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备课前,追问这个文本的教学价值何在。这样的追问很有必要。
  人教版和沪教版均编排在第八册。这篇文章对于成年人来说比较浅显,但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恰到好处。首先,从内容上讲,奔驰车、买彩票、中彩等,学生都知道,文章的主旨“诚信待人”学生一读就懂,可以说,这个文本是学生“熟悉的陌生人”。其次,从语言上讲,文章没有晦涩难懂的语句,也没有匠心独运的构思,简单得用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父亲中奖得到一辆奔驰牌汽车(起因),因为中奖的彩票是父亲代同事库伯买的,所以父亲遇到了一个道德难题(经过),最后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父亲把车还给了库伯(结果)。
  这样一件简单的事,作者写得并不简单。文章一共写了四个人物:我、父亲、母亲和库伯。“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可否没有“我”?不能。原因有两点:第一,“我”是所有事件的见证人,也是所有事件的叙述者。作为叙述者,“我”让文中的人物有了生命。“我”耳闻目睹了父亲中彩后的种种表现——听到广播里叫父亲的名字,看到父亲开着车出来,发现父亲的表情不对劲儿,被父亲咆哮着赶下车,听母亲解释事情的缘由,看到父亲打电话,最后感到父亲还车后很高兴。“我”的参与让情节起伏;更重要的是,“我”通过这个事件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如果说“我”所受到的教育与母亲有关,那么母亲就变得极其重要了。她自始至终非常淡定,为什么?因为她坚信道德的力量。文章一开始就引用了母亲的话,“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父亲最终把奖还给库伯,无疑是受到了母亲的影响,所以母亲是整个故事的定海神针,她的形象不可或缺。
  库伯这个角色能省去吗?不能。原因有两个:一是具体才能真实。“彩票是父亲帮同事捎的”与“彩票是父亲帮厂里的同事库伯捎的”,哪种表达更真实?显然是后者。第二,为中奖后父亲用橡皮轻轻“擦过”“代表库伯”的“K字”留下伏笔。
  明明用一个角色就能讲完的故事,作者却用了四个角色,每个角色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是这篇记叙文非常值得学习的地方。
  这篇文章讲的道理也很简单——不能拿别人的东西,要讲诚信。这个道理小学生都知道,但真正理解有两点难度:当你确实需要这种物品时,当你的行为不会面临惩罚时,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文章把两个难点聚焦起来,细致地描述了中彩后父亲和“我”的犹豫。父亲已经轻轻擦过“K字”,再擦深一点,这件事就弄假成真了;“我”也犹豫过,母亲让“我”辨认出中奖的彩票是库伯的后,“我”的第一反应是“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啊”,可见我也是赞成把车据为己有的。最后,父亲和“我”都选择了“活得有骨气”。文中写道:“那天吃晚饭时,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做了还车的决定后,父亲如释重负,说明道德准则已深入到他的骨髓里,如果留下这辆车,他一定会受到良心的谴责。这就是道德的力量。文中的“我”没有选择权,因为这是大人的事情,但作者暗示“我”也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成年以后,回顾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才明白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那贫穷的家最富有的时刻”,说明“我”也把赞成票投给了父亲。
  这样一篇简单的文章,真正的教学价值在哪里?文章写得最传神的地方是父亲的反常举动:“不一会儿,我望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但他神情严肃,丝毫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兴奋得几次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却都被他赶了下来。最后一次,他甚至咆哮着要我滚开。”这些语句没有直接描写父亲如何饱受内心煎熬,而集中刻画了父亲的反常举动。文中还有一些发人深思的句子,如“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那贫穷的家最富有的时刻”等。这两点正是编者为这个文本设定的教学价值。
  读懂编者意图是第一步,我们还有必要追问這些教学价值之于当下学生的意义。只有经过当下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检验,它才是合适的,才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意义。张志公先生说:“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文本的语言文字中走上几个来回。”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如何通过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等来展现人物内心是难点,而这恰恰是理解“我那贫穷的家最富有的时刻”的突破口。借助“课文是怎么写父亲面对道德难题时的内心纠结”这个问题,我采用“提取信息—重组表达—辨识规则—迁移练笔”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第一,要说清几层意思时,可以用上适当的连接词,让意思表达得更清楚;第二,可以抓住人物的反常举动表现人物内心的纠结。听课教师觉得这一内容实现了教学的多重预期,而且富有新意,有思维含量。我以为,如果说它是成功的,那么原因是我尊重了学生——这一教学内容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之上,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很多老师认为《中彩那天》是一篇说教味儿较强的文章,很容易流于单纯的内容理解,或强硬灌输,或“穿靴戴帽”。为避免这一点,我采取的策略是“抓住文本特点,有效地开展言语实践活动”。教学中,我通过三次言语实践活动取代琐碎的课文分析:第一次是让学生运用“拮据”“梦寐以求”两个词和汽车图片,按顺序说说第1~2自然段的意思,并通过不断变换两个词语和汽车图片的顺序,引导学生在运用中理解词语,读懂课文,为后面写矛盾心理做铺垫。第二次言语实践活动是借助连接词,引导学生说清父亲遇到的“道德难题”,以及“留车”与“还车”的理由。学生说“留”的理由时,重点指导他们说清几条留车的理由,并用合适的连接词连贯表达;说“还”的理由,既是言语表达的训练,又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所以要说得恰如其分。第三次言语实践活动是创设情境,写一写父亲擦去K字前及把车开回家后的举动,体现出父亲纠结、矛盾的心理。三次言语实践活动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使表达训练不仅仅为内容理解服务,更为写服务。
  叶圣陶先生说:“母语学习一靠积累,二靠实践,语文教学绝不能无视母语学习的这种一般性规律,否则就要碰壁。语文课本当中某些学科知识之所以不管用,就因为这些知识并不反映母语学习的实践需要。”这段话讲得很深刻,语文教师真正做到了这两点,就容易抓住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教得理性而大气。
  (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实施项目化学习,需要对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做出改变:将原本的知识传授转换成真实问题情境下的项目式学习。笔者结合初中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内容,简要谈谈项目化学习方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一、项目化学习的动机源于真实的问题  “真实问题”是指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基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找出学生感兴趣的真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关注“儿童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  凭借文章内容,训练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语文教学中,一般通过三种方式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巧设问题,培养思维的广阔性。课堂提问的方式通常有四种:一是判断性提问,如“对不对”“是不是”;二是叙述性提问,如“是什么”“怎么样”;三是述理性提问,如“
武汉市江汉区长港路小学,是一所有着八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学校。一直以来,学校坚持静心育人,形成了独有的“水滴文化”,开发了一套特色鲜明的“水滴文化”校本课程,致力于让“每一颗水滴都折射太阳的光辉,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笃学、志远、雅趣”的优秀品质。2016年12月,教育部等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很多文本都蕴含着丰富鲜明的写作资源,只要善于发现,抓住其中两三点,采取合适的方式,就能让文本发挥好写作例篇的功能。  《植树的牧羊人》是个虚构的故事,却寄托了作者内心美好的愿望。学完本篇,学生除了文本意义上的解读领悟外,更有探求写作资源方面的思考。教师可以利用文本,尝试组织学生进行改写再创造。  自我投射,关注独特体验。文体改写的出发点是对原文做进一步深挖掘,特
在数学教学中牢牢地扭住“问题”这个牛鼻子,注重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勇敢地问,问在点子上,刨根问到底,既能培养学生质疑、敢想、善思的必备品质,又能为增强学生的关键能力打牢基础。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本文以《打电话》教学为例,略述一二。  问题意识的“点火器”:启发和引导。在教学《打电话》前,老师出示了《沏茶》和“烙饼”的图片,问:“怎样沏茶才能让客人
我在上一篇专栏文章里谈了佐藤学关于“学”就是“合作学习”的谬误,这一篇又来议论德国最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之一雅斯贝尔斯的一句著名的话。说真的,这有一点像向某种观点泼水。其实也不要紧。苏东坡《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中有一句“日暖桑麻光似泼”。一个“泼”字,将春日的照耀下,田野中的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一样的光辉的景象描绘得极其逼真。如果读者朋友跟苏东坡一样下过乡,相信也感受过类似的情景。
五峰县渔洋关镇中学的课堂上,“班班通”、录播教室、空中课堂、远程互动教学全面覆盖,教育信息化的春风扑面而来。回想起5年前第一部“班班通”教学设备落户学校时,学校师生既好奇又兴奋,摸索了好半天才知道怎么打开。现在,全校教师人人能录课,学生可以通过空中课堂实现校际互动。  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要积极推进“互联网 教育”。渔洋关镇中学的教育信息化之路,印证了宜昌市五
群文阅读是围绕某一中心议题选择多个文本展开阅读的教学方式。它不仅是一种阅读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的革新:由个体学习走向集体建构,由单向灌输走向协作探究。群文阅读对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有一定帮助。本期,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在群文阅读教学方面的探索及思考。  群文阅读教学既是对阅读教学内容的突破,也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创新。笔者在群文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出四种
教研室是一个科研部门,也是一个行政职能部门,具有专业的权威性。而其专业权威性的呈现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专业基本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工作态度,这就要求教研员提升品位,修炼“四有”。  有一个执着的信念。一个有信念的人所迸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只有秉持执着的信念,教研之路才走得更宽、更远,才会把工作当成实现自我价值的事业,而不是当成一种职业来对待。  教研员是一个学科的引领
学情分析是教学前对影响学习效果的学生信息的考察和判断,包括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现有的认知能力等,是教学目标设定和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之一。为真正调动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兴趣,教师应以个别化的学情分析为前提,引导学生由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笔者将以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教学为例,谈谈如何通过学情分析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一、预习单是了解学生真实认知与认知冲突的重要方法  执教《愚公移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