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ython及评价理论的国产电影接受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kikuk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自建电影《流浪地球》的网络影评语料库,设计了基于词典的情感分析算法,随机抽取豆瓣600条网络影评展开情感分析,并借助态度系统对情感词进行标注。结果发现,观众对技术和主题满意度高,对情节、表演及语言满意度低。
  【关键词】 情感分析;网络影评;态度系统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2-0104-02
  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基于评价理论与Python情感分析的中美德电影跨文化协同研究”(项目编号:KYCX20_1046)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成为人们日常交际的热点领域,影评也随之网络化。各阶层民众通过对电影进行描述和评价,来表达自身的美学认知和价值期许。美国传播学者Herbert Schiller(1982)指出:“电影、广播、电视、书籍、新闻等随处可见的文化产品或服务,不仅提供消息和娱乐,同时也是传播社会价值或政治观点的工具,最终它们会对社会和精神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然而,目前国产电影跨文化研究尚存在宏观研究有余、微观研究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影片《流浪地球》的豆瓣网络影评进行特征提取和情感分析,并采用态度系统对情感词进行标注,考察观众对影片从整体到局部的满意度,以此为自然语言处理、话语分析等相关研究提供帮助和启示。
  一、国产电影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中国电影的研究建立在跨文化的视角上,他们运用西方的电影理论、电影批评理论考察中国电影反映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并对中国电影在外传播与接受状况进行研究,相关成果有Chris Berry、George Semsel等分析了中国电影的艺术性;Paul Clark、Nick Browne、Poshek Fu等对中国电影的政治元素进行解读;Stephanie Donald、Tonglin Lu等对中国电影的现代性及在西方的接受程度研究等。
  21世纪初,随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正式启动,国产电影的跨文化研究随之兴起,相关事例有戴元光、邵培仁、项欣、李小丽等对国产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进行了探讨;姚朝文、葛玉清、储常胜等对特定类型的国产电影传播进行了研究等。然而以影评为研究对象的学者较少,相关研究有尚宏通过23篇中美日专业影评对比中美日三国的文化差异;李亦中、赵菲运用NLTK自然语言处理对《纽约时报》影评进行分析,对中国电影在美国的口碑与传播进行了历时性研究。综上,目前影评相关研究存在研究数量少、语料稀薄、理论运用不足等问题。因此,本研究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及评价理论延伸至电影文化领域,通过对网络影评的情感态度进行挖掘,考察观众对影片的接受情况。
  二、研究方法
  (一)数据收集及预处理
  1.语料收集。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于豆瓣网站抽取影片《流浪地球》的网络影评,保留用户名和评分,剔除无关项后得到影评600条共199176字,构建小型网络影评语料库。
  2.分句及去停用词。首先,对语料进行分句处理,得到4947条分句;其次,采用百度停用词表对语料进行去停用词处理,并利用Python进行过滤,得到中文影评共计144397字词;最后,利用结巴分词对语料进行分词。
  3.特征提取。分别提取词频数量前200的词进行分类得到特征项。在特征提取方面主要根据名词和名词词组出现的频率进行提取[1]。最后利用特征项对语料进行归类。
  (二)情感分析框架
  情感分析,又称主客观分析,以挖掘文本信息中用户表达的情感极性为目标。常见的情感分析技术有基于情感词典的无监督分类方法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有监督分类方法。基于情感词典的方法主要根据情感词库来匹配计算评论的情感倾向,而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通过人工设计代表评论文本的特征,然后抽取评论特征并表示成文本向量,对文本进行分类(樊振等 2018)。本研究采用基于词典的情感分析方法对文本进行情感分析。
  (三)态度分析框架
  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即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的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与读者形成联盟的各种方式[4]。评价理论包括三大系统:态度、介入、级差,其中态度系统是中心[3]。态度系统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情感、判断和鉴赏三个子系统。情感系统关注积极或消极感情的表达;判断系统根据伦理、道德和社会规约评论人的行为;鉴赏系统涉及对符号和自然现象的评价,依据的是特定领域内评价的方式和标准[4]。态度有正面和负面、显性和隱性之分,态度的好坏显隐与否,取决于表达态度的语言意义[2]。
  本研究基于情感词典导出情感词表,运用态度系统对情感词进行标注,然后利用Antconc 3.4对特征词左右紧邻的语境搭配词进行凸显检索,左右窗口大小设为3,按词频排序。通过情感词结合语境分析,对特征项情感进行挖掘。
  三、结果与讨论
  根据情感分析的结果显示,影评共有2966条正倾向语句和1981负倾向语句,可见正负倾向语句数差距明显,说明观众对影片总体满意度高。同时,影评正倾向语句的占比随评分增加而升高,负倾向语句的占比呈中间高两边低的趋势。其中,正倾向语句在四分和五分段高于负倾向语句占比,在其他分段都低于负倾向语句占比。说明三分以上分段观众满意度高,三分以下分段观众满意度低。在影评词频最高的150个情感词中,情感类情感词共43个,判断类53个,鉴赏类54个说明观众以客观性描述和评判为主。
  通过对高频词进行筛选及分类,得到占比前五位的特征为情节(21%)、主题(18%)、人物(11%)、技术(10%)、表演(5%)。可以看出,观众对“情节”和“主题”层面关注度高,而对“表演”层面关注度较低。说明相较于影片的演绎,观众更注重视影片内容。情感分析结果显示,正面语句共1614条,负面语句共1734条,总体上负面语句数略高于正面语句数,且正面情感主要集中在“主题”和“技术”层面,负面情感主要集中在“情节”和“人物”层面。情感词表中正面情感词543个,负面情感词509个。在态度类别上,鉴赏类情感词数量最多,情感类情感词数量最少。   情节方面,负倾向语句数远高于正倾向语句数,情感词以负面判断和正负面鉴赏为主。评论大致集中在“故事”“逻辑”和“科学设定”三个方面。观众认为影片故事“单薄”“仓促”,但总体“连贯”“有创意”,逻辑上“混乱”“不合理”且“不容推敲”,科学设定更是“不严谨”“漏洞百出”。
  主题方面,正倾向语句数远高于负倾向语句数,情感词以正面鉴赏和正负面判断为主。评论主要体现在“人类”“希望”“英雄”和“家园”四个方面。首先,观众从影片中感受到了人类的“渺小”,绝望之处的“希望”。其次,中方观众认为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与人类“不可分割”。最后,中方观众“感动”于万千平民英雄,“震撼”于人类最后时刻的“团结”,对中国人能拯救世界感到“自豪”。
  人物方面,负倾向语句数远高于正倾向语句数,情感词以负面判断和负面鉴赏为主。评论主要体现在“人物塑造”“人物刻画”和“人物情感”三个方面。中方观众认为人物塑造“单薄”“混乱”,人物关系缺乏说明;人物刻画“随意”“片面”;人物情感“简陋”“泄气”。具体人物方面,观众提及最多的为“刘启”“韩朵朵”和“刘培强”。对于刘启,中方观众认为其“叛逆”“任性”、称姥爷为“老东西”让人不适;对于韩朵朵,观众认为其“没用”“强行煽情”,关键时刻的演讲更显“啰嗦”“尴尬”,让人“着急”;对于刘培强,观众认为其为救儿子弃全人类的未来于不顾、作为军人不服从指令,是“自私”“不負责任”的表现。
  技术方面,正倾向语句数远高于负倾向语句数,情感词以正面情感和正面鉴赏为主。评论大多聚焦“特效”“画面”和“场景”三个层面。观众认为特效“好”“棒”,场景“震撼”“恢弘”,画面“考究”“精致”,技术上甚至是“不输”好莱坞的。
  表演方面,负倾向语句数略高于正倾向语句数,情感词在态度系统下的分布较为均匀。评论大致集中在“演技”和“演员”两个方面。观众认为片中老戏骨的演技还是“在线”的,但年轻演员演技“尴尬”,观众容易“出戏”。观众显示出对吴京、吴孟达的高关注度,对于吴京,中方观众观点不一,有部分观众认为作为投资人,他的眼光不错,但演技上有些“过力”,塑造的形象还停留在电影《战狼》层面。对于吴孟达,中方观众认为“超出预期”,一反以往的喜剧形象,唯一的不足是戏份太少,可见观众对其的喜爱。
  四、结论
  本研究分析发现,影评评分的正负倾向和观众态度的正负倾向呈现不协调性,由此可见,观众评分具有随机性、任意性。从特征分布上看,观众对影片情节、主题关注度最高,说明观众更加注重影片内容。在中国工业技术日益提升的今天,影片创作者不仅要加强技术上的投入,也应当注重对影片内容和人物的打磨。
  参考文献:
  [1]唐晓波,兰玉婷.基于特征本体的微博产品评论情感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6):121-127.
  [2]王振华,张庆彬.基于语料库的中外大学校训意义研究——“评价系统”视角[J].外语教学,2013,34(06): 7-12.
  [3]司显柱,徐婷婷.从评价理论看报纸社论的意识形态[J].当代外语研究,2011(11):17-20.
  [4]Martin, J. R., P. P. R. White.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作者简介:
  邓燕燕,女,汉族,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研究方向:德语语言学、跨文化交际。
其他文献
【摘要】 王在晋著《海防纂要》成书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该书在吸收明代以往海防類兵书体例的基础上,兼有自己的创新与发展,是明代海防的代表性著作。  【关键词】 《海防纂要》;体例;王在晋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2-0050-02  基金项目: 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校级创新项目“王在晋《海防纂要》研究”,项目编号:
期刊
【摘要】 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和不断探索至今,其精神早已深入人心,在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今日,音乐教育在德育、美育的培养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探讨了在校园中红色音乐在培养和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中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 音乐教育;红色歌曲;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2-0100-02  当今世界格局变化
期刊
【摘要】 本文从电影《一一》入手,结合主要人物分析,阐释了导演如何以多维度的方式记录简家四代人的生活,童年的疑惑、青春期的迷惘、中年人的危机等问题被一一揭露,并通过现代都市下符号化物件的解读,表达电影观感。  【关键词】 《一一》;人物分析;物件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2-0087-02  《一一》,看似简简单单
期刊
【摘要】 儒家与道家思想在长期发展进程中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中华民族的思想行为方式影响深远。而在其中,儒道二家所秉持的价值理念也各有不同。本文通过对儒道两家思想系统的梳理进一步总结并阐释了儒道两家对“爱”的不同解读,将其分为仁爱与慈爱,并指出二者在实现途径、目的等方面的相同点以及在基础、可操控程度等方面的不同点,对此作出结论与评价,如此一来,构建和谐社会,打造良好道德伦
期刊
【摘要】 曲艺表演是年轻的艺术,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曲艺表演里面有说的,也有唱的,所以也叫说唱,说唱相结合。曲艺表演作为一种艺术,而且是一种民间艺术,在现代的年轻一代中,并没有特别被大众宣传和喜欢。本文从曲艺的历史渊源出发,了解其表演中说与唱的结合艺术特点,希望以此能让大家更多地认识曲艺,了解中国艺术。  【关键词】 曲艺表演;说与唱;特点  【中图分类号】J826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苏州古典园林以其自然山水风格著称,是两千年来文人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社会思想、价值观、人生追求和审美情趣的结晶。苏州园林也以“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著称,具有人为构建的空间审美特征。通过对苏州古典园林空间关系的探讨,可以发现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营造手法和空间审美观念。  【关键词】 苏州;古典园林;空间美学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 日本的“治愈系”影视作品是其文娱产业的一大亮点。这类影视作品透析了现代都会背后的林林总总,呈现以反现代性为思想底本的表达模式。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以《风平浪静的闲暇》为载体,通过对日本人民族根性中的自然崇拜和隐逸思想、现代性的接受、反现代性的发展等几个方面的探索,思考研究“治愈系”影视文化所折射出的反现代性思想。  【关键词】 治愈;影视作品;现代性;反现代性  【中
期刊
【摘要】 中国体育电影之所以缺乏经典,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媒体多样化;第二,运动员与公众的联系较少;第三,创作思维欠缺广度。其中,在创作思维上的突破,可由内涵、题材、人员素质等方面推进。围绕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本文结合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 新中国;体育电影;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2
期刊
【摘要】 在网络交际中,交际双方采用委婉的语言形式表达某种意义,既能完整地传递信息,同时也能达到一定的语用效果,这类特殊的语言叫作网络委婉语。从修辞学的角度出发,将网络委婉语归结为特殊修辞格的使用,分析网络委婉语委婉效果的表达手段以及所体现的修辞类型。  【关键词】 网络语言;网络委婉语;修辞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8264(2021)0
期刊
【摘要】 手风琴独奏曲《牧民之歌》原名为《牧民歌唱毛主席》,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原创手风琴作品,由王域平、张增亮创作。《牧民之歌》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欢快活泼,问世后被广为流传,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乐器曲目,同时也是经典的手风琴曲目,曾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全国手风琴演奏(业余)考级作品集》收录其中,列为五级曲目。《牧民之歌》作为国产手风琴曲目,旋律优美,题材、体裁皆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因此,大部分观众和演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