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血透室护士受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行血液透析的74例患者,有12名均不存在血源性传播疾病史的护理人员负责血液透析相关护理工作,血液透析次数共计2万多次,在治疗的过程中予以严格的管理的防护措施。结果 在血液透析治疗的全过程予以严格的管理的防护措施,无1例护士发生血源性疾病感染。结论 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医院通过加强全过程管理和防护,可以有效预防血透室护士受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感染。
【关键词】血透室;血源性传播疾病;护士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1- 0051-02
所谓血源性传播疾病,它指的是通过体液、血液等途径来传播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属于医院感染控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1]。血透室护士由于要经常接触患者的体液和血液,成为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本文选择我院在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行血液透析的74例患者,通过采取治疗全过程的管理和防护,无1例护士发生感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行血液透析的74例患者,12名护理人员经检查,结果显示均不存在血源性传播疾病史。对我院收治的7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次数共计2万多次。其中,17例患者存在血源性传播疾病:9例乙型表面抗原阳性,7例丙型病毒性肝炎(HCV),1例梅毒。
1.2 方法
在血液透析治疗的全过程中,都要采取相应的管理和防护措施。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
1.2.1 血液透析治疗前
①血液净化中心布局要合理,对于那些存在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患者,在血液透析中需要采取专室专机隔离透析,并且保证透析器及管路均一次性使用,严禁重复使用。②护理人员上岗前,必须要通过岗前培训且合格;进入血透室时,要更衣、换鞋、戴好手套、口罩、帽子等。
1.2.2 血液透析治疗时
①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且做好各项斜度隔离措施。当护理人员要接触不同患者时,应该要洗手更换手套,必要时还要做好消毒。②行动静脉内瘘穿刺前,为了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需对患者的血管条件进行评估,如果对于规律性血液透析>1年的患者,可以免去动静脉内瘘穿刺这一项操作,从而有效降低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此外,还要尽量避免在同一点进行重复穿刺,大大减少护理人员接触患者血液的机会。
1.2.3 血液透析治疗后
①被污染物体的处理。第一,对于已经被污染的内瘘穿刺针,不能直接插入输液瓶内,对于被污染的输血器、注射器、透析管路等,均要放入医疗废物垃圾袋中,严禁将使用过后的一次性针头套入针帽。护理人员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相关锐器,比如针头。②经相关实验结果发现:HBV可以存活于物体表面长达7天[2]。因此,患者完成鞋业透析治疗后,从床单位到透析机,均要采取终末消毒措施。比如地面要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来拖地;有明显污染的透析机表面,先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表面半小时,然后再用清水擦拭等。③护理人员离开血液透析时,应严格按照标准的洗手方法进行洗手,然后行消毒措施,最后采用肥皂液、流动水来洗手,有效避免感染。
2 结果
在我院科室中,所有工作人员均定期(半年)行体格检查,其中包括血源性传播疾病(比如乙肝表面抗体、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乙肝E抗原、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测定等多项内容)以及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护理人员菊正常,无1例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
3 讨论
3.1 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害因素
近年来,我国血源性传播疾病发展较快,特别是血透患者,由于他们需要反复输血、免疫功能低下,再加上其他各种医源性因素,从而造成艾滋病、乙肝等疾病大发病率大大增高[2],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在血透室中,由于护士每天多次对患者行动静脉内瘘穿刺,会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和血液。如果在实际操作不当,极易被污染,成为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穿刺以及穿刺部位渗血;穿刺不慎刺破皮肤;输血、留取血标本更换透析器不慎污染血迹;冲洗下机后,透析器造成护士皮肤、眼睛污染等,这些都会给护士造成感染[3]。
3.2 防护护士受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的对策
为了有效避免血透室护士受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感染,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2.1 加强岗前培训
血透室护士上岗前,医院要根据护士和医院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当地开展岗前培训工作,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提高护士对标准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完成培训后,对护士进行相应的考核,只有通过考核者才可以上岗,有效减少因护士操作不规范造成的感染。
3.2.2 加深护士的自我防范意识
医院要通过对护士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深护士自我防范的意识,不断加强自我保护,促使他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提高护士执行各项感染管理制度的自觉性。
3.2.3 认真对待手卫生和锐器处理
①护士要经常接触患者,所以医院要开展专题讲座,向护士示范洗手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提高护士洗手的依从性。在血透室操作中,护士一定要根据规范,认真洗手,做好手卫生。②在血透室中,护士要经常接触锐器,比如针头、刀剪等,护士如果操作不当,极易造成皮肤刺伤。因此,护士一定要规范操作流程,并且最大程度上减少锐器使用后的处理环节,不要将锐器相互传递。
3.2.4 做好应急方案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护士的皮肤、黏膜接触到污染的体液和血液,应该马上对其进行冲洗,并且将被污染的外衣、口罩等脱掉;如果护士被针刺伤,应该马上脱去手套,尽可能地将伤口处的血液挤出来,在挤压的过程中清洗伤口等[4]。
参考文献:
[1]曹红梅.血透室护士受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害和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6(17):73-74.
[2]安珍.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探讨[J].哈尔滨医药,2012,32(06):493.
[3]周翌.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18(08):7-9.
[4]吴宜膺.血透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J].中国实用医药,2009,10(23):245-246.
【关键词】血透室;血源性传播疾病;护士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1- 0051-02
所谓血源性传播疾病,它指的是通过体液、血液等途径来传播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属于医院感染控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1]。血透室护士由于要经常接触患者的体液和血液,成为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本文选择我院在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行血液透析的74例患者,通过采取治疗全过程的管理和防护,无1例护士发生感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行血液透析的74例患者,12名护理人员经检查,结果显示均不存在血源性传播疾病史。对我院收治的7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次数共计2万多次。其中,17例患者存在血源性传播疾病:9例乙型表面抗原阳性,7例丙型病毒性肝炎(HCV),1例梅毒。
1.2 方法
在血液透析治疗的全过程中,都要采取相应的管理和防护措施。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
1.2.1 血液透析治疗前
①血液净化中心布局要合理,对于那些存在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患者,在血液透析中需要采取专室专机隔离透析,并且保证透析器及管路均一次性使用,严禁重复使用。②护理人员上岗前,必须要通过岗前培训且合格;进入血透室时,要更衣、换鞋、戴好手套、口罩、帽子等。
1.2.2 血液透析治疗时
①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且做好各项斜度隔离措施。当护理人员要接触不同患者时,应该要洗手更换手套,必要时还要做好消毒。②行动静脉内瘘穿刺前,为了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需对患者的血管条件进行评估,如果对于规律性血液透析>1年的患者,可以免去动静脉内瘘穿刺这一项操作,从而有效降低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此外,还要尽量避免在同一点进行重复穿刺,大大减少护理人员接触患者血液的机会。
1.2.3 血液透析治疗后
①被污染物体的处理。第一,对于已经被污染的内瘘穿刺针,不能直接插入输液瓶内,对于被污染的输血器、注射器、透析管路等,均要放入医疗废物垃圾袋中,严禁将使用过后的一次性针头套入针帽。护理人员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相关锐器,比如针头。②经相关实验结果发现:HBV可以存活于物体表面长达7天[2]。因此,患者完成鞋业透析治疗后,从床单位到透析机,均要采取终末消毒措施。比如地面要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来拖地;有明显污染的透析机表面,先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表面半小时,然后再用清水擦拭等。③护理人员离开血液透析时,应严格按照标准的洗手方法进行洗手,然后行消毒措施,最后采用肥皂液、流动水来洗手,有效避免感染。
2 结果
在我院科室中,所有工作人员均定期(半年)行体格检查,其中包括血源性传播疾病(比如乙肝表面抗体、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乙肝E抗原、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测定等多项内容)以及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护理人员菊正常,无1例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
3 讨论
3.1 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害因素
近年来,我国血源性传播疾病发展较快,特别是血透患者,由于他们需要反复输血、免疫功能低下,再加上其他各种医源性因素,从而造成艾滋病、乙肝等疾病大发病率大大增高[2],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在血透室中,由于护士每天多次对患者行动静脉内瘘穿刺,会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和血液。如果在实际操作不当,极易被污染,成为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穿刺以及穿刺部位渗血;穿刺不慎刺破皮肤;输血、留取血标本更换透析器不慎污染血迹;冲洗下机后,透析器造成护士皮肤、眼睛污染等,这些都会给护士造成感染[3]。
3.2 防护护士受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的对策
为了有效避免血透室护士受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感染,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2.1 加强岗前培训
血透室护士上岗前,医院要根据护士和医院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当地开展岗前培训工作,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提高护士对标准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完成培训后,对护士进行相应的考核,只有通过考核者才可以上岗,有效减少因护士操作不规范造成的感染。
3.2.2 加深护士的自我防范意识
医院要通过对护士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深护士自我防范的意识,不断加强自我保护,促使他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提高护士执行各项感染管理制度的自觉性。
3.2.3 认真对待手卫生和锐器处理
①护士要经常接触患者,所以医院要开展专题讲座,向护士示范洗手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提高护士洗手的依从性。在血透室操作中,护士一定要根据规范,认真洗手,做好手卫生。②在血透室中,护士要经常接触锐器,比如针头、刀剪等,护士如果操作不当,极易造成皮肤刺伤。因此,护士一定要规范操作流程,并且最大程度上减少锐器使用后的处理环节,不要将锐器相互传递。
3.2.4 做好应急方案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护士的皮肤、黏膜接触到污染的体液和血液,应该马上对其进行冲洗,并且将被污染的外衣、口罩等脱掉;如果护士被针刺伤,应该马上脱去手套,尽可能地将伤口处的血液挤出来,在挤压的过程中清洗伤口等[4]。
参考文献:
[1]曹红梅.血透室护士受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害和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6(17):73-74.
[2]安珍.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探讨[J].哈尔滨医药,2012,32(06):493.
[3]周翌.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18(08):7-9.
[4]吴宜膺.血透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J].中国实用医药,2009,10(23):245-246.