真正开始有人生的意识和思考,始于大学毕业两年后的读研时,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接触周国平的著作。读周国平的第一本、也是对我影响最为深刻、导致从此逢周必读的书,就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1988年3月出版的周国平的随笔集《人与永恒》。这本书风靡一时,原因可能是迎合了像我这样涉世未深的青年读者对人生思考的需要,对读者产生了人生的启迪和共鸣。
  周国平大学毕业于北大哲学系,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周国平的散文作品,是以散文表达着哲学,或者说是将哲学以散文的形式表达。它使得哲学不再像康德的《纯粹理性的批判》《实践理性的批判》和《判断力批判》那么深奥、刻板和难懂,也使得散文不再如一锅未加盐的汤那么寡淡。哲学因此而行云流水,散文因此而清澈甘冽。也许因为哲学,也许因为悟性,周国平的书写总是流淌着让人豁然开朗的灵性,充满着生命的热情,散发着生活的馨香,几乎是挖开缺口后流水自然而然地漫入急不可耐地等待着它的干裂的田土。
  例如,在《人与永恒》中说到“人”,周国平说:“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有时候,我们需要站到云雾上来俯视一下自己和周围的人们,这样,我们对己对人都不会太苛求了。”前一句站在哲学的高度,后一句回到人间烟火,还隐含着一个自然的过渡。说到“爱”,周国平说:“我不知道什么叫爱情。我只知道,如果那张脸庞没有使你感觉到一种甜蜜的惆怅,一种依恋的哀愁,那你肯定还没有爱。”“最强烈的爱都根源于绝望,最深沉的痛苦都根源于爱。”这里与说“人”时正好相反,前一句是人间烟火,后一句是哲学升华。
  说到“生命”,周国平说:“痛苦和欢乐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的乏弱,既无欢乐,也无痛苦。”“情欲是走向空灵的必由之路。本无情欲,只能空而无灵。”前一句是对生命所具痛苦与欢乐两面性的揭示,后一句是对弗洛伊德生命原动力“力比多”说的生动诠释。说到“男人与女人”,周国平说:“我所欣赏的女性特征:弹性加灵性。”“女人总是把大道理扯成小事情。男人总是把小事情扯成大道理。”“男人通过征服世界征服女人,女人通过征服男人征服世界。”对于正处于青春成熟期开始考虑婚恋之事的我,这些洞见犹如灵魂和智慧的闪电,却又没有世俗到恋爱婚姻手册那样庸俗的程度,我简直太喜欢它们了!
  《人与永恒》基本上展示了周国平所有散文文本的特点,用周国平自己的话说:“我剪除哲学的晦涩,为它嫁接上诗的含蓄。”“我喜欢用日常语汇表达哲学的体验。”“诗就是通过语言的巧妙搭配把情绪翻译成意象。它有三重魅力:感觉的魅力、意象的魅力、语言本身的魅力。” 这些夫子自道,说穿了周国平散文中的哲学灵魂。用散文来表达哲理的诗,是周国平不可替代的价值。
  在此之后,凡是见到周国平的新书,我都像见到久别的朋友,欣然挽手。接下来,我读了周国平的《只有一个人生》《爱与孤独》。1996年,我读到了周国平的一本非常特殊的书。周国平的第二次婚姻(与雨儿)生育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但是,由于上天的疏忽或者纰漏,这个孩子患有先天性眼底肿瘤,一岁多后即夭折。这对周国平及其婚姻都是致命的打击。但作为一个学者和作家,周国平把心灵的痛楚变成了作品,这就是《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这本书其实是妞妞和周国平一同完成的,只不过周国平付出的是脑力、感情和笔墨,妞妞付出的,是生命。由于我自己于1992年成为父亲——这个以优异成绩免中考高考保送北大,大学四年拿下几乎所有学生可拿的奖项,如今负笈大洋彼岸的儿子被我视为“终身成就奖”。因此,在读周国平这本书时我的感触特别的深,我读了多遍。如果说《傅雷家书》是我作父亲的教科书,那么,《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所展示的,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新生生命的细心体察和感悟,以及失去所爱所感受到的深切的痛苦。它以一个极端的例子,告诉你孩子是上帝的恩赐,你要珍惜与他相处的分分秒秒。
  2004年,我读到了周国平的《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它不仅满足了一个读者对一个喜爱的作家的“窥私欲”,既了解了周国平的生平故事,而且了解了周国平的心路历程。周国平在《人与永恒》中所说的“我相信,天才骨子里都有一点自卑,成功的强者内心深处往往埋着一段屈辱的经历”,这可能多少包含了他北大毕业之后,被“发配”到广西资源县作为小公务员的心理曲折和生活艰辛。周国平是改革开放后考研究生回到北京的。
  2006年,我读到了周国平的《碎句与短章》,随着学养、年龄的增加,周国平的思考更深,感悟更透。2007年,我读到了周国平的《风中的纸屑》。1945年出生的周国平,至此已经年逾古稀,虽然书中所展示的仍然是一个生命所无法摆脱的话题,但他的思索已经达到看深悟透的程度。例如,周国平说:“最基本的划分不是成功与失败,而是以伟大的成功和伟大的失败为一方,以渺小的成功和渺小的失败为另一方。”“能被失败阻止的追求是一种软弱的追求,它暴露了力量的有限。能被成功阻止的追求是一种浅薄的追求,它证明了目标的有限。”这似乎代表了周国平对生命和人生的理解和透悟从执着走向了开放和坦然。同时,也展示了周国平对文字的高超驾驭,不仅思想深刻严谨,表达新颖畅达,而且很多时候词句的排列几乎工整对称,却一点斧凿的痕迹都见不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不知不觉中,周国平的心态开始从热烈、激越、跳荡变得前所未有的冷静、平和和舒展。2009年1月,周国平出版了《内在的从容》,此书是2006年《碎句与短章》的再版。周国平解释书名的由来,是他对“忙”的警惕。对于“忙”,周国平说他有两个界限,一要忙得快乐,只为自己喜欢的事忙;二是忙得有分寸,做多么喜欢的事也不能忙昏了头。2009年3月,周国平出版了《最合适的位置》,他解释说:“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着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从风云激荡的北大校园到偏远沉静的广西资源县,又经过努力和奋斗回到车水马龙、喧嚣热闹的北京,繁华过尽,生命的热烈归于澄净、生命的潮水水落石出,最后,在更加繁华喧闹的北京,周国平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心灵的安静。
  2010年,周国平出版了《善良 丰富 高贵——散文精粹本》,2013年,又出版了《周国平散文精选》,到2016年,此书已是第10次印刷,这充分证明了周国平哲理散文、诗化散文的文学魅力。从读《人与永恒》的1988年,到读《周国平散文精选》的2016年,近30年过去,我已年过半百,从懵懂青涩读到了雪染双鬓;从我自己从农村来到城市打拼,到我儿子远渡重洋负笈海外异域打拼,这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传承。我教育儿子的一些话,如对人生与事业、爱与孤独、性与婚姻的理解,就来自讀周国平哲理和诗性散文的领悟。
  海德格尔在《人,诗意地安居》中说:“诗是真正让我们安居的东西。”是的,生命不能没有诗,诗是生命跳跃的旋律,诗是生命灵性的表征。生命的诗意从哪里来?最本质的当然是生命自身的脉动;同时,就像时钟和电脑的晶振需要一个启动,人生的诗意也来自阅读,阅读给生命的脉动启振并不断增加能量。海德格尔说:“必须有思者在先,诗者的話才有人倾听。”读出人生的诗意,当然需要有悟性的思者,同时,也需要有将诗意赋予他的文字的诗者:不论分行不分行,都是诗;不论叫不叫哲学,都包含对生命的真切的领悟和对智慧的思考追寻。
其他文献
《杂文月刊》2016年9月上刊登了郑殿兴先生《大先生之“大”》一文,读后,有几点不同意见,愿与郑先生磋商。  一、郑先生写道:“不错,大先生和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确并肩过、战斗过,但那只是一时的同路,与引为骄傲的同志有天壤之别——同路与同志,并不决然等同啊。……有人却要我们别去‘抑此扬彼’,说胡与大先生一样一样的——此之矮化、贬低,是无知,还是别有啥深意?”  由于历史的原因,由于政治的需要,“
期刊
方鸿儒先生大作《遗愿清单》(2016年4月上)曰:作为老年人,“与其留遗愿于身后,莫如立清单于生前”。这应是一个绝佳昭示,拍案叫绝!  當我读该文第二遍时,一边读,一边就情不自禁地在书页边角勾画自己的“清单”。  我的“清单”首条,也是“说话”。对罗斯福将“言论自由”列为人生“四大自由”之首倍为推崇。我发誓在离世之前,要将自己想说的话——做人的、世相的、启蒙的(包括自我启蒙和相互启蒙)全部说出来,
期刊
一次逛旧书店,淘到一本薄薄的精装本狄公案。拜读之下,那种频频靠“落帽风”和冤魂告状破案的套路令人生厌。不久,电视屏幕上有狄仁杰奇案连续剧反复播出,可主演者那张圆滚滚、肥嘟嘟、肉敦敦毫无轮廓的脸,跟我心目中英武、刚毅、睿智的狄公形象相差甚远,就立马换掉频道。“补课”再也不成!  可缘分是推不掉的。日前,毫无思想准备,竟在图书馆里跟狄仁杰的“老爸”——高罗佩撞个满怀!  我是到法国文学专柜去找维克多·
期刊
绅士过独木桥,刚走几步便遇到一个孕妇,绅士很礼貌地转过身回到桥头让孕妇过了桥。孕妇一过桥,绅士又走上了桥。走到桥中央又遇到一位挑柴的樵夫,紳士二话没说,回到桥头让樵夫过了桥。第三次绅士再也不贸然上桥,而是等独木桥上的人过尽,才匆匆上了桥,眼看就到桥头了,迎面赶来一位推独轮车的农夫。绅士这次不甘心回头,摘下帽子,向农夫致敬:“亲爱的农夫先生,你看我就要到桥头了,能不能让我先过去。”农夫不干,把眼一瞪
期刊
和群众唠嗑是一门大学问。与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坐到一铺炕上,说群众听得懂的暖心话,群众才有话和你说,有嗑和你唠。当年焦裕禄一声“我是您的儿子”,深深地打动了群众的心,就是今天听起来,仍是那么的亲切。因而,看一个地方干部群众能不能坐到一起唠嗑,就可以知道这里的干群关系是不是融洽,这里的干部和群众是不是“心往一块想”。这是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干部作风转变最直观的标准。  ——唐剑锋  某地新
期刊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亲率文武百官和皇帝溥仪,在养心殿颁布清帝逊位诏书,举行最后一次朝见礼仪。这一天,给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画上了句号。  这一年,画家刘海粟在上海创办美术专科学校,因教学采用西方裸体模特而引发各界热议。上海女校校长杨白民,大骂“刘海粟是艺术叛徒,教育界之蟊贼”。《申报》刊出上海市议员姜怀素呈请当局严惩刘海粟的呼吁。上海县长危道丰,下令禁止人体写生课,“欲为沪埠
期刊
习总书记告诫,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作过时的理论”。  可惜,我没上过大学,在中学阶段,只接触了点马克思主义常识。好在,市里曾举办过为期3个月的马克思理论短训班,我有幸參加,算是比较系统地学习了点马克思主义,对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印象尤为深刻。  高压反腐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官员贪污受贿所得,是不是就相当于资本家掠夺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结论:是。从
期刊
在满世界人手一“爱疯”,举目皆“低头”(族)的当下,你倘不玩微信,则不啻是被开除了“友籍”,你不得不离群索居,俨然一“洪荒土著族”,OUT是必然的。然则,即使被OUT,我也不玩微信!這原因的一面固然是笔者本性使然——生来不好从众逐流,素来奉行特立独行。  而我之不玩微信,倘具体言说其理由则有五。其一是嫌其“交流过频”。笔者崇尚“老友之交贵乎淡”,以为友情须保持适度间距。彼此留有空间的友情才有牵记、
期刊
有一次,一位朋友听说笔者是记者,马上大呼“有钱途”,询问生财之道,全然不提记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辛苦事。  朋友得出这样的结论缘于他的一次经历。他们公司遭到客户投诉,有被曝光的风险,最后找到记者平息了事件,当然为此破了点儿财。说起这件事,朋友语气中流露出自己的弱势和无奈。在其他一些场合,当笔者提到记者身份时,周围人总是先想到新闻敲诈,觉得这是个发财致富的好路。在这种情况下,记者显得很“强
期刊
一位年轻的朋友去澳大利亚旅游,正值里约奥运会上霍顿和孙扬刚打完打口水仗,她很担心到澳洲后会遭到歧视或别的什么不愉快。但事实与她预料的相反,处处见到的都是友好与微笑。她买的寿司不小心掉到地上了,黄酱也撒了一地,结果不仅保洁员赶紧过来把地擦拭得干干净净,服务生还另包了一份送给她。她在大洋路上行车,因人生地不熟开得比较慢,没想到后面一位女士的车就一直按她的行车速度跟着她,直到她意识到了,连忙在一个临时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